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卡达坂旋 九十九道弯

大风哥

<p class="ql-block">  5月9日,新藏线D4:</p><p class="ql-block"> 麻扎兵站(H3850)——黑卡(柯克阿特)达坂(H4909)——三十里营房(H3700)。全程123公里,上坡80公里,下坡43公里,海拔最高上升1000米。难度系数:★★★★</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从麻扎兵站骑到123公里外的三十里营房,要翻越一个4909米的达坂。快到达坂垭口有六公里烂路,推车概率很高,也是狂虐的一天,因此早上七点多就起床了。叫醒还在熟睡的东北人家老板起来下面条,我将昨天晚上没吃完的蛋炒饭给热了一下。但还是没胃口,硬撑着吃几口,今天出去有50多公里的缓上坡、20公里急上坡,一天全要靠这一顿饭,不然根本没有力气骑车。</p> <p class="ql-block">  队友们吃完,先出发了,我能吃多少,再吃多少。所以,一上午就我一个人在寂静的河谷中行进,只有单车、风和影子时刻陪伴着我。路上很难见到人,甚至一个小时都见不到一辆车。</p> <p class="ql-block">  k272是个无人废弃道班,环境不是很好,不如16公里外的k288道班。</p> <p class="ql-block">  河谷中难得见到一些低矮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河谷两边深处是连绵不断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k285有一个边防站,停下来喝水,两名护边员走过来,与我交谈,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只听懂他们说“吃饭了吗?”“要开水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人迹罕至,估计护边员也很寂寞无聊。一名护边员指了指我的自行车,意思是想试骑。结果,车后面装得物资太重,他控制不好,出现翘头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鸡与鸭语一番后,告别护边员,继续赶路,来到传说中的五星级喜来登219分店——288道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是被废弃的道班,但对于喜欢走哪住哪的骑友和背包客来说是顶级宿营地。</span></p> <p class="ql-block">  里面有很多房间,有不少骑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还要继续追赶队友,也没有住这的计划。但千里骑行至此,看到墙上那么多留言,不免脱俗,也在墙上留下我的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  219喜来登分店外景。</p> <p class="ql-block">  喜来登对面的雪山和雪山脚下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从K292开始爬黑卡达坂,坡度变陡。在K295已经可以看到山上货车行驶扬起的灰尘,两个小时后,就在上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继续骑行8公里,k303是黑卡达坂最后6公里烂路的开始之处,这一段是冻土融沉试验观测路段,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塌方,成为219国道唯一未能铺沥青的路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对于骑友来说,在这段路,晴天只能跟着货车后面吃灰,要是碰到雨雪天气,自行车陷在泥里,推都推不动。</span></p> <p class="ql-block">  知道我早上没吃好,中午没吃饭,黑卡准备了灰尘大餐,管饱的那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地上的尘土有自行车轮胎那么厚。黑卡的最后六公里可以称得上219国道的烂路之王。山上修路,两边大小车辆都被拦住了,只有自行车可以通过,享受了一把特权,也免受两边来车扬尘吃土之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快到垭口了,回望走过的路,山下的大货车就像一只只小蚂蚁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  k309到达柯克阿特(黑卡子)达坂垭口,虽然有太阳,但是风很大很冷,赶紧穿上冲锋衣。队友给我照了张相,一看吓了一跳,脸已经肿成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  照几张相后,赶紧戴上头盔下山,因为今天还有近一半的路程。在一处冰河桥上看到喀什叶城县与和田皮山县的界碑,进入和田地区。43公里的下坡冲得很爽,可以一直冲到赛图拉哨所,中途都不想停车了。</p><p class="ql-block"> 碰到一个检查站,检查完边防证后,边防人员跟在我旁边,叫我骑慢一点。我开始不知道是咋回事,忽然看到路边有两条狗正向我扑来,边防人员扔石头驱赶。我赶紧向前冲,不料,前方又有两条狗向路上包抄过来,赶紧下车捡石头,在边防人员帮助下顺利通过。后面的河南小任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后驮包被狗咬住,留下了牙印,后面路上见到狗就紧张。</p> <p class="ql-block">  新藏线每天上午一般都是艳阳高照、风轻云淡,一到下午就开始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今天也不例外。和昨天下达坂一样,又碰上乱刮一气的风,把我的遮阳帽都吹掉了,我还不知道,只好在三十里营房买了一个迷彩遮阳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离三十里营房十多公里处,有一处赛图拉哨所遗址。这里原本是丝绸之路的南方的交通线,可由此前往印度。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派出一百多清军敢死队员跋涉一个月,艰难来到赛图拉,与当地群众联手建立了军事哨卡。从此,这里成了当时最高海拔驻兵点,承担着八百多公里喀喇昆仑山的防守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这里哨兵一年换防一次。1946年以后,国民党忙于内战,无暇顾及,就将他们遗忘了。</p><p class="ql-block"> 1950年,解放军进驻赛图拉哨所,发现这里竟然还驻守着一个班的国军士兵。4年没见到人的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才来换防啊”。看到解放军的军装又说“怎么换装了,也不给我们换一套啊”。看着一身破烂的国军,解放军战士也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清军,国军士兵,还是解放军,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驻守着我国西部边陲,都是中华的好儿女。</p> <p class="ql-block">  从赛图拉哨所继续前行,上坡10公里到达赛图拉镇,这是一个军事重镇,也是八百公里喀喇昆仑最繁华的乡镇。进入镇子前,军事元素开始多起来,山体上有许多巨大文字口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赛图拉”维吾尔语意为“殉教者”,其名源于赛图拉哨所附近一座山上的一座古墓,古墓埋葬着一位宗教人士,他以生命殉道, 故有此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