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伟,中共党员,李超“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长安区杨庄街道库峪口小学副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长安区教学能手,长安区优秀教师,陕西省慈善教育优秀教师。多次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撰写的各项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市级一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本期研修共同体为大家推荐的好书《简单教数学》</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戴曙光,1969年出生,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教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助理,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特约专家,福建省“送培下乡”讲师团成员,厦门市专家讲师团成员。曾应邀到北京、安徽、四川、海南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座。</p> <p class="ql-block">《简单教数学》主要概述:</p><p class="ql-block"> 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别在于:普通教师只是会教好教材知识,而优秀教师会建立起专属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们才不是学科专家的依附着,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专业自主权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了解学生的两天基本途径:一是经常与学生“混”在一起,课间与学生聊天,放学时与学生打篮球,大课间活动时与学生一起跳绳……学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喜好与困难在我面前都会流露出来。二是课内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暴露自己的想法,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懂得启发和欣赏学生思想的力量并乐意为之提供帮助,是戴老师能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并深受他的学生喜欢和爱戴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下,本书中的简单教数学的“六个三”。</p> <p class="ql-block">三目标:轻松学 快乐学 智慧学</p><p class="ql-block"> 作者从学生的课业负担从哪里来?课业负担伤害了谁?怎样才能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系统分析了我们传统教学以靠布置大量的重复的作业来提升学生成绩,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来要把作业前置,在课内完成。必须给课堂“瘦身”,就要采取去粗取精,由繁变简这样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三原则: 主体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简约性原则</p><p class="ql-block"> 这里作者提出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学生解开束缚在他们身上的那根无形的“绳”,充分地相信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做到“有所不为”。他还指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激发学生从小学低段对知识点的兴趣,到高段对学科知识兴趣,在到初高中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最后到对数学领域的学习与工作的志趣,是数学老师所追求的。</p> <p class="ql-block">三规律:教学规律 认知规律 成长规律</p><p class="ql-block"> 作者指出,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内容的选择要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学生,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学生的经验为教学服务。</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成长是慢的,因此,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应该顺其自然,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教育才会真正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标准:教学目标“准”而实际</p><p class="ql-block"> 教学环境“少”而实效</p><p class="ql-block"> 教学媒体“简”而实用</p><p class="ql-block"> 简单教数学,应摒弃教学中华而不实、流于表面、非本质的东西,直接深入数学内容的核心:摒弃教学中重复无用、低级作秀的环节,运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而“乐”地理解新知识。</p> <p class="ql-block">三环节:导入“快”而“趣”</p><p class="ql-block"> 探究“慢”而“透”</p><p class="ql-block"> 练习“精”而“活”、</p><p class="ql-block"> 作者说,课堂教学的导入要做到“快”,就是给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的时间,使新知识的学习更“透”一些:导入做到“趣”,就是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和价值需求,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p><p class="ql-block"> 在练习的设计中,要设计“保底性”练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解。第二种是变式题,也叫“发展性”练习,一题多练,一题多变,在“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三类是“挑战性”练习,主要对象是学优生,让学优生吃得饱,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落实:落实课内作业</p><p class="ql-block"> 落实课内批改</p><p class="ql-block"> 落实课内辅导</p><p class="ql-block"> 这里作者的观点是:要当堂让学生完成课内作业,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还可以向学生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提出了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及时收集与整理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的题目。做到对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本书里,有理论的概括,更有案例的列举,让我们既能从案例中看到得失,更能理解得失的道理所在,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空话大话套话,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希望大家可以细细品读。</p> <p class="ql-block"> 李超,长安区“名师+”研修共同体李超工作坊主持人,中共党员,双本科学历,长安区韦曲街道中心学校教研室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共获各级奖励和荣誉50多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