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春二月,大年初十一。我们几位骑友便开始了今年的骑行。这次骑行的目的地是蚌埠。一为春游,二为访友,往返四百多公里,分四天完成,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一天到张八岭镇住下。张八岭属安徽滁州市,是广义上的秦岭最南端。对,就是南北分水岭的秦岭。广义上说,秦岭起于昆仑,止于张八岭。狭义上说,就是在陕西那一段。 第二天,骑行一百多公里到蚌埠。蚌埠是个南北交通的枢纽,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就是在这里到徐州之间发生的。明朝时,这里隶属濠州(凤阳府)制下。也是明朝的开国大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h3> <h3>淮河水利枢纽——蚌埠闸。</h3> <h3>蚌埠以养殖珍珠而得名。</h3> <h3>朱皇帝小时候两次在此当和尚的寺庙,以前叫皇觉寺,朱元璋登基后,就改叫龙兴寺了。</h3> <h3>策马扬鞭,驰骋疆场的明大帝,太祖朱元璋雕塑。</h3> <h3>南京明孝陵里的朱元璋画像,与史书记载的太祖形象完全不同,也于故宫里的太祖画像大不一样。疑是清朝修葺时故意丑化。</h3> <h3>这是故宫博物院里的,比较可信。</h3> <h3>朱元璋赐予徐达的丹书铁券。</h3> <h3>幸存的明开国功臣徐达。</h3> <h3> 说起 凤阳,就想起了凤阳花鼓,还有著名的改革开放先锋——小岗村的“分田到户”生产责任制。更别说那个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农民起义军出身的明大帝——朱元璋。 朱皇帝的老家,就是凤阳的钟离村。其祖朱初一,父朱五四,母陈二娘,本名朱重八(后连他自己也觉得此名过俗,遂改为朱元璋)。他出生在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极度贫困的佃农家庭。吃的第一口饭是从老鼠洞里刨出的粮做的,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放牛,打的第一次仗,是在牛背上与小伙伴徐达、常遇春等一帮“小坏蛋”们之间。杀的第一个“敌人”,是地主家的小牛犊。偷吃了小牛犊,为逃避惩罚,还很聪明的把牛头安在山这边,把牛尾安在山的那边,并向财主煞有介事的说:小牛犊自己跑山肚子里去了。结果,自然少不了挨一顿胖揍。由于小时候的贫穷,也养成了朱元璋的极度仇富心理,以及对贪腐的极度零容忍。使得老朱登上宝座后,贯彻其一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严刑酷吏制度。在他的心里,为富便不仁。所以给付官员的工资,也是历代最低的。而以一个七品官每月五两纹银的奉禄,何以养己及家?自然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打打“擦边球”还是可以的!老朱自有办法,设立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分明、暗两种,明的执法,暗的安在各官身边。也叫做“东厂、西厂”。一旦抓住,就是杀头死罪,搞不好还“诛连九族”(安一个叛逆罪名就是)。说他是“仇富”的祖师爷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他把富可敌国,且帮他修建南京都城、长城有大功的富豪沈万三,一脚踢到云南去了。不只是沈万三一个,还有一大批有钱的富豪也是一样,也被老朱赶去“边、穷”之地发配充军去也。不过老沈到底还是有商人头脑,人家愣是在这里搞出个茶马古道来,照样赚的盆满钵满的……。 由于官员杀的太多,朱皇帝又发明了“杖刑”和“廷杖”。一般的罪行,监刑官就说“打着问”,执刑者就不下重手。如果监刑官说:“好生打着问”,那执刑者手下就豪不留情,至少打个半死。那监刑官如果说:“着实好生打着问”,那犯罪者多半是活不成了。至于“廷杖”,就多为叛逆大罪,得在 朝廷之上行刑了。一种是不当场打杀,让你“活受罪”。一种是“杖毙”,三两下就搞定。究竟那种,看皇帝的心情了。总之,锦衣卫制几乎贯穿整个大明朝。 再说说朱皇帝对待功臣的方式和手段。大明建国后,一大批功臣名就的大臣们,多为农民起义军出身的,也有本就是土豪、列强。朱元璋当了皇帝,自然要对有功之臣封官加爵。这就使得大批功臣居功自傲,无法无天。朱元璋先是采取“丹书铁券”的方式,记录有功,诫勉法条,告诉功臣们,你小心点,老实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过界,不然勿谓言之不预也。但是,这些功臣们怎肯“深藏功与名”呢?骄横跋扈、作奸犯科、不一而足……老朱早不耐烦了,借着胡维庸案和蓝玉案的由头,诛连九族,把大部分功臣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也是会“夹着尾巴做人的”,如徐达,刘基几个,抹着冷汗,诚惶诚恐的暗自庆幸。 说起勤政来,老朱可算是千古一帝了。他事必躬亲,一直到死,都在皇位上兢兢业业。可是,他的子孙后代们,除了朱棣,朱高炽(虽是好皇帝,但却短命,仅在位十个月。)、宣宗(宣德)外,几乎都是庸庸碌碌的家伙。豪无乃祖之格,反而是一个个败家的玩意儿。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大明王朝自起义军始,至起义军终。这个沿续近三百年的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王朝,在李自成、刘忠敏等起义军的疯狂庆贺声中,轰然倒塌,化为尘埃,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br> 这次的骑游小记,戏说,就到这里。开始着手准备三月中的西南边境的骑游了。朋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