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快速成长,早日站稳讲台,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日全体理化生教研组的教师一同观摩了刘超萍老师和金铭老师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设计的两节课。</p> <p class="ql-block">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化学教学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刘超萍老师通过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更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电子PH计,笔记本电脑,各种化学试剂和仪器的出现让化学课堂充满了新鲜感,神秘感,也让前来听课的我们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合作动手做实验 ,用PH计测定了酸和碱溶液在相互滴加过程中的ph变化 ,并绘制成ph变化的曲线 ,将看不到的实验现象用变化的数据呈现出来 ,证实了酸和碱之间确实能发生反应 ,也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现象不一定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这节课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我们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束缚 ,应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应用和融合到化学教学中来 ,让学生切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化学的魅力 。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课堂完美融合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如何让科技和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p> <p class="ql-block"> 与刘超萍老师不同 ,金铭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化身一名魔术师 ,用有趣的化学魔术引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极高的兴趣和探究欲 ,让化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金老师规范的实验演示,体现了理科的严谨性。发人深思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细致入微的讲评和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幽默生动的微课紧抓学生眼球,让学生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有序激烈的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展示,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效培养了学生能力。金铭老师课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主次分明,一步步稳扎稳打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获得同学科老师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