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欲坠黄家巷 ,春意融融海狮路

朱朱一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城市巨变。重庆的城貌变得更漂亮,建筑变得更宏伟,设施变得更气派,交通变得更现代。重庆人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时尚。那些记忆中的小街小巷、吊脚楼、过河船在慢慢的随岁月的流逝而淡去,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怀旧,对于我们这代人,好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又理所当然的情怀。无论城市变得多么美,对于我们这群曾经在南岸长江边、巷子内、山坡上、石梯间走来走去的60年代生人,那些熟悉的带岁月沧桑的轮船,那些地面高低不平的小巷、石梯,还有悬挂于江边简陋的吊脚楼,时不时还会跳出脑海浮现于眼前,那真是儿时的一道天然风景线,是我们这些曾经老街老巷人难以割舍的情愫。每每想起就有想再去看看再去走走的冲动,想再重温一下儿时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幸得老城区一些文物建筑的保留,还残留一些老街巷肌理痕印能让我们去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位从小生活在南岸玄坛庙和黄家巷的中学同学在最近一次聚会中聊到玄坛庙至狮子山一带尚存的部分老街老宅时,即兴来了一次说去就去的“扫街”计划,相约2月27日近距离再“触摸”一下印象中的黄家巷至海狮支路一带的老街老巷及老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近几年我先后去过几次黄家巷,也拍过不同状态的黄家巷。最近一次是去年10月,发现黄家巷变得越来越窄小,越来越破烂,原来残留的建筑已变成一片废墟。</span></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集合地点就在位于黄家巷坡上路口的张同学老宅。</p><p class="ql-block"> 站在原来五院与水厂、黄家巷交汇岔路口处,转身拍了这张照片。背后的高楼就是新建的五院职工住宅楼,这一片原是百年老医院——仁济医院住院部和别墅院所在旧址。对于在五院出生,在这里度过整个中学时光的我,每次路经这里,无不遗憾具有历史意义的仁济医院百年老建筑完全消失,无不遗憾原有的道路肌理完全改变,一点都找不到记忆中曾经的百年老医院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仅存于岔路口边一排居民房背后的仁济医院高级医务人员住宅旧址。典型的民国风建筑,青砖配百叶窗。现在,也只剩它默默诉说着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藏于道口对面另一排房子背后的美丰银行高管住房旧址。建于民国时期,青砖建筑,房屋内曾有精美的雕花,精致的旋转楼梯。</p> <p class="ql-block">  从同学家外面的路口可眺望到长江对岸的朝天门码头和来福士广场的侧面。夜晚,对岸彩灯闪亮,华丽绚烂,从这里看到的夜景也是相当的美,相当的炫。</p><p class="ql-block"> 如果某一天,黄家巷像下浩老街一样被打造,这里保留的依山而建的中西式别墅群、公馆、洋行旧址、抗战时期的电影摄制厂旧址及蜿蜒延伸至南滨路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安达森洋行)的石梯小道还是很能吸引游客来此游逛。如今,冯小刚正在黄家巷准备翻拍电影《忠犬八公》,说不定一不小心这里还能成网红地哟。到那时,同学家这住宅好好规划装饰设计一下,可就是游客游览之余喝茶聊天,休息观景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呵呵,这是此时站在这里的短暂随想。</p><p class="ql-block"> 下面,随我们的一路“扫”行,来了解一下黄家巷这一带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左转下石梯,就是我们这一行人熟悉的黄家巷。</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流到20世纪70年代,当黄家巷对重庆许多人还是一个陌生的地名时,我们却早已在黄家巷内穿街走巷,但也只是熟悉黄家巷的小街小巷。特殊年代限制了我们对这里历史的了解和想像,对这街名的由来,对这街巷的历史及传奇故事几乎不知,或者只知皮毛。</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行走的这一片坡地在重庆开埠前被称为磨刀岭,属于不毛之地的荒山坡。开埠后,南岸玄坛庙、海狮路一带成为重庆开埠的第一扇大门。寺庙、洋行、商行、制造厂、医院、宅楼先后在这周边兴建而聚集。</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一个名叫黄锡滋的湖北人看准重庆商机,前来重庆经商,在盐业、船业等行业大展才华,先后拥有企业10多家,资金积累达五百万两银元之多,成为当时重庆富甲一方的大资本家。</p><p class="ql-block"> 黄锡滋在市中心购置住宅后,又看中朝天门对岸的磨刀岭这片山坡的半山腰。这里前拥长江,背靠南山,磨刀岭依山面水是理想的栖居之地。于是大兴土木,先后营建公馆、别墅、洋行及航运公司。建了中式瓦房宅院5栋和西式楼房2栋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从此,这一片山坡上的街巷就被叫作黄家巷。</p> <p class="ql-block">  沿梯而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边住宅楼是水厂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  石梯右边青砖楼是航修站老宿舍。</p> <p class="ql-block">  石梯两边是纵横交错历尽岁月磨砺的小街小巷,这里曾是开埠时期最为繁华的市井街区,街巷四通八达。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可通海狮支路的海关、强华轮船公司、慈云寺、安达森洋行;向下,可达长江边的聚福洋行、中央电影制片厂、船厂;向右,可至八角巷、施家河河街;向上,可通仁济医院、南山。可以说这些街巷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荣光与繁华。直到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厂房、办公楼、住宅楼仍林立于街巷内、来往于此的职工、居民及学生也是络绎不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如今的街巷只剩几条方便行走的通道,大部分老建筑或者拆除,或者垮塌,仅剩残垣断壁与藤蔓野草。烟花落尽,繁华不再。满目疮痍,不忍直视。</span></p><p class="ql-block"> 所拍这一片是曾经老重庆茶厂的厂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下而行,石梯左边是黄家巷43号。为青砖宅楼,相传是一银行高管的私人别墅。解放后,我们中学一周姓同学一家也曾住在这幢楼里数10年。</p><p class="ql-block"> 同行同学回忆说当年上中学时,住黄家巷的几个同学就先约聚在这里的牌坊下,然后一起上坡穿巷再下坡向92中走去。</p> <p class="ql-block">  行走路上所见的都是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  再下行一段,见石梯右边的围墙及失漆破旧大门,即是黄家巷42号。</p><p class="ql-block"> 推开大门,所见的是一处中西合壁的约45度转角二层楼别墅,这是黄踢滋曾居住过的公馆。该建筑历经百年岁月冲刷,已破旧不堪,摇摇欲坠,但仍可见当年不凡的气势。楼前有一宽敞的面江院坝,树木参天,站在石栏边或坐在楼上阳台上眺望对岸,视野极其开阔。可打望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也可观赏江对面的朝天门。</p><p class="ql-block"> 难怪传说中的黄锡滋是位“宅男”。试想,居住环境这么幽静、漂亮,坐在弧形阳台上抽着大烟,喝着香茶,看着对岸美景,身边又围着多姿多彩的姨太太们,这宅家的日子过的也是悠哉游哉的。</p> <p class="ql-block">  跨出别墅,回望黄家巷石梯,如今的街道尽显沧桑。</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下走就是一堆堆乱石泥土,原有的石梯与街巷已全部消失,成了暂住居民的临时菜地。</p><p class="ql-block"> 为了探看下面的聚福洋行及老重庆茶厂等旧址,我们几个也是拚了,手牵手继续在溜滑的斜坡泥地上下行。</p> <p class="ql-block">  艰难“滑”行出来,果然是柳岸花明又一村。视野更加开阔,江景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  欣赏一圈四周美景,再继续右转穿行于破旧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  从建筑下钻出来便可见抗战时期迁来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厂著名演员们曾经居住的青砖瓦房。红极一时的著名艺术家白杨就曾在这幢楼里居住过7年。</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来探寻时,走在石梯边还能看到这别墅门楣上清晰的“嫣庐”字样。</p> <p class="ql-block">  再向下走,所见的右边白色院落就是黄锡滋开建的“聚福洋行”旧址。</p><p class="ql-block"> 据说黄锡滋开这洋行的目的是为了与法国公司实施假合资,靠法方庇护挂洋旗而大张旗鼓发航运洋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抗战时期的1938年,中央电影摄影厂迁来重庆,租赁黄锡滋这里的一幢别墅作为摄影场地,在这里制作电影长达7年多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解放后,洋行及别墅由政府接收,在这里进行扩建,建成新中国西南大区的重庆茶厂,聚福洋行成为茶厂办公楼,曾经拍摄过电影的场地也成为茶厂的一个生产车间。</span></p> <p class="ql-block">  曾经醒目的茶厂大门已被泥石掩埋小半截。</p><p class="ql-block"> 因为同行的同学有茶厂子弟,几经求情,保安才让我们仅在办公楼前快速看看。</p> <p class="ql-block">  大门前野草丛生的石梯</p> <p class="ql-block">  女生们先在长有青苔与野草的石梯上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再跨入一道大门便见新修整过的西式洋房,整个建筑带回廊且呈矩形分布,这就是曾经的聚福洋行,后来的茶厂行政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白墙、红柱、蓝色百叶窗尤其醒目</p> <p class="ql-block">  我一个人悄悄溜进里边观看。</p><p class="ql-block"> 目睹昔日的茶厂,曾经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这里学工劳动捡过茶叶梗子。周围同学也有不少是茶厂子弟,在此简要追溯一下茶厂曾经光辉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刘邓大军在重庆组建西南区茶叶公司,不久改建为重庆茶厂。集西南片区的人才和优质茶原料,实行统购统销,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加工厂,职工多达千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重庆茶厂生产达到顶峰,获奖无数,重庆沱茶曾获金奖成为重庆名牌,茶叶不仅国内热销,还出口多国和地区。80年代末期,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等多方原因,茶厂终于难以为继,于2003年底停产。</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厂房车间仅存破窗烂壁,昔日荣光碎落一地,掩埋在茂密叶草里更显孤寂与沧凉。</p> <p class="ql-block">  这个生产车间内就是曾经做过电影拍摄场地。在这里,中央电影制片厂摄制了23部反映抗战的新闻片以及《中华儿女》、《长空万里》等3部故事片。</p> <p class="ql-block">  走上这楼梯再放眼四望,偷偷的又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出门时看到的立柱墩,这应该是聚福洋行时代的吧?</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走出茶厂。</p><p class="ql-block"> 记得右手边沿茶厂围墙向上的石梯走去就是八角巷。八角巷上接友于里,下接玄坛庙正街。开埠时期,八角巷也是兴盛之街,洋行、商行、住宅等沿梯分布。如今,八角巷也在城市建设中灭失。</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拍得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在高处远远看见一幢孤零零的黄色别墅。以前来寻觅时,因四周建筑遮挡未能看到。同学介绍说这是当年黄锡滋为姨太太建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一路朝前行,走近仔细瞧。</p> <p class="ql-block">  这幢别墅位于海狮支路13号,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带走廊,整个建筑布局独特又自成一体,保持着特殊魅力。</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别墅四周的一片空地原属航修站。</p> <p class="ql-block">  围墙那边就是曾经的安达森洋行</p> <p class="ql-block">  从这边看到的安达森洋行仓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此拍照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安达森洋行内看到的慈云寺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安达森洋行里的百年石梯</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安达森洋行始建于1891年,由瑞典人安达森所建。抗战爆发后,这里的4个大仓库存放了3694箱故宫文物。每当天空出现飞机,安达森就会在房顶上挂上瑞典国旗以求安全,从而躲过日机轰炸,完好无损的保护了故宫国宝。</p><p class="ql-block"> 这段文物保护历史鲜为人知,我也是近几年才知晓。</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安达森洋行变身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仓库的青瓦房顶</p> <p class="ql-block">  仓库外墙间的高高百年石梯</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打卡感受旧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曾从江边担砖一路沿这货运缆车道边的石梯上行,挥汗为建校“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树根、基石与石梯见证了这里的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安达森洋行旁边的慈云寺也早已修复一新,不再是我们几十年前看到的破烂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与另几个同学在此汇合后,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接着一行人继续向后山上的海狮支路上行,探寻位于这上面的强华轮渡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油菜花、桃花、向阳花随微风摇曳。</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的茶厂职工老宿舍,一些同学就曾住过这里,实实在在的江景房喔。</p> <p class="ql-block">  安安同学在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江那边是现代气派的摩天大楼,江这边是待拆的残破老房。有意思的新与旧建筑对比。</p> <p class="ql-block">  前行时见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着砌房。经了解,这里正在搭建的房屋就是著名导演冯小刚和演员陈冲准备翻拍电影《忠犬八公》要用的布景。</p><p class="ql-block"> 后面的旧色青砖房就是强华轮渡公司旧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前面看到的强华轮渡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  边上也在搭建布景,以便拍电影用。</p> <p class="ql-block">  以后电影上映,这里可能就会成为重庆新晋网红打卡之地哟。</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上前行,看到另一处强华轮渡公司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  石梯右边是茶厂上世纪70年代的老职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石梯左边也是强华轮渡公司文物建筑,曾经也用作茶厂职工宿舍,不少同学就曾在这里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街串巷,走过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以前出巷口左转可去玄坛庙正街或92中,右转上这石梯可通向五院(仁济医院)。现在向左无路,向右也只能绕楼前行。</p> <p class="ql-block">  最后应同学要求顺便去了这座原92中老师宿舍。</p><p class="ql-block"> 院内最早是一幢别墅,一楼一底青砖房。据传,开埠时期,该西式别墅是为仁济医院的一个加拿大高管修建的,室内曾有西式壁炉,墙壁印有花的图案。抗战时期成为人道美老板的别墅,曾称“永澄别墅”。后来又成为92中教师宿舍,由几位老师合住在这里。我的学长、学妹、同学就曾经生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前几年来时,别墅正在修建,还以为是在整修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年前再来时,发现被改建成住房,建筑结构及墙面被改建的面目全非。这一次再来时,发现这楼房又成了拆迁房,已经人去楼空。</span></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往事如烟,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就是这样一天天在老街小巷里穿梭。</p><p class="ql-block"> 不管岁月怎么流逝,对于我们这代人,老街小巷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也非常期待紧挨龙门浩、下浩、慈云寺的黄家巷能重现生机,成为有历史意义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