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黎巴嫩位于亚洲西部,人口500多万。自1975年那场长达15年的内战以来,黎巴嫩一直饱受内忧外患之苦,频繁爆发的小规模党派冲突和游行示威,与邻国以色列、叙利亚的紧张局势,无一不为这个国家打上命运多舛的忧愁烙印。在当代的广泛印象中,这个中东国家一直同动荡和战乱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然而,换个视角看黎巴嫩,她又充满诱惑和魅力。大自然对她格外眷顾,<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丰沛的降水慷慨地赐予了这个中东国家,</span>碧海、雪山、深谷、河流、松林……一应俱全,风光旖旎。国土面积仅仅1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如北京之大,却拥有人类居住的最早一批城市和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古迹遗址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9, 19, 19); font-size: 18px;">当你亲自踏上这片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土地,她的深邃和美丽将会从历史的断壁残垣中跃然而出,如地中海明珠般熠熠生辉,展现出别样的奢华与韵味。请跟随我开启黎巴嫩的文化之旅,走进其悠悠的历史长河吧。</span></p> <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五处世界文化遗产。遗产之一 ~ 巴勒贝克神庙建筑群(1984年评),世界上最宏伟、最完整的古罗马神殿。</p> <p class="ql-block">以前一直以为,唯有前往罗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古罗马神殿遗址。随着出境游的不断深入,约旦杰拉什古城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马之外的罗马”</span>已刷新了我的认知,现在更是惊诧,世界上规模最宏伟,最完整的古罗马神殿遗址,居然在中东,在地中海东岸的小国黎巴嫩境内😲</p> <p class="ql-block">巴勒贝克是黎巴嫩一座古老的城市,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首都贝鲁特东北80 多公里,以罗马时期古迹巴勒贝克神庙著称。巴勒贝克神庙是祭祀太阳神的庙宇。贝克,意思是“城”,“巴勒贝克”意为“太阳城”。</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修建起祭祀主神巴尔的神庙,成为千万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迦南人和腓尼基人的定居地。公元前64年,此地被罗马征服。当时的罗马帝国时代皇帝奥古斯都征召2万名奴隶,在腓尼基神庙原址上扩建,增修成一个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里面供奉了万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此后,又经2~3个世纪的增修,今日可见的巴勒贝克神庙群才正式形成,气势恢宏,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巴勒贝克经历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历经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多个时代人为或自然的破坏摧残,神庙群早已残败不堪。但残存的规模,留存下来的文物遗迹,仍然使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神庙群由朱庇特神殿、酒神巴卡斯神殿、美神维纳斯神殿和位于谢赫阿卜拉山的的墨丘利神殿所组成。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掌管天界;罗马统治希腊后将宙斯之名改变成为朱庇特。酒神巴卡斯,是宙斯和卡德摩斯的女儿塞墨勒的儿子。罗马人把“维纳斯”视为‘爱神’,并称之为民族之母。从古罗马神殿复原图上可以一窥神殿壮观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朱庇特神殿建筑群是巴勒贝克神庙最主要的建筑,由入口的通廊、六角形前庭院、祭祀大庭和朱庇特神殿等四部分组成。地势和建筑基座不断升高,仿佛越来越接近上天、接近神灵。</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穿过通廊,到达六角形前庭院,有许多拱形窗或神龛类建筑,石料拼砌成的圆拱,弧线流畅,叠垒紧密。</p> <p class="ql-block">地上堆积的建筑构件上,多雕刻着鸡蛋和箭头图案,鸡蛋表示生命的开始,箭头代表生命的终结。</p> <p class="ql-block">祭祀大庭占地广阔,中央有大小两个祭坛,两侧各有清洗祭品的水池。</p> <p class="ql-block">作为朱庇特神殿的辅助设施,原本六角形前庭院有38根高8米柱子所围绕,祭祀大厅有128根玫瑰色花岗岩石柱撑起的石廊,石料从埃及阿斯旺远道运来。现在只能从残存的几根石柱,来想象当年的华美壮观。 </p> <p class="ql-block">神庙群全部用巨石垒成,气势巍峨。</p> <p class="ql-block">在神庙群通向贝鲁特的道路边有一个古采石场。那里有一块石料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石料”。石料长21.5米,高4.2米,厚4.8米,重约2000吨,本打算是建造神殿用的。真难以想象,没有起重设备,是如何将巨石抬起,并运到神殿区的呢。古人智慧无穷😴</p> <p class="ql-block">朱庇特神殿是巴勒贝克古罗马建筑群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一座。神殿是一座六边形的建筑,原有54根圆石柱,每根由3块圆石柱镶接而立,共22米高,直径达2.2米。柱顶和石柱之间用石榫相接,横梁上还雕刻着许多精致的狮头,表示雄壮。</p> <p class="ql-block">朱庇特神殿命运多舛,闪电⚡️、地震和其他自然因素的破坏,时代的变更,不同宗教信仰的影响等,使其绝大部分已坍塌损毁。但仍然可以从部分残迹上发现精美的雕刻,再现昔日的辉煌。比如这个楣梁上雕刻的精美狮头,是作为神庙出水口之用的。</p> <p class="ql-block">柯林斯柱头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目前朱庇特神庙唯一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是6根排成一行,以楣梁相连接,傲然挺立的柱子。远远望去,就象守卫在天际的6尊天神,是黎巴嫩的象征和骄傲。遗憾的是,2019年国庆期间我们去时,六根柱子正在维修,被护栏围起遮挡,未能一睹真容。</p> <p class="ql-block">巴卡斯神殿是朱庇特神殿以南的独立建筑群,又称小神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筑物,巴勒贝克神庙群的精华所在。巴卡斯神殿外围有42根柯林斯式柱廊,都存留下来,其中19根保护得相当完好。</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酒神是庇佑植物,农业,酿酒的保护神,贝卡谷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葡萄,酿酒业发达。酒神庙门柱上刻有葡萄和酒壶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殿门高11米,顶部的横梁有刻画精致的老鹰,代表朱庇特,鹰爪上抓着代表信使墨丘利的仗,代表维纳斯的丘比特雕刻。</p> <p class="ql-block">渺小的人类,穿梭在神庙之间;高大的石柱,直冲云霄,更显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石柱顶部,精美的雕塑,栩栩如生,细节之处见功力🌹</p> <p class="ql-block">神殿内部除大门外,其余三面皆被墙壁和石柱所环绕。据说石墙上的壁龛原有许多雕像,可惜多已损毁。</p> <p class="ql-block">石柱后面横倒的残缺浮雕,上面刻画了一位仿佛飘荡在水上、被巨蛇缠身的半身女神,有说这是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巨蛇缠身说明她是被毒蛇咬死,河水波浪标志着尼罗河;也有说这是仙女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旋转90度看。浮雕纹路雕刻的非常精美,艳后/仙女面部已损毁,也就无缘欣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的美艳绝色了。</span></p> <p class="ql-block">巴卡斯神殿前面是造型为圆形的维纳斯神殿,古代青年在酒神殿畅饮后,就会来到这里欢聚。现已残破不堪,废墟一片。只能想象一下,<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4, 253); color: rgb(102, 102, 102);">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那幽静的曲径,是如此受青年男女的欢迎。</span></p> <p class="ql-block">小红人小绿人,为了衬托巴勒贝克神庙群建筑的高大壮观,我们当了一路的参照物😂😜🤩</p> <p class="ql-block">黎巴嫩虽属于阿拉伯国家,但它的祖先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腓尼基人。黎巴嫩在公元前2000年时曾经是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公元7~16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成为法国的保护国,直到1943年独立。由于在法国统治时期,黎巴嫩和叙利亚是同一个国家,所以当黎巴嫩宣布独立时,叙利亚不承认,这是黎巴嫩和邻国叙利亚交恶的历史因素。</p> <p class="ql-block">贝卡谷地区接近叙利亚边境,时常有武装冲突和袭击事件,并有叙利亚难民涌入,地区形势并不稳定。但是因为巴勒贝克神庙群不仅仅是黎巴嫩古建筑艺术的精华、黎巴嫩不容错过的精彩景点,它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还是有很多游客以当天往返的方式游览巴勒贝克。</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巴勒贝克神庙群遗址的石柱、石墙、散落一地的碎石瓦砾间,或许这儿曾经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却无法否认它曾经璀璨耀眼的光芒。直至今日,巴勒贝克的风采依然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之二 ~安杰尔古城遗址(1984年评),一个失落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安杰尔距贝鲁特58公里,遗址园区位于与叙利亚只有一山之隔的贝卡谷地。黎巴嫩境内许多历史古城、遗址,因为曾被不同时代的王朝所占领统治过,不同遗址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的文明都是有前后渐进关系的。而公元8世纪建成的安杰尔是独特的,这里看不到历史的进程,只能看到一个独立的时期~倭马亚时期。</p> <p class="ql-block">公元661年,穆阿维叶建立了阿拉伯哈里发王朝,此后扩大其势力范围,统治了西到北非和西班牙,东至波斯的广大区域,但繁荣不过百年,到公元750年王朝就被推翻了,这一时期历史上被称为倭马亚时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倭马亚时期王朝遗址大致呈正方形,四面八方由两米厚的城墙所包围。</span></p> <p class="ql-block">从地理位置看,安杰尔曾经是内陆商贸中心,位于大马士革及南部丝绸贸易路线的交汇点。现在从安杰尔的废墟还可以看到城墙、两条主要街道,商店门廊,四座塔门(即古罗马时代十字交叉通道上的凯旋门)、排序系统、三个宫殿、清真寺和土耳其浴室。由此可见,在倭马亚时代,这里也曾欣欣向荣,繁华热闹。残垣断壁间,仍能嗅到商贾云集的气息,仍可找寻哈里发行宫的尊贵。</p> <p class="ql-block">安杰尔古城实际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所以不像其他古城,经历不同文化的占领而有不同重建风貌,这里只完整保有当时的建筑架构。它的意义在于,安杰尔考古遗址是现存的、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大规模倭马亚王朝遗迹。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评委对此有段精炼的描述:“安杰尔是由卡利夫.瓦利德一世于8世纪初设计建立的城市,其废墟表明,其整体布局井井有条,使人联想起古代的宫殿。如今,安杰尔成为倭马亚城市规划设计唯一见证”。</p> <p class="ql-block">现在居住在安杰尔城的人口约3000多人,多为亚美尼亚人。追溯历史,1915~1919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行了种族灭绝式大屠杀,许多亚美尼亚人逃到黎巴嫩,如今约有20万人,占黎巴嫩总人口的4%。当年逃到安杰尔的亚美尼亚人有数千人,他们将安杰尔一带山谷沼泽变成绿地良田。</p> <p class="ql-block">近10来年,为了逃避叙利亚的战乱,一批批难民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安杰尔再度成为难民们的避难所。据了解,滞留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已超过百万,而安杰尔就有二三十万,他们的日子相当不好过,一定都深切盼望,自己的祖国能够早日重拾和平,他们能够重返家乡。</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之三 ~比布鲁斯古城遗址(1984年评)。腓尼基人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比布鲁斯位于贝鲁特以北40公里处,圣经时代此地名为朱拜勒,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个城镇交错、叠置而成,</span>从1921年起这里进行了发掘。经考证,比布鲁斯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7000年的历史,且一直延续下去,未曾中断。</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的评价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比布鲁斯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有人连续居住的城市。</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它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和数千年来地中海地区的传奇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比布鲁斯也和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span></p> <p class="ql-block">古城有一座壮丽的十字军城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始建于12世纪,坐落在埃及法蒂玛王朝建于9世纪的一座建筑物的遗址上,所用石材部分取自腓尼基和罗马的纪念性建筑物。</span>十字军城堡🏯保存得相对完好,<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耸的主体俯瞰着全城。</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充满岁月痕迹的石阶,登上城堡主楼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占地辽阔的发掘点尽收眼底,比布鲁斯古城如画卷般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比布鲁斯即有人居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第一批渔民群体在此定居。</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这里开始向城市过渡,出现护城的堡垒、街道、神庙和稠密的房屋,由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城镇。此后受到埃及文化的强烈影响,涌入埃及的各种产品,成为地中海东岸木材贸易重要港口之一,也是西区贸易的中心。现在的比布鲁斯仍然商铺林立,特色市集总是那么热闹。</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0年,腓尼基人在周围修筑了防御城墙,并兴建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建都于此,它的黄金时代就此展开,并一度发展成为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大世界最早文明的交汇点和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善于经商的腓尼基人为了方便商业活动,解决商业契约的订立需求,创造了具有22个字母的文字,从而成为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字母的始祖。现今西方和欧洲的字母又是从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因此,腓尼基文可以说是西方文字之母,可见腓尼基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多么巨大,他们给世界留下如此珍贵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处欧亚的交界,比布鲁斯在7000年的漫长历史中,沉淀了青铜器时代、西克索斯王朝、腓尼基人、罗马、拜占庭时期等不同历史文化。比布鲁斯多次易主,因此在这可以见到许多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如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洞穴、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和墓地、巴拉特女神庙、腓尼基国王墓、十字军城堡等等,从旧石器时代到罗马时代应有尽有。在比布鲁斯遗址上发现的墓葬礼石碑上刻有迄今看到的最早的拼音文字。</p> <p class="ql-block">比布鲁斯的地面遗迹多半残存不堪,而地下发掘出来的文物要丰富、精彩的多。</p> <p class="ql-block">十字军城堡🏰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不断修葺改建,有多个巨大的拱形大厅,比布鲁斯博物馆就设在其中,诸多图片和实物展出了比布鲁斯的发掘过程。</p> <p class="ql-block">比布鲁斯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发掘出9座王室墓穴和数具石棺,尤其是阿西拉姆国王的石棺最为珍贵,成为黎巴嫩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图片上),还有很多文物也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如图片下)。</p> <p class="ql-block">比布鲁斯是一座天然良港,7000年来人烟不断,是地中海文明的摇篮,圣经中许多名字的的发源地。据认为,是古时的海神雅姆给了它一个天然良港,使之遐迩闻名,数百年好运不绝。</p> <p class="ql-block">比布鲁斯不仅是重要的港口、转运站,它在希腊语中还有“书”的意思,古埃及惯用的莎草纸经这里传入爱琴海和希腊等地。在希腊语中,比布鲁斯与莎草纸是同一个发音。不少埃及人把比布鲁斯和莎草纸等同为一个概念,现在仍把古代的莎草纸叫“比布鲁斯”,就像西方人用“瓷器”称呼中国。</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比布鲁斯,古老又现代,徜徉于此,就如同浏览一部记载着数千年往事的书稿,沉浸在宁静和追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遗产之四~圣古和神杉林(1998年评)。</span></p> <p class="ql-block">在“圣谷和神杉林”这个著名的遗产中,圣谷指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区群山夹峙、峰峦叠嶂之下的卡迪沙山谷,神杉林指的是这一地区山坡上和山巅上的雪松。圣谷是基督教早期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它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远,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这里的树木为古代宗教建筑提供了优质的木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纪至古罗马时代一直有人居住。这是黎巴嫩最早的山洞教堂,现已废弃不用搬至下方的新址。</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墙上、石柱上有不少历史刻痕。</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卡兹哈亚圣人修道院是圣古最大的修道院,依托自然形成的洞穴修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修道院祭坛,设在天然岩洞中</span>。</p> <p class="ql-block">曾经完全隐蔽山岩中的安东尼修道院,而今新建了教堂和宿舍,以接待远方朝圣者,同时成为圣古的一个旅游景点。修道院教堂也是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还设有博物馆,展示了修道院的发展史,还收藏着隐士们珍贵的书稿和文物。</p> <p class="ql-block">雪松对于黎巴嫩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代腓尼基人用雪松来建造船只和房屋,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也会使用黎巴嫩雪松,古犹太人曾用它的树皮清洗麻风病患者。黎巴嫩人认为,雪松代表了黎巴嫩人民挺拔强劲的民族精神,所以雪松成为了黎巴嫩的国树。它也是黎巴嫩著名的“雪松革命”的象征。如今雪松不仅出现在黎巴嫩国旗上,也成为黎巴嫩国家航空公司 MEA 的标志。这是导游在比布鲁斯城堡上,雪松国旗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一颗颗绿色像鸡蛋大小挂在树上的,是雪松的果实吗,第一次看见🌲</p> <p class="ql-block">“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p><p class="ql-block">我有我的黎巴嫩。</p><p class="ql-block">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p><p class="ql-block">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p><p class="ql-block">这是黎巴嫩著名的爱国诗人纪伯伦给自己祖国写下的一段情感丰富的散文诗。纪伯伦是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泰戈尔齐名,在圣谷充满大自然灵气的宁静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纪伯伦12岁便离开黎巴嫩前往美国,多半时间奔走于欧美之间,最后还在美国病逝,但是黎巴嫩在他心中始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伟大的诗人只活了48岁,遗体被送回黎巴嫩,并安葬在故乡贝什里的修道院内。修道院后来成为他的纪念馆,馆内藏品包含他位于美国居所的物品家具,还有440件珍贵的画作和翻译成不同语言的著作,可惜馆内不许照相。</span></p> <p class="ql-block">纪伯伦纪念馆前方是霭霭的雪松山脉,山下是郁郁葱葱的幽深峡谷。他的故乡贝什里也称雪山小镇,冬天皑皑白雪,是中东唯一可以滑雪🎿的国家。老天实在是太眷顾黎巴嫩了,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遗产之五~提尔古城(1984年评)。最雄伟的腓尼基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提尔古城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南约80公里,具有5000年的历史,是古代腓尼基著名的、雄伟的城市。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使提尔城成为东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它曾在地中海一带称霸一时,建立和统治着像卡地兹和迦太基、加白斯、马迪克等繁荣的殖民地,直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渐渐衰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达中东的最后一个站就是提尔。中国的丝绸从陆路传到黎巴嫩,再从黎巴嫩海运至地中海沿岸各国。</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帝国围困该岛7个月未能攻克,最后设法填平浅海,铺成堤道后才突破了提尔人的防线。提尔人有过长期抗击希腊、巴比伦帝国、罗马帝国和十字军入侵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外族频频入侵,曾多次毁坏了这座城市,外族长期占领,又为提尔人融入了很多异族文化,使它保留了许多重要的考古遗物。</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提尔古城一片废墟,遗址共分三个区。一区在岛的南部,主要遗迹有民居、柱廊,公共浴室,马赛克镶嵌街道和长方形的竞技场。二区在岛的中部,主要遗迹有十字军的大教堂。一区二区距离很近,五分钟即到,习惯上将两个区统称为海边遗址。三区在荒野,文物都是公元2~6世纪罗马至拜占庭时期的遗迹,主要有一大片古墓群,一座三拱门和一个最大的罗马竞技场,姑且将其称为荒野遗址。</p> <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位于荒野的提尔古城遗迹。走在入城的道路上,仿佛被一群古墓所包围。该古墓群1962年被发掘,有数百具装饰华丽的石头或大理石石棺,是罗马和拜占庭时期雕刻的。有的石棺既有棺身又有棺盖,很完整,有的就只剩下棺身了。看过一个关于提尔古城考古的探险视屏,石棺里面确实有很多人骨,有的已化成骨灰。</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三拱门,也叫凯旋门,横跨在一条古罗马道路上,是入城的标志。岁月摧残,三拱门只剩下两拱了。</p> <p class="ql-block">罗马式列柱大街,虽已残破,仍然能够想象当年的辉煌雄伟。</p> <p class="ql-block">黎巴嫩的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穿过精美的拱门,走过曾经的罗马道路,便是大型古战车竞技场遗址,也是古罗马最著名、最大的竞技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7年挖掘。这个建筑物480米,可容纳20000名观众观看极为惊险的体育项目~战车赛跑。在跑道的终点有石制的终点标,战车手需绕场七圈。以高速绕过终点标是比赛最危险的一部分,经常有战车手从此处摔下,惊险刺激至极😲</span></p> <p class="ql-block">离荒野遗迹不远,即是提尔古城的海边遗迹,建立在原腓尼基岛上。现在是黎巴嫩最美丽的海滩,一个可以享受太阳浴或者度假的好去处。远眺海上,分布着一些“小岛”,实际是古代腓尼基人港口外的防波堤。</p> <p class="ql-block">公共浴池,建在海边,这在古罗马遗迹中是不多的。</p> <p class="ql-block">长方形竞技场,看台座位尚可见。</p> <p class="ql-block">十字军的大教堂,仅留下地基和几根修复了的花岗岩石柱了。</p> <p class="ql-block">用绳子围起来的,是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道路网和其他设施,游人不能进入遗址,但站在路上就可以看到遗址全貌。</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镶嵌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民居、柱廊等。</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无论是世界遗产、还是散落在商业区、居民楼间的废墟,是课本,是旅游追加历史知识的最好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置身其中,不禁感慨,今天的我们,又将留给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什么样的遗产,用来证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这些遗产,能否让后人如我们现在,仰望这些巍巍屹立千年的石柱一样,感到同样的震撼与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逐一游览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后,意犹未尽。走,参观博物馆去,这是全面了解黎巴嫩历史渊源的最快最好的方式。位于首都贝鲁特的黎巴嫩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37年,是黎巴嫩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口处,摆放着石棺。</p> <p class="ql-block">内战遗留的弹孔清晰可见,博物馆并未刻意修复。</p> <p class="ql-block">馆内文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收集,截至目前,各类藏品超过10万件,涵盖史前时期、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希腊时期、罗时期马、拜占庭时期和马穆鲁克时期的珍品。不幸的是,在15年的内战期间,博物馆位置刚好坐落在各敌对派系的分界线上。考古人员虽然采取办法努力抢救,甚至用水泥将文物加以封存,使大部分文物得以保存下来,但仍有很多文物遭到破坏。进入博物馆先观看一段视屏,眼见那些珍品遭受破坏,严重受损,惨况万千,不禁让人心痛。</p> <p class="ql-block">目前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都是经过考古人员修复和重新整理的,例如腓尼基、波斯、希腊、罗马时期的石棺,石雕,马赛克,陶器瓷器,钱币珠宝等。将一些宝贝串接,由上至下分别是:公元前1200年的陶制彩绘猪头,猪头上有雕刻精美的人像;雕刻精美的希腊式神殿石柱的柱头,是万神之神~朱庇特,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壁画,酒神巴卡斯;法老,最后一副似曾相识,哦,自己去联想吧😜</p> <p class="ql-block">游历在历史的海洋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元前10世纪腓尼基城邦阿西拉姆国王的石棺,阿希拉姆国王即旧约圣经第二章《出埃及记》中提到的推罗王。棺身由四头狮子雕像抬起,周围有精细的浮雕,包括端坐在宝座上的国王,以及向他列队献礼的人民。棺盖上所刻的文字是以腓尼基文写成,拉丁文的起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是迄今为止已经解读的最古老字母,距今已有3千年历史了,由此证明了黎巴嫩是字母文字的摇篮。<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棺是在比布鲁斯(世界遗产之三)出土的,</span>此为比布鲁斯城堡展厅图片,下方为棺盖上的腓尼基文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西拉姆国王石棺</span>真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其他石棺雕刻也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出土于比布鲁斯,这些公元前18~19世纪的人物像,是供奉用的镀金青铜雕像,十公分左右,青衣金帽,奢华于外,体现出腓尼基这个民族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世纪的大理石双头牛雕塑,原系高大石柱上的柱头。雕塑糅合了伊朗人的牛崇拜与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牛崇拜,至今依然是波斯民族、波斯文化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来自提尔古城(世界遗产之五)遗址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的人形大理石石棺,世界上最大的人形石棺,每个重达2吨。石棺来自黎巴嫩南部古城西顿,有30个多个,造型汲取埃及石棺和希腊雕塑之长,十分精美。石棺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盖子上有着精致的人面。随着腓尼基在地中海两岸的贸易,其他国家也有人面石棺的踪迹,如法国卢浮宫有6具,伊斯坦布尔3具,保留在故乡黎巴嫩的有25具。</p> <p class="ql-block">这25具石棺放在一起很有意思:有些石棺呈明显的希腊风格;有些呈冥想的埃及风格;许多石棺上的面孔优美而中性,亦男亦女,优雅而平静;石棺上的人面多有着波浪般的发型;发丝中还保存着曾经的颜料,经化验,或为棕色和红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棺的主人,许多是腓尼基的王子与公主,</span>大多没有任何装饰,平滑干净。唯有提尔出土的这副石棺除外,手握小莲花,逝者生前一定非常浪漫。</p> <p class="ql-block">完全出乎意料,黎巴嫩国家博物馆面积不算很大,藏品实在丰富,宝贝太多,让人刮目相看。它不愧是黎巴嫩6000年灿烂文明史的镜子,目不暇接,使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说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展示了黎巴嫩国家璀璨的瑰宝,姆利塔战争博物馆则显示了战争的残酷。以色列于1982年入侵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才撤军。这期间,真主党人在姆利塔对以色列发起了顽强抵抗,2010年,为了庆祝以色列撤军10周年建立了该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这个军事博物馆不是在室内看照片、展品,而是在室外,在丛林中观看战道、掩体、堡垒及各种大型武器。</p> <p class="ql-block">黎巴嫩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国民收入的60%源自旅游业和金融业。除了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有很多古迹遗址。</p> <p class="ql-block">的黎波里~和利比亚首都同名,是黎巴嫩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黎巴嫩第二大城市。它位于首都贝鲁特以北85公里,是北部省和的黎波里地区的首府。的黎波里俯瞰东地中海,是黎巴嫩最北的海港。的黎波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可称是罗马、拜占庭、法蒂玛王朝、十字军时期、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时期活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座城市以拥有黎巴嫩最大、最古老的军事城堡而闻名。城堡🏯位于的黎波里的一座小山上,最初的雏形是第二任哈里发率部于公元636年击溃拜占庭部队,占领叙利亚、黎巴嫩后,由其手下的指挥官苏菲杨•本•穆吉布•阿拉兹始于同年所建,曾被烧毁过,后又经过多次扩建和重建,于1521年建成。城堡共分4层,内有3座清真寺、多个训练场、大厅、弹药库、浴室、监狱和100多间房间,还有多个蓄水池、马厩和墓地。</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座座耸立的石拱门 ,首先参观城堡博物馆,详细了解城堡🏯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堡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堡🏯最顶端,站在这里俯瞰,的黎波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从城堡🏯下来,进入的黎波里老城。</p> <p class="ql-block">老城道路狭窄,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统治时期建立的市场,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霜,未有多大改变。裁缝、珠宝匠、香料商、铜匠、皮匠和制皂匠等各行各业的工匠们,仍在市场内自己开设的小店中辛勤劳动,边做边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1, 61, 61);">街区内藏着制造手工皂的店铺,这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低调又原汁原味。</span>店员一个劲儿推销,可是可是……现在很少用肥皂了,况且我们还要去下一站~塞浦路斯呢😂</p> <p class="ql-block">老城中心著名的黎波里钟楼,高30米,建于1901~1902年,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王阿卜杜哈米德国王为庆祝在位25周年而建。</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里离叙利亚只有20公里,不太安全,让我们快步行进。若不是沿街一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上弹孔的痕迹,背枪的士兵,很难将的黎波里的繁华与战争联系起来,</span>和平真好。</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千年古城,人间烟火从未湮灭。</p> <p class="ql-block">马吉杜切~黎巴嫩南部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圣母玛利亚的纪念塔和雕像设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洞穴教堂⛪️ ,很袖珍。据传圣母玛利亚当年在这个洞穴里,盼望儿子耶稣早日布道回来。</p> <p class="ql-block">教堂⛪️新修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顿古城堡~黎巴嫩的海上地标,建于1288年,由东征的十字军建造在一个小岛上,通过一条海缇连接岸边。古城堡由两座城堡🏯组成。其中一座是古罗马的遗迹,另一座路易城堡🏰,则是法国国王路易四世统帅十字军占领该城时,于13世纪在法蒂玛王朝时的炮台基础上修建的,故以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古堡很多地方已遭到损坏,据说是因后来马穆鲁克人阻止十字军重新回到这个地区造成的。西侧的古堡保存较好,依稀可以看到点缀城墙的装饰,仍可以从残存的遗迹中发现城堡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整个古堡都由石头建造,规模不是很大,也不是很高,可以通过台阶轻松的进入城堡,透过不同方向的狭窄缝隙看外面。登上城堡的顶部,一览港口和古老的西顿城。</p> <p class="ql-block">古堡上面和下面离海很近处都有平台,不远处就是来往港口的轮船。端坐在黎巴嫩800年历史的古城堡上,眺望海的那一边,为这个小国古老的美丽折服。</p> <p class="ql-block">贝特丁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贝鲁特东南部50公里处。</span>过去的5000年里,希腊、波斯、罗马、十字军、奥斯曼帝国都曾在这里活跃过,保留着奥斯曼的华丽宫殿贝特丁宫,就像黎巴嫩的文化信仰一样,这里富有创造力和艺术自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贝特丁宫建于1788~1818年,现在仍作为夏宫在使用。宫殿虽然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却融合了许多传统形式的阿拉伯设计,内饰华丽,群山环绕,并拥有重要的考古收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正室满是用雪松木雕刻的古董家具,门口镶嵌着大理石和精细的马赛克,彩绘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彩色的图案,抬头便看见精致的天花板。在黎巴嫩看到富有奥斯曼气息的建筑,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月亮🌙小镇~黎巴嫩中南部的一个小城镇,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小镇广场的中央竖立着黎巴嫩前总统卡米勒•夏蒙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房子🏠用石头砌成。红色的屋顶、古老的清真寺和教堂,宏伟的外观和精美的设计,使得这里既充满活力,又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小镇,惬意、安详。</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知道我要去黎巴嫩,经常有亲朋好友问,黎巴嫩安全吗,好心劝阻我不要去。来了之后却发现,走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感知远古的呼唤;那些宗教的纷争、民族的矛盾,都揉成一股股云烟,飘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鸽子岩~布鲁特著名景点,黎巴嫩的名片。临海岸边两块凸起的巨大岩石,带有波浪状的条纹,较大的那块底部有一洞,如同拱门般形状独特,小型游艇可以穿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鸽子岩附近,夕阳西下,地中海在金色余晖下波光粼粼,瑰丽多姿,小船穿越鸽子岩,越变越小……🚤🌹</span></p> <p class="ql-block">诱人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帅哥美女,发现没有,黎巴嫩人颜值挺高🌺</p> <p class="ql-block">导游法黎斯,也是帅哥一枚。</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儿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未曾想,离开黎巴嫩仅十个月,首都贝鲁特发生惨烈爆炸,地点就在我们下榻的酒店附近,不禁心悸,更让人心痛万分。愿上天保佑,使她不再受侵害、受折磨,早日重拾她的迷人风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