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人倒地抽搐,路人无一敢扶,网友直言:不是冷漠是怕被赖上

闻舞视界

文\江湖小舞<br><br>“路遇倒地老人,你会不会扶?”<br><br>相信,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网友可能真的没法给出真实的答案。<br><br>即便心里想去扶一把,看到一件件生动的扶老人被讹诈案例,可能真的遇到了倒地的老人,心里也会打退堂鼓。<br><br><br>最近,在四川攀枝花市,一名突发疾病的老人倒在楼梯上,周边围观的群众很多,却没有一人敢于上前将老人扶起来,一时间引发网友对当地“路人太冷漠”的指责。<br><br>随着“老人倒地抽搐,过往路人无人搀扶”的话题持续发酵,有媒体通过采访事发现场目击者称,“视频内容并非事实全部,大家担心扶起老人会导致病情恶化,路人第一时间找到警察介入处理。”<br><br>其实,看了这篇媒体对目击者的“辩护”报道,我心里更加沉重了。话说得很漂亮,“担心”也看上去很有道理,“第一时间找警察介入”似乎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但在不少人看来,路人不仅冷漠,还变得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用语言去美化冷漠”更加让人无法接受。<br><br>在四川攀枝花老人倒地抽搐无人敢扶之前,河南刚刚发生了一件“少年扶起老人反遭讹”事件。梳理媒体报道,当地一老人骑电动车,不小心在道路中间摔倒,两位少年上前将老人扶起来,还将老人送到医院。<br><br>事后,没想到好心帮忙的少年却被老人“反咬一口”,老人坚称自己是被两名少年吓到了后才摔倒的。无奈之下,少年的家长垫付了老人5000元医药费,这让两名原本因“见义勇为受到表扬”的少年感到分外委屈。<br><br><br>虽然此事最新进展令人欣慰,被扶老人的女儿退回了垫付的医药费,同时代表母亲向少年家长表示对不起。不过,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扶老人反被讹诈事件”,却将路人愈发推向了冷漠的边缘,逐渐被人淡忘的南京“彭宇案”带来的“不敢扶”隐忧,再次被人铭记。<br><br>无论是四川的老人倒地抽搐无人敢扶,还是河南的少年扶老人反被赖走5000元,以及此前发生的类似事件,足以留给公众很多思考,但我们习惯了家丑不敢外扬,习惯性地为人性的冷漠找借口,甚至不惜用各种笔触进行“语言美化人性冷漠”,进而导致冷漠存在扩大化趋势,终于在四川达到了“无一人敢扶老人”的尴尬境地,绝对应该引起全社会反思,并痛定思痛的面对人性冷漠确实存在的现实。<br><br>在去年12月,河南一名快递员在街头扶倒地老人时,事先录制了一段视频作为证据,被网友称之为“教科书式扶老人”。当时,面对社会上对这名河南小伙的一片赞誉之声,我就曾写下了《河南小伙教科书式扶老人,除了一致点赞爱心,我们更应反思人性》,反思这种做法背后的无奈与冷漠,并引发诸多共鸣。<br><br>如今,面对四川老人倒地抽搐无人敢扶,有人为路人叫警察介入叫好,我必须再次对这样美化冷漠的行为进行提醒。退一步来说,如果当时没有警察,或者警察无法第一时间介入,老人是不是就得不到帮助?就要在地上继续躺着抽搐?万一老人因耽误施救出现意外,我们可以因“报警”就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尽到了一名路人的责任?<br><br><br>一个社会,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无视“人性的冷漠”终将走向何方我们不敢想象,但我们更不能容忍一个社会面对已经接力出现的“人性冷漠事件”闪躲腾挪,一味逃避。<br><br>比老人倒地上抽搐更大的悲剧也曾经发生后,2017年,河南驻马店一女子过马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在地,事发后,被撞倒女子横躺在马路上一动不动,期间多辆汽车和多名行人路过,无一辆车停车查看情况,也无一人上前施救,一分钟后,该女子遭到另一辆汽车二次碾压。<br><br>对于今天人们不敢扶老人,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南京“彭宇案”,这起发生在2016年11月的旧案,曾引起极大争议,总是被我们拿来当作人性冷漠的借口。可惜,最后的事实很多人并不清楚,事别多年后,彭宇也承认了当年确实和老太太发生过相撞。人民法院报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未发生过一起仅因扶人而让扶人者担责的判例”。<br><br>这些年来,我们在感慨、悲愤世态炎凉、路人冷漠的同时,总是将大家的冷漠归过于“彭宇案”。平心而论,这种为冷漠找借口的做法并不可取。<br><br><br>希望,这一次,我们可以正视社会变得冷漠这个现实,并用舆论润物细无声地对这样的现实进行扭转,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语言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