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子中坑小學.我的小學我的班~69屆二班···(2)

神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請看上篇:象鼻子中坑小學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曾經的校址大門位置就在路牌西邊20米處,象鼻子中坑胡同和春雨胡同隨着地域的拆遷已完成她的歷史使命,這條寬大的胡同(原象鼻子中坑胡同拓展)與北極閣頭條、二條、棲鳳樓胡同聯通,新的名字:北極閣路。</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寬闊的北極閣路,旁邊就是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她的南門就騎在原北極閣二條東部路上(胡同西部沒拆遷)。</i></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走進高大壯觀的自然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又高又長的恐龍骨架,同學們站成一排好奇地聽解說員阿姨講恐龍的生長曆史過程,講解結束往別的展屋走時,回頭看着高大的骨架,腦子裡在不停演化着侏羅紀、白堊紀時代的恐龍身形,他們是怎麼生活的,走起路來還不震得山響,別的小動物都得嚇跑了,看着講解員和新進來的聽衆站在骨架下面顯得多麼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參觀了古黃河象化石、劍齒虎、猛獁象翔齒獸等很多史前和現代動物展廳,聽了解說,暸解了動物進化過程。</p> <p class="ql-block">  大家還參觀了植物模型,大概暸解了一下植物的生長進程,不過同學們對此不太感興趣,還是對這些動物骨頭和圖片興趣大點,因為和我們學習的課本有聯繫,所以聽起來比較能理解,尤其是看到了實物模型,感官上印象就更深了,也知道了人類是從哪裡來的了。</p><p class="ql-block"> 參觀結束,11:10坐上20路公共汽車,車上只有五六個乘客,孫玉珠老師安排大家坐在後門附近,車一起步大家又開始討論起來,從恐龍聊起到後來“你是大猩猩變得”,“你才是大猩猩變得”,爭得不可開交,快到方巾巷站時,有幾個人已經是大猩猩了,孫老師一直坐在座位上抿嘴微笑着看着大家,她不去制止可能就是想讓同學們通過爭論而加深印象,回到課堂時發言有素材,引發全班同學對自然知識的興趣愛好。</p> <p class="ql-block">  二年級彷彿一下長大了的同學們,膽子也大了不小,各條放學的路隊中開始出現了新面孔,這得益於寒暑假時家庭學習小組的拓展,新面孔原來是要去別片同學家串門,我們同學大都住在東單三坑四廟(即:象鼻子前坑和中坑(現春雨一巷)、後坑(現春雨二巷)、娘娘廟(現北極閣頭條)、小土地廟(現北極閣二條)、大土地廟(現北極閣四條)、北極閣三條、火神廟(現春雨胡同已沒)和鐵廠胡同(現南衣袍已沒)、扁擔胡同(已沒)、羊肉胡同(現洋溢)、水磨、大、小羊宜賓、小羊尾巴(現陽照胡同)、什坊院(現盛芳胡同)、趕驢橋(現頂銀)、西總部(布)胡同、貢院前街、福建司營(現富建胡同)古觀象臺這些胡同及東觀音寺老工地舊址(現址國際飯店)附近,大家熟識後開始互相串門,路隊成了平臺,放學前互相找自己合得來的同學商量串門,西邊最常去當屬<b>底建龍</b>家,順着音樂教室南邊菜園子圍牆一拐彎就到,喂喂他家的羊,再就是<b>付欣</b>家,南衣袍右拐第一個門,她的媽媽金老師,我們每去必給我們拿好吃的,那時的人際關係是那樣的淳樸,雖然社會經濟狀況差點,但社會治安非常好、學生們上下學若趕上一個人走,也不會出什麼事,家家夜不閉戶,到同學家聊天一直到吃完晚飯,做完作業才依依不捨回家,而家長則可安心等着孩子歸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大羊宜賓胡同西口</b></p> <p class="ql-block">  我們班有六位班委,別看那時年紀小,管起事來可是一點不比大人差,班會發起言來也能一套套的,像<b>張玉生</b>發言時嘴角都起白沫,說上5分鐘不帶重樣,<b>付欣、馬兆中</b>、<b>楊心青</b>和後調來的<b>李薇,劉景華</b>,這些班幹部還真是以身作則,配合班主任把班裏各種活動搞的有聲有色。要說我們班還真有幾個淘氣孩子,就說<b>魯兵</b>吧,初秋九月,中午散學習小組後不回家吃飯,拽着我、<b>宋英、李福錄,張寶年</b>哥四個背著書包奔中坑胡同東面而去,過馬路頂着大太陽順着工地外牆往北逛起了商店,</p> <p class="ql-block">  <b>工地</b>當時是蘇聯援建的中國科技館項目工程,中蘇關係交惡後,蘇聯專家撤離,工地正中建築剛剛出地面半米,上邊鋼筋林立,成了一片爛尾樓,這片工地和我們小學六年的時光比較密切,裏邊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地方,夏季逢雨季,樓羣建築半地下室裡罐進雨水,雨水深達一米,這裡就成了我們遊野泳的場所,一個一個格子間,面積 20 平米左右,一大羣孩子分別在各個小間游泳,從這個屋游到另一個屋,碰到熟人打個招呼,玩的忘乎所以。工地佔地面積非常大,48路汽車總站停車場,煤氣包加氣就在工地西北角,郊區生產隊馬車拉的蔬菜進京過秤點在工地院裏正北,離爛尾樓只有不到十米距離,過磅點後身附近有一些民居,我們班有三個同學就住在哪裏。現在是北京國際飯店和國家旅遊局的駐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工地西門口48路汽車總站的下車站</b></p> <p class="ql-block">  下圖:上個世紀中期,國家石油資源匱乏,出現了油荒,很多汽車趴窩,全國各地多用煤氣替代汽油,就是俗稱的煤氣包車,當時北京也用上了煤氣包車,我們上下學時經常看見48路汽車回總站時的樣子,晃晃悠悠有氣無力開進總站,頭頂上的大包也癟到快沒氣了。</p> <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沒有進工地玩,而是沿其外牆往北溜達,先去翰文斋文具店,这家店铺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地方,我们学习用的毛笔、墨块、手工课的电光纸、铅笔、橡皮、铁铅笔盒、作业本等等都是从这里买的,出了这家直奔旁边那家叫做祥源斋糕点铺,五个孩子进了商店,眼睛就不够使了,盯着柜台里的各式糕点直咽口水,大中午没吃饭,看着这么多好吃的,心里不好受,几个人翻遍身上凑了二毛多钱,二两粮票买了点碎点心,每人分了点垫补了肚子,接着往北走挨个进店,东总布西口储蓄所溜一圈,粮店,邮局,酒铺,在棺材铺门口看了会兒扎纸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图:这是六十年代的西总布东口朝内南小街,24路公交车从朝内南小街,奔方巾巷北京站方向驶去车头正对着的正是翰文斋文具店,自行车倚靠着消火栓,旁边就是棺材铺。</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這裡是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東、西總布胡同交匯大拐彎處,是當時南小街最繁華的地方,商鋪一家挨著一家,郵局、儲蓄所、食品店,文具店、酒鋪,副食店、糧店、理髮店、小百貨店、再往北是藥店,菜站,車流自北京站方巾巷開往朝陽門南小街,窄窄的街上如此車流,可見當年的一段小繁華。</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直走到外交部街胡同往北,過馬路到24路汽車站,站在自行車鏈條廠門口,看了一會兒衝壓機咣噹咣噹衝壓出鏈條8字,然後往回返,進入副食店這摸摸那看看,又進人家電冰箱修理廠,讓人家傳達室門衛給攆了出來,走到西總布東口夏金岺家門時,幾個人說進去看看,後來還是沒好意思進,怕人家說“蹭飯”來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五人又進了對門小兒書鋪,拿出一分錢給老闆,說我們就看一會兒,這會兒店裡沒人,老掌櫃沒收錢,也沒攆我們,我們每人拿了一本小兒書,坐在馬紮上蔫不幾地看了起來,一會兒擡頭看了一下牆上的掛鐘,該走啦,謝謝了大爺後,我們趕快回學校,過了新開路胡同往北又是一家小文具店,往南是宋慶齡故居,我們上學時已歸外交部管理了,一棟漂亮的二層洋房,解放前曾是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的府邸,剛拐進中坑胡同幾步就聽見學校的鈴聲(已換電鈴),我們撒丫子衝進校門,差一點遲到,這次的午間遊歷,弄得我們下午第二節體育課,沒上完肚子就咕嚕咕嚕叫個不停,直跑到自來水龍頭處一個勁罐,弄了個水飽。</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西總布胡同東口,第一個門(開着門的那個,西總布胡同 7—1)即是夏金岺家,當年好大的院子花草繁盛,大魚缸裏虎頭、鳳尾龍睛、絨球、望天很多,現在再進院子,哪些後搬進去的住戶,自建了很多房子使院子成了狹窄過道,推個自行車都有點難。</i></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體育老師是<b>夏守中</b>老師,夏老師20歲左右,白白淨淨的英俊小生,說話聲音適中,與體育組的<b>尚利平</b>老師形成鮮明的對比,尚老師也是中等個,年齡相仿,健碩身材,臉頰邊留下壯疙瘩瘢痕,音量很高,很衝;夏老師性情灑脫,豪氣,不拘小節,體育課上帶領我們做操,跑步,進行準備活動,講解認真仔細,動作分解到位,活動期間若有誰上廁所,喝水,停下來休息,他從不指責,有次<b>韓和平</b>,小蘿蔔(<b>羅景山</b>),<b>馬德龍</b>體育課上偷懶,躲到大槐樹樹蔭下,夏老師好像沒看見似的,下課後找他們問:剛才上課是不是不舒服啦,弄得他們挺不好意思,後來再也沒有此種情況,教書育人真是粗中有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學習小組是同學們平時和假期的活動小天地,老師根據家庭遠近,學習成績,家庭住房大小,安排幫扶小組,也可以自願組合,白天集中一塊做假期家庭作業,那時三年級的學習小組已是有名無實了,小組學習演變成串組活動,學校附近的學習小組有家長在家的小組還能正常運轉,雙職工家庭的小組等於放了鴿子,每天2小時的學習,到同學家後放下書包開始做作業,半個多小時後,幾個人就開始出發找別的學習小組同學玩,女同學仍在小組學習,到點小組散組了,我們男生又去人家小組男同學家串門,下午回自己小組取書包,晚上在家找補作業,沒出三天沿大羊宜賓胡同:韓和平、羅景山、簡玉東、邢永輝、張彥、陳坤仙、姚世宏、朱聯合、封某某和小羊宜賓 譚守禮、房永喜家已串遍,第二個禮拜三天時間我們就像居委會大媽做調查把東堂子胡同和附近的什坊院(今盛芳)、羊尾巴(今陽照)胡同同學:馬洪君、線一、馬兆中、劉素萍、馬德龍、龐軍(四年級時轉來)劉麗華、徐寧、曹某萍,楊心清、董君等同學的家都去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b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長喜靜,我們進去片刻就出來,有的家長特別喜歡小孩,像西總布東口的夏金岺,他家院裡2個直徑一米的大瓦缸,養着各種龍井魚,在水草中穿梭遊弋,我們圍着魚缸觀看,他爸爸還拿出水果招待我們。串門的習慣延續到五年級期末,自然假期作業也變成了假期結束前的抄趕工程,女生大都不喜串門,但對於我們的到來也沒有牴觸,前提是不能在人家打鬧,一個假期南小街東邊的同學家基本都去了像頂銀胡同的劉景華(四年級時轉來)李玲、李書鵬、劉明(五年級時轉來)閆秀英、勝利家都去了,四年級時有次魯兵在劉景華家遇到了好夥伴,一高興逗鬧起了,給人家小院弄得很亂,家長下班回來還得收拾院子。冬天來臨,寒假成了回訪的節目,做一小時作業後,那邊的同學就陸續來到學校這邊同學家串門,南衣袍的劉春梅、付欣、崔鳳英、項繼雲、駱士英、周美容、潘鳳平、張寶年、大萍(住張寶年家對門的女生、具體姓名記不住了),中坑的底建龍、李福祿、底露莎、張玉生、郭箴(陳懿)、宋紅春,火神廟的杜秀琴、小土地廟的張鳳媛、崔春花、單卓,黃獸醫胡同的宋英,扁擔胡同的魯兵,北京站洋溢胡同顏立德(五年級時轉來),水磨胡同石玉、李豔平。福建司營李薇(五年級時轉來)二個假期同學們完成了堪比居委會大媽的家訪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三年級學校組織我們到東華門中國兒童劇院看童話劇《馬蘭花》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話劇,同學們被劇中的主人公深深感動,對於人性中的真善與醜陋有了初步的認知,特別是對妹妹小蘭的勤勞善良,助人爲樂非常認可,對姐姐大蘭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很鄙視。尤其是大蘭在“老貓”的唆使下設計害死了妹妹,大家怎麼也不理解,這還是姐姐嗎?最後正義戰勝邪惡,奪回了馬蘭花,救活了小蘭。馬蘭山上的馬蘭花開得更加鮮豔美麗。這次看話劇回來後,大家還是沒弄明白爲什麼一家人還會算計,甚至弄得死去活來,適年八月文化大革命席捲而來,後來的發展詮釋了同學們心中的疑問。</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同學們在中國兒童劇場觀看童話劇《馬蘭花》。</i></p> <p class="ql-block">  六月一日兒童節,學校舉辦了聯歡會,都是各班自己準備的小節目,節前各班就開始爲慶祝六一兒童節準備節目,我們班也不例外,準備了小合唱,舞蹈和大頭娃娃舞,三句半,參加演出的同學每天最後一節課去排練,我們自習做作業,孫玉珠老師時不常去輔導他們,有時我們放學時他們仍在排演,我們就到操場大槐樹下觀看一下排練,就看到邢永輝在他們三句半小組中指導鑼鼓點和說話節奏,一副認真的態度跟小老師似的,劉麗華她們小合唱也排練的很認真,畢竟是第一次上舞臺,大家的心勁真挺足的,最後我們班被選上三個節目,舞蹈節目各班都出,被刷下去了,“六一”的演出節目非常精彩,三.1班我們是中國的小民兵,我們班的大頭娃娃舞都很受歡迎,觀看節目時同學們目不轉睛,掌聲此起彼伏。演出很成功,在全校的節目裏,我們班三.2班被評爲並列第三名,已是很不錯了,終歸是第一次上舞臺演節目。</p> <p class="ql-block">  週日,夏季正午,驕陽似火,蔚藍色的天空飄浮着幾朵淡淡的白雲,建外小樹林的垂柳上季鳥(禪)吱吱的叫着,我們幾個同學頭頂着三角游泳褲衩正從建國門外永安裏游泳場往回返,躲在樹蔭下快步走着,遊了2個小時,肚子早就餓了,着急趕回家吃午飯,過了護城河橋和建國門殘牆,走到社會科學院(學部)門口, 看到很多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從裏邊出來,一個個穿着黃舊軍裝, 左臂上帶着紅綢臂章,當時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感到這身裝扮有點奇怪,特別是臂上的紅袖章以前沒有見過,有點好奇。</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位於建國門大街5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此樓是重新裝修後的大樓,文革中我們經常在此樓中玩耍。</i></p> <p class="ql-block">  六月末,七月初學校正在籌備同學們的期末考試和假期安排,同學們也正爲期末考試做最後衝刺,每天上課做一些小卷子,下學作業也增加了點,早上小組長收作業前,大家核對頭天的作業題,爲答案對錯爭論不休,引來了老師,第一節課開始老師給大家講解作業題,然後正式開課,分析頭天的卷子,做新的小卷子,六月底正式考試,這次考試全班成績還算不錯,工友王爺爺的孫女留級了,平均分被拉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考完試大家都鬆心了,孫老師安排班裏成立興趣小組,也是爲假期做準備,有剪紙組,音樂組,美術組,書法組,足球組,同學們根據個人愛好自願參加,班委擔任組長,負責牽頭安排,男生們踊躍報名足球組,基本上都報名了,名額淤了,老師從體育庫房領了一個新足球,請來李福錄的二哥六年級的李福祈做教練,帶領同學們圍着操場跑圈,幾圈下來同學們呼哧帶喘,有幾個人不成被淘汰,剩下的排成一行,輪流往操場南邊足球大門內射門,據說是看腳頭子硬不硬,剩下的男生憋足了勁,往大門內踢,小錄子(李福錄)由於腳上穿的布鞋是自己家做的,時間長了,前面已磨薄了,一努勁大哥直接出國了,(大腳趾露出鞋外)三輪下來,留下了十三個人,這幾個人高興壞了,男孩子最喜歡足球運動,回家就讓家長買球鞋,那時每家都有4—5個孩子,有1—2個孩子的家庭的都少,經濟條件普遍不好,拿出一塊多錢買球鞋就是30個雞蛋錢,多少對家裏預算有一些影響,第二天早晨,隊員們每人腳上都穿了一雙球鞋。</p> <p class="ql-block">  期末結束前兩天,班裡兩個同學調走了,一個是住在黃獸醫胡同的的宋英同學,另一個是上了一年半的王蘇會同學,他家是因爲文革前各駐京辦的撤離北京而調走的。</p><p class="ql-block"> 興趣小組這時也正式運作起來,買毛筆、紙、硯、墨,繪畫組組長聯繫了美術老師,定時間,唱歌小組的成員也和音樂老師達成方案,剪紙小組組長髮給組員每人一把削鉛筆的刻刀,足球組每天下午在操場訓練1小時,踢半場,守門員負責雙方大門。</p> <p class="ql-block">  假期前的每天下午,操場上如同鍋裏下餃子,各隊都是半場球,南半部是三年級一支隊,北半部分是四年級另一支隊,各踢各的,一小時後,又換成其他年級的兩支球隊,“遞球,射門呀,傳我,帶球過人”,叫喊聲不絕於耳,我們班的球隊參雜其中,九歲多的孩子身體正是發育階段,對足球的興趣激發了身體的潛能,很快有幾個同學顯露出體質不同,底建龍的耐力出眾,魯兵的速度很快,徐寧的靈敏度高,韓和平守門跳的高,反應快,一場下來,底建龍腳下靈活多變左盤右帶,連過馬洪君、張彥兩人,運球滿場飛,進球最多,韓和平守雙方門屬他最累,魯兵的前鋒突進常常引起對方混亂,可球到門前就丟,徐寧和羅景山的配合最爲默契,常常出其不意,石玉的後衛嚴防死守盡職盡責,張玉生,夏金岺的門前突發一腳給韓和平弄得相當狼狽,中鋒李福錄自己帶球衝到門前,讓邢永輝突伸一腳將球踢飛,張寶年上場不愛動,球到跟前就踢,球離開就看着,急得教練總讓他跑動,簡玉東蔫人出豹子,球場上不言不語,球一近身不管多遠,擡腳就射門,不猶豫,方向還挺正,讓追球的人突然就找不到球了,弄得大個韓和平急忙蹦起來將球推出門框。</p><p class="ql-block"> 七天時間,底建龍以他的耐力,靈活的腳法和進球率,榮登了我們班足球隊隊長的寶座,真是教練一人之下,12人之上,不到10歲,儼然一個小大人,場上不時指點指點這個,說說那個,隊員們還真聽話,誰讓人家踢得好呢,也有讓他說生氣的,這不姚世宏自己走到操場邊沙坑那兒,一個人玩沙子去了,叫他他也不理,場上出現了不平衡,底建龍喊他快點上場,沒反應,又沒人替,隊長急了:你要不上明天就別來了!人家姚世宏站起來之,直接走了,氣的底建龍直罵咧咧,朱聯合在一旁一個勁勸,七月十幾號學校正式放假了,興趣小組還要活動,以家庭小組的形式開展,而足球隊每週二、五下午3:00去學校操場訓練。</p>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暑假開始了,可這一年的暑假太不一般了,完全顛覆了同學們對暑假的認知,七月十幾號正式放假,同學們仍舊按部就班的參加學習小組活動,還是每天上午九點到小組學習,十一點散組回家,這回大家汲取了以往的教訓,先踏踏實實做作業,晚上回家也做,先緊後鬆嗎,不能像上次韓和平他們臨近假期結束,緊趕慢趕的做作業。</p><p class="ql-block"> 各個興趣小組的活動也進行了一兩次了,七月二十幾號,我們小足球隊員如約3點到學校操場訓練,李教練先讓大家做準備活動,又帶領大家圍着操場跑了三圈,然後擺樁六個一組,從體育庫房拿出幾個足球,分成兩組,繞樁帶球,不準把球帶丟了,不準磨蹭帶,每人做10組,做完帶球后,大家的背心都溼了,一個個小臉通紅,休息了一會兒練習射門,這天操場沒有別的班,可以兩頭都練,一邊叄個球,李教練負責守北邊大門,大家不用輪換多等,踢起來痛快,踢了十多分鐘左右開始分撥,按大小個排隊,報數,單雙號分組,打會兒比賽,操場太大,找了四塊磚頭在東西兩邊擺了兩個小一點球門,利用操場北半場開踢,西邊在大槐樹下由李教練守門,東邊韓和平把守,這場和以往的比賽不一樣,突出了站位,不扎堆了,但也踢的難解難分,依舊是喊聲噪雜,守門員韓和平哈着腰,眼睛隨着球轉動,嘴裡還不時喊着自己一方隊員看緊,對方隊長底建龍,,一人帶球已衝到球門右側,手指着自己隊友到門前和左側,徐寧跑到左前方,底建龍一個高吊傳中,徐寧迅速插進,擡腳就射,可惜步伐差着半步,球踢出去沒跟上勁,被韓和平雙手將球抱住,韓和平瞪着大眼睛,一隻胳膊摟着球,一隻手指着自己隊友喊着上去,上去,隨即將球踢向對方球門方向,剛才李教練看着球一直壓着對方球門前,自己也沒事,靠在門旁柳樹看球,忽然球飛向了自己門前,人也呼啦衝了過來,喊聲隨着球先飄過來,“教練看球”,後衛張寶年跑去擋球,被對方隊員帶球通過,張寶年被撞了個屁墩,這時張彥已從左側包抄過來,李教練只能迎聲上前去準備截球,帶球跑的魯兵突然擡腳斜刺,球離守門員半米右斜滾出去,被右側補位衝上來的邢永輝擡腳擋了一下,球改變方向慢悠悠滾進球門,夏金岺看到後,氣不打一出來,又不敢說教練,說張寶年和石玉放鬆警惕,爲什麼擋不住,其實石玉是助攻上去,撤不回來了,張寶年被撞得坐了個屁墩,也是教練守門放鬆了,早點出動將球踢回就解了這次危機,這場球踢了半個小時左右,大家都又熱又累,背心全溼男女之間發生了關係,泛起的塵土給臉胳膊和背心染上了土黃色。忽然學校的值班老師來到操場。</p> <p class="ql-block">  老師走到操場西邊,拍拍手,跟教練說“大家停一下”,於是大家停住了腳步,圍攏過來,老師說給大家派個任務,學校準備組織三、四年級明天早上9:00去故宮參觀四川收租院泥塑展覽,還有部分同學沒通知到,希望你們幫忙通知一下,明早8:00到學校集合,這裡有寫好的名單和地址,通知到各個學習小組組長,然後由組長負責通知到每個同學,同學們分別拿離自己家近的別的年級、別的班的人員名單,到水龍頭處洗了一把臉,互相道別後各自走了,下午六、七點鐘同學們都通知到了,還到學校告訴了老師,孩子們的認真勁可見一斑。</p><p class="ql-block"> 玩了一天吃完晚飯,都困了水管子下沖衝胳膊擦擦頭就想睡,晚上回家脫鞋各家味道肯定濃郁,據說底建龍他們家是炕,他不洗腳他媽媽就不讓他上涼蓆,估計其他人大概也是如此,要不這屋裡怎麼呆人,還不被嗆壞了。</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點三、四年級各班已整好隊,報數點名後依次排隊走出學校,沿中、後坑,走新開路,米市大街,拐進金魚胡同,從東華門進故宮東門,故宮東門是供內部職工出入的地方,爲這次四川來京泥塑收租院特意開放了東門方便羣衆參觀。</p> <p class="ql-block">  參觀收租院後老師留下作業,寫觀後感,雖然當時挺感人的,回到家裏寫感受可是有點抓瞎,那麼多人排長隊,聽的有時清楚,有時不太清楚,雖然很多人哭了,但那也是環境帶的,好多人哭,自己的鼻子也跟着酸,具體的情節走的快,沒弄清楚真不會寫,第二天與同學們串聯補充情節,結果讀後感內容大同小異。</p> <p class="ql-block">  興趣小組照常活動我們足球隊又進行了一次訓練,做完準備活動後,開始訓練,這次增加了帶球過人,兩米遠一個人排成一對,隊頭盤帶球過去,中間人比劃式阻擋一下,然後隊頭變隊尾,下一個人再重複,儘量不丟球,訓練了一會後,進行比賽,因爲太熱,比賽定20分鐘,一分撥大家卯足勁,都想贏,場上追球積極主動,不愛動的張寶年也跑了起來,馬兆中,張玉生也在場上穿插起來,10分鐘後互相沒有建樹,可大家一個個小臉通紅,教練在前院口喊“大家休息一下”,一聲令下哥幾個迅速跑向水龍頭,擰開龍頭,偏着頭嘴朝上大口喝起來,五個龍頭不夠用,後邊的直催,後邊的剛剛喝上,教練從南邊走過來,看到後大聲喊道,別喝涼水,可是大家已然喝完,後面的比賽沒有了,教練怕大家喝了自來水後肚子疼,就讓大家繼續休息然後回家。</p> <p class="ql-block">  八月初一場大雨打斷了我們踢球的美夢,夜裡的大雨一直下到上午十點左右才停,學習小組沒去,在家寫作業,雨停了,穿上塑料涼鞋踏着泥濘積水的泥路往學校趕,路過同學家,叫上幾個同學一起去,想看看明天下午能踢球嗎?一進門傻眼了,前院和中院積滿了雨水,院裡的下水口還不停的往上返水,原來學校院子地面比街面矮近半米,進院門就得下三級臺階,進每班教室再上臺階,學校院子是片窪地,平常下雨沒有影響,若下大雨學校的排水系統就失靈了,此時水漫到我們膝蓋,地面低一點的教室已經進水,我們趟着水走到操場邊上,整個操場一片菏澤,除了領操臺那一片孤島,水從圍牆根部漫起,不見一丁點泥土,孤孤零零的幾個體育器材和兩個球門從水中矗立,傻眼了,這是學校嗎?知道的是操場,不知道的以爲是個大游泳池呢。</p> <p class="ql-block">  學校的值班老師看見我們,問我們幹什麼來了,大家和老師一說,老師說大家趕快回家,別在水裡站着容易出危險,萬一出現漏電情況就不好辦了,踢球的事別想了,操場幾天都幹不了,這期間不能踩,不然幹了後全是腳印,乾透後還要用音樂教室旁的大石滾子碾壓操場上的幹黃土皮,整平才能使用,我們一聽心就涼了,估計得半個月後見了。</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這些十歲的孩子們還沉浸在假期玩樂的喜悅中,中國的國情卻悄悄發生着變化,8月5日毛主席寫出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7號人民日報和各大報分別轉載了這篇文章,孩子們大都不明就裏,但晚上回家聽家長聊天說起單位事情,多少也有點了解。</p> <p class="ql-block">  假期沒事晚上幾個同學去王府井閒逛,夏日的王府井,傍晚街上店鋪燈火通明,門前上的霓虹燈紅紅綠綠閃爍着,納涼行人,購物遊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走在百貨大樓對面的北京美白理髮店門口時,忽然看到一撥撥的十六七歲的大哥哥大姐姐,左臂帶着紅箍,攔截路人,我們站在旁邊看熱鬧,看到他們專截穿着奇裝異服,燙着破浪頭或梳着飛機頭(阿飛頭),穿高跟鞋或尖頭鰻的行人或伴侶,他們手裏拿着剪刀,推子,和菜刀,攔住穿雞腿褲的從下襬就是一剪子,往上豁開20公分,飛機頭直接給頭頂一推子,剃下一塊頭髮,破浪頭也是上去一剪子,剪去頭頂一段浪花發,高跟鞋脫下來,砍去一截後跟,男子的尖頭鰻脫下砍去尖頭,看的我們一羣小孩目不暇接,不知是怎麼回事,第二天學習小組上,頭天晚上的見聞就傳開了,幾個小組都有旁觀者,第二天又有同學去王府井見證同學們說的是不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8月14日週末上午,球隊幾個同學拿着足球,到學校看看足球場能不能踢球,老在胡同用腳內側踢毽子,影響路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如若悶着老人,兒童那就壞事了。</p><p class="ql-block"> 學校大門虛掩着,往裏探頭一看,人還真不少都是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在忙碌着,我們閃身溜了進去貓着腰順着教室窗臺下往操場跑,剛跑出十幾步,就讓工友王大爺叫住了,不讓進?這可是第一次,大家七嘴八舌問爲什麼不讓進,王大爺說,學校要給外地學生準備住宿,高年級同學正在爲他們到來搬桌椅擺牀,你們進去添亂,都回家吧,就這樣我們被轟了出來。</p> <p class="ql-block">  幾個人回到胡同找來四塊磚擺上球門踢了起來,圍觀的胡同大點的學生也加入戰鬥,球門拉長距離,提的不可開交,汗流浹背,此時正好居委會幾個大媽走了過來,喊大家,學生幫居委會做點事,到居委會大院幫忙劈柴,支大鍋給來北京的紅衛兵做飯,大家起着哄的來到居委會,高年級同學的拿起斧頭就劈柴,我們將柴火集中到大鍋旁,屋裡一羣街道積極分子正在剁餡、擠餡、和餡,分成幾攤包着餃子,一派繁忙景象。將近中午,第一批不到百人的紅衛兵從北京站下車,由接待站的人帶着排着隊來到學校,學校老師,高年級同學接待紅衛兵,安排房間住宿,八張課桌一張牀,十把椅子一張牀,不夠牀再由居委會安排,派同學通知居委會,準備開飯,就瞧這些大媽在街道主任的帶領下,推着一輛輛小孩坐的小竹車,車上放着大鋼攏鍋,搪瓷盆,裏邊裝着煮好的餃子,車上竹籃裏放着碗筷,奔學校送餃子去了。</p> <p class="ql-block">  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小將,此時的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成了紅色的海洋,從此刻開始紅色海洋的浪花在中國大地上不斷的蔓延翻騰,我們小學這塊窄小的岸堤也受到浪花的啪打。</p> <p class="ql-block">  文革“破四舊”的浪花蕩滌着社會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它已經從王府井大街的剪飛機頭、鉸褲腿、剁高跟鞋跟延伸到胡同里弄中,北京更是首當其衝,由開始的改路名如:東交民巷改成反帝路,改服裝服飾,改姓名,到對“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的批鬥抄家,一切順應文化大革命的發展,號召羣衆互相揭發,挖階級敵人,文革中從批鬥對象家中抄出金銀財寶,大量文物,古書籍,古傢俱不計其數,堆積如山的抄家品,除少量造冊上交,大量財物被街道分成小堆、發票低價賣出,出身好的居民分了浮財,這更激發了羣衆對文革的積極性。</p> <p class="ql-block">  我們小學也不是世外桃源,在悄無聲息地醞釀着自己的浪潮,因爲運動原因延遲了開學,我們這幫該上四年級的孩子看不出學校發生的變化,每天樂樂呵呵傻玩傻樂,對長假期還真有點樂不思蜀,高年級的同學已然置身於文化革命運動中,學校牆壁上也開始出現了大字報,隨着毛主席再次檢閱紅衛兵,將文革推向高潮,學校上課已然斷斷續續,我們低年級同學無所事事就找同學串胡同,玩彈球,崩弓子打鳥,粘季鳥(蟬),打鏈條槍,在家附近遊玩,</p> <p class="ql-block">  這一天,一羣西觀寺小學(建國門小學)的高年級學生,來到大土地廟胡同,衝進胡同中部路北他們老師的家中,我們幾個小孩在附近玩,跑到近前看熱鬧,只見這些學生手執皮帶抽打老師,有個學生拿剃頭推子把女老師的頭剃成十字,澆上藍墨水,藍色的墨水和紅色的血痕染的襯衣成了花衣,看得我們幾個驚慌失色,晚上回家告訴家長,家長告訴我們,以後  我們小學也不是世外桃源,在悄無聲息地醞釀着自己的浪潮,因爲運動原因延遲了開學,我們這幫該上四年級的孩子看不出學校發生的變化,每天樂樂呵呵傻玩傻樂,對長假期還真有點樂不思蜀,高年級的同學已然置身於文化革命運動中,學校牆壁上也開始出現了大字報,隨着毛主席再次檢閱紅衛兵,將文革推向高潮,學校上課已然斷斷續續,我們低年級同學無所事事就找同學串胡同,玩彈球,崩弓子打鳥,粘季鳥(蟬),打鏈條槍,在家附近遊玩,要去哪些地方看熱鬧,萬一打着碰着怎麼辦。</p> <p class="ql-block">  過了三天,我們胡同3號院,解放前的北京飯店經理邵寶元老爺子一家被抄了,三進深的大宅子前後院都有假山,被街道分了,把老爺子一家四口安置到胡同一間屋子住,傢俱財產拉到西觀寺小學操場,然後紅五類居民發票購買分了,一張黃花梨的八仙桌20塊錢買走,一個老制木冰箱(放冰塊那種)兩塊錢,一把紅木太師椅一塊錢,第二天胡同中間又有幾家被抄,袁世凱的三閨女家被抄,老中醫李潤峯家,關德餘家,小地主(大哥外號)家的大車店院子(後魯兵上此院爬樹夠棗從樹上摔下小臂骨折),均被查抄等等,房子被街道主任和積極分子們分走,估計其他街道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社會風潮雲涌,學校浪花翻騰,學校牆壁上已貼滿了大字報,工友張大爺被揪了出來,說是偵緝隊的,我們都不敢相信,平時慈眉善目的大爺,冬天給我們攏火填煤,平時打掃院子的張大爺是偵緝隊的特務?金恆績老師因爲是皇族出身也受到衝擊,就連教我們一年級的小陳(陳若漪)老師也被關在中院東屋北邊的教師宿舍不許回家寫認識,小陳老師給我們的印象好極了,和藹可親,不管我們做錯什麼,她從不對我們發火,一年級時不懂事,經常捅婁子,她總是耐心教導,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壞人?</p> <p class="ql-block">  這一天一早,值班看守小陳老師的人刷牙時發現關小陳老師屋子的門下邊的門板被拆掉兩塊,忙開鎖查看,小陳老師不見了,馬上向造反派領導彙報,組織老師學生把她抓回來,這時小陳老師給學校打來電話,告訴:你們抓不住我的,還說了點別的就掛斷了電話,那個年代,那個時期,人民羣衆的警惕性真的是高,可比現在的朝陽羣衆厲害,學校立即安排人手追蹤,一個人守着電話機☎️,負責指揮另外派人拿着介紹信去電話局調查,很快查到電話是從北大醫院附近的公共電話屋打的,然後派人騎自行車奔北大醫院附近查找,通過問看守電話人,相片裏這個人是不是在這打電話來着,她的去向?知道小陳老師往東走了,幾個人一路追去,沿途不斷問詢打聽,最後愣是在日壇附近將小陳老師抓回,你們說是不是奇蹟,不比公安破案差,那個年代人們的警惕性有多高,一個小人物,茫茫人海,半天抓回,電話不時傳到守候電話人耳中,老師同學夾道迎接,壓着小陳老師走進學校,走進人羣,這時,罵聲、吐沫一起飛向陳老師,小陳老師低着頭走向造反派指揮部,這時一個和我們一般大的同年級學生,手裏拿着一把鐵鍬,對着小陳老師的頭說到:我給你剃剃頭吧,說着鐵鍬往前一舉,正好小陳老師往前走,立馬小陳老師頭皮上出了一個大口子,血一下流了下來,旁邊有人拿了一塊手絹捂在傷口上,架着陳老師去趙家樓醫院(建國門醫院)縫了幾針,纏着繃帶回到學校,緊接着上領操臺和王芸校長及其他幾個老師一起,站成一排低着頭,旁邊站兩名學生撅着胳膊,接受老師學生們批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續集請看:象鼻子中坑小學.我的小學我的班··( 3 )</b></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金恆績老師70歲生日留影。 金老師是東城區政協常委,宗教委員會主任。他是乾隆第17子慶親王永璘的第十七世孫 ,文革間在我們學校曾受到衝擊,後調到北京市民委工作。</i><b style="color:rgb(1, 1, 1);"><i>金恆績老師於2017年5月8日去世。</i></b></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文革中同學們在歷史博物館前留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部分同學小聚:在劉明他們單位會館小聚。</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部分同學小聚:看那魯兵的樣子,就可以知道小時候的他是個小調皮。</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圖:部分同學小聚:去軍區總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閆勝利同學,很可惜不久他離我們而去。</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圖:2019年10月14日,小學畢業五十年後再相聚,有幸請到了林老師參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顏立德 同學和他的哥哥 顏彼得一樣也因癌症,離我們而去,他性格開朗 ,就愛好釣魚。</span></p>

我們

胡同

老師

小組

同學們

操場

一個

同學

學校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