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0年前,母亲随父亲参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军教导团当了战士。</p> <p class="ql-block">81团电视台采访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部队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母亲参军时,战争已经结束,新中国刚刚成立。驻守新疆的解放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的命令化剑为犁,屯垦戍边。母亲和其他战士一样放下枪杆扛起撅头、铁锹在亘古荒原垦荒种田。</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母亲在农场土屋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母亲先在六军教导团炊事班当班长,带领20多名炊事兵为600多指战员做饭送饭;后调六军16师在哈密戈壁滩上同南泥湾劳动英雄老红军王家范一道种哈密瓜;在农场住地窝子挖排碱渠;在被服厂为将士们做军装……母亲大半辈子的花样年华是在农场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同时要拉扯大3个孩子,近40年里,母亲动过5次大的手术。几次从生命的最后一刻又挣扎着活了过来。因此,母亲对农场有着割舍不下的特殊感情,几乎每年夏秋两季母亲都乐意去农场的地里转转。棉花、玉米、麦子、葡萄……丰收的景象,总是能让母亲乐开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去逛农场,仅仅是转转而已,现在则不同了,自从母亲跟着我学会摄影后,每次去农场她都带上相机,我在地里拍,她则在远处拍我采风的情景。母亲几乎成了我的专用摄影师。后来我告诉她别老拍我,也拍拍其他人物、景物,母亲欣然“听从”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我观察,母亲对摄影的兴趣和热情是由衷的,她的确具备了摄影家的风范——每当她举起相机,从取景器观察周围世界时,那表情和作派,本身就是亮丽光彩的风景。她老人家拍摄农场时,可谓从骨子里流露出一种对农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所以,她的摄影作品《劳动者》才能获得全国摄影入围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八十四团采风</p><p class="ql-block"> 近两年来,与她年龄相仿、同期参军的女兵们有七八个已走黄泉路。今年已是86岁高龄的母亲每提及此事就会黯然神伤,并唠叨着说自己也该走了……今年她三次入院,但稍有精神她还是让我带她去农场,也还是不断地情绪高涨地拍农场的那景、那人、那里的一切。当母亲知道她获得入围奖就有了获金奖的资格时,她回答记者说,我还要去登领奖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八十四团摄影</p><p class="ql-block"> 这个8月,我陪伴母亲又去了八十四、八十六、八十七三个团场和两处农村,母亲一路随我拍过去,确有新的摄影作品。此篇博文发表后,我将与母亲赴八十一团、九十团采风,期望母亲又出新作。</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摄影姿态!真的很优美!</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农场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我和妈妈在万寿菊的万亩花园拍摄采风</p> <p class="ql-block">我与妈妈去农场</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农场人</p> <p class="ql-block">后记:母亲去世后,本篇在《精英博客》2012年8月18日发表后,浏览者17089人,评论 82人 ,2013年6月24日母亲逝去!后将留言者公布于后,以示答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