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团轶事(75)

何银洲

<p class="ql-block">何银洲</p> <p class="ql-block"> 后记</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8日,我在海南过冬,打开美篇发现很多美友晒出自己的第一张彩色照片,并配以短文。我一时心血来潮翻看手机相册,发现里面有一张42团团史馆开馆纪念品照片,这是一个瓷盘坦克,我在上面配了几百字的解说词发在微信圈和红五连战友群,没想到获得很多网友的点赞。反正闲着无聊又写了两篇,这几篇文章又被战友们转发到其他红军团战友群里,吴登富、王书贵告诉我战友们都喜欢看,并把我拉进了他们的微信群。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平常失去联系的战友,包括一些小战友也给我发消息,发照片,回忆他们在红军团快乐的生活和战友情谊。开始只是想写写红五连的故事,如此以来红五连已经满足不了战友们的胃口,于是延伸到写红军团的故事。不知不觉竟然写了70余篇9万多字,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入伍年月的先后顺序,把自己从入伍到离开红军团的经历与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为了减少阅读疲劳,每篇轶事的篇幅控制在1200字左右。我在海南手头没有参考资料,全凭记忆在手机上完成写作,年代久远记忆模糊,谬误遗漏定然不少,还请战友们海涵和批评指正。在个别轶事里我拿几个老首长,老战友开涮,多有得罪敬请原谅。</p><p class="ql-block"> 红军团诞生至今走过了八十九个年头,在红军团战斗和生活过的战友数以万计,每一个战友都有自已的精彩故事。我把自己的故事,以及身边战友的故事写出来,既是对那段火热生活的总结与回顾,也是与战友们共同找回曾经的青春与梦想。我在红军团生活了14年时间,从战士到军官,从青涩到成熟,红军团给予我太多的阳光和关爱。几十年过去,在梦中依然能见到红军团的阡陌营盘铁马战车,红军团的经历已经溶于血液一生相依。</p><p class="ql-block"> 红军团虽然搬离了确山营区,但红军团"听党话,跟党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拥政爱民"三大优良传统已经成为永恒的光荣。红军团扩编为装甲旅,是神府红军血脉的传承和张扬,是所有红军团老战士的骄傲和辉煌。让我们为曾经是军人而自豪,让我们为曾经是红军团的战士而自豪,让我们为拥有与此众多的亲密战友而自豪。乐山巍巍,邓河滔滔,山高路远,战友情长。祝首长和战友们青春不老,童心永驻,胸怀世界,幸福当下。</p><p class="ql-block"> 何银洲</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日于海口</p> <p class="ql-block">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结束,我参加济南军区英模表彰大会,游览大明湖公园时,遇见山东省著名书画家梁立华先生举办庆祝济南解放50周年个人画展。他送给我几幅书法作品,这是其中一幅,挂在海口新家卧室里,晒出来与战友共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