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老年大学】一日一诗(567)陶者.宋.梅尧臣

松间石上

主播:梅坞烟雪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br>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br> 大意:烧瓦匠挖光门前的陶土来烧瓦,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十指连泥也不沾的富贵人家,却住在瓦片鳞鳞的高屋大厦。 感言:这首诗是为劳动人民鸣不平的诗歌。前两句说的是盖房的人没房住,过着穷苦的生活,后两句说的是不劳动的人,却过的安逸富足,住着宽阔雄伟的鳞鳞大厦。控诉社会的不公平。 其实,在梅尧臣之前的唐代诗人群,他们就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如唐代的孟郊写的《织妇词》就提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唐人刘叉《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唐人郑谷《偶书》“承时偷喜负明神,务实那能得庇身。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最著名的就是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iv>  这种不公平在诗作中,反映的大多是耕、织、饮、用。梅尧臣从居住的角度观察,另辟蹊径,追问这种不公。</div> 梅尧臣这首诗,有些像今天中央台的“焦点访谈”,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div>  从中不难看出,梅尧臣在社会生活的种种细节中观察,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不曾注意的题材,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div><div> 这首诗构思奇巧,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也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环环相扣,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外枯中膏,淡而有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