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四万多幢,华安县的土楼现存才68幢,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p> <p class="ql-block">2、布局最独特</p><p class="ql-block">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单元式土楼集中在漳州市所属的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华安等县。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68幢,华安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和齐云楼等土楼。其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于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68幢,华安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和齐云楼等土楼。其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于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华安县的土楼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闻名世界的华安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华安大地土楼群,曾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p> <p class="ql-block">闽西南土楼首先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08年7月7日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的第36项世界遗产。闽西南有数万座土楼,仅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6群4楼一共46座土楼。</p> <p class="ql-block">3、防卫最周密</p><p class="ql-block">“二宜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迄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闽南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p> <p class="ql-block">4、外墙最厚实</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直径73.4米,是福建省内同类建筑中单体最大的双环圆形土楼。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被誉为“中国南方壁画博物馆”。它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5、设计最科学</p><p class="ql-block">“二宜楼”不仅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p> <p class="ql-block">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p> <p class="ql-block">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南阳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狮形山下,南阳楼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时在嘉庆丁丑年端月(1817年农历正月)比二宜楼迟建47年。由于有二宜楼作为蓝本参照,因而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为其所吸收,可称是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的大地土楼群中还有一个是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南阳楼,里面有福建所有土楼里保全最完整的土楼文物,并且还有闽南人民的生产生活用具的收藏。</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的大地土楼群的第二座楼是方楼——东阳楼,单元式布局和内通廊式建筑风格的结合,是福建所有土楼里最宜居的土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