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山河间--寻根谒祖(伏羲)之旅

湘水晨曦(hh)

<p class="ql-block">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是历代皇家崇拜奉祀福佑社稷的华夏民族共同祖先,他的史前传说与丰功伟绩已深入人心,祭拜地也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纳祥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太昊伏羲氏,是中国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历史时期的氏祖领袖,他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6500年以前,他率部族沿黄河东迁,至宛丘(今河南淮阳)而居,他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作甲历以纪年,画八卦而治天下。他创龙图腾而有[龙的子孙];始姓为风而有中华万姓。他开天立极,是公认的中华人文始祖,龙的鼻祖。”《引自“太昊伏羲陵官方介绍”》<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们在游历祖国山河的同时先后参拜过几处伏羲祭拜地,获益多多。分别是:天水伏羲庙、龙马负图寺、伏羲台及太昊伏羲陵。<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四处位置图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人首蛇身”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天水是我国发现“人首蛇身”最早的地方,是龙图腾的起源地。 <h1><b><u>天水伏羲庙</u></b></h1><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中华民族始祖伏羲氏的明代庙堂建筑群。明代弘治三年以前庙区已初具规模,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逐步形成为一组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华第一庙”。因伏羲出生于甘肃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的大门牌坊</p><p class="ql-block">五间门面,进深两间,装饰复杂细致,屋檐飞翘,雕有龙兽,大门上有“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朝乾隆年间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p> 正门悬挂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 “太昊宫”门匾 <p class="ql-block">仪 门</p><p class="ql-block">门前柱联:“大化首推羲皇启,万象同归一画开”</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有“伏羲庙”三个大字,是著名学者书画家楚图南先生所书。</p> “龙祖”门匾 先天殿<div>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br></div> <p class="ql-block">古 槐</p><p class="ql-block">伏羲庙院里原有六十四棵柏树,现存37株,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相传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每一棵都能懂听凡人的话,都能解析伏羲之意。 </p> 先天殿东侧牌匾 先天殿木窗雕<div>上面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等图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br></div> 木雕“二龙戏珠”图案 <p class="ql-block">伏羲塑像</p><p class="ql-block">高五米有余,上根悬挂"文明肇启"匾额,系清代嘉庆年间秦州牧王赐均所书。这里是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庙宇。</p> <p class="ql-block">藻井顶棚正中绘“河图先天八卦图”和“伏羲六十四卦图”均为明代遗存,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div>龙马</div>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河图洛书石盘<div>运用1至10的十个数字,以白点表示奇数,以黑点表示偶数,组成的图式叫河图,是最早最原始的太极图。</div><div>以黑点与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图式叫洛书。<br><div>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伏羲和女娲受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于是他们就想了个办法,两人约定分别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分别将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能重合在一起,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的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结合了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下来。<br></div></div><div>这是不是在说我们的婚姻需要磨合呢!<br></div> 正殿背后的棂窗 太极殿<div>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div> 太极殿东侧明代木质窗棂透雕“团龙” 太极殿西侧明代木质窗棂透雕“团凤” 伏羲学院 见易亭 伏羲庙前广场 <div>每年6月22日都要举行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家有关部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br></div>民间还有春秋两祭活动:<div>春祭(农历正月十三—正月十七),农历正月十六是伏羲诞辰的日子,历朝历代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祭祀典礼。<br><div>秋祭(农历七月十八—七月二十),农历七月十九是伏羲仙逝的日子,历史上在这一天没有固定的祭祀仪程,民众自发祭拜。<br></div></div><div><br></div> <h1><b><u>龙马负图寺</u></b></h1><p class="ql-block">位于洛阳市孟津县老城乡西雷河村。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是为感念"人文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祀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 山门 龙马负图寺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 <p class="ql-block">龙马石雕</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氏带领部落在黄河一带繁衍生息,有一天一巨大龙头马身的怪兽,从黄河上踏波而来,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伏羲见状纵身跳下与之搏斗,经七天七夜的较量,终在图河上降服龙马,后以负在龙马背上的图点,仰观天象、俯察法地,以其纹创造了先天八卦。</p> 钟楼 “龙马负图处”碑<div><br></div> 鼓楼 “图河故道”碑<div>图河发源于邙山,向东北延伸,在龙马负图寺所在的雷河村一带汇入黄河。<br></div> <p class="ql-block">伏羲殿</p><p class="ql-block">明代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殿前石梯两侧分别刻有太极阴阳图和先天八卦图,门柱上对联曰“龙马负图蕴天机灵耀千古,羲皇画卦启人文功垂万代”</p> 文王殿<div>位于伏羲殿左侧,殿内供奉着周文王像,周围的墙上是有关周文王事迹的壁画。<br></div> 孔子殿<div>位于伏羲殿的右侧,殿内供奉着孔子像,建筑格局与文王殿相同。<br></div> 女娲殿 河图<div>伏羲降服龙马后,以其纹画八卦,龙马背上的河图。</div> 洛书<div>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洛河岸边发现一只神龟,龟背上的图案即为洛书。</div> <p class="ql-block">三皇殿</p><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着伏羲、黄帝和炎帝像</p> 门柱上的对联写的是:“读无字书忽想到羲皇以上;行负图里悦神游太极之初” 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学者程颐、朱熹、邵雍、王铎等人撰述的碑铭诗赋。 周易六十四卦经文 <h1><b><u>新乐 伏羲台</u></b></h1><p class="ql-block">位于河北省新乐市区北郊何家庄村,这里是新石器时代伏羲氏在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地方,五帝之一的帝喾(kù)“见羲皇之胜迹,在这里开始祭先祖,成为祈福求安之圣地”。</p> 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罗叠而成,最上层呈不等边八角形,曰伏羲画卦台,台上有龙师殿、寝宫;二层建有华胥殿、六佐殿、钟鼓亭;一层建有山门等。 山门 六佐殿<div>原名十王殿,始建于商周,元大德五年曾进行大规模维修,现存梁架大部分是元代或元代以前的遗物。</div> 六佐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青布瓦顶建筑。 龙师殿<div>龙师殿只留有基址,为1994年复原建筑,东西配房、厢房等建筑已毁。<br></div><div>檐下的《亘古一人》黑底贴金横匾由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br></div> 寝宫<div>1994 年进行复建,与龙师殿高台相连,寝宫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建筑。</div> <div>华胥殿<br></div>华胥传说中伏羲氏的母亲,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当地老百姓称华胥殿为“老娘殿”。 重修伏羲台记 <p class="ql-block">槐抱槐</p><p class="ql-block">寓意“新树承古树,繁衍生息,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槐抱椿</p><p class="ql-block">槐树中滋生出椿树,这一奇观出现寓意伏羲台第二个春天。</p> 伏羲雕塑群 <h1><b><u>太昊伏羲陵</u></b></h1><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淮阳县,是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大型陵庙,也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官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占地875亩,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柏参天,被誉为“天下第一陵”。</p><p class="ql-block">陵庙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与明清。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纳祥、旅游观光的圣地。</p> 午朝门<div>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br></div><div>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和持有圣旨的钦差大臣来拜祖才能走中间这道门。现在所有人均可享受当年皇帝的待遇了。</div> 门内牌匾 玉带河<br>玉带河穿过东西两侧陵墙,通往蔡河,在陵墙外侧河岸,各有一口井,名叫"玉带扣"。 <div>玉带桥</div> <p class="ql-block">道仪门</p><p class="ql-block">旧称通德门,百姓称之为"三门",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道义即道德与正义,道仪之门意为提高品德,必须增进智慧,扩大事业,必须从谦卑的礼仪着手,才能进入道仪之门。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p> 先天门<div>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br></div> 太极门<div>位于太昊陵的中心位置,两侧各有一腋门,东边叫“仰观”;西边叫“俯察”,象征着太昊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万物,始画八卦的意思。</div> 太极门是太昊陵东、南、西、北的中心。<div><br></div> <p class="ql-block">统天殿</p><p class="ql-block">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太昊陵内等级最高的殿宇。统天是统领天下之意,说明太昊伏羲的至高无上。殿前的平台叫“祭台”,是举行祭祀大典的主祭场。</p> <p class="ql-block">“統天殿”下方匾额书写“宝笈渊源,名迹久传”八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p> 显仁殿<div>等级仅次于统天殿,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建筑。<br></div> 显仁殿及两边牌匾 太始门<div>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div> 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 女娲观 女娲观 玉皇观 岳飞观 <p class="ql-block">伏羲陵前有一棵1000余年的宋代古柏,树身上长出一只酷似人耳的神奇“耳朵”,传说为人祖爷的耳朵,能倾听心声,且只有一只“耳朵”,只进不出,成为游客争相表达心愿的地方。</p> 柏抱檀<div>宋代古柏,20世纪70年代树杈中神奇的生长出一棵檀树而得名。</div> 柏柏檀树枝叶交织在一起,十分茂盛。 <p class="ql-block">万姓同根树</p><p class="ql-block">树形雄伟端庄,根系苍劲外露,枝条开展,树冠广阔,分枝众多,全树有56个主枝,比喻56个民族,把数不尽的枝杈比喻成中华民族姓氏,命名为“万姓同根树”。</p> <p class="ql-block">蓍[shī]草园</p><p class="ql-block">传说伏羲根据白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有三处生长蓍草:山东曲阜、山西晋祠和伏羲陵,因此十分稀有。</p> 独秀园 爱情树 连理枝<div>两颗梧桐树枝自然连接到一起,取名于白居易的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div>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那日正遇上管理处副主任的免费讲解日,他的讲解非常精彩,十分受益。</p> 太昊伏羲陵祭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举办朝祖进香祭典,会期一个月,祭典活动期间,也举行庙会,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br><br> 伏羲曾经活动和影响的区域 <p class="ql-block">太昊伏羲庙(陵)祭祀是我国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自明太祖朱元璋亲制祝文致祭以来,到清末的宣统皇帝,御祭达51次。<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庙寻古探幽,研究古老华夏的东方文化,港澳台胞回大陆观光,参加伏羲庙(陵)祭典,寻根问祖,不忘自己是龙的传人。<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