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北自驾行(上)

夜路独行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与家人一车四人一犬山西晋北行,总行车距离2260公里。</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共分三集</p><p class="ql-block">本集涉及景点:平型关(平型关大捷遗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及明长城、平型关古村)、五台山、大汖古村、代县(古钟鼓楼、阿育王塔)、赵杲观、阳明堡机场遗址、广武明长城、新广武古城、旧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阳方口长城、宁武关。</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的总行车路线图及景点:北京→平型关→五台山→大汖村→代县→赵杲观→夜袭杨明堡机场旧址→雁门关→广武明长城→新广武古城→旧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阳方口长城→宁武关→芦芽山→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空村→兵工厂→河曲→娘娘滩→石经禅院→关河口村→桦林堡→老牛湾→万家寨水利枢纽→偏关→地下长城→老营堡→应县→北岳恒山→大同土林→云冈石窟→大同火山群→北京。</p><p class="ql-block">总行车图</p> <p class="ql-block">D1:7月21日,行车路线:北京→涞水→涞源→沙河镇→平型关→鸿门岩→五台山台怀镇,行车距离385公里,住五台山台怀镇。</p> <p class="ql-block">特意提前下高速,走平型关,这里有抗战时期《平型关大捷旧址》和纪念馆,有明长城著名关口《平型关》,还有古村落《平型关村》,它们一字排开在这二十多公里长的关沟中。</p> <p class="ql-block">平行关大捷主战场(乔沟)</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在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一带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也是平型关大捷的第二战场(老爷庙)。</p><p class="ql-block">位于乔沟南侧约三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为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的两层建筑,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 该馆于1969年由北京军区主持修建。2007年对其改扩建,于2009年9月27日重新开馆的景区总面积为8.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分为战争轴、纪念轴和烽火台虚轴三大轴线14个景点,5个功能服务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由序厅、三个独立单元的主展厅、一个实物陈列厅、半景画馆、将星闪烁厅组成。二楼设有缅怀厅。</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曾名瓶形寨、平型岭关等)</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在雁门关之东,城居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已复建)。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p> <p class="ql-block">明长城</p> <p class="ql-block">古村落平型关村</p><p class="ql-block">位于平型关关城以南两公里处,我到现在也没整明白,是先有的平型关关城还是先有的平型关村。还是两处就是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因为只是路过,没能探究明白,十分遗憾。</p> <p class="ql-block">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关城。</p><p class="ql-block">以上的介绍是说的平型关关城,还是说的是平型关村,反正我是没整明白。</p> <p class="ql-block">从造型上看,平型关村就是一座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p><p class="ql-block">鸿门岩,海拨高度2500米。是从北面去五台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去五台山所经过的海拨最高点,这个地方是最接近台顶的地方,所以在这个地方也可以领略一下台顶风光。</p> <p class="ql-block">东台顶亦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清凉山志》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这就是东台望海峰之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望海寺,是东台顶上的寺庙。《山西通志》记载:“隋开皇元年诏五顶胥建寺,塑文殊像,岁度僧3人。”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间又由秋月禅师予以重修。</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p> <p class="ql-block">从东台顶经鸿门岩下山至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入住台怀镇。</p> <p class="ql-block">D2:7月22日,行车路线:五台山台怀镇→龙泉寺→石咀镇→大汖村→忻州→代县,行车距离305公里,住代县县城。</p><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从五台山台怀镇径鸿门岩直接到达代县,因下雨塌方断路,只能绕行忻州到达代县,不过也让我们增加了一个景点,大汖村。</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又名清凉山</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又称“五台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最鼎盛时期为唐代,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现存寺院共47处。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到台怀镇及周边的寺庙小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龙泉寺</p><p class="ql-block">在五台山的寺庙群中,有一座由家庙改成的佛教寺庙。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的家庙。明朝时重修,清末、民国初期扩建。</p><p class="ql-block">寺内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龙泉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矗立于一百零八级石阶之上,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楼。这座四柱三门的石牌楼,是山西定襄县宏道镇的胡明珠等用了六年时间(公元1916——1922年)刻成的。以"九"和"龙"为主题,栩栩如生的各式游龙、盘龙、飞龙、蛟龙飞腾交错雄踞于牌楼的各个部位,仙人、花卉、麒麟、鼓反等有规则地穿插分布其间,相辅成局。从底层的甲耳石起,到中部的柱、俄,额、梁,以至顶部的构头、脊顶,每个部位无不体现出以其地名为主题的"九龙"雕刻。牌楼上的各种图案不但精美,而且刻工细致。花蕊、草叶,细如发丝,薄如轻纱;走兽、飞鸟,生动活泼,呼之欲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走到牌坊的近前,观看精美的雕刻。整个汉白玉的牌坊上雕刻了姿态各异的蛟龙,还有玲珑剔透的花卉人物,虫草鸟兽等图案。这是牌坊正面的正中部分,“佛光普照”。</p><p class="ql-block">结构紧凑而稳固。石牌楼形制刚健挺拔,通体精雕细刻,堪称石雕建筑艺术珍宝。石牌楼的前后垂檐和三门的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p> <p class="ql-block">门前照壁上镶嵌的一块汉白玉石雕,可看作是五台山主要寺庙示意图。石雕图案中有松树,有小径,有石塔,有楼阁,有大殿,也有石窟。这些图案分别代表着五台山中的诸多寺庙,如中心庙群、演教寺、龙泉寺、佛母洞、栖贤寺、观音洞等。中间文殊菩萨像虽小,但雕刻精美绝伦。人物惟妙惟肖!这是一件非常精美的石雕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龙泉寺有一眼山泉,被人称为龙泉。</p><p class="ql-block">看龙泉井的师父说,龙泉寺的水是龙王的泉眼,是圣泉水,可以得到加持,也可以治病。我们用手接着水,喝了一口,真是清凉甘甜,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由于五台山景区内出现山体塌方,原计划从台怀镇向北经鸿门岩去代县,只能改为向南走忻州绕一大圈去代县了。</p><p class="ql-block">塌方现场</p> <p class="ql-block">由于改走忻州,使我们有机会来到“深山里的布达拉宫”——大汖村。</p> <p class="ql-block">大汖村(字典读pìn去声,此处读chang3,当地人读ce3,传统盂县方言中ang发音全部e化,平卷舌都发平舌)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是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村,盂县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2019年1月,大汖村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盂县大汖村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p> <p class="ql-block">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p> <p class="ql-block">村中小庙</p> <p class="ql-block">大汖村周边山形非常美,山上修栈道可以登高换着角度观赏大汖村。</p> <p class="ql-block">从大汖村出来,上了高速在一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堵车两小时,到达代县已是傍晚时分。</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赶到代县,首先见到的是代县钟鼓楼又名边靖楼。</p> <p class="ql-block">代县边靖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代县县城中央,又名谯楼,俗称鼓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木结构,高26米左右,气势不凡。楼身宽七间,深四间,楼上悬挂着“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大匾,真实地描绘了她的雄姿。在楼下的台基中,有南北通向的10米高的石券楼洞,可供通行。</p> <p class="ql-block">代县街上的牌坊,不知是古建还是新建。</p> <p class="ql-block">夜晚去县人民政府干什么,原来这里是县衙署旧址,它的后院有著名的阿育王塔,所以这里全天24小时不设防,随便进出。</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山西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与边靖楼遥相对峙,竞相争高。 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灭佛塔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龙兴”为“圆果”。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p> <p class="ql-block">D3:7月23日,行车路线:代县→赵杲观→阳明堡机场旧址→雁门关→广武明长城→新广武古城→旧广武古城→阳向口长城→宁武关,行车距离251公里,住宁武县城。</p> <p class="ql-block">赵杲观</p><p class="ql-block">位于距代县城23公里处的天台山沟掌里,历史上也曾称天台寺,佛道二教都曾在此活动过。赵杲者,人名也,生平不详。</p> <p class="ql-block">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p> <p class="ql-block">赵杲观依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赵杲观的北洞</p> <p class="ql-block">北洞是主体建筑部分。中区有大殿三间,座北向南。原为道教三清塑像,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左右耳殿,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南阁一间。东侧迎面山壁上,自然形成庞大的三角形石缝,内有天然石洞,景观奇特。石缝上端,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建造精巧。阁内设有铁索,扶铁索可攀援而上。在阁的东边又有一洞,内建殿三间,名九仙女阁,塑九仙女像。箭阁外塑赵杲泥像,头顶距石崖仅二指半,故旧称“赵杲观,离天二指半”。</p> <p class="ql-block">这栈道修的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再往南,就是赵杲观最险峻的景观了。峭峰高处,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楼三间。一眼望去,高阁悬空,上峭崖,下绝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无路可通。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只有勇敢的虔诚者或探险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楼兴叹,故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三层楼建筑后依山洞,前为砖木结构。上层内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层内塑关圣帝君。下层供修持者居住。当时修筑情景,真令人难以想像。北洞群落,地形险要,峰峦竞秀,古木参天,峭峻幽邃,设计大胆,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现”说的并不过分。</p> <p class="ql-block">夜袭阳明堡机场</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夜袭代县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日军100余人,击毁飞机24架。这一仗,削弱了日军进攻忻口的空中力量,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航,走乡间小路,来到了一片玉米地的中间,这里已没有任何遗存,只有一座白色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阳明堡飞机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背面“抗战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在编这期活动贴子时,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将文章及图片原封不动转载过来,为的是向英雄们致敬,抗战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1937年,八路军129师突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经1个多小时激战,击毁战斗机24架,歼灭日军守备队100多人,从此忻口、太原未再遭到日军空军轰炸,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然而,比较遗憾的是这场战斗因为当时极度缺乏照相机等设备,不曾留下任何一张照片和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直到80年后的今天,有人才在日军私人相册中找到唯一的一张战场照片。 拍下这张照片的是当时日军机场的一位地勤人员,照片上仅注明了“于阳明堡”,便再无其他具体信息。虽然反映的是阳明堡战斗,却不是在夜间拍摄的,而是在白天打扫战场时拍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有5个牺牲的八路军官兵,如果把照片放大可看到更多的细节,比如有帽徽的帽子,散落的几颗“土八路”才有边区造木柄手榴弹,以及牺牲时脚上仍穿的是四面透风的草鞋。 </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推断这应该是战斗结束后被日军从各处集中到一起来摆拍的,不是战斗牺牲的第一现场照片,战士们身边也都没有枪支,手榴弹和军帽显然是刻意放进去的。看到这张照片,心中有种难掩的心痛感,你可以想象80年前的那场战斗的惨烈以及八路军官兵的英勇,我想今天的读者会有勇气面对照片所呈现的历史真实。致敬英雄!致敬先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驱车来到了雁门关南口,被告知昨晚景区内出现塌方,景区暂时关闭什么时间开放等通知。</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九塞尊崇第一关”,座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是从雁门关南口进入,参观游览完雁门关长城后从北口出,去游览离那里不远的广武明长城和广武古城,在南大门等了一段时间不见结果,决定绕路到雁门关北口。</p> <p class="ql-block">绕道雁门关北口仍被告知景区暂停开放,那只能先登广武明长城了。</p> <p class="ql-block">驱车沿盘山道可以直达山顶,在徒步沿长城到达最高点(远处的山尖),在最高点处可以俯瞰到广武明长城、新旧广武古城和广武汉墓群。</p><p class="ql-block">车停在山顶处的停车场,远处圆形建筑是一高级公共厕所,看着和长城还是很协调的。</p> <p class="ql-block">广武长城位于山阴县境内,全长10公里,明洪武七年(1374)修建,万历三年(1575)重建。始于山阴县新广武村,到代县白草口村,是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长城,属于成熟的驴行线路,在驴友里富有盛名。</p> <p class="ql-block">广武长城的最最高点,可以看到远处山下的旧广武古城。</p> <p class="ql-block">新广武古城就在广武明长城山山脚下,从明长城下山后直接前往,不是景点不收门票,但它的破旧程度超出想象,枉费了一个“新”字,它比我后来参观的旧广武古城要破旧的多。</p> <p class="ql-block">新广武古城</p><p class="ql-block">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绾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p><p class="ql-block">新广武建于明洪武与万历年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新广武直接扼守勾注山之咽喉,是锁钥中原的北大门和战略要点,历来为兵家之争、短兵相接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城中的老太用这种眼神打量着我,可能搞不清楚我是干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门洞中乘凉聊天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这雕花门楼很是气派</p> <p class="ql-block">从新广武古城出来驱车几公里,就到达了旧广武古城,从外表看就想把它们两个古城的名字换一下,这里也是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旧广武古城</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在新广武古城西两公里处,是山西省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外表全部砖砌。</p> <p class="ql-block">这气派的城门,正赶上了毛驴一家四口路过。</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广武明长城上拍摄的旧广武古城,整整齐齐,正正方方。</p> <p class="ql-block">出了旧广武古城后,就来到了广武汉墓群,广武明长城、新广武古城、旧广武古城和广武汉墓群,形成了一个正方形,方圆不过几公里。</p><p class="ql-block">广武汉墓群</p><p class="ql-block">是中国汉代墓群,位于山西省山阴县新旧广武古城迤北的开阔地上。明清两代曾扼隘口建城,即今的新、旧广武城,墓群因此得名。由于这里是汉朝与匈奴长期争战之地,数百年间遗留下庞大的汉墓群。 是目前全国最大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汉墓群,共有封土堆293座。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现在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奁及五铢钱等,从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考证:当为东汉时期。</p> <p class="ql-block">汉墓群入口处的巨型雕像</p> <p class="ql-block">从广武明长城上看广武汉墓群</p> <p class="ql-block">广武汉墓群没有开发,所以也没有深入的参观,驱车经过朔州到达阳方口长城。</p><p class="ql-block">阳方口长城</p> <p class="ql-block">阳方口长城为明长城山西关隘之一。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北约13公里。阳方口堡城,东靠长方山,西傍恢河,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巡抚陈讲所筑,万历四年(1576)增修。堡城周1公里左右。有“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之称。阳方口堡城今已残毁,阳方口西的长城存夯土残墙和土筑墩台。阳方口东长城尚存部分砖砌墙体,并有三座砖砌空心敌楼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独自登上长城,沿长成行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长城没有险要的山行作为依托,全部建于这平地之上。</p><p class="ql-block">当然再往东去,就是广武明长城、雁门关,到那里长城开始爬向山顶。</p> <p class="ql-block">从资料上看阳方口长城有三座砖砌空心敌楼保存较好,决定一一查找。</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雕花楼,所谓雕花楼就是在门匾上方有着精美的雕花砖饰的敌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楼门匾不知去向,雕花砖饰还在。</p> <p class="ql-block">这座敌楼保存的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这个废弃的油库,油库紧贴长城,据说是当年为部队装甲车囤放柴油的,也多亏了这油库设在这里,几个精美的敌楼才能够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座敌楼之前一定被挪作他用过,半截红砖砌成的墙依然还在。</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他的门匾和雕花砖饰都已不知去向,看着这一幕十分痛心。</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达宁武县摸黑参观宁武关</p><p class="ql-block">宁武关</p><p class="ql-block">在今宁武县城内。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被称之为外三关,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而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宁武关故址就是如今的宁武县城,典型标志就是这明代鼓楼。</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这里内外各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走了,雁门关、广武明长城、阳方口长城、广武新旧古城、再加上赵杲观、阳明堡机场旧址、宁武关,这一天够意思,后来每到一处女士们只是在车里聊天休息,而我一个人是钻山沟、爬古观、登长城、串古城忙的是不亦乐乎。所以这一天的照片中少有她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集发完,谢谢观看,请继续观看下集《山西晋北自驾行(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