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推荐人:</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共同体成员——段雅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推荐书目:</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孩子是脚,教育是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李跃儿,原名李跃春,1958年4月出生,“李跃儿芭学园”创办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特聘教授;《父母》杂志、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幼儿园那些事儿》、《谁了解孩子的成长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等畅销育儿书,在家长中拥有很高的人气。在芭学园拍摄的电影《小人国》和纪录片《成长的秘密》,在全国多所师范院校、培训学校和幼教机构作为教学片使用,引发幼教界人士和家长的热议。</span></p> 内容提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本书是知名儿童教育家李跃儿的作品,书中阐述了芭学园教育理念和经典课程。老话说,鞋子舒不舒服,脚最知道。就如同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适合孩子,那么孩子也就不会舒服。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案例,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照片,把专业知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芭学园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孩子建构完整的人格,孩子所具有的人格元素越是完整,生存起来就越是容易,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协助人类更好地生存。 “易于生存”不只代表着竞争和获得生存资源。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易于生存”还代表着能够适应社会,对人类具有建设性贡献,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等等意义。</span></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被书的名字吸引,觉得看起来就会很温馨,作者一定是一个特别了解孩子的人;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芭学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说起“芭学园”,对幼儿教育关心的人都应该不陌生,在“芭学园”里拍摄的纪实电影《小人国》和18集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让这个隐藏在北京普通小区里的特殊幼儿园跃入大众视野,震撼了无数教育者和家长的心灵,也吸引了很多媒体都先后来这里实地采访报道。记得第一次观看电影《小人国》还是在上大三的时候,当时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可以说是看了个“热闹”。但后过头来工作后再观影片似乎看到了更多的“教育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支撑起整个“芭学园”教育架构的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芭学园做的就是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鞋子,让他们穿上鞋子后能跑、能跳,能大胆地往前走。这恰恰是有时我们幼儿教育可能会缺乏的东西。我们平日会看到过无数美轮美奂的鞋子,有的金光闪闪,有的进口材质,有的绣着花......,但是有些漂亮的鞋子孩子们只能看,不能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幼儿园老师其实就是一位“制鞋匠”。我们有时候费尽心血去制作一双精美的鞋子,但是这个鞋子孩子是否能穿?穿得是否舒服?穿上能跑多远?这就不得而知了。“精美的鞋子”这不是合适的教育。教育必须回归本质,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孩子穿上合适的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怎样才能做出一双适合孩子的鞋呢?李跃儿说她是有些拿来主义思想的。教育发展至今,缺的不是创新,而是如何做。正如她在书前言所说:“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教育还不完善,而且这种教育不完全是独创的,它汇集了很多教育的精华,使之更适合于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是为了让教育者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否则越教育就越伤害孩子。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李跃儿说:只有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并尊重它,才能了解,这是一切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立足根本。“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的焦虑正是来自于不懂得儿童发展, 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只能看到现象,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无法透过现场挖掘本质,也就无法为孩子提供真正适合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日常工作中应该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幼儿、严谨地分析他们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地指导。尊重儿童,亲近儿童,理解儿童,最终助力帮助幼儿的发展和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