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年的第一场雪(一)

吴志涛

<p class="ql-block">747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p><p class="ql-block">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p><p class="ql-block">一个漫天飞舞雪天里,一对中年人伫立在风雪中,老友相逢非常高兴,自然是要喝酒聊天,但是此时这两个人,居然谁也掏不出一顿酒钱,两个人只能在风雪中交谈,我们不知道他们在交谈什么,起先是传来一两声的长叹,接下来是声音低垂下来直到淹没在风雪中,突然传来一两句高声,此刻年轻的人双手拍了拍年长人的胳膊,年长的那个人抬起头来,看着对方的眼,浑浊的双眼中迸发出光彩,他连连点头,也伸出双手拍着对方的胳膊,突然年轻的人,跑到旁边的店铺,借来笔墨,写下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六翩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p><p class="ql-block">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p><p class="ql-block">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p><p class="ql-block">.这是747年的冬天,这两个人年龄大的叫董庭兰,排行老大,别人称呼他董大,年纪小一些的叫高适</p><p class="ql-block">董庭兰比高适大9岁,从小不肯读书,只喜欢玩音乐,成年以后,他曾在房绾家里做门客。管管房绾家宴会,编排音乐,自然是非常惬意。746年,宰相李林甫击败太子李亨,太子的党羽李适之、韦坚等人被贬出朝堂,房绾被贬出长安。老板倒了霉,下属自然也没有好果子吃,董大就此失业了。。。</p><p class="ql-block">747年的春天,他背着乐器离开长安,一路向东行走,漫无目的走到哪算哪,一不小心就在洛阳遇到高适。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p><p class="ql-block">这一年董庭兰53岁,高适44岁,他们此刻都遭遇人生失意,依然看不到希望,两个落魄的中年人互相抚慰,勉励对方要振作加油。一定要活出人样来,好好干。</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唐朝天宝年间有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叫张守珪,他战功赫赫,被唐玄宗调往幽州防御契丹。他上任后,接连发动几场对契丹人的作战,连续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不久以后,张守珪就被提拔为幽州节度使,也许是多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或者出于对自己高官厚爵的保护,居然做出一件糊涂事情,手下借用他名义发动一场战争,结果仗打败了。。。对于这场战争,张守珪并不知道。</p><p class="ql-block">消息传来,他不仅没有补救,反而谎报大捷。于是从上到下统一口径,一律对外宣称战争大捷。</p><p class="ql-block">那些战士成为将领欲望的炮灰,白白牺牲了。</p><p class="ql-block">由于事情实在太大,最终被唐玄宗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张守珪被贬为括州刺史,这件当年最大的热门事件,无数文人都写诗文批判张守珪,以及腐败的朝廷。</p><p class="ql-block">但骂的最狠的,还是在河南商丘种地的高适。</p><p class="ql-block">他写下 燕歌行。</p><p class="ql-block">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p><p class="ql-block">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p><p class="ql-block">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p><p class="ql-block">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p><p class="ql-block">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p><p class="ql-block">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p><p class="ql-block">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p><p class="ql-block">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p><p class="ql-block">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p><p class="ql-block">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p><p class="ql-block">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p><p class="ql-block">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穿刁斗。</p><p class="ql-block">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p><p class="ql-block">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p><p class="ql-block">从诗中看出高适一个充满正义感,饱含同情心的人。他结尾表现出自己想建功立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重情并刚毅,成为高适的人生底色。</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高适的这种自信来源自己家族的传统。</p><p class="ql-block">高适祖籍在渤海蓨县(今景县)出身于渤海高氏,这是一个世代以军功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尤其是南北朝时期高氏家族中的高洋还成为北齐开国皇帝,使渤海高氏成为北方的皇族。高适的曾祖父、祖父都是以军功成为朝廷的高官,丹但是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使家道中落,所以高适长大后,重振家风成为他主要的人生目标。</p><p class="ql-block">而他又“不事生产”......但是他的文采很好,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在古代基本上到了生命的三分之二,高适距离他的目标仿佛越来越远,但是命运出现转机,他经人举荐参加考试,很幸运,他高中了。在他46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封丘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做一些抓捕盗贼、迎来送往的琐事。</p><p class="ql-block">杜甫也做过西河尉,但他嫌弃工作繁琐,宁愿去当兵器仓库管理员。</p><p class="ql-block">但是高适去了。</p><p class="ql-block">虽然他也做的很难受,既要迎来送往,又要应付上级频繁的工作检查,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这就是做基层干部的痛苦吧,他在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p><p class="ql-block">高适在基层工作上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家常便饭,这点职业道德是后来韩愈比不过的,韩愈的长官让他加班,他反而写文章说他不加班的理由,后来干脆辞职不干了。高适可是这样,他懂得这是他机会,此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忍耐、工作务实的人,什么诗和远方、什么功名大业都是虚的,唯有当下存在的才是真实的。</p><p class="ql-block">正是源于高适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尤其在基层人情送往中,练达他圆通的处事风格,在他游历河西时,受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p><p class="ql-block">从此高适的命运进入开车道。</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744年,这一年被闻一多称为“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因为这一年,44岁的李白、41岁的杜甫与33岁高适在河南认识了,碰头了。</p><p class="ql-block">李白抬头向上,面对过去,杜甫低头向下,展望未来,高适仰头向看,两座诗坛高山似乎高不可攀、</p><p class="ql-block">兄弟三人结伴同游,自然有一段快活时光,“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河南和山东都留下他们快活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但是没有想到再相见时,随后发生在唐朝历史上一次转折,三人命运也由此改变。</p><p class="ql-block">那年分手之后,李白继续踏上寻梦之旅,他北上幽州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依然什么也没有找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逃,大唐乱了</p><p class="ql-block">太子李亨即将在灵武登基,而永王李璘想在江南另立山头,和太子哥哥过过招。</p><p class="ql-block">永王给李白发去一封充满激情与诱惑的邀请书,一心想做帝师,建功立业的李白</p><p class="ql-block">兴冲冲的去了,然而两个月后,永王兵败自杀。李白浔阳入狱,判罪长流夜狼。。。(这点啊我们的李白政治觉悟比不上几百年后的唐伯虎啊)</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杜甫四十六岁,从贼营中逃出来,在凤翔拜谒肃宗,授左拾遗。</p><p class="ql-block">而高适走的是另外一条路。</p><p class="ql-block">他们分手之后,高适去参加有道科考试、做封丘尉,直到752年才入哥舒翰幕府。</p><p class="ql-block">此时的高适已经49岁,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开始神奇的升迁之路。说是神奇,是因为高适的每一步都能踩中鼓点。</p><p class="ql-block">唐玄宗把哥舒翰调来守潼关,顺便给高适也升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做为哥舒翰的辅佐人员。</p><p class="ql-block">几经生死后,哥舒翰战败,投降安禄山。</p><p class="ql-block">高适没有跟着投降,而是找了一匹快马开溜,他一路向西转进,终于追上向成都进发的唐玄宗。</p><p class="ql-block">唐玄宗问他前线的情况,多年的基层工作,高适非常总结一套非常有效的汇报方法,既能将实际情况让上级领导知道,又能避实就虚的阐述事情利弊,总之高适很能干,皇帝很开心,一个字“赏”</p><p class="ql-block">马上加封高适为侍御史,8月又封为谏议大夫,属于正五品的中层官员。</p><p class="ql-block">当时天下大乱,唐玄宗想出一个昏招:让自己儿子任各地节度使。且不说这些生活在开元盛世皇子的工作能力如何,即使他们成功了,难免拥兵自重,历史上“七王”,“八王”之乱,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唐玄宗头脑发昏,估计想肉烂在锅里,不过你也要有口大锅才行啊。</p><p class="ql-block">方案一出,我们的高适马上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因为唐玄宗已经在点燃这口锅的柴火了,果然没多久,永王李璘就反了,老板的面子往哪里搁,这是高适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永王必败。”随后说出一大堆里理由,直说的老板连连点头,心花怒放,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皇帝一高兴,高适准高升。“那个小高啊,年轻人看问题很有水平,这是淮南节度使的印信,好好干。”</p><p class="ql-block">高适还没到江南呢,永王就败了,李白也被抓入大牢。</p><p class="ql-block">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分别12年后,再相会居然是如此的天上地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