听聊斋

耿玉香

<p class="ql-block">评书聊斋是我最喜欢的评书之一。但得看是谁说的。北京评书且是王玥波老师播讲的聊斋。非常吸引我。可以这样说。它是我最近几年的精神补助。每每在家干家务。必听聊斋。更有甚者是。在哪里干活小喇叭就跟到哪里,可为随身听。下载后。装到U盘里听着方便更过瘾。一个个不长的小故事。让王老师添加了许多生命的活元素。立感人物鲜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王玥波的评书是带有人情味儿的。亦五味傎全,酸甜苦辣都有吧。还常说,得有过曰子的心,稳稳当当,意为细细说慢慢听。这样就夹杂了许多私货。大家还都非常爱听的私货。私货中顺带着些许的幽默。并夹杂着他个人的牢骚。这就是大家喜欢听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看书要大费时间。听书省事儿多了,对于我这个将要步入老龄的人,眼睛也跟不上了。所以还是选择听评书是个利好的方法。这就说明了过去为什么茶馆里说书时万人空巷。不是好评书没有传承下来,而是传统手法跟不上时代了。王玥波不用扣子留人,而是用他独特的方法拴住人。</p> <p class="ql-block">书说的特别的细。每一个典故都讲得明明白白。多听几遍就了解了这个典故,也就学习到了知识。比如说《瑞云》时就学到了蓝桥驿的典故。干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元霜。这是用裴航的故事表示求婚。唐代裴航路过蓝桥驿。遇见少女云英。裴向其祖母求婚。祖母说,神仙曾给我长生不老的灵丹,但需用玉杵臼去捣一百天方可服用,你若找到玉杵和臼。就把云英许给你。后来裴航果然购得玉杵臼,并亲自捣药百天。两人终成眷属。</p> <p class="ql-block">现在王玥波的评书是首选,其次单田芳,关永超说的我也非常喜欢,但关先生不知为啥,永久没有新节目。原来也没少听单老师的评书。</p> <p class="ql-block">王玥波的评书细到什么程度。且听来。比如说,三道九龙杯里的扬香武盗杯的片段。怎么上房把瓦慢慢揭下来,要怎么把席子轻轻移动,再怎么把土小心翼翼的吹开。不可想象真的好细,听了感觉我都快能当贼了。哈哈,开个玩笑,轻松一下,进入正题。</p> <p class="ql-block">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可谓家喻户晓,最早的手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491篇,每篇均为小故事。最长不过2000多字,最短也就几十个字。但篇篇是精华。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封建礼教的束缚。且都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但相比较之下还是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居多。他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通过花妖狐媚和人的恋爱最为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写作历时40余年,倾注了蒲老先生大半生的经历,每篇小文都下笔有神,且用字节俭。惜墨如金。真情直爱。怜的是穷苦百姓。讽的是贪官污吏。</p> <p class="ql-block">聶小倩。这篇小故事经过改编成许多版本的电影及电视剧。我认为都没有评书这样精彩。话说有个叫宁采臣的人,性情慷慨豪爽。每对人言平生无二色。赴金华索帐。天欲晚,城门己闭。只能宿在庙中。庙中己住一位叫燕赤霞的侠客。宁当夜宿之。次日,又来了一位兰溪生的贵公子。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住母女二人。女儿便是《鬼》小倩。次日早。宁生发现蓝生己死。报了官。又一日,蓝仆又死,接二连三的死了好几个人。经官府勘查脚心有小眼儿。其它无伤。但宁生和燕赤霞均无恙。燕赤霞有革囊。小倩真怕。其中小倩夜里找过宁生。被宁生无情 拒绝。这便是,宁平生无二色起的作用。财色皆拒。终得以平安。对那些贪财色之人的惨痛警告。小倩无论计财与色都无效。用原文讲月夜不寐。原修燕好,宁正客日。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这种不贪之人终无事端。</p> <p class="ql-block">得女《鬼》之信任,便以终身相托。望宁生刨坟带骨归家。宁采臣携带小倩孤魂归乡。并带燕赤霞之革囊。将骨骸埋与宁家门前小山包。数日。待宁妻谢世,小倩登正妻之堂。理宁家母女之杂事。后为宁家生育子女。</p> <p class="ql-block">宁采臣带回燕赤霞的革囊悬于它室。忽一日,有金华之妖物来,恨小倩远遁追至此。小倩已成为生人,不畏惧。最后成就一世好姻缘。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也从故事中得到真理。人不念财色。具少事非,更得心安。</p> <p class="ql-block">《瑞云》从小家父就给我和几个兄弟姐妹讲说。那时因为小觉得聊斋很神秘。今天我自己对聊斋的所悟。还认为瑞云是个好女子。瑞云杭州明妓,色艺无双,年十四。此奴发轫之始不可草草。价由母定,客则由奴自择。瑞云小小年纪。敢于和鸨娘提出自择客人的条件。很是睿智。瑞云想在众多的贵公子中择一心仪之人嫁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馀杭贺生,才名夙著,而家境贫穷。素仰瑞云。终一日,便卖家当,一睹芳容。相见一谈。眉目含情。云有意于贺,特赠诗一首,何事求浆者,蓝桥叨晓关,有心寻玉杵,瑞只在人间。此诗前两句,意为裴航在蓝桥驿会见云英,这里比喻贺生求见瑞云。后二句以裴航寻觅王杵为聘。示意贺生备资与瑞云欢聚。这个典故王玥波给我们讲解的特别清楚。</p> <p class="ql-block">忽一日。有一白衣秀才,来看瑞云。坐语少时便起。以一指按云额曰。可惜,可惜。逐去。云送客归,额上有印黑,洗未去,隔曰、.痕黑渐阔。一年后,满脸黑。云不能接客受冷遇。贺生闻之,聚全部财力为赎回。过温暖平等的夫妻生活。</p> <p class="ql-block">贺生访友,在客店遇生人,谈起名妓瑞云,生人说能帮瑞云洗去脸黑。夫妻得以真容相见。原来秀才乃神人也。为什么仙人能帮助瑞云保住清白。觉得像她那样的好女子,陷在火坑里实在太可惜了。所以仙人略施小计,便把他的容貌毁了。遮掩了她的光彩,以保护了她的纯真。留着等待真正赏识她的人,不因为美丑改变心意的好郎君。最后瑞云和贺生双双过上了正常美满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想说的是。我尊重评书,喜欢评书,懂得评书。听了好多年的评书。每每有时间还会边听边对照书中的每句,连注解也会看。今后会依然如此。这也是我的文化生活之一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