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钢铁团记忆》连载之风采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作者:许成基 主编:郑怀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出品:管仲建 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许成基,1927年10月15日,生于安徽省来安县雷官乡彭庄村。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44年2月参军,历任雷官乡武装班战士,区基干队通信员、来六支队2连战士。1945年1月任新12团3营8连战士、营部通信员。后为山野2纵教导团文化队学员、9连宣传员、7连文化教员,2纵教导团政治营学员、9连政治副指导员(代指导员)、七兵团保训班学员,61师政治部保卫科干事,183团政治处保卫干事,警卫连政治指导员,3营副教导员,汉口高级步校政治营学员,61师司令部管理科政治协理员。1960年9月总参防化部防化研究院军需科长,后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四所军需科长,航空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六二八所副处长。1985年10月离休,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b></p> <p class="ql-block"> 我参军后跟着共产党和毛主席干革命献青春,南征北战,四海为家,军旅生涯21年,打了16年的仗。参加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负了一次重伤、两次轻伤,是从枪林弹雨中钻出来的,从牺牲战友尸体中爬出来的,走过艰难痛苦、风霜雨雪、生死考验、鲜血染红的路。这路是不平坦的,这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路就是为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建立新中国和今天的百姓安宁、人民幸福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我随来六(来安、六合)支队,从新四军2师驻地来安县大柳营出发(路东),冒着蒙蒙细雨,越过津浦铁路到达定远县(路西)。数天后的1月25日在定远县某地召开全团大会,我才知道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恢复12团的建制(精兵简政时曾撤销的番号),需要补充人员。我被分配到12团3营8连后,受到干部和战友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为了让我休息,几天不安排我站岗。生活上的关照,帮助并教我洗衣服,还有连队指导员上政治课,使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我被分配到12团3营8连后,感觉官兵不分你我,不分大小老少,都像亲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一个通铺上睡觉,一个饭菜盆分饭吃。战斗在一起,在一个堑壕里抗击敌人。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没有忧愁。正是这些传统作风影响我,培育我成长。这一切让我感受到爱的暖流往心里涌动,化成甘甜泉水滋润心田。为此我暗下决心,在这个比家庭还温暖的军队大家庭里好好干,在这个大熔炉里好好磨炼,也给我在以后的艰苦环境下长途行军勇敢战斗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的任务,一是军事训练,应对日、伪、顽的扫荡;二是搞大生产,弥补粮食供应不足和减轻人民负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4旅12团放下即将成熟的金灿灿的稻谷不收,到滁县等地接受日军的投降。但日、伪、顽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不但不向我们缴枪投降,反而向我们进攻,因此受降未果。4旅12团转移到来安县张山集附近驻防待命。为巩固抗战胜利的成果,4旅12团奉命从嘉山县涧溪出发,乘木船经过一个下午和一夜的航行,拂晓前渡过了江苏省的洪泽湖。上岸后,经过骆马湖一直向北(称北上),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到达山东省峄县地区。由于这次长途行军大转移远走他乡,由吃大米转为吃高粱、小米,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艰苦劳累,此时有人说怪话发牢骚,产生不满情绪说:“反攻反攻、反到山东,吃的煎饼卷大葱。”连队在行军途中就有开小差逃跑的了。当时我的思想很稳定,无动摇的表现,到哪里都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此时开小差会被人唾弃,跟着队伍走光荣,后来与4旅12团一起顺利到达山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26日4旅12团发起了临韩(临城、韩庄)战斗,向伪军陈大庆、张乃宇守敌和日军展开攻击。冒着雨经过浴血奋战,歼灭守敌1500多人(极少数乘船逃往微山湖),并劝降守运河大铁桥日军一个中队(连)160多人,取得北上山东第一仗的胜利。由于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差,因此经常以弱对强,有的连队伤亡较大,第一次看到受伤的同志和牺牲同志的遗体后,心里特别害怕难受极了。我的同村玩伴、战友张家庆同志就是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时年只有16岁,比我还小两岁。经过这次战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考验,今后如何打仗也有了经验。</p> <p class="ql-block"> 临韩战斗结束后,12团守在大运河北岸,掘开河堤上的坟墓,搬出尸骨,向对面挖个射击孔,人钻进去当单兵掩体用。国民党军队在一河之隔的南岸,两军相对距离很近,双方都打冷枪,双方都有伤亡。由于轻装参战,战斗结束后,晚上睡觉我们都没被子盖,此时已是寒冬了,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冻得我们瑟瑟发抖夜不能寐。采取臀对臀、弯对弯相互偎依着,享受着人间独特的“自然”取暖法。有的同志找来纸盒片,多数人什么都没有,后来拆铁路上的枕木燃火取暖,坚持数日熬过寒冬。后来不知何因,奉命撤出阵地,敌人发现后紧追不舍,我们退到了一个小火车站附近抗击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机不断扫射扔炸弹,其中一颗炸弹入地后未爆炸,敌机走后连队派两人去挖出哑弹,想掏出炸药做手榴弹用。两个人用大半天挖出弹体后,要想将几百斤重的炸弹从几米深坑弄出来谈何容易。我的战斗小组长何玉来同志和另一位同志决定找来绳索拴住弹尾翼拽上来。当何玉来同志找来绳索回来后,往弹坑一跳,瞬间几百斤重的炸弹轰隆一声巨响爆炸了,何玉来同志被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为革命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身怀仇恨及沉痛的心情,用一个泥瓦罐子装进并掩埋了他的尸骨,向他做最后告别,愿他魂归故里。从此使我体会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当兵的人就是要与艰苦和牺牲为伴。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斗?什么是战士?只有参加过最激烈、最残酷、最艰苦的战役战斗的人,心里才最清楚,理解的才会最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上山东的第二仗是1946年1月9日,金马驹战斗,4旅12团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在敌人到金马驹还未站稳脚时,这天黄昏以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对金马驹实施包围后,迅速发起攻击。但由于村庄比较大,因此包围得不严实,敌人看出对自己十分不利,就从空隙地方仓皇逃出村外了。正好进入我伏击阵地,我1营全体出击全歼逃敌。经一夜激战,最终将敌一个团全部歼灭了。为此新四军2师授予4旅12团“钢铁团”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马驹战斗结束后,12团驻在山东省峄县黄山湖附近,进行军事训练和学习国共双方和谈协议,弥漫全国的内战烽火暂时熄灭了。由于我自北上以来,思想稳定、不怕苦和累,在军事训练中表现较好,我接受了党的信仰和理想,于1946年初夏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46年6月国民党在苏皖集中几十个师50多万人,大举进攻解放区,狂言3到6个月消灭共产党军队,取消解放区。我们被迫自卫奋起反击。当年7月,4旅12团由山东南下。经过数日行军,发起对占领安徽省北部的朝阳集国民党92旅的攻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冒着酷暑英勇奋战,全歼该旅5000多人,除死亡外其余全部被俘虏,这是内战爆发后首战告捷。给国民党迎头痛击,也揭开了华东战场反对国民党对解放区进攻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序幕。这次战斗缴获6门山炮及许多轻重武器和弹药物资。新四军4旅第一次有了山炮的装备,当时我们无军工厂,所需的枪炮弹药全靠打胜仗以战养战武装自己,长了我们的士气。后来有这样一首歌:“运输大队长,本呀本姓蒋,卡宾枪和大炮都是美国造……”在这次战斗中我的脚踝部负了轻伤,没顾上下火线包扎坚持到战斗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后一瘸一拐地随部队在黑夜里长途千里行军,兑现了我的“重伤不哭痛、轻伤不下火线”的诺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阳集战斗结束后稍作休整,8月12团又接到了攻击安徽省泗县城的任务。这时正式雨季了,在我们做战前准备时,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这样的天气给部队行军打仗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了。其间虽然有时雨也暂缓片刻,但在我们部队向泗县城前进中淅淅沥沥的小雨越下越大,像给我们开玩笑似的。时而大雨如注,地势平坦又无天然河流,雨水排不出去,大面积平地积水很深,很快使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泽国。给人眼前感觉一片汪洋,一眼看不到边的水世界,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漫过膝盖深的水,让人举步维艰。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接受攻击泗县城任务之前身体就有明显的不适感,为了参加这次战斗带病坚持长途行军,此时恶劣环境再加上朝阳集战斗脚踝的伤刚愈合不久,行动还是有妨碍的。部队行动较快,因我体力不支逐渐跟不上部队了,不一会儿部队就看不见了。此时此刻除地里庄稼外渺无人烟,只有我一个人像一叶孤舟,在无边无际的水里游荡,两条腿似灌了铅步履艰难像蜗牛一样慢。敌人不断从远处射来大口径炮弹,在我前后左右爆炸,冲起水柱十几米高。在那样艰难处境我无恐惧感,心想只要树立信心就能克服不可预料的艰险继续前进。但我心里还是犯嘀咕,心想如果掉进深水坑或被炮弹炸伤(死)了,不仅无人救,而且也无人知道我到哪里去了,我沿着部队前进留下的浑水痕迹,终于赶上了部队。因滂沱大雨和指挥的失误,攻打泗县城未能成功,于是放弃攻击撤出战斗。冒着大雨行军几百公里,又接到保卫两淮(淮阴、淮安)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卫两淮,从淮阴到众兴对敌人实施长时间阻击,大小战斗数十次,给敌以大量的杀伤和重创,对延缓敌人前进速度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再继续坚持下去对我们十分不利,我军奉命撤出两淮战役。两淮失守后,我们部队一退再退,到涟水县、沭阳县等地和敌人继续周旋,就是想要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为此我们部队在一个月内往返六塘河南北地区6趟,曾6次渡过了六塘河,每次都是利用河的堤岸用木船搭成浮桥,保证人员、车马可以通过。后来我们风趣地将六塘河改名为“六趟河”。部队在六塘河来回走了六趟,目的就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此时部队连续几天不能休息,有时吃饭都很困难,因为敌军骚扰人困马乏,极其艰苦,因此行军时有的人站着就睡着了或小步伐前进,现在用文字很难说清楚。一次机会12团对曹庄村敌人实施攻击,但由于指挥失误和对敌情了解不准,结果这次战斗失利,吃了大亏。当突击队进村后,后续部队没有跟进,突破口让敌人封锁了。不得不重新组织突击,也没有效果,伤亡很大。我们突击队打得十分英勇顽强,用血肉之躯和众多敌人殊死搏斗。开始用枪拼刺刀,后来用小铁锹、十字镐和敌人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一个加强排几十名同志全部壮烈牺牲,无一幸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庄攻击战可以说是腥风血雨,特别是有的同志负了伤,便拉响了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表现了一代军人视死如归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真实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鲜血染红了大地和村庄,惨不忍睹,这次战斗虽未歼灭敌人,但打出了威风,打出了12团顽强的精神,这就是军人的魂。正是这个魂培育出12团攻无不克、守如磐石的作风。我们在和敌人激战中,敌人援兵突破了我阻击防线,12团奉命撤出战斗。这次战斗进攻受阻时,我在曹庄村附近一条小路的沟坎下待命,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我所在的沟坎上方爆炸了,轰隆一声山崩地裂样,如再向前50公分就在我的头顶上或身旁爆炸了,那就去见“上帝”了。所幸有惊无险,我拍去身上的泥土后换了个地方继续坚持到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受攻击曹庄战斗失利教训,12团又接受了仁和圩的阻击战,这次以轻微伤亡较好地完成任务。这是一个长宽约1000米左右四周有似城墙的土堆,外有深水沟的村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敌人为了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这个弹丸之地用多门山炮、野炮、榴弹炮狂轰猛炸,炮声隆隆,弹如雨下,打得泥砂石哗哗落下地来,整个村庄一片火海,烟雾弥漫着浓厚的火药味,顿时成了一片废墟。三天三夜,敌人发射了几百发炮弹,炮弹呼啸飞过来时,响声格外刺耳,震耳欲聋。当时如果地上有个大裂缝,人也会钻进去躲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话线几分钟就被炸断一次,有时刚接上又被炸断了。敌人数次进攻都被击退了,阵地前横尸遍野,我们也有伤亡但不大,因为在土城墙上筑了单兵掩体,防御效果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坚持就是胜利,无论敌人炮火怎样倾泻,硝烟弥漫泥砂石块席卷而来,12团坚如磐石,坚持了数天的战斗,敌人始终未能突破我们的阵地。完成任务后,我们主动撤出仁和圩阻击阵地。此时正是秋高气爽,阳光特别灿烂,部队带着胜利的喜悦,迅速转移到一个叫牛皮的地方休整,准备再战。</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战役于1947年2月打响,新四军2师改为山东野战军2纵队4师后,12团奉命从侧后攻击白塔埠的郝鹏举部队,是1945年起义向我投诚后未改建编制的部队,此时他看到山东敌人兵力占优势,形势很紧张,为了讨好国民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丧失人格、背叛人民,又叛变到国民党那边去了,奉命进攻解放区,丧心病狂地杀害我们派遣干部。他们像日本鬼子一样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真是恶贯满盈、民愤极大。4师12团从山东省郯城出发经过多天长途行军,每晚要走100里路之多,到达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包围了郝鹏举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夕阳西下阳光刚落到树梢时,黑压压的敌人向东海县和海州方向突围。这时全部武器交叉火力的子弹像雨点样,带着仇恨射向敌人,霎时间遍地都是死伤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战斗到黑夜时战斗胜利结束,活捉了敌军的总司令郝鹏举,毙俘其所属30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我第二次负了轻伤,仍未下火线,并随部队千里行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塔埠战斗结束后,4师12团似闪电般向山东省蒙阴地区转移,担任阻援任务,防止敌人北上,保证莱芜战役胜利。我们部队到达预定地方,敌人援兵怕被歼灭未敢北上,12团就参加了莱芜战役的总攻击。当天下午出击时遍地都是兵,敌人五个头的大型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分不清也无法区分双方军队,哪是自己人搞不清了,也无法扫射扔炸弹了,只好发出给地面敌人送终的哀鸣声。战斗快结束时,敌机无奈地飞走了。经过极其艰苦的激战,共歼灭敌人5万多人,活捉了总司令李仙洲。任务完成后,4师12团转移到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休整待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是我永生不会忘记的,因为我在战役中负了比较重的伤,差点“光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们部队转移到山东省寻找战机,准备随时粉碎敌人的进攻。蒋介石把共产党的军队存在看作是独霸中国的最大障碍,把共产党在山东的部队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消灭才放心,千方百计寻找我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企图在沂蒙山区狭小的地区一举歼灭。4月底蒋介石将在华中的几十个师(军)共计50多万人的兵力调到山东来,杀气腾腾的开进沂蒙山区,顿时轰隆隆的战车声、大炮声、枪声响成一片。来势汹汹向华野部队逼近,要和共产党在山东的部队决一死战。打先锋的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美式机械化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号称“御林军”的整编74师,该部自认为装备先进、武器精良,师长张灵甫狂言要在山东一举把我部队歼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集中了在山东省的全部十个纵队的兵力和地方武装及民兵,于中旬完成了对孟良崮的守敌整编74师的包围,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了。我军有主攻的、有牵制的、有打(阻)援兵的。在几昼夜的艰苦激烈战斗中,曾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但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整编74师勇猛攻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继续冲上去,似海水涨潮样一浪接着一浪,向敌人冲去。什么负伤、流血、牺牲都无所畏惧。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敌人节节败退,这时吹响了总攻的号角,很快攻下了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歼灭了国民党美式机械化装备的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阴谋严重受挫。</p> <p class="ql-block"> 在孟良崮战役中2纵4师12团执行打援的任务,从周村经过十多天的翻山越岭到达指定地点,为不影响主攻任务的完成,坚决不让敌人向孟良崮前进一步,当敌整编83师增援到距孟良崮只有5公里处时,4师12团向敌整编83师发起猛烈的攻击。黄昏时清扫外围给敌人重大杀伤,直到孟良崮战役结束,敌人未能前进一步,还歼灭了敌一个团。我们也有伤亡,当战斗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刻,营指挥所派我执行通信任务,此时枪声噼里啪啦,子弹嗖嗖从我身边飞过,未能击中我。当我完成任务返回时,已临近营指挥所,敌人一发炮弹落在我身边不远处爆炸了,结果我头颅前顶部被炮弹飞片击中了,顿时皮开肉绽鲜血往外涌,伤口从进到出约5厘米长,脸上还有七八粒像黄豆一样的碎弹片(十年后手术取出,但遗憾的是没有保存此物)。经紧急包扎后,由12团担架连两名战士抬走。从我负伤到师战场急救转运站,估计半个小时路程,只要将我送到就完成任务。由于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枪声炮声越打越紧,子弹嗖嗖从身边掠过,这时担架员把我放在隐蔽地方不敢走了,我的伤口肿胀,撕裂钻心的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昏厥中有些清醒的意识,迷迷糊糊地对他们说,将我速送到急救站抢救。担架员说:现在子弹太稠密了,稍等一会再走。后来什么时候抬我走的我全不知道了,我又昏迷过去了。因为担架员紧张慌不择路,结果走错路找不到急救站了,将我放在一个老百姓家中,什么时候抬我走的我也不知道。拂晓才送到急救站约用8个小时,由民工担架送到后方野战医院治疗一个多月,伤口基本痊愈,但留下头痛、耳鸣、脑震荡后遗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此事,我还要感谢两名担架员,因为我当时昏迷、神志恍惚不清、头似千斤重,如果他们不抬我走将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到野战医院治疗几天后意识逐渐恢复,脱离了生命危险,逃过了死神的一劫。如果弹片再深两毫米,那我就驾鹤西去见“阎王”了,负伤时20岁,时光荏苒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年我已91岁,大难不死,多活了70多年,知足了。负了较重的伤、流了许多的血、吃了皮肉之苦、留下了终生的脑震荡后遗症,我被评为八级伤残军人,军人荣誉高于一切,我以伤痕为荣,自始至终无怨无悔,因为这次战役胜利了,我流的血,值!以后我随12团参加过许多战役、战斗,直到全国解放后的剿匪、抗美援朝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12团恢复重建之后,在极其艰苦残酷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参加了许多战役、战斗,打了许多胜仗,歼灭了许多敌人,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当然也牺牲了不少战友。12团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立了大功的。经过战争淘洗出的12团光芒始终照亮着我,在我内心深处这颗种子在生根发芽。不忘12团的恩,我在12团,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关怀下懂得了许多的革命道理,政治素质、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我体会到恩深似海的母亲和情比天高的父亲,他们给了我生命,用乳汁哺育我长大成人,不忘父母的恩,我万分感谢他们。12团教育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不但深入我心里,而且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中。是12团教我如何做人,如何走革命的路,如何为中国劳苦大众解放事业奋斗、战斗。因而使我在战斗极其危险艰苦的环境下,敢于冲锋陷阵、从枪林弹雨中钻出来、从牺牲战友尸体里爬出来,也成为我勇往直前的动力。使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不讲价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基层指挥员,这些都是12团党组织精心培育取得的。我在12团战斗、工作了11个年头,是我军旅生涯的一半,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出12团,脱下了军装。奔赴另一战线后在我身上还深刻着军人的烙印,所以对绿色军装和军队的感情及怀念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部队的光荣优良传统作风,成为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和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投稿请添加小编微信</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hsl</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623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摘自《钢铁团记忆》下册风采篇第574~580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