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长安

于是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点,西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小刀从地铁口出来时,外面漫天细雨,地面慢慢结出水珠子,身无雨具的我们霎时呆住了,而身旁的人们却未曾止步,纷纷绕开我们,行色匆匆地穿进雨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拖着行李箱,冒着雨沿着行道砖跟着导航走着,长安的小雨开始浸润我们全身,那一刻我突然有点想念家,在家多好,没有风吹雨淋和阴冷饥饿,此时孩子爸爸应该已经吃饱了饭正在饮茶闲谈,我们却扎进斜雨中,想来看看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出发我们都很随性,比如我觉得想了解点儿历史可能得先知道点儿地理知识,比如小刀想着看看兵马俑,又比如我刚看了一本书——《长安客》,这些灵光乍起的念头为我们指向了此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预订的青年旅舍位于西安的二环外,与大唐不夜城隔街相望,那里是千年前的昌乐坊。在雨丝中我们踏上那条街,突然间似乎千年时空缩于一寸,蒙蒙视野中的万千灯火与仿唐建筑相映成辉,我突然很感慨——客旅长安的诗人们,一年中只有元夜里可以感受到这黑夜如昼的震撼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向往长安,仅仅只是因为这里有我们想了解的人和事物;诗人向往长安,则是因为这里原本是可以建功立业之处,这里有至高皇权,有家族兴起的契机,有志趣相投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天的夜里,我们找到了预定的旅舍,当我们衣发皆湿地出现在旅舍员工面前时,我们得到了大毛巾和两杯热水,以及一室温柔的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千年前的诗人们刚到长安的时候,想必心中有千般豪情,只待交付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我们去了钟鼓楼,然后沿南大街向南寻找,找到了永宁门——西安城墙的南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上城墙,望着城墙内的车水马龙与交错分布的仿古建筑群,一时之间竟没有能够找到准确的话语来表达内心所想,它很复杂,足够繁乱,它想大叫“真壮观”,又想感叹千年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9千米总长的西安城墙,是明初时在唐城墙的基础上建起的,它呈轴对称,有东南西北四个大城门,游客们一般选择在南门永宁门上城墙,下城墙则随意选择。我们登上永宁门,在十三四米宽的城墙上向北看去,内城基本可以寻到千年前的景象,例如西边的回民街,当时是外国人的集中居住地;例如东南角的兴庆宫遗址,可供人们遥想当年花萼相辉楼的宴饮,重温唐玄宗与“让皇帝”李成器以及其他几个兄弟的兄友弟恭,尽管有人说那更像是一项“形象工程”,但不能否认的是,那也是是腥风血雨的李唐王室中的一抹暖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往城墙外看去,一时间眼前高楼鳞次栉比,我突然不知道要看什么,那么多建筑拔地而起,那么多人住在空中,那么多悲喜交集千年,我心下茫然:我感受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感受不到多么深刻的东西,但是诗人们却在此感受到了天下,感受到了天下人之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赶往奉先看饥寒交迫的妻儿时,也一样在长安城墙边稍作停留吧?他心中想着家中快要饿死的小儿,眼中看到衣衫褴褛的百姓,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他白了头发,但想要的人生总是很远。终于,帝国由盛而衰,杜甫也在长安蹉跎十年之后,像是长在长安的车辕上,一路凄惶跌撞地印出飘零的下半生。他记录翻滚长河中的真实存在,让人借着他的诗句,描摹出一幅不那么雄壮的唐帝国画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我可以去那边的垛口看看吗?”小刀指着永宁门上的垛口,彼时我们刚刚坐着观光车环城墙一周,时间刚过正午,天气开始放晴,永宁门人头攒动。我说:“可以啊。小心点,不要撞到人,慢慢看不着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不用着急,只要你想,只要我想,我们可以慢悠悠地走,慢悠悠地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天,我们去碑林博物馆看字,在大雁塔下沐浴阳光闲坐,穿梭于大唐不夜城和大唐芙蓉园。我们坐网约车,没想到同一天内两次打到同一部长安悦翔,司机师傅和我们侃侃而谈,调侃了一下“地上西安,地下长安”,也略带自豪地说当地人只要想看随时可以入博物馆内参观。在我们回程路过小寨赛格的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讲着我们听不太懂的方言,只隐约听到“医院”、“拿药”、“坐车”等词,我们不知道他正经历什么,但他此后的缄默不语和低落的表情,我们是能懂一二的,连说个不停的小刀,也安安静静地只去看街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过后他不会记得这两个突然沉默的游客,就如同长安不会总去记住它的来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的王维,来到长安时,可曾料想过他必须放弃钟爱的画,得写些赞美的诗去干谒?为了在长安立足,带给家族荣耀,那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所经历的,我们已不可知了,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置身其中,又似乎也能体会到一二。他深深感到了个人的需求在家族发展中的不必要性,可能也有感于个人的个性在潮流面前的渺小。什么才是得意人?长安不回答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我们不以事后理性人的心态去评判他人生活的话,似乎能说的话语就变得很少了,千万句的如珠妙语,也抵不过一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那么抚慰人心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预约了第四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行程,疫情期间,馆内每天限流5000人,部分展馆因维护文物闭馆,所以我们主要参观了第一展馆、第二展馆、第三展馆和大唐遗宝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将顺着史前、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的顺序参观,最后会去参观出土于何家村的遗宝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馆内讲解员已全部被预约,我们只得请一个非正式讲解员,他挑着能串联起时间线的文物跟我们讲述陕西地界的历史发展,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到秦的青铜,汉代的石板刻画,唐宋陶瓷……视觉上从朴素到金碧辉煌再到清雅,我们目不暇接,而文物背后的故事却因时间紧促无法细讲,讲解员讲得很快,模式化的讲解和转场也让人觉得过于敷衍,也许这就是商业化后的普遍现象,我虽微微有些抗拒,但也知道处处皆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如何,陕历博是我们来西安的目的之一,是了解自己民族起源与盛衰的宝库,只要提前做点功课,多少还是会有收获的,像小刀就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虎符,大致上弄明白了虎符的用途——陕历博收藏的是“杜虎符”,即“杜地”军事长官手里的虎符,长官手中的左半符必须与国君的右半符相合才能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带甲兵士,这也是“符合”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枚错金杜虎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已有这么高超的工艺了,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在看历史进程中的信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至华清池景区的行程安排在第五天,因为这两处景点都在临潼区,而当时西安地铁至临潼区的线路尚未开通,所以我们选择跟着一日团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始皇帝陵自开放以来不曾沉寂过,技艺精湛的秦始皇陵铜车马和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无论第几次见,都令人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沉睡地下二千多年的杰出作品,非亲见无以言说其精湛与恢宏。历史为什么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因为一件件事物的重现叠加出了它的样貌。我们看着这个地下军团,似乎也能感受到历史深处的滚滚硝烟,它从来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如同我们在骊山参观的那场《1212,西安事变》实境剧,剧中的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三人,每个人都持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历史不以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而发展,它是人与人缔结的关系总和。我们置身于剧中,不小心碰上某一个演员,都有可能改变那位演员的演出方式和时长——那尚且是不确定的,更何况是一部几千年的发展史呢?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历史,更多的是因为它已经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长恨歌》,则是一场以骊山为布景,以人工池为舞台的情景剧。华美的灯光和浩大的演员阵容,为络绎不绝的游客奉上一出唯美的爱情故事,这却不能再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了,这是一场后人想象中的情投意合,它甚至没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真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那是李白的《清平调》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李白,我们甚至不确定他具体的生卒年月,也许只能通过诗句中去窥探他的一生吧。在求官求爵可以通过干谒的中唐时期,李白写的那些对权力高层极尽夸赞的干谒诗实令人有些尴尬:他并非毫不在意权势,他正是因为想在朝廷一展抱负,才这么热情地给人写赞美诗;但他又在写这些诗之后冷冷地写出“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他写他崇拜的谢朓——谢朓因为不愿参与谋反而被诬告谋反,三十五岁上死在狱中,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政治上的失败者,他凭着这种穿越二百年的同病相怜,去重走谢家故地,在缅怀故去之人时怜惜他自己,那又是一种何其复杂的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最终也离开了长安,长安没有给他想要的,那是一个诗文决定不了的世界,那里是最多数人的博弈场,它不会被某个人左右,它挟带着最多数人的意志碾压向前,把长安客们的梦碾碎一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行长安,也是客行于人间。从历史中抽身出来,可以体味到宏大的精神;而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抽身而出来到此处,发现此处即彼处,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晚,我们选择入住咸阳国际机场边上的民宿,在离开西安城区的城际列车上,小刀时不时哽咽一声,他说不想那么快离开西安,“离开了要再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再住几天嘛”。我差点就同意他的提议,因为长安还有很多地方我们没有去看,还有很多故事我想要去了解。但,长安毕竟不是我们的家,我们终将会离开的。我安慰小刀说,爸爸在家很想你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吧。小刀想了想,点了点头就转身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只是长安过客,作为过客,其实到哪里都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毕竟只是客,离开是恰如其分的正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论千年之前,还是当下之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