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充盈,自由生长 ——读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有感

森林`稦

如果我们打算养一株植物,首先需要了解: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植物?需要哪种肥料?需要多少阳光、多少水?植物天性各有不同,有些喜欢阳光曝晒,有些却需要躲避烈阳;有些需要大量水分,有些浇水太多反而不能好好生长。<br>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类成长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养分”更加需要我们用心对待。人类的生命蕴藏无穷的能力:感谢生理营养,为我们造就了健康的身体;感谢心理营养,让我们有可能实现强大的心理能力。 1990年,林文采博士就开始在马来西亚进行大量的个案研究,在她接触到的很多家庭和有所谓 “偏差行为”的孩子中,她发现:亲子关系非常重要;改善孩子行为的根本之道是改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非常宝贵的东西,也就是“心理营养”。<br>作为一名孩子家长和一名时常遇见“调皮孩子”的小学高年级教师,我从本书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与孩子相处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经验帮助我在生活和教学中更加从容,更加淡定: <p class="ql-block"><b>一、怀抱一颗平常心</b></p><p class="ql-block">读林博士的文字,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心会渐渐安稳,仿佛接收到了一股淡定、沉静的力量,我想这大抵就是“平常心”。</p><p class="ql-block">“接受”、“认同”、“尊重”、“理解”、“允许”这些频繁出现在书里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从容与强大。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不管是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如家人生病、家庭变故,还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经历,比如孩子的性格特点、人际交往、遇到的困难等等,我们都应该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过度焦虑。一个内心从容的成人会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安全感。不仅如此,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意识到“平常心”的力量,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接受和应对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b>二、认识,接纳,因材施教</b></p><p class="ql-block"><b>1.认识</b></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养育孩子时,要通过学习去发现:他属于哪类孩子?他在哪些方面更有天分?又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在天分的方面要多鼓励、给他机会,让他在这个部分充分发展。在容易出问题的方面,则及早引导孩子,规避问题。”(林文采)</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气质,如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和冷静型,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地观察、学习育儿知识等方式,帮助孩子积累自信和成就感,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吸收营养、丰富自我。</p> <p class="ql-block"><b>2.接纳</b></p><p class="ql-block">接纳,或者无条件的接纳,需要智慧、耐心、思考和反思。接纳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个词,也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几句赞扬、几声肯定和一些“妥协”。</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天上自由的星星,不过是恰巧落在我们的庭院。诗人纪伯伦曾经这样写道:</p> <p class="ql-block">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拥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他们来到世间,各有自己的人生旅程和意义。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个不断目送的过程。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从内心接纳孩子的独特性,在他们做错事情时、在他们做到的事情没达到我们的预期时、在他们做事情失败时、在他们产生负面情绪时,接纳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信任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p><p class="ql-block">同样,在学校或者课堂上,老师也要关注孩子的“安全感”,不仅是生理上的,更要是心理上的,接纳孩子回答错误、没有随时遵守纪律、偶尔开小差。孩子只有在自我感觉友好的氛围里学习,才有可能更好地探索、学习、进步。</p> <p class="ql-block"><b>3.因材施教 </b></p><p class="ql-block">养育孩子和种植花木一样,要认识他们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恰当的施肥、浇水和培育,这也叫做“因材施教”。林博士在本书的第二章“先天气质:认识孩子,因材施教”中花了极大的篇幅,详细讲解怎样根据孩子的先天气质,帮助他们成长。我时常翻阅,联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孩子们,不断思考和尝试,在与他们相处沟通中确有收获,十分推荐大家细读此章。</p> <p class="ql-block"><b>三、温和而坚定</b></p><p class="ql-block">你当温柔,且有力量。——戴尔·卡耐基</p><p class="ql-block"><b>1.温和</b></p><p class="ql-block">家人(尤其是妈妈)情绪稳定,态度温和,世界即便有风雨,孩子内心也安定。对于孩子而言(特别是三岁以内的孩子),基本上只要妈妈是安全的,世界就是安全的,其他的不安全都小事。</p><p class="ql-block">为此,妈妈们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其他家人也要尽力帮助妈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选择妈妈作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孩子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而这个“重要他人”将会在各个方面影响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对待孩子,我们要温和,注意说话的语音、语调,不要用很大的声音、强硬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注意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负面的语言本身就可以给孩子积累负面情绪,孩子即便听不懂大人讲的是什么,也可以辨别言语中的敌意、争执。他会害怕。</p><p class="ql-block">父母总为孩子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而欣喜不已,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就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向周围的亲人学习处事的方式。父母时常感叹,和孩子将道理、辅导作业,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左讲右讲,他就是听不懂记不住,为此还出现了各种“鸡飞狗跳”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直到30岁左右,大脑才会发育完全,加上孩子的心理认知水平也是逐渐发展的,用一个成人大脑的认知,要求一个尚在发育水平的大脑,实在说不过去。就像逼迫一个毫无装备的新手去打败一个终极boss。大家一听这个都觉得不可能,可是不少家长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p><p class="ql-block">在孩子没有做好作业或者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不要和孩子生气,不要问“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他都不懂”,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就表示他是不聪明的、故意和您作对的,或者把孩子不令您满意的表现上升到是对家长能力和智力的否定,更不要因此反应过激,把怒气升值。</p><p class="ql-block">在把您激动、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之前,先告诉自己,孩子听不懂是正常的,他们还是不断发展、发育的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此时此刻,竭尽全力去理解我们的话,努力完成但仍然没到达我们预期的孩子,也在惴惴不安地观察我们的神色。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决定孩子对自己的定义,也决定孩子对于这个事件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b>2.坚定</b></p><p class="ql-block">坚定的力量,能帮助孩子收获秩序感和安全感。当孩子犯错时,当孩子因为您制止他们的某些行为而生气、吵闹时,一定要有所坚持。只要是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不要大声地指责孩子,态度温和地说“不行”;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很认真地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必要时刻,用身体来支持我们讲的话,抓住孩子的手,坚定地告诉他。</p><p class="ql-block">一定要记得,坚定并不是大声,也不是责骂。</p> <p class="ql-block"><b>四、关注内心,坚持自我成长</b></p><p class="ql-block">写完上一段,我感受到了作为妈妈和老师,自身重大的责任与压力。成人也不过是不断成长的人,我们也是在日复一日中逐渐成熟,谁又能保证自己会永远强大,永不崩塌?</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的成年人,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讲究高效、随处可见竞争的工作状态......无一不在蚕食我们内心的安定。</p><p class="ql-block">在焦虑横生的现状下,接纳自己并非全能、关注自身情绪、及时排解压力变得很重要。林博士在本书中推荐了五种观察自我、调整状态的方法:运动、保证休息、身体觉察、和家人保持沟通以及找出情绪根源。</p><p class="ql-block">每天或者每周留给自己一些时间, 停下所有活动和一切思绪,留出一段“专属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一个找回自我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坚持阅读和学习。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阅读的本质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自己所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通过理解和实践,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与学习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积累经验、积攒信心和明白生命的无限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b>五、学会处理亲密关系</b></p><p class="ql-block">温馨的家庭环境是送给孩子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要尽量给孩子稳定、和谐的环境,少在孩子面前争吵。</p><p class="ql-block">家人(尤其是夫妻)要相互尊重,让彼此都可以尽可能的做自己。因为爱的缘故,可以做一些“妥协”,让爱的感觉在相互滋养的过程中生长。</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分歧,要互相听取意见,即使不认可彼此的做法,也不要太纠结、太较真,让对方知道你不赞成,但也仍然尊重他。</p><p class="ql-block">夫妻双方要学会彼此尊重、关爱,同时也要明白自身的独立性。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作品《亲密关系》中写道:你的伴侣不是你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并不是他们的职责。伴侣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依所需而扮演三种角色: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引发自己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我们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我们;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我们一段生命的旅程。通过有效地处理亲密关系,我们将发觉自身的完整性,治愈童年时的“创伤”,以及了解到我们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p> <p class="ql-block">反复翻阅《心理营养》,我领悟到了内心充盈对于自由生长的重要性。林博士的文字不仅在育儿和教学方面指导了我,也帮助我觉察和治愈自身的“童年创伤”。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我相信“我们都是好孩子”,希望每个大孩子和小孩子都能拥有安定从容的内心,在人间美丽的“大森林”里,自由快乐地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