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宁古塔”,一座被流放罪犯的人间地狱……

吉祥

<p class="ql-block">——文:吉祥</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量的清宫剧里,观众们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情节:一旦有朝廷官员犯了王法,皇帝往往一怒之下便将其“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p><p class="ql-block">当犯法官员听到“宁古塔”三个字时,当场五雷轰顶、恐惧昏厥,甚至有的官员宁可自杀也不被流放到“宁古塔”……</p><p class="ql-block">宁古塔,你到底是什么“塔”能如此让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其实,宁古塔并不是什么“塔”,也没有什么“塔”。</p><p class="ql-block">在满语中,数词的“六”为“宁古”,量词的“个”为“塔”。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个曾居住在这块土地,便称此地为“宁古塔”而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古塔,历史悠久,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历史上曾是大金国国都,大清龙兴之地,是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今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建国号大清后任命吴巴海为镇守宁古塔副都统。顺治十年(1653年)设昂邦章京(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重镇,每年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光绪八年(1882年)任容山为副都统,另设钦差大臣一员吴大澄(清末洋务派著名人物)重修宁古塔城墙。胡适父亲胡传为其代撰《重修牙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古塔,地处东北边地,常年冰封,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人烟荒芜,到处是森林、沼泽和野兽,很适合罪犯改造。</p><p class="ql-block">将罪犯流放到宁古塔,一是惩恶扬善,让罪犯到关外背井离乡受尽磨难,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老家“增砖添瓦”,开荒种地,改变清皇族老家贫穷面貌,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祖上荣耀。</p><p class="ql-block">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便成了清廷流放罪犯的接收地,清朝廷大案,以宁古塔作为“句点”。罪犯一旦到了宁古塔,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无尽深渊,几乎不可能活着再走出来。以至于原本平静的“宁古塔”三个字,却成了官员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视乎皇家金銮殿很远又很近,常在噩梦中被吓出一身冷汗,几乎到了魂飞丧胆。</p><p class="ql-block">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吴江学子吴兆骞(字汉槎),曾因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末期好友顾贞观以《金缕曲》二首言于纳兰性德。通过大学士明珠(纳兰之父)斡旋,吴兆骞才得以回故园,三年后病逝,便有《秋笳集》传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古塔,是满族发源地,也是流放罪犯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三百多年间,面对天下苍生和满朝文武而言之滔滔、文之灼灼,一朝龙颜大怒,株连百官,一路哀嚎,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而今,宁古塔,只剩一丛荒草,在一座小土墩上拨开杂草仔细辨认,才能发现立有一块石碑:“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址”。</p><p class="ql-block">站在土堆上,环顾四周,满目荒凉。古城坍塌成土堆,尸骨遍野无处寻。曾经的国防重镇,也遗留下一些历史文物,大石桥和泼雪泉、清始祖发迹处觉罗古城、萨布素将军墓等古坟、破损庙祠……</p><p class="ql-block">透过宁古塔的残垣断壁,仿佛能看到、能听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金戈铁马、镣铐哀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