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梦想有多远,征途到多远;</p><p class="ql-block">心胸有多大,户外就多大。</p><p class="ql-block"> ——摘自贡嘎寺墙上驴友留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米,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000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p><p class="ql-block">贡嘎山景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石棉三市县境内,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燕子沟、木格错、五须海、巴旺海(也称巴王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景区内有温泉点数十处,还有贡嘎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2011年端午期间,我和几位驴友一起,去参加四川西行户外组织的贡嘎山穿越活动。</p><p class="ql-block">6月3日晚上,参与行走的队员们陆续从北京、上海等地抵达成都,与西行户外的浪子雨、A3等会合。此次活动报名参加者共10人:以方泉队长为首的山友会五人:高宏、大兵梁志强、摄影师戴炽义、铁人三项业余高手牟敦国;自游网网主那木错及其外挂陈轶,以及叫驴、青驴和老驴。另有西行户外派来的领队闫伟(A3)、向导让布。晚上饭后开会,相互认识,听A3介绍情况和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6月4日。</p><p class="ql-block">怕堵车,早晨7:30就出发。结果虽然起了个大早,还是赶了个晚集。途中遇到车祸(一辆超车的大卡车把对面来的卡车的左前轮刮掉了,结果失去左前轮的货车一头撞上了对面来的大客车。堵了2个多小时。万幸的是没有伤到人。正好撞在客车中部,所以客车还能开)、修路(二郎山隧道出口处)等。</p><p class="ql-block">这是二郎山隧道入口处(由成都方向来)立的脍炙人口的《歌唱二郎山》(我们去那个年代的名歌,估计现在的小青年没听过)碑。</p> <p class="ql-block">俯瞰大渡河谷。看去就像一条温顺的小溪,不过,这纯是假象!</p> <p class="ql-block">这才是大渡河的真实面目。</p> <p class="ql-block">咆哮的大渡河被大山阻隔,不得不服服帖帖地绕山而行。</p> <p class="ql-block">6:15左右抵达康定县城(现是康定市),置办食品等。此为情歌之城——康定城。山上是藏语的佛经吧。</p> <p class="ql-block">采购完毕,继续赶路。8点前,抵达海拔3100米的县城南部10公里处的老榆林,住在多吉大叔家。</p> <p class="ql-block">晚上得知,原定的日乌且垭口(海拔4970米)由于大雪封路无法通过,改为从海拔4670米左右的盘盘山垭口绕过去。路程多几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6月5日。</p><p class="ql-block">8:00出发,先坐车8公里到水电站。路比较难行,8:48抵达水电站。卸下行李,稍事整理,举行出发仪式,9:00左右,穿越活动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小溪旁的石头上布满红色的微生物,鲜艳得令人觉得像是人工漆的。</p> <p class="ql-block">网上查了一下,云:石头上布满的红色物质,是一种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内得以繁衍,构成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像。</p><p class="ql-block">贡嘎山红石头最有名的据说是燕子沟,这次未能去。</p> <p class="ql-block">50分钟后抵达大草坝格西草原,遇到一帮逆行过来在此扎营的驴子们。</p> <p class="ql-block">路边小憩。时间比较富余,又是第一天,从容行走。</p> <p class="ql-block">从3700多米的两岔河开始登山。陡升一段,气喘吁吁。高原行走的必然现象。之后,又走到一个高度,开始缓坡向上。</p> <p class="ql-block">俯瞰两岔河。天气不好,阴冷阴冷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头天没有协调好,马帮离预定的宿营地还有3公里左右就卸下行李不走了。扎营地4200米,四周是高山,坝子下方就是奔腾的小溪——雪水融化流下来的溪水。 天气不太好,云雾弥漫,时而下雨。</p><p class="ql-block">扎好营后进帐侃大山。不小心吃坏了肚子,晚饭连同扎营后喝的茶全吐了。到后半夜才见缓。 </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后面的广东韶关驴友阿毒领的一队人(来自五湖四海,共11人),也赶到营地,一起扎营。</p> <p class="ql-block">6月6日。</p><p class="ql-block">早晨起来,虽然还是云遮雾罩,但是雨基本停了。一夜雨,四周山上都是雪,白了一圈。云雾依然笼罩着群山 高原的第一夜。</p><p class="ql-block">方泉带的山友会5人实力比较强,好几人刚从海拔6000多米的玉珠峰下来,高反基本没有,休息得比较好。我算多少睡了一点。比较惨的是那木错的“外挂”陈轶。小伙子的帐篷不知怎么搞的,挺好的MSR,居然漏水,帐篷里面、睡袋都湿了,折腾了一夜。最惨的是青驴和叫驴,两个大男人一顶帐篷,晚上的雨水湿了外帐后,将外帐内帐紧紧贴在一起。帐篷的窗子为保温没开,结果严重缺氧,半夜起来吃速效救心。早晨起来,几位几乎崩溃,痛苦万分地说:考虑是否下撤。</p><p class="ql-block">8:45出发。一上路就是上坡。上了一坡后又开始缓升。</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比较艰苦:从海拔4200米的营地出发,登上盘盘山垭口,然后下山。海拔比较高,路程比较长。几乎一直在雪地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涉水过溪。</p><p class="ql-block">12:20左右,行进了约7公里,登上了海拔4670米的盘盘山垭口。到垭口时,天气转好,见到了蓝天。</p><p class="ql-block">开始下山。刚刚还能见到蓝天,再过一会儿,就下雨了。这就是高原,多变的气候!</p><p class="ql-block">下山开始不多久,下起了小雨。2点多钟,走到土公路上。雨一直伴随着我们,几乎没有停过。</p><p class="ql-block">今天,青驴、叫驴由于昨夜缺氧,状态不好。但陈轶更惨。他坐了多半程马,剩下的10多公里,几乎是走几步就撑着登山杖,把裂疼的脑袋埋在登山杖上喘大气。</p> <p class="ql-block">行进了约27、8公里后,5:45抵达营地。</p><p class="ql-block">早到的老高、方泉等人,已经把我们的帐篷都支好了。幸亏他们支好了帐篷:刚进帐篷就下起了中雨,一直没停,一口气下了几个小时,下到天黑。晚饭也是A3挨个帐篷给送过来的。</p><p class="ql-block">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大雪。半夜起来抖落帐篷上的雪,把帐篷门打开,以免被雪埋了,透不过气,遭昨夜叫驴、青驴他们那种缺氧的惨景。</p> <p class="ql-block">6月7日。</p><p class="ql-block">昨夜大雪。清晨出帐,只见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原定走20公里,然后坐预先定的拖拉机到子梅垭口。后怕垭口海拔太高,体力消耗又大,关键一点:拖拉机一早就直接开到营地来了。于是,我们临时决定改为坐30公里拖拉机,到海拔3900米的玉龙西村,休整一天,明天一早去子梅垭口。</p><p class="ql-block">早晨钻出帐篷,第一眼就是这景象!营地的帐篷都被雪包围了。连我们的早餐也是在雪地“露天食堂”吃的。</p> <p class="ql-block">坐着拖拉机上路了,天开始见好了!</p><p class="ql-block">高宏和大兵梁志强不愿坐又慢又颠的拖拉机,一人要了一辆摩托车,先去玉龙西了。</p><p class="ql-block">高宏是FB派祖宗,他一出行,诸鸡遭殃。还没走就嚷嚷要抓走地鸡吃。结果玉龙西没有鸡(藏民不养鸡),专门托人从20多公里外的上木居买了四只鸡来。晚上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土豆炖土鸡。此是后话,暂且不表。</p> <p class="ql-block">离玉龙西还有500米左右,是一个著名景点——泉华滩钙化池。号称能与黄龙媲美(经我们鉴定,虽然也不错,但还是有差别,只能说是各有春秋吧)。门票方面胜过黄龙:每人20大洋。经过讨价还价,8人140元。</p> <p class="ql-block">泉华滩因一种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泉水在地表产生化学沉淀而成,长达900多米,宽100余米,依山而下形成8个泉华阶地。</p> <p class="ql-block">去泉华滩游览基本上是在高海拔地区上行,有一点难度。</p> <p class="ql-block">泉华滩的每个阶地上有十几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五色彩池,水深40-70厘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从3900多米,爬到4200多米(第三级大台阶没去,据去过的高宏等说,不值当)。</p> <p class="ql-block">看看到最后一个台阶还有一、二百米高的山坡,我们决定放弃。</p> <p class="ql-block">我们爬到第二级台阶的上方,一个能够俯瞰下方的地方。在那里照相留念,然后下山。</p> <p class="ql-block">彩池里水草相依,石花点点,疑为瑶池降临人间。</p> <p class="ql-block">进村已经3:30。住在海拔3880米左右的泽西旺秋家。一个非常好的藏族家庭旅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驴子们给予极高评价的温馨客栈!</span>主人非常热情。尤其女主人,待客感情真挚,令人感动。</p><p class="ql-block">今天叫驴进入最难受的时刻。进了泽西家,一直手捂着脑袋,一副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样子,忍受着发烧、头疼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6月8日。</p><p class="ql-block">早晨6:30起床。早饭后,告别泽西一家,7:45出发。天气不错,心情更好!</p><p class="ql-block">这是玉龙西村的藏居。</p> <p class="ql-block">坐拖拉机慢吞吞地颠着,一路颠到4570米的子梅垭口。</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身后的山谷。</p> <p class="ql-block">10:25抵达子梅垭口。早到的高宏和大兵梁志强告诉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刚云开雾散。来得早不如来的巧。看来我们中间好人还是占多数啊。</p> <p class="ql-block">一上垭口,贡嘎主峰率群峰正面相迎。雪山如排浪翻着白色的浪花,主峰则像巨轮,乘风破浪而来。</p> <p class="ql-block">面对贡嘎群峰,视觉和心灵都受到极大震撼。狂呼之余,抓紧拍照。</p> <p class="ql-block">贡嘎山是世界上相对高差最大的山,达6200米(从山脚到山顶最高的山)。它也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但贡嘎山也是最难以征服的大尺度极高山峰,其登顶难度远远大于珠穆朗玛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包括14名外国人。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的14%和乔戈里峰的30%,仅次于梅里雪山和雅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贡嘎山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穆朗玛峰。1980年,它与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国政府同时对外开放接待外国登山队,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来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为众,因为贡嘎山被日本人视为自己的“父亲山”(富士山被视为 “母亲山”)。但由于其巨大的攀登难度,贡嘎山的登顶死亡率为60%,仅次于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p> <p class="ql-block">由于横断山脉及贡嘎山系山体的南北走向,南来的潮湿气流可沿山谷长驱北上,主峰一带气候湿润而多变,这是造成贡嘎山攀登难度大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同时贡嘎山一带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山发育为金字塔状大角峰,冰雪崩极其频繁,其周围绕以峭壁,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极大,方圆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p> <p class="ql-block">在子梅垭口,全队合影。</p><p class="ql-block">11:33,开始下山,沿着盘山路下行。</p> <p class="ql-block">俯瞰贡嘎群山。</p> <p class="ql-block">近两点时,开始下到林区,见到了参天大树,感觉顿时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林间的潺潺流水、瀑布。</p> <p class="ql-block">逝者如斯夫,奔腾不息。</p> <p class="ql-block">通往上子梅村的山道。</p> <p class="ql-block">还没去子梅村,师妹吕植就告诉我:那是风景极佳的村子,她们在那里设有野生动物观测站,发现过雪豹。子梅村分上下,中间隔了一座山。当地人也叫“子民大队”、上子民村、下子民村。全大队9户藏族同胞。其中上子梅村3户,下子梅村6户。</p> <p class="ql-block">2:30,下降1000米左右后,抵达海拔3580米的上子梅村。</p> <p class="ql-block">远眺上子梅村。</p> <p class="ql-block">藏居,也是驴友的客栈。这里家家都开客栈,接待来往的驴友们。</p> <p class="ql-block">村里只有3户人家,在群山怀抱中,门前就是绿茵茵的草场,远处是雪山、森林、溪流。香格里拉,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正是挖虫草的季节,村里见不到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在上子梅村边休息后,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下行至沟底,这是沟底过溪的小木桥。过了木桥,就开始上升,——通往贡嘎寺</p> <p class="ql-block">过河后,开始走林间道上升。马道泥泞,开始时坡度较陡。难受至极的叫驴几乎是拉着马尾上的山。</p> <p class="ql-block">进山门之后,变得比较缓。</p><p class="ql-block">路遇俩牛人。女的来自杭州的阿里巴巴,东北人;男的来自天津。两人重装全程,也没请向导,已经从老榆林走到了贡嘎寺!服了。</p> <p class="ql-block">“制伏鬼蜮九兄弟之地”,途中有不少这样的景点牌。但是没有任何更详细的介绍。看了之后,感觉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云。</p> <p class="ql-block">山门一进,基本上是五彩经幡沿道悬挂,迎风招展,一直引我们到寺内。</p><p class="ql-block">美景都在过程中,人生没有必要匆匆赶到终点,——这是我们几个走在后面,边走边照相、欣赏美景的人的共识。方泉他们又是埋头赶路,根本看不到他们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穿越贡嘎不能不去贡嘎寺。贡嘎寺分新老两寺,老的建于14世纪,新的建于15世纪。驴友去的基本都是老贡嘎寺。</p> <p class="ql-block">老贡嘎寺位于贡嘎山主峰足下,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的亲传弟子扎白拔(第一世贡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历代贡噶活佛之修行闭关圣地。</p> <p class="ql-block">新贡嘎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由第二世贡噶活佛玛舍登巴所倡建。因当地古称康什扎,所以该寺最初被称作康什扎寺(意为三界闻名寺)。寺庙建筑在六巴乡(现改称贡嘎山乡)后面一座山的半山腰,后经历代贡噶活佛扩建,寺庙占地约四亩多。因为比老贡嘎寺晚建约一百多年,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六巴乡康松扎寺为新贡嘎寺,第二世以后的贡噶活佛大多驻锡在新贡嘎寺。</p> <p class="ql-block">新贡嘎寺距离雪山下老贡嘎寺说是只隔一座山,却有约一天半的骑马路程,途中要经过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海拔4650公尺的子梅山,经子梅村才能到达雪山下老贡嘎寺。新老贡嘎寺虽分两处,但同属一个寺庙。</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僧侣扎巴一般都聚集在新贡嘎寺,老贡嘎寺由于高寒偏远,平时只有一两个扎巴在那里念经和打扫寺庙。我们去时据说有三个喇嘛,一个在成都募捐修寺,一个在闭关,一个年轻的喇嘛则照看着寺庙,晚上下山,早晨来,每天收收穿越者的租房钱(或许还有香火钱)。我们只住了一夜,因此未能入寺内参佛。</p> <p class="ql-block">老贡嘎寺占地面积不大,约两亩多地。寺庙内就像一座四合院。正殿即祖师殿,殿内供奉着噶举三祖师玛尔巴大师、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和第九世雪山法狮子贡噶呼图克图法像。正殿左边是护法堂,供奉着噶举教派三大护法即玛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护法堂为值日。僧人平日念经场所。正殿后面是经堂,经堂是寺庙的主殿。经堂上方供奉着藏密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纳佳门达娜二位空行佛母。</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左面是一座简陋的观音殿,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高约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周围由两层转经筒围绕,朝圣的人们都要来这里磕头转经。</p> <p class="ql-block">历年来此登山的各国登山队都以老贡嘎寺为大本营,因此而使老贡嘎寺的盛名传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老贡嘎寺坐落在贡嘎山内,海拔约3800米,开门就是贡嘎主峰,和已经退得不见影的冰川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一条雪水形成的小溪从庙前沟底流过,欢腾而去。历经沧桑,目前寺内依然燃着香火。</p> <p class="ql-block">到老贡嘎寺没有公路,只有马道,摩托车勉强能开。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徒步从上子梅过来,第二天则从下子梅方向离去。还有一条路则是从玉龙西村插过来的。寺内有专门供云游僧、拜佛者、驴友们落脚的木屋,你也可以在寺庙的空地上扎营。</p><p class="ql-block">晚上,在贡嘎寺挂单住宿。</p> <p class="ql-block">6月9日,一早起来拍晨景的。</p> <p class="ql-block">“ 盼了,来了,累了,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的心和天放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使它无瑕纯洁; </p><p class="ql-block">让我的灵魂站在贡嘎山旁,</p><p class="ql-block">使它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贡嘎寺墙上驴友留言</p> <p class="ql-block">贡嘎寺之晨。</p><p class="ql-block">寺庙、山谷、雪山、冰川,全被朝霞染红。</p> <p class="ql-block">贡嘎山以冰川闻名,山麓有现代冰川159条,面积达39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正是因为冰川的侵蚀,陡峭的山峰变为金字塔形,高耸入云,直刺青天。 </p> <p class="ql-block">鸟儿飞过贡嘎,</p><p class="ql-block">贡嘎就是故乡。</p> <p class="ql-block">早晨8:45出发。今天的行程是从贡嘎寺走到这次穿越的终点界碑石,然后乘车去草科。</p> <p class="ql-block">10点不到,我们顺利抵达下子梅村。</p> <p class="ql-block">全村6户人家,分布在长长的峡谷中。</p> <p class="ql-block">虽然上下子梅村共有70多口子人,我们只是在下子梅村的村边见到一个妇女带着两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孩子,据说全村人都上山挖虫草去了,家家铁将军把门。</p> <p class="ql-block">依山傍水的下子梅。</p> <p class="ql-block">下子梅出来,河流变得更宽更急。步行道实际上就是河滩上的鹅卵石堆起来的路。</p> <p class="ql-block">11:45,在路旁路餐。12:15,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1:10左右,抵达巴望海。</p><p class="ql-block">巴望海在下子梅村到界碑石的途中。当贡嘎主峰的雪水汇成小溪,一路欢歌,中途又不断地接纳从各山谷中出来的溪水,形成一条奔腾的河。</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河而下,突然间,河水不跑了,它累了,休息了。于是,在两岸青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号称是康东地区海拔最低的狭长海子(说低,也有3000多米)。</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海子边上的山路,顺着山势起伏而进,一边行走,一边欣赏静谧的湖光山色。山谷中除了鸟语,就是我们的脚步声。下面,则是平坦得如同一幅绸缎般的巴望海。</p> <p class="ql-block">正是枯水季节,海子里有不少地方裸露出滩地。一些枯死的树干立在水中,像是在回忆青绿的当年,点缀着淡泊巴望海,平淡中增添了几分悲凉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1:45走到下游出口处。照相、休息。</p><p class="ql-block">2:00出发,急行军,3点多钟抵达界碑石,这里也叫水电站。开始下雨了。我们也胜利完成了全部的穿越活动。</p> <p class="ql-block">车来接我们到草科,住进神龙大酒店,泡温泉,好好搓了一下几天的污垢,感到轻松多了。高反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叫驴也满血复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月10日</p><p class="ql-block">9:30从草科乡出发。傍晚抵达成都。活动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