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冷清吗?

蓬蓬

<p class="ql-block">往年春节,我们都是或国内国外地旅游,或苏州成都地走亲戚。今年不行了,疫情防控,大家都自觉地不出城不到处乱窜,我们亦遵守。</p><p class="ql-block">新的问题出来了,平时和孩子不住一处,没有疫情时,每天乘地铁过孩子这边吃午饭,因为有阿姨烧饭。疫情以后,整整13个月沒乘地铁,生怕自己万一在地铁上沾了“病毒”成了个“传染工具”,给两边的小区带来麻烦。所以若沒有孩子开车接送,我断乎不来来去去。孩子说,给你叫“滴滴”!那更糟,我住的那儿离机场和火车站可近,凡叫了能马上过来的“滴滴”,多半是从机场或火车站接送完客人顺道的,这种“疫情风险”国内已有先例!不能大意!</p><p class="ql-block">可是,春节虽说是放假,也不能每天让孩子来回接送吧,烦不烦啊?浪费时间,老少都没法儿安排正常活动。</p><p class="ql-block">若说就呆在孩子这边住吧,房间不够,沙发可以将就,但是搅扰了每个人平日的正常生活起居习惯,你担心孩子,孩子担心你,人人不得安生,乱糟糟过什么年哪!一家人还是保持已经形成且彼此熟悉的这点距离为好,大家方便不是?</p><p class="ql-block">遂决定,最安生的办法,在附近住几天宾馆。这个方便,街对面三百米处就有一家不错的宾馆,离春节还有近二十天,就去订了。因为过年是宾馆的淡季,所以和经理商量一下,200元一晚能拿下,这在上海,是个双方都不尴尬的很好的价格了。</p><p class="ql-block">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午刚谈好,中午经理就来了电话,十分抱歉地说:“刚刚接到市里通知,我们宾馆被定为隔离宾馆,准备接收隔离人员……”。还记得吗?那几天,上海不正是出现了几例确诊病人,全市立刻处于严阵以待状态吗?!</p> <p class="ql-block">只得另寻他处。女儿在网上找到一家,很好,走走路20分钟,轻轻松松!价格也合适,多出来58元,但是早餐呱呱叫!关键是让不爱运动的我,必必须须,上午步行20分钟过来,傍晚步行20分钟回宾馆,两个20分钟合计六七千步,躲不掉的。也是好事情!</p> <p class="ql-block">想起去年过年,一家人去越南,年三十出境时,疫情防控势头还不是多紧张。在越南听说国内口罩紧张,导游带着我们在当地到处买口罩,那些超市的货架挂出“口罩售罄”字样,还觉得新鲜,根本沒料到后来会发展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疫情大防控。回国后,才真正进入各地严防疫情的状态……没想到竟会延至今年春节。上海的很多企业倡导员工不回家,家政公司也如此,所以每年春节困扰上海市民的“保姆荒”今年沒有出现。在这样的一年里,大家普遍养成了外出戴口罩,见面不握手,随时勤洗手,基本不聚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陋习改掉的同时,热闹也少掉了好多。上海的限制燃放鞭炮已有多年;今年又加了一条提醒:市民聚餐以不超过10人为好……</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过年,得有多冷清?</p> <p class="ql-block">嘿,还真沒太冷清!好心情从美好的早餐开始。</p><p class="ql-block">这个小宾馆的早餐是宾馆的口碑之一。它从早上7:00开到中午12:00,要出去玩的或办事情的,您请早。想睡懒觉的,您完全可以拿它当个早中饭吃。</p><p class="ql-block">吃早饭时,还可以和店员拉拉家常谈谈天气,有点日本的小餐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中午开始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宾馆,洗漱之后,灯下读书;一本好书,一纸趣闻,一夜安眠,哪里会有冷清之感?!</p> <p class="ql-block">比这些更不冷清的,就出在我每天上午必必须须要走的那二十分钟三千步的路途中。</p><p class="ql-block">比如,那天朋友圈发过的,拍照时一声巨响,差点儿被爆胎砸到的有惊无险,也算不冷清吧?</p><p class="ql-block">还有呢!年三十的阴雨天一过,后面几天无风无雨,徐家汇公园游人一天比一天多。我每天反正是带走带玩看风景,不急不忙往家走。一天,看到有花花绿绿穿着的十多个人聚在公园标志打卡处拍照,好像有点为难地东张西望,马上明白了,他们想拍张一个都不少的集体照,正在瞄谁能帮忙呢。我自不冷清了,立马上去帮他们,排队列,各色衣服穿插开来,高矮胖瘦前后左右站哪边好看,这个那个的,素不相识,他们非但没讨厌我,反而好欢迎!拍完几张,他们说再多拍几张,我又让他们互相调整一下位置拍一张,又让他们比划个手势拍一张。完成了,人家感谢得要命,一下把我的职业本能吊出来了,便问起他们来……他们说“我们是插知”,生怕我不懂,又解释说,“就是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其中的几位女性趁兴多问我一句:“你看得出我们有那么大岁数吗?”这种“求抱抱”的心理我明明白白,甭说过年得说年话,即使在平时,此情境中,也会宽慰地送上好听的话的,便立刻说:“知青啊?你们看上去不像那样的年纪呀!”他们立刻高兴地回应:“哪里,我们全是70好几的啦!”</p><p class="ql-block">“哦?呀!你们精神真好,穿得也嘎时髦!”……他们乐起来了,一下引出不少话题,有的互相说,有的跟我说。趁着他们笑哈哈地,我也喜滋滋地要告别了。</p> <p class="ql-block">突然,发现几步远处,有七个五六十岁的男士,完全不像这拨“老知青”那般闹腾,比较安静,似有所求,又相当拘束,就主动问他们:“你们需要我帮你们拍合影吗?”他们话不多,相当客气,先说“谢谢谢谢”,接着就递过来手机。他们好像很有默契,自然地就站好了队形,很快拍完!他们在看手机里的照片,我在看他们,不是等他们“谢谢”,而是,而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终于沒忍住,还是问出来了:“你们当过兵吧?”他们惊讶了半秒,犹豫地点点头,有一个人轻声说了句“打过自卫反击战”。我立刻不吱声了。有些岁数的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几十年前,我在南京采访过一批从前线回来的战士,敬重他们,被他们深深感动。瞬间,一些相关情景在我脑海中闪过。我已不忍心多说任何话了。果真,先前说话那男的又说了一句:“我们本来想去云南看战友的,今年去不了了。”他说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天,一个年纪大的手里拎着菜,后面几步跟着个四五岁的孩子,过马路。猛然间,一辆助动车从老人背后孩子眼前疾风般冲过,我一把拦住小孩,那车兀自过去,小朋友吓哭了。老爷爷回过头来,先以为是我把孩子怎么了,因为这会儿我的右臂正搂护着孩子尚未放下来,幸亏旁边一对小年轻对老人解释说,是先头一辆助动车……老人赶紧哄孩子,我和那对儿小年轻便趁绿灯剩下的10秒钟过了马路……</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我每天必经的武康大楼,是一处旅游拍照打卡处,但凡我看到那种拿着手机比划来比划去想拍武康大楼而不得要领者,我总是指个手示,告诉他们,哪里哪里拍比较好什么什么的……有时顺便再帮他(她)拍一张背景是武康大楼的照片……</p><p class="ql-block">经过宋庆龄故居处,又免不了为那些想在门口留影的游客拍上一两张照片。你说,冷清得了吗?</p><p class="ql-block">好,回到家,会兴致勃勃地跟孩子说今天哪能哪能……女儿总免不了说上一句,妈,你自己把自己管好吧,别又摔跤!我的跌跤也是有点历史有点名气了。</p> <p class="ql-block">朋友曹女士夫妻俩,女儿带着俩外孙女去美国,被疫情耽在那边不方便回来了,令本来十分忙碌的外公外婆忽然间太有时间了。他们就住在离我住的宾馆走路11分钟的一小区,相约着拜拜年玩一玩,玩什么呢?打牌吧。他们原先说要玩掼蛋,我说我不会,教你们斗地主嘛。他们沒玩过。我说跟争上游差不多,不过,是三打一!哪知他们玩出了兴趣,据太太说,她先生现在沒事就看上海电视台的五星体育,琢磨斗地主的技巧。</p><p class="ql-block">哦,对了,先在他们小区里转悠时,碰到母子二人,妈妈是某住户的住家阿姨,读大学的儿子过来探望,两人想在小区标志门楼下照合影,我当仁不让,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拍,就在我为寻找最佳镜头一步步往后退时,脚后跟卡进水池边的小沟里,一个踉跄,仰身朝后倒去,小男孩眼疾手快,一大步跨过来,伸手一扶,救我于后脑勺即着地之一瞬!(下图箭头所指就是水池与平地之间那道沟!)……</p> <p class="ql-block">“斗地主”玩过两个下午,“斗”起“地主”来,能冷清吗?不能吧!……</p> <p class="ql-block">春节假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有知有觉的不冷清中过完啦!……</p><p class="ql-block">疫情慢慢过去,春风徐徐吹来,冷清,不冷清,都在你眼前,在今天,在未来……</p><p class="ql-block">古诗云,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暖北枝寒。何况千奇百幻的生活?境遇同与不同,都得自己找感觉,尽量把日子往好里过。即所谓,境由心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