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庙乡李家坡村宁家窝组位于黄河岸边,樱桃山西北脚下,小山村像一把太师椅,又像一个大手掌,环绕的五个山包就像手的五指,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就像坐在椅子上,捧在手心里。村里古树古窑古庙古祠堂,石碾石径石墙石房屋,古朴幽静,犹如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村里半坡上有一大片北方少见的木姜树,少说也有上百年树龄,遮天蔽日,四季常青,老人说全村的脉气都在这里。村里一些老院房前屋后都长着百年古槐。坐在古槐树下的石板上极目远眺,中条山巍峨屹立,黄河水滚滚东流,让人心旷神怡,思接千载,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两座高大建筑格外瞩目。一座是当年地主家宁志汉的两层阁楼,阁楼坐北向南,一楼三间房,中间屋门两则刻着一幅对联:立身以孝悌为先,治家以勤俭为本,门上碑刻耕读传家,上署主宅宁志汉子兆义、兆仁携孙金寿。下注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季春创业吉祥。可以看出院主人颇有学问。二楼两间主屋一间偏房。中间房内放着神像,依稀可见祭拜的痕迹。从村里留守的老人口中得知,宁兆义当年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是一名国民党高管,有一天,村里的老少被叫到村口排队迎接一位司令员,等见了面才知道是宁兆义。宁兆义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中,站错位被迫害而死,膝下一女嫁到大安村角古东组史家。另一座建筑是宁家祠堂,如今已经年久失修,屋墙坍塌,院内枯草齐腰,但从屋顶的五脊六兽可以看出祠堂正殿的庄重典雅。听老人讲,祠堂正殿两侧分别建有庑房和享堂,正殿对面有一个戏楼。这里是族人讲理评理的地方,解放后58年吃大锅饭时,当过食堂,后来是村里的学校,再后来被村民养牛圈羊。突然脑海里想起一首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光荏苒,消磨了世间万物。</p><p class="ql-block">高庙乡流传一句话:守着黄河没水喝。这里的大多数村的群众家家户户都有水窖,靠接雨水沉淀后人畜共用。唯独宁家窝有一泉眼,常年长流不息,甘甜可口,养育着全村人。</p><p class="ql-block">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家窝整村搬迁至大安村砥柱社区,村里人只有收庄稼时才回家住,大多数时间住在易地搬迁社区或者城里,一方面打工挣钱,一方面照顾孩子上学。原来有四五百口人的宁家窝平日里只有四五个人。春天的脚步近了,绿树掩映,云雾缭绕的小山村成了一方净土,一处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