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突然发现,因“淮海路骨干通道公交线网优化”,7条公交线路调整,其中920路撤销,由42路替代,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惊喜。因为从小到大,42路是家门口乘坐次数最多的公交,自从18年前搬家后,就几乎不乘它了。这次公交线路调整,42路又出现在我家附近,真是缘份未尽。不过42路早就不开往延安东路外滩了,2016年配合延安路中运量公交施工已缩线至龙门路淮海中路。管它去向何方,乘了再说!我已有点迫不及待。就这样,我来了一次车游故地,不知不觉,一路乘到了终点。龙门路淮海中路,其实就是八仙桥。那么,一不做二不休,就以八仙桥为起点,我索性再来逛一次恍如隔世的淮海中路吧。淮海中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法租界当局越界筑路,初名西江路,不久以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之名改称宝昌路,又称勃吕纳路,民国四年(1915)以法国将军之名命名为霞飞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名泰山路,民国三十四年(1945)以国民党元老林森姓名改叫林森中路,解放后的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而改今名。</p> <p class="ql-block"> 要说淮海中路,就得从八仙桥说起,这是淮海中路的东首,位于西藏南路口。但是八仙桥片区并不存在八仙桥,现在没有,过去似乎也不曾有过。在浩如烟海的关于老上海的文字资料里,应该还没有人找到“八仙桥”的具体位置和详实信息。从历史地理角度讲,它处于老城厢(南市)北面、老法租界西面、英租界(公共租界)南面的夹缝中,即今金陵中路、柳林路一带。金陵中路,清同治四年(1865)填浜筑今西藏南路至龙门路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向西延伸,以法国驻沪总领事名改巨籁达路,民国二年(1913)以法驻沪总领事名改恺自迩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浙江地名改临安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以南京古称改今名。柳林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筑,初名天山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法租界市政委员会主席名改称格洛克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山西柳林改今名。由于以上三个地区的文化都向这里渗透,形成了这一带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附近的地标性建筑依次有光明中学、基督教青年会、大世界游乐场等。</p><p class="ql-block"> 光明中学,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法租界公董局设立,校址初设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63号),以教授华人法语为主。清宣统三年(1911)改名为中法学堂(实行法国学制),迁移至宝昌路(今淮海中路),民国二年(1913)又落户到明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181号)自建的三层校舍内,民国十二年(1923)在原教学楼的东翼增建与原建筑对称的三层楼房。学校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更名中法中学,1951年易名光明中学,1978年被定为黄浦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该处老建筑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二批)。</p><p class="ql-block">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基督教北美协会派人来上海研讨成立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简称青年会),它的宗旨是在青年中进行德、智、体、群的教育。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青年会创立,会址设在苏州路(今南苏州路17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四川中路599号建造新会所称第一分会,民国二十八年(1939)又在四川中路630号成立第二分会,民国二十年(1931)落成的西藏南路123号大楼则定为青年会总会,今为锦江都城经典青年会酒店。该建筑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一批)。</p><p class="ql-block"> 走到大世界,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久违了,童年的记忆!上海无人不知的大世界(西藏南路1号),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创办人是上海巨商黄楚九(1872-1931)。作为上海最大的室内游乐场,素以游艺、杂耍、戏曲、曲艺为其特色,大门内12面哈哈镜成了大世界独特的吸引物。建国后曾改名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大世界复业,可2003年关门直到14年后的2017年重新开放。黄楚九虽是个经营高手,但也经不住上海滩流氓大亨黄金荣(1868-1953)、杜月笙(1888-1951)等人的打击,急恨交加一病不起,享年59岁。黄金荣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盘下了大世界,从此大世界变成荣记大世界,直到1954年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大世界,大世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大世界昔日的繁荣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门前的马路依然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该建筑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 大世界旁西藏南路西侧的房子,10年前全部拆光,建成了延中大型公共绿地,上海名副其实的中央广场公园。透过绿地的树木,发现中部就一座孤零零的老建筑,走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上海音乐厅呀,这应该也算八仙桥的地标建筑了。上海音乐厅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原名南京大戏院,1950年更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上海音乐厅(全国第一座音乐厅)至今。2003年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上海音乐厅启动平移工程,历时2个月,耗资5千万元,整体向南移动了约66米,向上顶升了3米多,完好地保留了欧式风格建筑的原貌。由于它从周边紧邻的群房中“破壳而出”,又经过了扩建修缮,难怪不认识了。</p> <p class="ql-block"> 探索八仙桥的来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想当初这一带多河流,延安东路是洋泾浜,而延安中路则是长浜;西藏中路为泥城浜,而西藏南路则为周泾浜。周泾浜上曾有几座木桥,奇怪的是没有确证某座桥叫作八仙桥。尽管有人把这几座桥分别称为北八仙桥、老八仙桥、中八仙桥、 南八仙桥,可是终究缺乏依据。那么八仙桥到底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四年(1865),西藏南路以东辟筑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今天的云南南路,当年命名为八里桥路,不过这儿并没有八里桥,乃是法租界当局为纪念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京“八里桥之役”而命名。云南南路是上海著名的美食街,当然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民国六年(1917)大世界游乐场建成和民国十五年(1926)共舞台开张后,导致了周边商店日益增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租界,云南南路的饮食摊更是与日俱增。虽然云南南路在法租界印制的地图上标着“八里桥路”,但亦有中国人绘制的地图上标作“八仙桥街”,或许八仙桥就是八里桥路在七嘴八舌中传讹的也说不定。</p><p class="ql-block"> 可问题是,旧地图上的八仙桥作为一个区域却往往标注在西藏南路以西,于是人们的目光被引向了这一片区内南北向的龙门路。龙门路,清同治四年(1865)法公董局越界辟筑,因通往八仙桥公墓而命名坟山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今金陵中路以南路段以法国军舰名改名麦高包禄路,民国十五年(1926)全路统称麦高包禄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广东地名改定安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以广东龙门改今名。然而,龙门路曾经有过一座八仙桥吗?没有确切答案。</p><p class="ql-block"> 八仙桥公墓就是今日的淮海公园,俗称外国坟山,而坟山路(龙门路)并不直达坟山,真正与外国坟山连通的是东西向的桃源路,在淮海中路以南。桃源路,清光绪十五年(1889)筑东段名八仙桥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筑西段名闽江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法租界总医院院长名改为爱来格路,清宣统元年(1909)东、西两段统称爱来格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湖南桃源改今名。这里终于发现了一条原汁原味的八仙桥街,如若对照地图,桃源路东段的八仙桥街即周泾浜(今西藏南路)两岸,会不会当年的周泾浜上真有过一座八仙桥呢?但若冷静一想,八里桥路建造早于称作八仙桥街的桃源路,桃源路称作八仙桥街实为八里桥路被称八仙桥街的延伸亦是有可能的。八仙桥啊八仙桥,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谜团让人捉摸不透!</p> <p class="ql-block"> 八仙桥和八仙桥路虽不复存在,八仙桥却因成为沪上颇有名气的商圈而百业杂陈,又作为地名声名鹊起而近悦远来。在我的记忆中,闻名沪上的“三大祥”绸布店,除了信大祥,协大祥、宝大祥都在八仙桥开分店,人们逛完淮海路,走到八仙桥会再入金陵中路上的协大祥、宝大祥转一圈。龙门路、金陵中路转角处,则有一家上海最最古老的本帮饭店“老人和”,清嘉庆年间(1800年)始建于老城厢小东门内的馆驿西弄(今馆驿街93号)、方浜路(今方浜中路)口(老城隍庙斜对面),民国二十七年(1938)搬到八仙桥,若论本帮菜馆鼻祖,让创于清同治元年(1862)的老正兴、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的上海老饭店(荣顺馆)、创于清光绪四年(1878)的德兴馆等都相形见绌。至于像虹口三角地菜场一样颇有名气的八仙桥菜场,1980年代曾名噪一时,毕竟小菜场关乎着大民生嘛。伴随八仙桥繁荣的还有20世纪初的大片旧式里弄,如吉祥里、芝和里、鼎新里、慈荫里、长兴里、长福里、荣昌里、鼎吉里、文庆里、平安里、树德里、鼎康里等。如今八仙桥大变样了,旧建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淮海中路以北的兰生大厦(淮海中路2-8号)、金钟广场(淮海中路98号)、上海广场(淮海中路138号)和淮海中路以南的H1美食不夜城(淮海中路1号)、大上海时代广场(淮海中路99号)。兰生大厦东北侧的金陵中路1号中国银行处,解放后是大众剧场,前身为大名鼎鼎的黄金大戏院,上海滩大亨黄金荣的产业,今已由设备先进、豪华高档的兰生典尚影院取而代之。上海广场处原有一条均培里,弄堂到底最高大豪华的一幢石库门房子就是黄金荣的住宅,解放后黄公馆变成了龙门路地段医院。龙门路通淮海中路的南段,已因大上海时代广场而消失,随之消逝的还有淮海中路85号嵩山电影院,诞生于民国十年(1921),原名恩派亚大戏院(葡语“帝国”的意思),它有一个圆圆的穹顶,浓厚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177号淮海公园,园址在清同治七年(1868)建成英美租界新公墓,清同治十年(1871)建成法租界新公墓,两处公墓后称八仙桥公墓。解放后的1956年第一届市人代会上有人民代表提出了将八仙桥公墓改为公园的议案,经市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全部坟墓迁往青浦县吉安公墓,墓地辟建公园和邑庙区体育场(后为南市区体育馆)。1958年公园竣工,筹建时取名嵩山公园,建成后定名淮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193号法租界宝昌路消防站旧址,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俗称救火会,日伪政权接收租界后是伪市警察局消防处嵩山路消防队,抗战胜利后为市警察局消防处嵩山路消防区队,1949年解放后先后更名嵩山路消防中队、淮海中路消防队,现改制后称黄浦区嵩山消防救援站。清咸丰二年(1852)公共租界内有两家洋行建立了义勇消防队,清同治五年(1866)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火政处(火政委员会),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法租界与公共租界分家才开始建立自己的救火会,即眼前这个宝昌路救火会。对比老照片,今建筑依稀可见老建筑的模样,就是南面中央8层楼高的暸望台好像不在了。消防站正对望亭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筑,名佛山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法国驻沪总领事名改为李梅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江苏望亭改今名。</p><p class="ql-block"> 此块地由法租界当局从民间购得,拨地建造宝昌路消防站用去1/3面积,其余土地接着开建宝昌路巡捕房及安南巡捕宿舍,民国七年(1918)改霞飞路巡捕房。所谓巡捕就是现在的警察,清咸丰六年(1856)法国驻上海代理领事爱棠雇佣了3名欧洲人在法租界巡逻,次年正式成立巡捕房。太平军北伐导致成千上万难民涌入上海租界后给治安带来很大问题,巡捕力量逐渐加强。安南巡捕即越南籍巡捕,如同公共租界大量聘用印度籍巡捕(俗称“红头阿三”)一样,由于印度是英国殖民地,而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地。清光绪十三年(1887)法租界把西区巡捕房从四明公所附近搬到了宝昌路(今淮海中路),民国三年(1914)扩界后西区巡捕房的管辖范围已经不是法租界的西区了,所以在民国六年(1917)改名为霞飞路巡捕房。淮海中路217-235号霞飞路巡捕房旧址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对称,清水红砖外墙,各层均有列柱走廊,三层廊盾形花饰,中间顶部作山墙造型,典型的殖民地建筑。此地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嵩山分局等机关使用,建国后曾是市公安局嵩山分局所在地,1960年东风中学迁入。现属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登记名称为卢湾区职业教育中心。</p> <p class="ql-block"> 嵩山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筑,以河南嵩山命名,民国三年(1914)以曾任法国驻华公使名命名为葛罗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复名嵩山路。可能许多上海人都不晓得,上海老底子有一个嵩山区,就是以嵩山路命名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后,法国殖民统治者多次向西扩大租界,太平洋战争后日军控制租界,将原法租界部分以泰山路(今淮海中路)命名为泰山区,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初改名为嵩山区,解放后的1956年撤销嵩山区,分别划归邑庙区和卢湾区。1960年邑庙区与蓬莱区合并改设南市区,2000、2011年又分别撤销南市区、卢湾区,全部归并到了黄浦区。</p> <p class="ql-block"> 巡捕房旧址的北面(过淮海中路)和西面(过嵩山路),分别已是代表现代时尚风貌的力宝广场(淮海中路222号)和香港广场(淮海中路282、283号)。</p> <p class="ql-block"> 黄陂南路,初名峨嵋山路,由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法国海军军官名改名为贝勒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武汉市黄陂区改名为南黄陂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改名黄陂南路。淮海中路黄陂南路口不乏高楼大厦,沿黄陂南路往南还有以上海近代标志性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的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新景点——新天地,这里是上海最成功的将石库门原有居住功能创造性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让上海历史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老房子变成餐饮、购物、演艺等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犹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此地的兴业路76号,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作为寸土寸金的淮海中路上难得幸运地保留下来的一片石库门住宅街坊,地处马当路、淡水路之间,目前正在实施房屋征收后的保护性改造工程项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国传教士李佳白(1857-1927)在法租界西江路(淮海中路)、大西路(金陵西路)处设尚贤堂,其中一部分地皮于民国十三年(1924)建造了尚贤坊。该坊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一批)。</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尚贤坊的人,以中小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职员、教师和文化人居多。民国风流才子郁达夫(1896-1945)的同学加同乡孙百刚,曾住在这里40号,郁达夫常来访友、聚会、聊天。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1908-2000)初来上海,住在孙百刚家的亭子间,结果与郁达夫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史。</p><p class="ql-block"> 弄内36号3楼亭子间,是“金嗓子”周璇(1920-1957)童年成长的地方。周璇原名苏璞,3岁的苏璞被抽大烟的舅舅拐卖到金坛县(江苏常州)王家,改名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她又被送给了上海一户姓周的人家,更名周小红。周姓父亲周文鼎抽大烟,消极度日,家里生活条件极差。民国十七年(1928)养父将她卖给妓院,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遭此难。</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1905-1995)返回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同时设法取得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近况,尤其是遵义会议的情况。陈云历经艰险悄然回到上海,用中央特科工作时的化名“李介尘”的名义住进了法租界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上的新永安旅馆。由于环境险恶,他不得不时常变换住处。不久,通过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章乃器(1897-1977),陈云找到了章乃器弟弟,早年跟他同在商务印书馆开展革命活动的章秋阳(1901-1940),别名章乃起。在章秋阳的安排下,陈云住进了尚贤坊21号章自己的住所。</p><p class="ql-block"> 住过尚贤坊的知名人士据说还真不少,如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沙千里(1901-1982)在1930年代的合作伙伴杨天逊律师(9号),大明星赵丹、叶露茜夫妇(12号),京剧名角刘奎官(14号),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徐欣夫(51号),以及创造社的章克标(1900-2007)、方光焘(1898-1964),社会学家、法学家李剑华(1900-1993)等。</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375号原比乐中学(含义“比优乐学”),我夫人的母校。曾是法租界公董局旧址,当年因公董局旧楼需要修缮,便于清宣统元年(1909)建成此楼。公董局曾在此创设法国公学,民国十六年(1927)迁至环龙路(今南昌路科学会堂)。抗战胜利后,这儿成为上海市政府社会局、教育局等机构的办公地。 直到1958年,由黄炎培(1878-1965)、江问渔(1885-1961)、孙起孟(1911-2010)等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创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比乐中学迁入。历经岁月洗礼,现今这里被改建成了时髦的中环广场,老式建筑与新型商场发生碰撞。然而沿街建筑红砖镶砌的清水外墙面依旧,立面仍是带有早期现代派倾向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构图。</p> <p class="ql-block"> 重庆南路,始筑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初名卢家湾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法国驻华公使名改为吕班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为灵宝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改今名。1995年,上海南北高架路通过重庆南路全线。当年重庆南路到淮海中路是一个丁字路口,拦住去路的是风光一时的“淮国旧”,它最初的工商登记名为国营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旧货商店,后来又改名为淮海贸易信托商场和上海五星公司(淮海中路424号),但不管店名怎么改,上海人仍习惯叫它“淮国旧”。“淮国旧”是开眼界、长见识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有人要将一些名贵的奢侈品变卖兑现,即使你当时买不起也可以养眼呀,当然更多的老百姓是冲着那里掏不尽的便宜货去的。为了给市政工程让路,1993年“淮国旧”迁址鲁班路386号,后又迁至顺昌路411号,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p> 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口,让人想起的还有一家老字号“沧浪亭”,这是一家极具苏州特色的餐饮店,原在路口东南角上(重庆南路9号),如今不在了,那一角已成为香黛广场。不过它没有走远,淮海中路往西一点的老重庆中路口处便是,现址为老重庆中路66号。 <p class="ql-block"> 转个弯的淮海中路462弄口北万兴包子店,也是一家老字号,市优品牌,名特小吃。他家的经营品种不少,价格却比沧浪亭便宜多了,可谓价廉物美,在这里吃饭以附近知情的老年人居多。</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进入弄堂将看到一幢漂亮但陈旧的古典主义风格三层砖混结构西式建筑,正面有两层罗马柱组成的阳台,听说上有圆形穹顶的西式凉亭和中式佛阁,屋名为“松庐”。由于这幢建筑比较隐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只是弄堂狭窄又逼仄,难以获得理想的拍摄角度。据有关资料,这楼房由一巴西商人于民国十九年(1930)出资建造,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为华东女子中学, 民国三十四年(1945)由一位李姓有钱人购得房产,曾为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办公用房,后为淮海路商业街“店员之家”使用,文革期间被卢湾区副食品公司占用,1993年落实政策后还给李姓业主由其后代继承,现出租。</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494弄康绥公寓,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局部体现出装饰艺术派特征。这条弄堂与别的弄堂的最大不同,是弄内每幢建筑的样式均不相同。沿街铺面,曾经是麒麟百货商店,现为上海钟表商店、哈尔滨食品厂(后述)等。该公寓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四批)。</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26弄和合坊,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不知为何没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和合坊是新式里弄,前连霞飞路(淮海中路),后通蒲石路(长乐路),既聚焦了旧上海小资色彩市民的生活缩影,也印记了中共地下党对敌斗争的光辉一页。新闸路613弄(经远里)12号,是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白鑫夫妇的住所,也是地下党经常开会的地方。192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澎湃等人在此开会,下午4时许会议刚开始,巡捕和特务就直冲进来逮人,与澎湃(1896-1929)同时被捕的有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1892-1929)、中共中央军委兵士科科长邢士贞(1903-1929)、江苏省军委委员颜昌颐(1898-1929)、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1904-1933),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1898-1976)临时有事逃过一劫。原来一个多月前,白鑫(?-1929)在其同乡、国民党上海党部情报处长范争波(1901-1983)的诱惑下已秘密自首叛变。事发后,白鑫搬进霞飞路(淮海中路)和合坊43号的范争波住宅,准备逃往国外。当年11月11日傍晚,中共中央军委特科红队在负责人陈赓(1903-1961)指挥下,在此宅前一举将企图外逃的白鑫击毙,范争波被击成重伤。然而彭湃、杨殷、邢士贞、颜昌颐四位烈士未能营救成功,他们已于被捕后的8月28日晨在龙华遇害。</p> <p class="ql-block"> 另听说弄内27号3楼是陈赓住所,特科柯麟(1900-1991)在41号开设诊所。这也太巧合了吧,有点不可思议,除非为了监视白鑫防止其出逃,因而临时住此倒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38-544号飞龙大楼及542弄住宅,建成于民国十一年(1922),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弄口东侧538号本是新光光学仪器商店,原名万金记旧货店,清光绪十二年(1886)创设,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虹口迁至霞飞路(淮海中路),1966年改名“新光”,经营国内外名牌照相机、望远镜、变焦镜、瞄准仪、闪光灯等照相器材、光学仪器和配套附件,我有印象。</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50号淮海电影院,民国十五年(1926)由沪商丁润庠创建,初名东华大戏院,次年租与孔雀影业公司更名孔雀东华大戏院,民国十九年(1930)卖于韩宾怡更名巴黎大戏院,1951年改今名。</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58号老人和饭店,从八仙桥搬迁到了这里,延续百年经典。我在“百度知道”中看到一条对“老人和饭店与和记小菜哪个性价比高?”的回答很搞笑:“因为一个名字就知道这个饭店是老人开的,那么中国的传统还是尊老爱幼的,所以我认为老人和饭店的性价比较高。”其实,饭店原名是根据《孟子•公孙丑下》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取用了“人和”二字,由于饭店位于商业繁华之地生意兴隆,在当时的上海滩名声渐响。不久公共租界二马路甬江状元楼隔壁也开出一家“人和馆”( 今九江路521号),为此老“人和馆”老板告了新“人和馆”老板一状,结果法院为安抚双方这么宣判:既然原告称自己的“人和馆”最老,可冠一“老”字,叫“老人和馆”;被告的“人和馆”是新开的 ,冠一“新”字,叫“新记人和馆”。可见,其中绝对没有“老人”的意思哦!</p><p class="ql-block"> 在老人和饭店楼下,挂牌老大昌食品公司的,就是原位于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西南角的老大昌食品厂,阔别淮海路12年后,“前度刘郎今又来”,于2014年回归。民国二十六年(1937),俄侨商人开设了两家“老大昌”,东称老大昌洋行、西称老大昌面包房,主要经营西点、面包、糖果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老大昌面包房转让给中国商人经营,1956年老大昌洋行作价转让,1957年两家合并,1980年组建老大昌食品厂,自产自销各式糖果、蛋糕、面包,以法式西点、蛋糕闻名于市。</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南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筑,民国四年(1915)以法租界巡长名命名贝鏖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以四川成都改名南成都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改今名。</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北侧到成都南路暂告一段落,现在来看成都南路 - 重庆南路段的淮海中路南侧。淮海中路523号,记得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淮海中路上较早让人耳目一新的一角,第一任主人属于彼时的日式一流百货店华亭伊势丹,但在经营15年后于2008年黯然收场。2年后又迎来了第二任主人、全球巨头麦德龙旗下的家电品牌万得城,本该一飞冲天的局面,不曾想只艰难经营了2年就惨淡收场,并直接退出了中国。隶属于北京阳光新业集团旗下的“阳光527”,是第三任、也是最悲惨的一任主人,本该2014年开业的它,在推倒重来的拆改中延迟1年,却又因商户在经营中业绩不佳而接连关店,最终如同“多米诺骨牌”,导致整个商场在开业1年后就彻底关闭了。正因为如此,523号这个门牌被冠上了“淮海中路人流洼地” 称号无人再敢碰,直到2019年底第四任主人“TX淮海”(锦江国际购物中心)出现。它拉来百联集团作为投资方之一,还邀请打造过北京嘉里中心、上海新天地等知名地标的业界大佬参与设计,并打破传统商场B1餐饮、1L大牌、2L服饰……顶楼餐饮的形式,带来一种突破艺术、文化、体验与消费界限的全球首个“策展型零售”模式,即整个商场既是展厅又做买卖,商场里全是魔都首店,黄金一层变成了美食天堂,听说已有众多明星潮咖来这里打过卡了。</p> <p class="ql-block"> “TX淮海”东面的淮海中路481号永业大楼,原名杨氏公寓,民国二十一年(1932)开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局部装饰为古典式。底层商业,主要是全国土特产食品公司,民国二十四年(1935)开设,原名培丽土产公司,经营沪杭、沪宁沿线地区的土特产食品和日用小商品。该大楼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二批)。</p> <p class="ql-block"> 临重庆南路的淮海中路449-479号培恩公寓,民国十二年(1923)由法商万国储蓄会出资建造,法商赉安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建成于民国十九年(1930)。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出于对上海时局不稳的忧虑,大楼的相关业主决定抛售该楼,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的孔祥熙遂以低价购入。孔祥熙购入时采用英文化名,直至解放后上海进行房产清查时才公之于众。1949年以后改名培文公寓,底层曾开设云裳、霞飞、丽都等十多家经营时装的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后成为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该公寓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二批)。</p> <p class="ql-block"> 培文公寓与永业大楼之间,夹着一条人称“淮海路后花园”的雁荡路步行休闲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筑成,初称军营路,后改华龙路。</p> <p class="ql-block"> 雁荡路29号金雁坊和80号大楼的泰山砖面欧式风格老建筑,风韵优雅、魅力犹存。其中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由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1878-1965),联合教育界、实业界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1868-1940)、梁启超(1873-1929)、张謇(1853-1926)、宋汉章(1872-1968)等48人,创立于民国六年(1917),最初在方斜路348号江苏省教育会内,民国十九年(1930)迁入华龙路(雁荡路)这幢自建的大楼里。一同迁往本址的还有中华职教社主办、邹韬奋(1895-1944)为主编、民国十四年(1925)创刊的《生活》周刊社,民国二十一年(1932)邹韬奋又在此成立生活书店。雁荡路80号还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从重庆迁来上海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总会旧址,后于1949年迁往北平。</p> <p class="ql-block"> 雁荡路109号复兴公园(北门),由称之为顾家宅花园的私人小花园及周围土地改建而成,清宣统元年(1909)开放,原名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民国七年(1918)至十五年(1926)又大规模改扩建,民国三十三年(1944)汪伪上海市政府改园名为大兴公园,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元旦以“民族复兴”之意改今名,这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与雁荡路相交,这是淮海中路以南伴随淮海中路的一条平行走向而低调的马路,民国元年(1912)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飞行员Vallon命名为环龙路,他为了避免飞机坠落在上海上空而以身殉职。民国三年(1914),雁荡路以东的陶而斐司路和雁荡路以西的环龙路都被划入上海法租界,民国三十二年(1943)汪精卫政权将两条马路统一以江西省会南昌改今名。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昌路就是这样一条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马路,且听我往下讲。</p><p class="ql-block"> 雁荡路以东的南昌路历史建筑不少,我特地走访了南昌路48号,民国二十年(1931)由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旧址。取名“大同”,寓意世界大同。中共党员、院长董健吾(1891-1970)的公开身份是牧师,保育员多为共产党员及其家属,保护抚育的对象除了部分基督教徒的孩子外,就是革命烈士遗孤和党的领导人子女。其中有蔡和森(1895-1931)之女蔡转、恽代英(1895-1931)之子恽希仲、彭湃(1896-1929)之子彭小湃、李立三(1899-1967)之女李力和李竞、杨殷(1892-1929)的儿子、王弼的女儿等。王弼的名字从古到今太多了,曹魏经学家、哲学家叫王弼(226-249),明朝初期将领、定远侯叫王弼(?-139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叫王弼(1885-1944),我吃不准是不是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空军创始人王弼(1899-1977),还是另有其人?毛泽东(1893-1976)弟弟毛泽民(1896-1943)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共地下印刷厂工作(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hscjx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再走南京西路——满满的回忆</a>》),也曾将毛泽东的3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送入过该园。1932年,由于一名保育员外出时突然失踪,地下党组织决定转移孩子并解散幼稚园。园址曾设务本小学,解放后为雁荡路幼儿园,1987年复名大同幼儿园,朱德(1886-1976)元帅的夫人、原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1911-1992)题写园名。</p><p class="ql-block"> 雁荡路以西南昌路口,首先遇见的是雁荡路82号洁而精川菜馆,创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老店开设在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后门的兴安路上,据说是与民国初年著名将军蔡锷(1882-1916)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风尘女子小凤仙(1900-1954)所开,初为一家滇帮菜馆,后被也曾沦为青楼卖唱女的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1900-1997)接盘,改为洁而精川菜茶室,再后来由一向姓老板接手,开始经营川味菜肴、扬州点心,1940年代起更名为洁而精川菜馆。1958年,周恩来总理莅临上海科学会堂视察时,当了解到参加此次活动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就餐无处着落时,就建议“让洁而精搬来科学会堂为科学家们服务嘛”。原来周恩来总理当年的周公馆就坐落于不远的思南路上,他亦经常光顾“洁而精”,熟悉得很。此后,洁而精川菜馆就从兴安路搬到了毗邻科学会堂的现址。听说一些文艺界著名人士,如画家吴湖帆(1894-1968)、刘海粟(1896-1994)、程十发(1921-2007),电影艺术家赵丹(1915-1980)、白杨(1920-1996),戏剧表演家丁是娥(1923-1988)、袁雪芬(1922-2011),还有滑稽表演艺术家姚慕双(1918-2004)、周柏春(1922-2008)等,都是这里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建造之初为上海法国总会俱乐部,亦是法国学堂、法童学校旧址,民国六年(2017)完工,主楼为一幢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优秀历史建筑铭牌写:民国十五年(1926)竣工,略具法国文艺复兴特征,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1949年解放后的上海市文化局在此办公,1958年这里被改建成科学家的活动场所,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1901-1972)亲自题写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00弄(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共产党发起人陈独秀(1879-1942)曾经住在这里。而弄内7号、8号,据说分别住过国民党元老杨杏佛(1893-1933)、叶楚伧(1887-1946)。网上叶楚伧、叶楚伦混为一谈,让我不知所从,我选择了前者。这100弄和102弄相通,东侧的100弄(含88-98号)内都是中式石库门,西侧的102弄(含104-108号)则都是西式洋房,两者交织在一起颇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10弄、112-122号上海别墅,建于民国五年(1916)的新式里弄。左右两边建筑类型不同,左边为连续双坡硬山屋顶,右边具有现代派装饰艺术派特征。上海别墅的25号2楼亭子间,曾是中国著名报人、电影评论家、记者、演员、中共地下党员唐纳(即马季良,1914-1988)和蓝苹(即江青,1915-1991)的旧居。唐纳身上至今仍有神秘色彩,我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mjyzoz"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苏州古城河环游记</a>》的分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27mt36u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苏州古城河环游之平江路</a>》中有一段关于他的比较详细记述,但受限于敏感问题,只能欲言又止。当年住在3楼的许家是这楼的二房东,是许家把2楼的亭子间租给了蓝苹。秦桂贞是许家的佣人,对蓝苹跟唐纳之间的“武斗”以及蓝苹跟情人章泯(1906-1975)的同居一清二楚,结果文革中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张春桥(1917-2005)密报江青,1968年这位普通妇女遭到秘密诱捕,并用专机押往北京,投入了关押大人物的秦城监狱7年吃尽苦头,她是1980年审判江青的出庭证人之一。</p> 南昌路136弄(含124-134号、138-146号),弄内11号是民国浪漫诗人徐志摩旧居。民国十一年(1922),徐志摩(1897-1931)同张幼仪(1900-1988)离婚,与林徽因(1904-1955)恋爱无果,再与陆小曼(1903-1965)恋爱,于民国十五年(1926)结婚,这里是两人的第一处婚房。这个136弄居住过的名人还真不少,据说1号是文学泰斗巴金(1904-2005)居住过的地方(然后去了日本),39号是大翻译家傅雷(1908-1966)的旧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1920-1996)曾住在48号3楼。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48弄、150-160号志丰里,弄内1号是书法大师沈尹默(1883-1971)在1930年代的旧居(我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38tozdl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这三条马路,让你认识虹口区</a>》文首介绍过他的海伦路504号旧居),5号是近代民主革命家钮永建(1875-1965)在民国十五年(1926)的故居,10号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1865-1953)在抗战前长期寓居的住所,11号则为巴金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短暂住过的地方。巴金在上海现存的旧居,据统计达11处之多,他此前住陕西南路步高里52号,此后住上述南昌路136弄1号。</p><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66弄(含162-164号)、168弄(含170-176号)弄口正在挖路,一塌糊涂不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180号,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管辖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和上海市的国民党党务。当时中共中央很重视执行部的工作,派出了毛泽东(1893-1976)、恽代英(1895-1931)、向警予(1895-1928)、罗章龙(1896-1995)、王荷波(1882-1927)等人,毛泽东每天从位于茂名北路的甲秀里步行到此上班,郭沫若(1892-1978)、廖仲恺(1877-1925)等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扫完本段数门牌再扫单数门牌,由于科学会堂狭长,导致了南昌路两边单、双门牌号的不对称。南昌路南侧,从53号的画家林风眠旧居开始。1951年,因为对杭州艺专里的派系纷争感到非常厌倦,林风眠(1900-1991)辞职离开杭州,带着他的法国老婆阿丽丝全家迁到了上海,这里是妻子的法国朋友回国时留给他们的一套两层,后院还有一个小天井,于是他在天井里养了许多花,还种了蔬菜。53号也曾是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首任校长顾仲彝(1903-1965)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57号法国体育总会旧址,由法租界公董局出资,法商赉安设计,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建国后为卢湾区少体校用房,2006年科学会堂连接工程完成,这里成为科学会堂分部,2010年底作为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该处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四批)。</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63号,汪伪内政部长陈群旧居。陈群(1890-1945)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民国二年(1913)赴日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民国五年(1916)回国,民国六年(1917)起历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军政府秘书、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北伐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民国十六年(1927)“四一二”事变爆发,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的他受命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1889-1966)共同主持清党,参与指挥屠杀过中共。民国二十六年(1937)南京、上海沦陷,陈群便被日本人拉拢着手组建“民国维新政府”,并出任维新政府的内政部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汪精卫政权成立后,他先后任内政部长、江苏省长、考试院长等职。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陈群预感末日来临,遂在寓中畏罪服毒自杀。</p> <p class="ql-block"> 南昌路69弄(锡荣别墅)3号是电影明星赵丹和叶露茜的婚房。弄内的支弄很窄,只能拍到后门,赵丹旧居铭牌也挂在后门口。</p><p class="ql-block"> 说到赵丹(1915-1980),还有郑君里(1911-1969),他俩同前述女佣秦桂贞一样,都是受到过江青迫害的。为什么?看下照2R,这是一张拍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六和塔前的合影,前排三对新人分别是叶露茜和赵丹、蓝苹和唐纳、杜小鹃和顾而已,后排三位依次是郑君里、沈钧儒、李清。三对文艺圈的新人同游西湖、集体结婚,由郑君里主持婚礼,新人绕塔一周后,在一纸上签上姓名即宣告结成伉俪,相当于一份集体结婚证书,而这张照片就是结婚见证,发表后曾轰动上海滩。有意思的是,三对新人中的两对均住在当年的环龙路(今南昌路)上。这么一说就清楚了,赵丹和郑君里都是对江青知根知底的人,最终郑君里遭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去世。</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民国三年(1914),在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扩张的当年由公董局修筑,为纪念在1912年去世的法国著名音乐家Massenet而命名为马斯南路。思南路也是一条讲淮海中路而不能不提的马路,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这里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几十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上海城市历史的活话本。</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36号,原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1884-1977)府邸,后转手黄金荣,其两个小妾金素琴、金素文(梅兰芳挂名弟子)居于此。1953-1956年为卢湾区区委房产,曾是卢湾区首届区委所在地;后与民政局对换,居民多为民政局退休干部。杨森这个人颇具传奇色彩,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既有早年讨袁护国、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又有勾结吴佩孚破坏革命、制造“平江惨案”和积极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斑斑劣迹。杨森在国民党军阀中,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其荒唐畸形的婚姻分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皋兰路,民国三年(1914)修筑,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名文安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再改名皋兰路。复兴公园西门,就在这条小路上的皋兰路2号。皋兰路2号同时也是一处洋房的门牌,一个门内是住宅,另一个门内是工厂。皋兰路1号则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1875-1928)的长子、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1901-2001)的在沪公馆,一座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造的西班牙式独立花园洋房。张学良当年从欧洲回国第二次来沪先是暂住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他的侍卫副官长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1号花园洋房并租了下来,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陪伴张学良72年的第三任妻子赵四小姐(赵一荻,1912-2000)却仍常来此小住,次年底张学良第三次来沪亦住此。</p> <p class="ql-block"> 皋兰路16号圣尼古拉斯教堂旧址,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1932-1934)建造。上海作为移民城市,除了中国各地的移民之外,还有两部分人也很重要,即犹太难民和白俄难民,现在虹口的犹太人聚集区已为人们广为知晓,但是白俄对上海的影响却少有人提及,实际上当年的霞飞路、现在的淮海中路就是白俄人聚集区,被称为“小莫斯科”或“小俄罗斯”, 淮海中路及周边地区的繁华有俄裔侨民的贡献,所以这个东正教教堂,正是当年漂泊在上海的俄国建筑师设计供周围大量俄国侨民祈祷用的。文革期间被毁掉上部的圆尖顶改为一家工厂,1999年大修修复了上部的圆尖顶。</p><p class="ql-block"> 皋兰路18号,中国近代爱国民族资本家、航运业巨子虞洽卿(1867-1945)故居。他是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今西藏中路就曾以虞洽卿名命名,那个时代的租界以中国人名字命名是极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 皋兰路虽短,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比比皆是,如12、21、25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贴出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37号原启秀中学,其前身是由出身于名门富家、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徐婉珊(1866-1948)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爱而近路(今安庆路)福寿里用全部嫁妆费创办的启秀工艺女塾,学校几经迁移,民国二年(1913)她又用父亲遗留给她的全部财产在闸北东宝兴路自建校舍,学校改名启秀女中,但1937年“八•一三”的炮火炸毁了校舍,于是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资觅屋,租到霞飞路(今淮海中路)634号一幢老式楼房后又复校开课。她把全部资金和精力投入了教育事业,终身未嫁。1956年学校合并,更名十二女中,后为启秀实验中学,现并入向明初级中学。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共产党员茅丽瑛(1910-1939),6岁丧父,母女相依为命,背井离乡来到上海投奔启秀女中任教务主任的亲戚,受到校长徐婉珊的关怀,收留母女俩寄居在启秀女中,不仅让茅母在校当勤杂工,还让其本人在启秀女中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茅丽瑛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她从事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汪伪76号特务的注意,1939年12月12日晚她在职妇会所外遭暗杀,茅丽瑛烈士遇害处即南京东路114号慈安里大楼处的福利公司旧址,我已写入《<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aovca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读懂外滩(下)</a>》。</p> <p class="ql-block"> 向明初级中学对面还有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卢汉(1895-1974)的1940年代旧居(思南路44号);过香山路的思南路46号则是原法国巡捕房,现为普通民居。也因限于篇幅,不一一贴出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 香山路,原名莫里哀路,民国三年(1914)修筑,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命名。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名香山路。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是国父孙中山(1866-1925)和夫人宋庆龄(1893-1981)唯一共同的住所,为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宋庆龄于民国七年(1918)入住于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民国三十四年(1945)底她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41号华拉斯住宅,建于1920年代的西班牙风格花园洋房,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1953年在陈毅市长亲自主持下建立。这华拉斯为何人我不清楚,据悉担任过金城银行襄理的袁左良(1887-1966)倒曾为该宅主人,他是1920-1940年代金融业的知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复兴中路,西南侧的553弄复兴坊,民国十七年(1928)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后改今名。弄内8号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1877-1925)夫人、廖承志(1908-1983)母亲何香凝(1878-1972)的旧居,13号为民国十大才女、“七君子”之一史良(1900-1985)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45-93号思南公馆,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坐拥51幢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同时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 ,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与淮海中路沿线的百年经典建筑、名人故居交相辉映,成为上海市中心集人文、历史和时尚底蕴于一身的最具特色风景。</p><p class="ql-block"> 思南路65-73号义品村,出自义品洋行之手。20世纪初,租界当局要在法租界的中心打造一片齐整的“东方巴黎”,比利时公司义品洋行购进了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以南马斯南路(即思南路)东侧的30余亩土地,于民国元年(1912)开始兴建具有法国乡村别墅韵味的假四层独立式花园洋房,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建成,由22幢一模一样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组成。义品村尽管在规模、居住档次上并非是当时最大、最考究的,但作为群体所形成的环境,尤其是多个花园形成的共享绿化空间,却是在上海滩极为独特的。</p> <p class="ql-block"> 思南公馆酒店,上海市中心罕有的花园洋房式精品酒店,由19幢建于1920-1930年代的独立花园洋房和2幢约建于同期的外廊式雄伟建筑及1幢新建会所组成。其中15幢独立花园洋房为整幢出租的客房,每幢洋房不仅包含客厅、餐厅、厨房、管家用房、专用车库及四间套房式客房,更有独立花园,享受专属的私密性。同时,酒店配套设施完备,宴会厅、酒吧、中餐厅、法餐厅、健身会所、室内恒温游泳池、水疗等设施一应俱全,贴心的贵宾用车服务,周到的全天候管家和厨师服务,提供与众不同的舒适生活“家”体验。备受瞩目的外廊式建筑为酒店宴会及多功能厅,为思南公馆整个区域内别具一格的点睛之笔。</p><p class="ql-block"> 思南公馆酒店式公寓,由118套新建的豪华公寓组成,是市中心罕见的房型多样、功能性较强的公寓,独具匠心的外立面与精致典雅的中心花园和谐交融,24小时的礼宾及管家服务以及设施齐全的俱乐部,呈现给住客一个贴心、舒适的生活环境。</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73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亦称周公馆。这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南京谈判期间,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办事处设立后,周恩来(1898-1976)、董必武(1886-1975)多次从南京来沪均寓居此地。当时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周公馆对面的思南路70号(原98号上海妇孺医院)设立了秘密监视点,严密监视或跟踪进出周公馆的人员。</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87号(原马斯南路121号)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旧居(不开放),一幢西班牙式的花园洋房,是梅兰芳(1894-1961)一家在上海居住20多年的寓所,梅兰芳称之为“梅华诗屋”。民国二十一年(1932)梅兰芳携全家南迁,最初下榻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沧州饭店,翌年搬到这儿定居。</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还留下了这些名人的名字:57号的中国人口学家陈长蘅(1888-1987),60号的“比法国人更吃透法国法律的中国人”魏道明(1901-1978)、郑毓秀(1891-1959)夫妇,61号的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卫生部长、水利部长薛笃弼(1890-1973),70号的“国民党四大元老”张静江(1877-1950)、李石曾(1881-1973),71号的民盟创始人罗隆基(1896-1965),81号的近代畅销小说《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89号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程潜(1882-1968),91号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李烈钧(1882-1946)……</p> <p class="ql-block"> 瑞金二号路197瑞金医院的思南路后门。清光绪三十年(1904),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姚宗李(法籍)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置了165亩土地用于筹建医院。3年后开院,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医院对外的法文名称是圣玛利亚医院,中文叫广慈医院,取“广博慈爱,救死扶伤”之意。由马相伯(1840-1939)神父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震旦大学(原名震旦学院),在民国三年(1914)开设医科,广慈医院成为其教学医院。广慈医院1951年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征用,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1967年曾更名为东方红医院,1972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即震旦大学,前门位于重庆南路227号,后门也在思南路上。</p> <p class="ql-block"> 回到淮海中路,这回先南后北兜一圈,走完成都南路至思南路段淮海中路。淮海中路613弄乐安坊,弄内71号是国乐大师卫仲乐(1908-1997)的1958年至1970年代旧居。</p> <p class="ql-block"> 乐安坊处的淮海中路615-625号长春食品商店,1952年开设,卢湾区内第一家国营食品商店,初名卢湾区消费合作社第一门市部,1958年迁今址改名红旗食品店,后又改今名,主营茶糖糕点、烟酒、南北货、冷饮、营养品等20多个大类3000余种。如今许多老字号食品品牌纷纷在该店内租赁柜台,顾客走一店就可尝遍各家名特产。</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93弄桃园坊,民国十九年(1930)建。</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67弄渔阳里,据说这是新渔阳里,建于民国四年(1915)。老渔阳里由同一开发商于民国元年(1912)建造在其东南侧的今南昌路100弄(前已走到),民国九年(1920)旧处改称铭德里。它们都是义品房款银行投资兴建的,所取名字是为了纪念肇始于天津的创业史。不过老重庆中路64弄即“沧浪亭”旁似乎还有一条渔阳里,弄口有“1930”字样,不知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猜测,是否有一种可能,南昌路渔阳里和淮海中路渔阳里本来是相通的,都是老渔阳里,而老重庆中路渔阳里才是新渔阳里?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原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1891-1949)寓所,1920年春戴季陶迁出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杨明斋(1882-1938)曾在这里筹设中俄通讯社,这是建党前夕上海共产主义者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民国九年(1920),俞秀松(1899-1939)等人在这里发起创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开办外国语学社,为输送青年赴俄留学做准备。民国十年(1921)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这里成为团中央机关。此外,8号是国民党元老沈卓吾(1887-1931)旧居,14号为上海学生联合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84弄飞霞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式多层公寓建筑,民国三十年(1941)竣工。该公寓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88号光明邨大酒店,原名光明村点心店,前身是巴黎村,创建于1960年。以供应扬帮点心为主,尤以扬式烧卖最有名。不知为何,近年来十分吃香,人们为购其熟食,不惜排长队,年复一年天天如此。</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594-598号红星眼镜公司,民国二十五年(1936)开设,初名茂昌眼镜公司支店,1966年改名红星眼镜商店,1993年改今名。我16岁近视佩戴眼镜,与眼镜相伴数十年,自然离不开与眼镜店打交道,因认识红星眼镜店的高级验光师,故在该店配的眼镜最多。现在搬走了,我看到雁荡路金雁坊骑楼下开了一家。</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00号正章实业总公司,仍在原址“屹立不倒”实属不易。民国十四年(1925),正章创始人吴锦章(1899-1969)在此这幢三层楼法式洋房内开出了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洗衣店,取名“正章洗衣洋行”。 民国十六(1927)、十八(1929)年相继在静安寺和延安中路又开出了正章分店,开创了洗衣业连锁经营模式。我在《再走南京西路——满满的回忆》中曾谈到南京西路1717号的正章。当年,吴锦章对正章的宣传有独特的方式,他做了一件5米长的超大西装从600号三楼阳台挂到底层门面,以引起路人的注意。他还在报刊上做广告,选用“83315”(上海话谐音“不洗洗要污”)作为正章服务的电话,在当时的上海滩轰动一时。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章第一家引进国外先进的干洗机放在店堂内操作,让路人明明白白看到正章“洗衣五定四分开、烫衣一烫二烘三改”的操作工艺,倍受市民青睐。正章生意兴旺,近百年来靠的就是洗涤质量过硬。</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06弄荣业里,民国元年(1912)建造的新式里弄。杨度(1875-1931),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他搞过君主立宪,辅佐过清帝,辅佐过袁世凯,也辅佐过孙中山,最后成为中共党员。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政治中心南移,杨度也在此时移居上海,曾入住荣业里的一幢单间三层楼房子。因为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又有“旷代逸才”之称,所以前往求取“墨宝”者甚多。在上海,杨度新认识了许多人。民国十八年(1929),杨度通过以画家身份为掩护的王绍先介绍在此结识陈赓,杨对陈表示,为了挽救中国,愿尽一切力量为共产党工作,愿以当时的社会地位、身份、关系为党提供情报。正在上海工作的周恩来从陈赓那里得知杨度的这个态度,就命陈赓设法多与杨度联系。后来潘汉年奉命与杨度联系,经过深入的接触,认为杨度确有为革命而工作的诚意,对马克思主义也确实抱有信心,由潘汉年介绍,经周恩来批准,杨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秘密党员。他的中共党员身份鲜为人知,直到40多年后的1975年周总理病危,由周总理亲自证实才公之于世。</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22弄泰山公寓,民国十七(1928)至二十九(1930)年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代派风格多层公寓,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弄底7号上海社会科学院大楼,原为由1800年创立于法国巴黎的耶稣圣心修女会于民国十五年(1926)来上海建立的圣心修女会会院,并举办外侨女子学校,民国二十一年(1932)开办中国女子学校(小学部后兼收男生),民国二十六年(1937)创建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民国三十三年(1944)成为日本占领当局下的教会人员第六集中营,专门关押法国以外(因法国未向日本宣战)的西方国家修女。</p> <p class="ql-block"> 泰山公寓沿街的淮海中路624号,以前是一家旧书店,后来是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即生活、读书、新知,简称三联书店,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前身为邹韬奋(1895-1944)、徐伯昕(1905-1984)等在1930年代创立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1948年三家出版社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年总部迁往北平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其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名为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香港联合发行所,以发行中国内地出版物为主。上海香港三联书店由上海图书公司、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组建,自1990年成立至今,创沪上书店业“四个第一”:第一家采取开架售书,第一家实行站立服务,第一家使用条码售书,第一家开办书店夜市。</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52-656号益民百货公司。1951年益民绒线商店开设,单间门面卖绒线,义务教授编结针法和修补羊毛衫,店后附设工场,可选样定制,因而成为特色店。1956年公私合营,与隔壁商店合并,发展为八开间门面。所以除了市百二店,原淮海中路上卢湾区内的百货店可能数它最大了。它1992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股民朋友应该都知道益民的股票代码吧:600824。实际上,不仅原卢湾区的百货行业,包括许多国有商业企业,后来统统并入了益民商业集团,如前述五星公司、麒麟百货、上海钟表、新光光学仪器等,业务已从单一的传统百货零售经营调整发展为专业特色连锁商业、房地产业、酒店业等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然而做大后,老本行的实体店反而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50弄3号为孙中山行馆,也称宝昌路行馆,原为法国人屠榭的产业。这是当年沪军都督陈其美(1878-1916)为孙中山(1866-1925)在沪安排的住所,民国元年(1912)中山先生正是从此地去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这里也是前述启秀女中租赁的霞飞路校舍,解放后为十二女中、淮海中路小学。此地2008年曾全盘开放并展示“孙中山在上海图片史料”,后来不知为何匆匆闭馆用于出租了。如此精美的法国外廊式花园洋房且有着不寻常意义的历史建筑(1911年),仅为了获得那一点点租金吗?无法理解。</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68弄4号,女作家茹志鹃(1925-1998)的1955-1975年旧居。我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3df06yc5"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i> </i>走完愚园路,终于读懂你</a>》中的愚园路361弄愚谷邨部分,有过王啸平、茹志鹃夫妇及女儿王安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70弄老房子,为建于民国元年(1912)的安妮风格建筑,红砖外墙一字排开。原直面淮海中路,前有一大块空地,常被淮海路上的宣传活动看中。如今南面造了一幢新大楼,将老房子隐藏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691号原沧浪亭淮海旗舰店。1950年开业以面点、糕团为经营特色,原址重庆南路122号,1957年迁址重庆南路9号,1993年因南北高架路建设拆除,除了在原址附近的老重庆中路66号开了一家小小的分店作为落脚点,“沧浪亭”总店则打了多年“游击”,1996年总算在淮海中路689、691号原绿野饭店旧址“扎根”。可我今天看到门面上却是阿迪达斯(adidas)标志,“沧浪亭”总店又“漂泊”到哪里去啦?</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701-705号原新华书店,1981年成立教育书店,1997年并入上海书城。上海所有的书店,数它我去的次数最多了。如今门前显示的是耐克商标。</p> <p class="ql-block"> 瑞金二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法租界公董局越界辟筑,民国三年(1914)划入法租界。走到淮海中路与瑞金一、二路的交汇口,开始进入我最为熟悉的地段:东南角的新华联商厦(淮海中路755号)是原东方眼镜商店(淮海中路751号)、开瑞服装商店(淮海中路761号)等,“东方”因为眼镜、“开瑞”因为茄克衫而与我戚戚相关;东北角原有泰山文化用品商店(淮海中路746-752号),我在学生时代光顾较多,从一头穿进到另一头穿出,然后去斜对面的新华书店;西南角为原马兰花童装商店(淮海中路765号),虽说与我关系不大,但门头上大大的立体店名却给了我很深印象;西北角瑞金公寓(爱司公寓)的底层商铺原叫大方绸布店(淮海中路758号),或因所在的老公寓,或因儿时跟着大人进去逛的次数多了,因此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再往西,往事如烟,瞬间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764号原高桥食品厂,民国三十年(1941)创设,初址霞飞路(淮海中路)941弄口,前店后工场,现做现卖。1957年迁淮海中路764号。主要产品有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的高桥松饼、薄脆以及一捏酥等,为本帮食品中的佼佼者。可惜,2000年因淮海中路商业网点调整迁出,现在这段淮海中路已经没有了764号这个门牌。</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768-794号新歌商厦,1990年代中期由淮海中路813-819号新歌电视机商店迁来,更名新歌电器商店。它虽不是一家老店,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经营飞跃、金星、凯歌、上海、索尼、松下、夏普、日立、JVC等国内外名牌电视机以及爱华、索尼、先锋、山水等台式、立柜式多功能名牌音响是很受欢迎的,高档家电开架销售,吸引了众多开始致富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787-795号金辰大酒店,1998年开业,现益民集团旗下企业。这一位置,原来应该有一家海燕食品厂,前身是包尔鹊格良面包房,每晚8点有供应新鲜出炉的热面包,听说现已并给哈尔滨食品厂。旁边,好像还有一家成都饭店。</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796-812号是典型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式花园洋房,解放后曾先后为民航局、 电影局办公楼旧址。这处隐身于新歌商厦与国泰公寓之间的欧式花园洋房,终于揭开淮海路百年经典特色区域的神秘面纱,打开尘封半个世纪的大门,摇身一变成为集高雅艺术、高端品牌、高档会所为一体的“历峰双墅”,签约入驻的是拥有卡地亚、伯爵表、登喜路、万宝龙等10多个世界著名奢侈品牌的瑞士历峰集团。分别兴建于民国十年(1921)、民国十六年(1927)的东西老姐妹洋房,如今修旧如旧再现当年风采,2009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我想进去瞧瞧,无奈保安说:若是以前可以,现在新冠疫情期间不行。</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00号原新世界时装公司,民国三十八年(1949)开设,初名世界衬衫服饰商店,1957年更名新世界时装店,1992年与香港宏仑公司合作经营改名上海新宏服饰有限公司,终止合作经营后改名新世界时装公司,2002年因淮海中路网点调整停业。</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06号原上海床上用品商店,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法商开设,初址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169号,专营法式鸭绒被和枕套,1960年迁本址后改名上海床上用品商店,1992年改名上海床上用品公司,经营国内外名牌被单、床罩、羊毛毯、被套、枕套、睡衣、绣衣、窗帘等床上用品。</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11-841号、833弄人民坊,曾名林达坊,民国十一年(1922)建。其中829、831号原为人民照相馆,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俄商于环龙路(今南昌路)创设,初名乔奇照相馆,民国三十六年(1947)迁茂名南路131号,民国三十七年(1948)由国人经营后更名乔士照相馆,1959年迁址淮海中路829、831号后改名人民照相馆。它是特级照相馆,我们以前要拍高档一点的照片是不去南京路的,多在淮海路上这家照相馆拍摄。2003年因淮海中路商业网点调整关闭并迁出,现不知去了何方?</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43-851号上海西菜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由意籍犹太商人初设于霞飞路(淮海中路),原名罗威饭店,以经营正宗法式西餐闻名国内外,民国二十九年(1940)原址设华盛顿西菜社,1956年并入宝大西菜社,1976年与复兴饭店合并改名上海西菜馆,1994年因淮海中路商店布局调整而停业。再说1940年代转让并迁址陕西南路37号的罗威饭店,1956年改名上海红房子西菜社,1996年终又搬回原址更名红房子西菜馆淮海店至今。</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58号原金龙绸布商店,民国二十七年(1938)创设,初名金龙绸缎公司,1956年改名金龙绸布商店,1978年金都绸布店并入后扩为八开间的大型绸布商店,1992年改称金龙丝绸精品公司。</p> 淮海中路816弄、850-862号国泰公寓,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分为南北两个街区,均为四层砖混结构,其外立面具有哥特复兴式特征,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第四批)。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55号永庆里,西侧的857-871号是古今胸罩公司,1930年代初由俄侨创设,初仅一开间门面、两台缝纫机现做现卖,1956年公私合营后集中技术力量并迁今址,建成初具规模的自产自销胸罩专业店,1992年扩充为四开间门面改今名,为沪上唯一经营胸罩的专业公司。作为在淮海中路原址“岿然不动”的商家已所剩无几,“古今”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70号国泰电影院,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属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民国二十一年(1932)元旦正式对外营业,最初以放映外国原版电影为主,民国三十四年(1945)被日军强占作为养马场,民国三十五年(1946)恢复营业,1954年改称国泰电影院,文革期间曾改人民电影院,1979年恢复原名。看场电影,通常人们喜欢弄点零食吃吃享受一下,当年国泰在靠淮海中路一边就有这么一家食品店,门面很小,生意很好。</p> <p class="ql-block"> 茂名南路,在旧上海时期的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之间被称作迈尔西爱路,是一条有深厚历史背景的马路。有别于车水马龙的淮海路,如果你厌倦了淮海路的喧嚣想寻找一处清凉地,不妨在此拐个弯向梧桐深处走,慢慢地去寻找那份宁静吧。</p><p class="ql-block"> 从淮海中路到南昌路段茂名南路是旗袍与中式服饰一条街。既然来到了茂名南路南昌路口,当提一下南昌路294-316号南昌大楼,原名阿斯特屈来特公寓,因在当年的环龙路上,故又称环龙公寓,民国二十二年(1933)建成。不过我一不留神漏拍了,下照摘自网上。这幢八层楼公寓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寓楼和保姆楼分开,“等级森严”在整个上海滩独一无二。专门为佣人建造的四层保姆楼在V字型大楼后部,终日没有阳光,每个房间都是标准七平方面积,底楼原来是汽车库。但南昌大楼的每个厨房里都设计了电铃,从这里可以和住在后面的佣人联系,随叫随到。然后从复兴中路到永嘉路段茂名南路,则是咖啡吧、酒吧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茂名路往北有中外闻名的锦江饭店,让人想起的是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1900-1997),我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39nnjvj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上海曾经的重要国宾道:从新华路到虹桥路</a>》《<a href="https://www.meipian.cn/3df06yc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走完愚园路,终于读懂你</a>》均提起过这位民国奇女子。锦江饭店被收归国有后,创始人董竹君曾遭受极大不公,96岁时仍在奔走,直到她辞世多年后,锦江饭店被割裂的历史才被还原,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但是我要在此向这位伟大的老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 西边与锦江饭店遥相呼应的花园饭店外观典雅豪华,原是旧上海法国人开办的最高档的会员制俱乐部——法国总会(1924年),一座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复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茂名南路57号兰心大戏院,前身为清同治六年(1867)英侨集资在诺门路(今香港路)圆明园路口创建的兰心戏院,由英侨爱美剧社(简称A.D.C)演出话剧。清同治十年(1871)戏院毁于火灾,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于今虎丘路,民国十九年(1930)迁建现址,称兰心大戏院。民国三十一年(1942)戏院被侵华日军封闭后归伪中华电影公司,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复归A.D.C,上海解放后的1949年转售上海市剧影工作者协会。戏院1952年归上海市文化局后更名上海艺术剧场,1953年划归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58年交卢湾区管理,1959年复归市文化局,1985年归市演出公司,1989年归兰馨艺术经营公司,于1991年恢复兰心大戏院原名。</p><p class="ql-block"> 长乐路400号,以前应该是锦江车队的所在地吧?老看到锦江车辆进进出出的。现在是锦江迪生商厦,主要经营高级钟表、珠宝首饰、化妆品、时装、皮具等时尚生活为主流的世界名牌商品。不过这个位置开商场是否合适?太冷清了。</p> <p class="ql-block"> 茂名南路西南角的淮海中路877号,原是老大昌食品厂,文革中曾一度改名“红卫”。老大昌搬走后,印象中此地被市百二店打通了,不知我记得对不对?1996年,在此建成了二百永新大厦。</p><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887-909号原上海市第二百货商店,1951年创办,初名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二门市部,淮海中路上第一家国营商店。1992年翻建新商厦,次年与香港永新有限公司合组二百永新百货有限公司。难道现在全部成了SONY门店么?变化真大。</p> <p class="ql-block"> 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初名霞飞坊,1950年随林森中路(原霞飞路)改名淮海中路而改名淮海坊。一条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屋面统一的小烟囱和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颇为壮观。当年无论是商贾巨富、军政要人,还是文化艺术界人士,都愿意选择此地为最佳居所。</p><p class="ql-block"> 淮海坊东侧的淮海中路919号,原是远近闻名的哈尔滨食品厂,其前身为“福利糖果饼干支店,由山东人杨冠林创办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福利饼干面包厂开设,文革中曾一度改名“工农兵”。“哈尔滨”的西点在上海是公认的老牌,如果你觉得国际饭店的蝴蝶酥排队太长,则建议你去买“哈尔滨”的,它家门店多,相对容易买到,还有杏仁排名声在外。</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食品厂东侧的淮海中路911-913号还有一家红星皮鞋店,前身是解放前外商开设的拔佳皮鞋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与美一鞋店合并后取名红星。</p><p class="ql-block"> 淮海坊西侧的淮海中路939号,则原为六一儿童用品商店,1957年设于淮海中路537号,次年因土地被征用而停业,1960年在淮海中路939号复业,如同南京西路993号上海向阳妇女儿童用品商店(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hscjx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i> </i>再走南京西路——满满的回忆</a>》)类似的一家综合性儿童用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 淮海坊的淮海中路大门目前不开放,进出要走茂名南路100号(南昌路口)的东门。建国前先后在此寓居过的淮海坊知名人士数不胜数,我仅列举三位:一是大明星胡蝶(1908-1989)住33号(未见挂牌),二是大作家巴金(1904-2005)住59号,三是大画家徐悲鸿(1895-1953)住99号。</p> <p class="ql-block"> 陕西南路,法租界公董局越界筑路于清宣统三年(1911),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学堂设于此处,故路名以该校创办人、德国医生宝隆命名为宝隆路,民国三年(1914)法租界扩展该路后划入法租界,由于德法两国为交战国,民国四年(1915)该路以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重新命名为亚尔培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改名咸阳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改名陕西南路。此处地标,一是淮海中路939号巴黎春天(东南角),二是淮海中路918号百盛购物中心(东北角),三是淮海中路999号环贸广场(西南角),四是淮海中路966号徐汇区中心医院(西北角)。</p><p class="ql-block"> 巴黎春天的前身,让我想起的:一是原淮海中路953号公泰水果店,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它家的糖炒栗子呱呱叫,可算沪上佼佼者。二是原陕西南路139号上海市体育馆,市体育馆不是万体馆么?没错,但是1974年之前的市体育馆在陕西南路(之后为卢湾体育馆),它一直是上海最大的室内运动场,1956年举重名将陈镜开(1935-2010)就是在此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新中国体育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我曾在此看篮球比赛,还看过许多张乒乓台同时进行的乒乓球比赛,看得直叫人眼花缭乱。这个体育馆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最早称为回力球场,又名中央运动场,也就是供洋人玩壁球(回力球)的场所,民国三十年(1941)后先后改名为中华运动场和上海巿体育馆。</p><p class="ql-block"> 百盛购物中心的前身,让我想起的:一是原淮海中路920-930号启发西服公司,民国三十五年(1946)设于林森中路(淮海中路)736弄近瑞金一路口的平安里2号,1949年迁茂名南路59号高纳公寓底层,1978年迁淮海中路920-930号,经营男女西服、时装、大衣等,尤以男西服为佳。二是原淮海中路940号江夏点心店(湖北特色),有传1950年代初期华东局书记魏文伯(1905-1987)是湖北人,为了让他一解乡愁就开了这店,毛主席吃过店里的三鲜豆皮后作出最高指示: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传说真假难辨,听过算数哦)。三是原淮海中路954号利闻无线电商店,除了卖收音机,也卖半导体器件。那时有一个柜台,专卖锗、硅晶体三极管,都是军用品中淘汰下来的,当场测出放大倍数和穿透电流放入一个小纸袋供选择,大概2-4角钱一个吧。我是无线电爱好者,看到参数满意的会立即买下来攒着。记得这段淮海中路附近,还有襄阳南路口45路公交站处和常熟路口淮海大楼下各一家无线电商店,加上襄阳南路南昌路口的向阳日用品调剂商店也卖无线电零件,所以经常要去荡一圈。</p> 走到陕西南路口,天色已近傍晚,此路又是原卢湾区今黄浦区与徐汇区的分界线,我决定今天就逛到此结束。下一篇,将继续淮海中路未走完的徐汇段之行,徐汇段的淮海中路与黄浦段的淮海中路会有什么不同呢?敬请留意。 <p class="ql-block">上一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em2l46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提篮桥</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下一篇:</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20k7by"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细数淮海中路的变与不变(徐汇段)</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