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恋人》展览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人到中年,身体开始发福,二鬓也已经发白,回忆也渐渐多了起来。人世间有些感觉存在于心,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许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扑捉。曾经的人物和事在时光里都留下了痕迹。用相片特殊的方式带着我的先生一同走回过去时光,演绎着留给我们的青春的美好回忆。老屋、老街、旧物,每一张照片都有我们的故事,记录了我们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出国的那一段的人生轨迹。人到中年的我们,今天再一次携手走进过去的场景里,在哪一刻,让时光凝固,让画面永存,让无声的画面,与您互动。无需太多的文字,让相片与您讲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 font-size: 18px;">八十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打开,无数青年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怀着各种梦想的年轻人,纷纷踏上“洋插队”之路。学习外语是“洋插队”前的必备课程。</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那时,电视节目相对单一,电视机的普及率远不如现在。在走过8个样板戏可以看4遍的文化饥饿年代,恋爱时,还是首选进入电影院。至今保留着第一次约会时电影票根。</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工人阶级最光荣”,能进工厂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进入政府机关当公务员。进厂当一名工人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那种自豪感、幸福感不仅写在脸上,也刻在了那时人们的心里。</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大喇叭有线广播,现已消失。曾今是工厂的标配宣传物件,它可以传来北京的声音。每天上班滚动播出,不管你想听还是不想听,它都传进你的耳畔,传播着各种社会新闻</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青春留在时光里、留在了老照片上。曾经的恋爱旧地,小树已长高。时光过去了30年,想留住青春、让时光倒流。再次回到那片热恋时的林子里,去寻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不再以老实本分、工人出身作为唯一恋爱对象标准。找个有文化、吃技术饭的男青年,是那个年代姑娘们追求的目标。已经是模具设计中心主管的杨,成了我心仪对象之选。</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告别了“忠”字舞,一曲《青春曲》的集体舞,让青年男女手拉手一起共舞。原先在政治功能下的激情舞动,变成了我们青年男女交友的娱乐生活。随后交谊舞、霹雳舞,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兴起。</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走向远方,道路漫长。</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路途结伴而同行,飞扬青春梦想,心情荡漾。</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不怕那道路荆棘,四季风吹雨打,斗志昂扬。</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携手走向那远方,真爱相伴时光,爱情久长。</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爱情长跑,迎来婚姻殿堂。老三件已过时,新四件配置格外的醒目。省去了鞭炮齐鸣的搬运嫁妆的程序,用蚂蚁搬家的节奏,每晚用自行车将嫁妆搬进新房,是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的形象。</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当年很少有出租车,价格也贵。自行车是我们那个年代上班族人手必备单品,但每个晚婚青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费婚车待遇。其实用自行车驮着去医院,何尝不是承载爱情结晶的浪漫?</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80年代的出国潮,让怀揣梦想的杨,终于踏上了海外淘金之路。离别时的道别,二岁的儿子咿咿呀呀的懵懂无知。8年分居两地的生活,我们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婚后,虽然没有签订过结婚协议,但夫妻之间:“吵架只动口,不动手”“家事分工,大事商议”,在结婚27年的婚姻生活中,真实感受到夫妻和谐&家庭和睦的温暖。</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结束了文化革命,从偷偷传看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到阅读《红楼梦》。文化的开放,当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彻夜阅读 ,至今记忆犹新。家里至今珍藏着一套完整的《红楼梦》全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嵩山路101弄,承载着太多的记忆:公婆做的拿手可口饭菜;大浴缸里暇意的泡澡;儿子翘起屁股坐在痰盂上画画。如今老人已经风烛残年,老房子也将被拆迁,搬几件老物件回家,留曾经的生活记忆在相片里。</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8, 178, 178);">为了证明是先进青年一员,挽起手臂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不领取任何报酬。相同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我们走进了彼此心里,终于成了一对恋人。</i></p> <p class="ql-block">《历史年轮中的文化记忆》浅谈《上海恋人》纪实摄影的观念表达。</p><p class="ql-block">各位摄友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光临感光讲堂,分享我的摄影作品《上海恋人》这组作品。《上海恋人》创作于2016年上半年,创作由来,源于我为我先生策划的一场50岁生日庆典活动。人生很短,一晃我们60后也进入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回望我们半百人生,感叹很多。我整理了一些旧照片、书信和日记本,精心制作ppt和一本《路途中的记忆》的相册,算是送给我先生的生日礼物。我们一起回忆了携手走过的20多年相伴之路,让我先生感动了一回。 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部社会史。你所经历的就是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你的命运必定跟这社会紧密相连。因为你我不仅是社会的参与者,同样也是一位见证者。 当开始创作这组《上海恋人》作品时,我忽然发现,原先点点滴滴的记忆,它不仅仅是我们倆青春回忆录,也是我们80年代青年人的生活印记和文化记忆。文化革命后,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文化逐步开放时代。出国热、读书热、文化热,诗歌、电影、流行歌曲、集体舞,日新月异的丰富活动,充实了我们那代人的文化生活。我们虽然没有现在那么多金钱,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令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我的创作理念,经历过的年代,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它是一段历史。用影像叙述方法去回忆、纪录社会。 我从记忆视角去审视那个时期所建构的文化记忆,用纪实影像的表达方式从中传达出来我主观的思想表达。 这组《上海恋人》作品创作前后花了6个月时间,设计创作了30多个片段内容场景。运用剧照式画面,重新演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青年人的生活。用自编、自导、自演,自任服装师、道具师、灯光师、摄影师,把过去经历变成电影海报式的影像。用艺术表达的方式,影像美学的效果,重置景别、重现历史置自己于场景中去讲述故事。每一张照片寓意都是我事先书写的创作剧本提纲。进入画面的元素也都是精心的选择安排,浑然一体。用编导方式的摄影,拓宽了纪实的定义: 不是真实的现场,也可以表达纪实的心理感受。 </p><p class="ql-block">创作感想:《上海恋人》虽然是我对人到中年往事的回忆,也是我主观的将过去时光澄明于当下,又将它置放于现实中来考量。 </p><p class="ql-block">在人类对自身的一切认识和反思中,记忆是最深刻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参考。没有记忆,人就无从晓:我是谁?我从那里来的缘由和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记忆不仅决定了人类自我的本质,也塑造了人类知识和历史的源头。用影像去纪录和审视过去是对历史年轮中所发生的记忆的思考。 用回忆式、倒叙的方式,是电影中经常使用的镜头语言之一。因从小喜欢看电影,电影画面感对我的视觉影响很大。我时常会不自觉的走入电影场景,被电影故事所感动,哭的稀里哗啦。所以,当我拿起相机情不自禁的,会表现出类似电影画面感,也会去拍一些有故事、有寓意的照片,总是想用照片去告诉大家些什么。这组《上海恋人》的创作,让我充分的体验和实践了这种表演式的观念摆拍,以更深层次的表达我摄影思想。我携手我先生重返过去,再现过去情景,表达我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也是我们对自我人生的一种回忆、纪录和反思。</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后80年代不仅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复苏的年代,也是最充满激情、梦想和向上的年代。那个时候的我们:单纯,却有诗的情怀;大家清贫,但不缺幸福感;我们谈理想、谈哲学,处处有读书的声音;信仰、精神和努力,占据着社会的角角落落。我用“恋人”表达了我们那一代人在过去时光里理想主义的浪漫生活。 </p><p class="ql-block"> 创作方法:书写创作剧本提纲、设计画面表达的景别、寻找合适内容场景、配置画面所需的服装、道具等用品、试拍推就画面效果,正式邀请先生出场,利用多种形式按快门 。</p><p class="ql-block"> 结束语:摄影的门类很多,每个人表达摄影的方法和语言也不经相同,这就看你的喜好。我喜欢用照片讲故事,拿道具拍照,是一种观念摄影。《上海恋人》作品是我完成了纪实摄影和观念表达的结合。我非常欣赏美国摄影师— 辛迪-舍曼,关于摄影表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传统观念令我生厌,因为这是观察世界的最容易、最明显的方式,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对于我更具挑战。她告诫人们:摄影作品仅仅表达美是不够的,需要用思想的表达去丰满它。我从2014年下半年师从于感光讲堂叶明文老师,2015年下半年参加感光高研班学习,2016年上半年我完成了《上海恋人》。非常庆幸我走在了摄影的正道上,用头脑去思考,用摄影这一媒介去表达我真实的内心世界。 我也非常欣赏我们感光高研班一位外婆级的摄影师罗屹军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原本我摄影已经学不下去了,自从跟叶老师学习摄影以来,感想越来越多,心里的话会涌出来,想要告诉别人,可是谁会有空听老外婆唠唠叨叨讲那从前的故事呢?照片是我与社会对话的一个渠道,尽管我拍的还不够深刻,但我在努力探索,一点点学习用照片去说话。摄影给我带来了新生活,我将继续在拥挤的摄影路不断努力前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摄影师 金莹2017年11月1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