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七望八也谈桂林米粉

坐七望八

我也谈桂林米粉 <br>我们这个群讨论桂林米粉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都没有发言。<br>林志捷先生在群里发了很多关于桂林米粉的文章。特别是最近出了一本书《半壁民国一碗米粉》。那天在独秀书房开桂林米粉的讲座,好几个朋友参加了。我没有注意到帖子下有这个安排,错过机会了。<br>我想我应该写点什么才行。否则有负于我七十多年的米粉吃龄。<br><br> 一 忆担担粉。<br>历史上桂林虽然地域不宽,但交通不方便。别说公共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几部。居民都是就近吃米粉。家家米粉都不錯,各有其味、不分伯仲。<br> “担担粉”沿街叫卖 ,打破区域性。特别是晚上,有铺面的粉店打烊了,又没有夜市,担担粉占了宵夜的半壁江山。<br> 也有的粉店把白天没买完的粉料挑出来叫卖。<br>解放初期,整个城市都非常昏暗。用电跟不上,家家户户基本上是点煤油灯。在十字街路口及中山中路已经有路灯了。路灯稀稀拉拉。用那种25瓦热识灯泡。可以看得到来往的人影,看不清面孔。远处看到一个光点,一晃一晃的,那就是担担粉来了。<br> 担担粉不卖生菜粉牛菜米,只卖滷菜一种。不因为是汤水太重难挑,是要解决洗碗问题。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自来水管装到各家各户。多数居民是用井水。市中心一带有自来水,每大片地区設个水房,以一担两桶为单位卖水。这是题外话了,以后如果有兴趣写孩儿时的桂林我再祥谈。滷菜粉滷水的咸淡跟用量相呼应,所用的量要刚好拌完粉,碗底不能留滷。这是配滷的基本原则,否则就是失败。吃得咸点的,多加点滷,只不过拌过的粉颜色重些。碗底留滷是大忌。米粉的筋力很好,都是用快子夹着吃完,很少有人把嘴唇凑到碗边扒。这样就不用洗碗了。用一块白布抹一抹。当然不是当众抹。找一个背人的地方抹。其实大家都知道是这么回事。很少听说吃了担担粉拉肚子的事,那个年代出生的人肠胃抗体特强。<br>我们这些顽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干净生痨病,吃邋遢成仙家。”青鼻涕长长地挂在鼻子下也没见感冒。我现在肝功能具备乙肝免疫抗体,也许是那时吃担担粉获得的。现在的孩子就不行了 ,动不动就送医院打吊针。<br>担担粉的一头是炉灶及冒米粉的水锅。炉灶一般烧柴,用碳炉的很少。碳比柴贵,会提高成本。柴到处捡得到。那时用煤还没有在桂林普及。另一头是个大箩筐。下面是碗筷,米粉,滷水,锅烧。上层是用快白布盖着的砧板。砧板的上头挂盏马灯。<br>米粉小贩手脚很麻利。当场切锅烧,三下五除二就把几碗粉弄好了。<br> 原汁原味的桂林米粉没有另加酸豆角、酸萝卜这一套。这些年来为了竟争,那些米粉功底差的店加了这些免费内容,其它店跟着效仿,再说很多桂林人喜欢占小便宜,不吃白不吃。这个恶习就沿用下来了。很不好,破坏了米粉的风味。我吃米粉从不放这些东西。我对切锅烧的师傅说,拍个老蒜,切颗生辣椒。掌刀的人抬头望了我一眼:来了个老桂林人。我家附近有的粉店我去得不多,但只要我提过这个要求就会给掌刀的留下印象。下次再去,他自然就拍个老蒜切颗生辣椒。<br>担担粉的叫卖声叫“米箩”。晚上一听到“米箩”声就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br>担担粉跟铺面粉等价,一千元一碗。旧币,面值相当于现在的一角钱。那个年代算是很贵了。可以买一斤米过日子了。不是特殊的日子小孩是吃不到这碗粉的。<br>公私合营后就没有担担粉了。担担粉是指销售型式 ,不是指米粉特色。现在有的铺面写着“担担粉”,那是为了招客。<br>有的群友说文革时看到学校门口有人买担担粉。那是卖者穷得走投无路了,只好挺而走险,搞“投机倒把”。这种临时达台方便转移的粉缺乏历史标准,失掉了原来的文化意义。<br>大家永远也吃不到担担粉了。有城管了。<br><br>二 米粉情结<br> 桂林人离不开米粉。<br>身在海外漂泊的桂林游子,一回忆故郷首先是怀念桂林米粉。最典型的是白先勇。<br> 身在桂林的也不能离开桂林米粉太久。出差在外久了,对人说:想家了,想老婆了。其实他是想吃桂林米粉了。回桂一下火车,不往家里奔,先钻进一家米粉店 报到。<br>出差上火车前,找家米粉店道别。<br>过去如果出差目的地有亲朋好友,临上飞机前到米粉店买几碗米粉,滷水,锅烧,米粉分开装。这是给外地亲朋好友最好的礼物。<br>现在方便了,有真空包装。全国全世界都可寄去。<br>一年前我们群的群主组织我们到以色列约坦旅游。他带的行里特别多,脚都崴了。我看了看,除了老婆外还有两箱米粉。我本想跟他开几句玩笑 ,他夫人在,也就算了。老不正经的。<br>桂林的米粉业竟争很激烈。能成活下来的味道都各有所长。除了车站附近的外,那是为外地人一次性服务的。<br>酒好不怕巷子深。特别是那种小街小巷的店,排满了人,还站着吃。只有一个老人在操刀,一个助手帮冒米粉。连钱都由顾客自己丢到钱盒里,自己找补。见到这种米粉店你赶快去排队 ,没会错。<br>上世纪进入桂林市区的路口处,东西南北都有几家很有声誉的粉店。北面是大面圩的粉店;西面是临桂路口粉店,现在还在;东面是大圩镇里的粉店,在老圩集市里;南面是荔浦马里粉店。十几年前我跟几个朋友开车去找这家粉店,已经不存在了。<br>世上最难吃的是米粉是我读中学时学校小买部粉店。校区在甲山沟里 。学生校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凭糕点票买米粉。每人每月只有半斤。学生们只能买这家粉店的粉。难吃,特难吃,像是用生理盐水拌的米粉。一点味都没有。份量又少,跟马肉米粉的份量差不多。<br>不过我当时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粉。<br>过去 ,如果你家来了广州或者香港的亲戚,这些人吃得刁,很难在家里弄一餐饭给他们吃。全靠有桂林米粉,他们愿餐餐到街上吃米粉。<br>桂林米粉米粉还忍辱负重。<br>一个人出生时叫吃红蛋;结婚时叫吃喜糖;死了叫吃米粉。因为守灵时,过了深夜12点,主家就会叫粉店送来米粉。这已成为办丧事的一个固定程序。<br>两人相遇,谈及一个过世的熟人会说吃过他的米粉了。某人不注意安全,旁人的警告语是:在这样下去就要吃你的米粉了。<br><br>三 南橘北枳<br>桂林米粉是有生命的。只适合这里的水土。移到外地经营没有一个成功的。<br>柳州的知青很聪明,近年来开发出螺蛳粉。制作简单,就是一股螺蛳汤的香味。到哪里大家都可以闻得出螺蛳香味。同你在家里調出来的是一样的。所以容易闯世界。他们真会转弯超车,在广西的米粉序列里已超过南宁的老友粉了。桂林米粉就不同了,制作太娇气。工艺太繁鎖。<br>仅说滷水这一项。<br>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股潮流。鼓励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创业。有天晚上我做了个发财梦,下海玩玩。我又没有什么本世。学卖米粉吧,这么简单的事,那么多人在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米粉是个好东西,卖不出去就自己吃。我把想法对朋友们说了。朋友们很支持,弄来了各个流派的滷水方子,叫我试一试。临走时还不忘乐哈哈的说:以后我们吃米粉不用花钱了。我按着方子下料熬,熬出来的液体总觉得有中药味。<br>制作米粉是工艺活,非得要师傅带着学艺。像鲁班师傅的木工技术。凭纸质資信可以盖一座摩天大楼,但凭纸质资信制不出一碗桂林米粉。<br>我很多年前就听说桂林米粉进了清华、北大校园了,兴安人搞的。到外地旅游 ,到处可见桂林米粉的牌子。服务员都说是正宗桂林人开的。但一点桂林风味都没有。现在听说西欧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开了桂林米粉店。我没机会品尝,但我敢肯定是变了味的。 <br> 经过努力也可把原汁原味的米粉带到外地。但米粉的成长要得到当地人的长期追随。就像流行歌曲的歌星,必须一群追星族跟在后面。<br>我有个好友,上世纪80代初就移居香港港了。他注意到香港人到桂林后喜欢吃米粉,香港又没有米粉店。他想闯出一条路。我这个朋友精明强干,做事脚踏实地。滷水方子不成问题。他不搞那种干米粉,要做现榨的新鲜粉。我们还在探讨桂林米粉发源于江西,他三十年前就知道了。到江西学艺。老米跟新米的比例也知道了。连榨粉机都到内地购了。<br>开业。刚开始光顾的人还是挺多的。圖新鲜,都讲好吃。但过了几天人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办不下去了。工具全丢在那里。<br>原因是吃米粉的节奏与上班族的早点节奏合不上拍。香港青年人上班是很忙的。二十年前我在他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在地铁里看到赶时间上班的年轻人 ,手里一边拿着面包牛奶吃早点,还一边拿着报纸看当天的新闻。进了办公室就不许看报了。哪像我们这里,办公室摆着报架。希望你多看报纸,多学习,改造思想,提高觉悟。香港人到桂林是休闲,有时间吃坐下来吃米粉。在香港就没有这个坐下来的时间了。<br>我敢说桂林米粉闯进香港市场,我这个朋友敲不开香港的大门,也难有其他人敲得开。<br><br>四 看家护院<br>桂林市民踏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从两件事起步的。一件是在体育场旁香港街贩卖百货,貨源来自广州。还有来自高低街的走私貨。另一件是饮食。饮食夜市的摊位刚开始是設在现在桂林电影院的门口那条路段,后来迁到了解放西路。<br>餐饮行业里桂林米粉是主打。刚起步,大家都是穷光蛋。米粉投入的資金少。<br>当年那些在夜市摆米粉摊的,有的现在已经发了,成了餐饮业的大佬了。但没有一个坚持买米粉的,没有一个能搞米粉托拉斯,米粉连锁店拢断米粉市场的。因为米粉是门手艺活,利润太低了。<br>我少年时主要吃石嘉宾先生的石记米粉。公私合营前他的店在樂群路口。米粉行业里他很有名气。公私合营后他不固定在哪个点掌勺 ,但只要他一在那个店站台,人们就排着队吃他配的粉。他坚持每碗分别切锅烧。其他店员办不到,速度太快。<br>改革开放后他应该退休了。但当有米粉店新开张时,常见他在那里出现。他是在为米粉业的晚辈们撑台。一派祖师爷风度。<br> 若干年后,微笑堂对面开了家“石记米粉店”。生意非常好,远近有名。到了晚上门庭若市。当时石嘉宾先生已过世。我问他的女儿,石记米粉店是不是你们家开的?她答不是。招牌是亲戚套用的。他的两个弟也不开米粉店。但应朋友的要求,米粉店开张时可以去帮站站台。她说,卖米粉太累了。<br>石家后人没有一个是坚持祖业的。<br>有更好的生计可选择就不选择卖米粉。<br>由于米粉是一种工艺活,掌握了它家庭生计可以保底。踏踏实实的干甚至可以供一个儿子读大学。<br>所以说卖米粉可以守家看户 ,不可发家致富。<br>你们看看江南無锡那位得到邓小平点赞的傻子瓜子,不老老实实的炒瓜子,一心想办公司发大财。最后一事无成。<br>如果你生了个儿子。又不喜欢读书,无长进。你千万别送他去学艺术,学画画。幻想以后能像范曾一样,买画赚大钱。这是一条危险的决择。不如送他去拜师学卖米粉。踏踏实实过日子。<br>五 三堂会审<br>桂林人说“半壁国民一碗米粉”,那贵州人就可以说“一瓶茅台半壁江山”。<br>前茅台酒集团的董事长说茅台酒含有一千多种元素,门捷列夫在九泉之下被惊出一身冷汗。<br>现今茅台酒厂的技术员要竞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了。茅台酒长期在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桂林米粉完全有资格向那个位置靠一靠:<br>桂林米粉为什么那么爽口?<br>它含有多少元素?<br>它制作工艺的基本要领?<br>它与桂林人的人文关系?<br>它为什么具有生命性质,难以移置?<br>制作桂林米粉的生态环境是什么?<br>为什么桂林米粉涨不起价?<br>以上问题涉及到人文、经济、科学、工程。有待社会科学院、工程科学院、自然科学院的三堂翰林联合会审。<br><br><br>朋友们写桂林米粉是调研性质的。我在插科打诨。<br><br> 坐七望八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