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之都,客家故里永定

庐州二哥

<p class="ql-block">图文:庐州二哥</p> <p class="ql-block">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朋友一起去厦门游玩,跟旅行团参观了福建永定土楼群,一睹土楼的风采,且留下深刻、永久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永定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博平岭山脉和玳瑁山山脉地带,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是龙岩市下辖区之一。永定是“红色摇篮”、“客家故里”、“土楼之乡”,境内溪流分属汀江、九龙江、梅江三大水系,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使人如醉如痴。永定土楼,主要集中在湖坑和下洋两镇,现开发出来的土楼群分为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溪土楼群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军方从卫星图片上发现,中国闽西一带有类似核发射基地的东西,特派专人实地调查。后来疑云解开,才知道是圆形土楼建筑。从此以后,福建永定土楼声名远掦,成为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49, 49, 49);">最为壮观的是土楼王“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三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形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至今己三百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三代人经过八十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49, 49, 49);">永定土楼,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承启楼”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诗人王心鉴有《永定土楼》诗,赞叹道:“海西觅佳茗,扶杖步晴川。古村若虎踞,高堂作龙蟠。诗礼乾坤寨,耕读同心圆。鸡犬相闻里,余庆永延绵。”</span></p> <p class="ql-block">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侨福楼</p><p class="ql-block">侨福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一个院子。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p> <p class="ql-block">外部布局</p><p class="ql-block">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p> <p class="ql-block">世泽楼</p><p class="ql-block">世泽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北乡,是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长方形土楼。</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世泽楼,坐落在西北部,承启楼东侧,为长方形土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4层。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为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能相通。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楼设4道楼梯、1座大门,内院两边各有1口水井。楼门石刻楹联为“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p> <p class="ql-block">楼内设置</p><p class="ql-block">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大门口地面有鹅卵石铺成的古代钱币模型,它象征着招财进宝之意。楼内一门、二井、三堂、四梯,设计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点。</p><p class="ql-block">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除了之前介绍拥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外,还有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近些年建造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民俗文化村,是目前开发为观光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土楼风景区,有土楼福裕楼、奎聚楼、光裕楼、如升楼、福兴楼、景阳楼、庆成楼、玉成楼、庆福楼等四十多座土楼。其中振成楼最具代表性、福裕楼是五凤楼的代表、奎聚楼,应山势而建,这三座楼极有特色,已列为文物重点保护。土楼坐落之广,非直接前往参观,难以想象,福建西南土楼主要密集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交接山坡地.楼以方型及圆型为主,据说是因地制宜。外部是土墙,里边为木结构,土墙的基础是鹅卵石。墙下厚上薄,但上有一尺多厚,下有一公尺多厚。亦有五凤型,椭圆型,八卦型,永定最多,将近二万多座。南靖亦有一万五千多座。永定以客家人为主,南靖为闽南人.土楼内有水井和排水,门大多只有一个,多的有3个。房间的窗户较小。远处看去就是一个堡垒。门比较结实,大多包了铁皮,晚上大门一关,非常安全。土楼的中间是祠堂,祠堂有的是独立的。</p> <p class="ql-block">从我国的历史上可以看出,除了少数民族的人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山区之外,客家人也是如此,他们大多都是在明清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和瘟疫,而寻找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地区,或者说是在明朝朱元璋年代开始大量的移民到广东,福建一带的都被称之为客家人。从广义上来讲,客家人就是长期生活在他乡的外乡人,客家人选择了穷乡僻壤的地方,勤劳俭朴,日出而作,开垦土地,藉以生存。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的围楼可以树立百年不倒,围楼的建筑风格也不同,他有圆形的,长方形的,方形的,半月形围楼,椭圆形围楼,八角形围楼,围龙式围屋,四角楼及其他角楼,堂横式围屋,杠式围楼,城堡式围楼,等等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有一个大门,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见当时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建造出即可以生活又可以防止战乱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风格不同的围楼建筑材料也不同,有土质围楼,木质围楼和砖建围楼。一般情况下家族比较大的,也就是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围楼相对的要大一些,他们在建造围楼之前,已经能够考虑都子孙后代的多与少,甚至有的大家族上百人生活在同一个围楼里也不会感觉到拥挤。特别让人感觉到一家人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土围楼的建筑特别有考究,土围楼主要有方楼和圆楼两种造型,形同城堡,厚实坚固。它就地取材,以土、石、砖、砂、木材为主要材料,一般用粘黄土掺上细砂、石灰等,用糯米饭、红糖增加粘性,串以竹片、木条做骨,逐层夯实成墙体,加上梁、桁、角等相互牵引,成为一个富有弹性、整体性能良好的建筑体。外围土墙厚达一米以上,一、二层都不开窗,三层以上也只开小窗。通常全楼只设一个大门出入,门上设水槽,从二楼可以往下灌水,以防火攻,楼顶层四周有的还挑出“楼斗”,用于眺望或往下射击,防盗匪、防野兽、防火、防水等功能相当完备。</p> <p class="ql-block">土围楼多数建于明清年间。早先的土围楼一般为单层,以后增至三、四层,多的达到了五、六层。每层高约3米,约有30间房屋,每层房间结构及面积大小大致相同,而且均朝天井设一门一窗,利用楼内天井采光通风和调节四季阴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楼梯通向各层,每层楼都设有门厅一间,二层以上内圈设“走马廊”联系各个房间。房、厅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底层一般作厨房、膳厅、会客室及放置农具的杂间;二层作粮仓;三层以上通风采光良好,多用作卧室;楼下的大厅是全楼的中心,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宴请宾客以及接待亲朋好友或举办其他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有些大的土楼还在楼内修建学堂,让土楼里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土围楼的前后一般都留有空地,用以建造花园、鱼塘、晒谷场及厕所、牛栏、猪舍等。可见围楼建造者的聪明才智,将我们所想要的,所需要的,所想到的都融入了围楼当中,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样的围楼目前也为数不多了,或许只能够在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的农村可以看到了。想一想过去土质的围楼能够在这里生活上百年,可谓是完全为后代在着想,想想如今,钢筋水泥建造的楼房最多70年的使用权,甚至有一些楼房,建造不到一年就楼弯弯,建造不到十年的楼房开始有裂缝,开始漏雨,建造三十年的房子已经没有人愿意去住了。这说明了什么呢?是时代发展了,建筑退后了吗?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为什么就不能实实在在的做建造呢。为什么总会出现工程质量的问题呢?真的我们需要深思,我们需要向客家的祖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子孙后代着想的理念,而不像如今的社会就那样的现实,一切都是为了金钱而服务。</p> <p class="ql-block">2015.4.13</p><p class="ql-block">2021.3.3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