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趣闻:老炮儿VS老克勒

YI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想写这个题目,是因为2016年6月中旬出差无锡回程转道沪上,被老友两口子请去南京东路的“老克勒上海菜”赴宴,感觉特别,值得记录。</p><p class="ql-block">但只写老克勒上海菜,对我这个生长于北方的人来说的确勉为其难,由此想到同年春节热映的冯大导演既导又演的电影《老炮儿》,也有一个“老”字,我索性斗胆将这“二老”一锅烩了吧。&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分别留下“老炮儿”和“老克勒”这两个标志性的产物。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为人处世的尺度上。</p><p class="ql-block">“老炮儿”坚持的是老理儿,“老克勒”崇尚的是摩登,正如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国际化大都市,浓缩了一方城市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看过电影《老炮儿》,您一定对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六爷有印象,“老炮儿”,就是如他一般的人,指资格较老的能黑白两道儿混的流氓,这类人是一个时代的标帜。尽管如今他们只能平庸,但精气神儿还在,活得依然有门道儿,办事讲理,有自己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克勒”则是上海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一群上海人,他们穿着体面、吃喝讲究、办事有腔调、前卫。据说“老克勒”中的“克勒”是“collar”职员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专门用来比喻那些从外国归来、见过世面、兼有现代意识和绅士风范的老白领,他们通常在外国人的公司里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赚得多,因此衣着讲究,在休闲生活和文化上面也有更多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而言之,</p><p class="ql-block">北京“老炮儿”混横,但不失热情;</p><p class="ql-block">上海“老克勒”风雅,却心怀幽默。</p><p class="ql-block">“老炮儿”够局气,</p><p class="ql-block">“老克勒”有腔调。</p><p class="ql-block">“老炮儿”办事讲究规矩;</p><p class="ql-block">“老克勒”谈吐极具雅致。。。</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一种被崇尚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p><p class="ql-block">帝都盛产“老炮儿”,</p><p class="ql-block">魔都盛产“老克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脑海中搜索了好几遍,要说“老炮儿”,我还真没接触过,可能只是在电视剧或电影中见过类似的人物;“老克勒”则有两个人的标准基本符合,一是周老先生,另一是浦老先生,我和这二位的忘年交已近20年,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绅士风度,都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脱离研发队伍后和他们打交道相对少了许多,但每两年度的上海国际海事会,还可以看到他们老而弥坚的挺拔身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彼时沪上停留老友两口子请我吃“老克勒”上海菜,可谓用心良苦。其实他们也是北方移居到沪上不过十几年的新“移民”,20年前我们相识时,我女儿尚小,他们尚未成婚。时光如梭,如今我女儿国外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他们的儿子也在上海交大即将本科毕业。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友谊也一直在延续。</p><p class="ql-block">下图:位于上海南京东路299号宏伊国际广场三层的门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