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庚子(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应景,我在正月初六的深夜赶场观看《你好,李焕英》。深夜观影是因为一票难求。电影散场后,高架桥下的高逸路行人稀少,风寒心暖。</p> <p class="ql-block">穿越题材成功的电影并不多。电影《你好,李焕英》是一次探索突破。这种时空转换的艺术手法古诗就有呈现,例如“夜阑忽见星沉壁,梦里惊闻岁在辰。”作者在有限时空内完成虚与实的连接,也架起观众与故事之间的情感桥梁,把看似荒诞的剧情表达得温情十足。</p> <p class="ql-block">反复调动观众的情绪,是拍摄者的关键技巧。电影《你好,李焕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技巧,频繁调动观众情绪而不让观众生厌着实难能可贵,实现了敲击和唤醒观影者灵魂的目的,技巧之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80年代是最具深情的时代。尽管物质匮乏,沟通方式生涩单一,但人性相通,真诚是所有情感表达的通行证,拥有真诚就可以解决沟通上的所有问题。电影《你好,李焕英》,用烙有时代印记的名片—真诚,让每一个观影者的内心温情涌动、大为开怀。</p> <p class="ql-block">掺入虚构成份的现实主义作品,《你好,李焕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电影剧情简单,制作简单,表演简单,看似漫不经心的诠释,却可以把今天最容易缺失的亲情表现得入木三分。贾玲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超越常人的体验,因此,才有了她那句:没有了母亲,什么快乐都会缺失一角。一语惊魂,意境深长。</p> <p class="ql-block">讲述亲情故事,《你好,李焕英》做得最好。电影中有一种笑叫张小斐笑,那是一个时代的笑容,笑在脸上,心里开花。电影中贾玲的哭并没有走悲情套路,而是把我们带入了真实的生活,泪而不悲,教人珍惜。</p> <p class="ql-block">电影《你好,李焕英》,在争取观众情感共鸣上倾心用力。影片抓住了亲情、母爱、离别这些不需要渲染的主题,用一张大网,兜住了人们需要觅地存放的情感。观众有长者,有小孩,特别让人意外的是年轻人居多。因为口碑好,许多家庭举家走进影院,一部电影能有这样的共鸣实属不易,也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电影《你好,李焕英》也有瑕疵。比如,女儿帮助母亲找富有的丈夫,这一点可能没有考虑父亲的感受。再比如,夸大母亲对女儿的失望、女儿对母亲的愧疚,母女亲情之爱缺少内涵、不够纯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初春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