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佩孚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西工兵营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占地面积约6.7平方公里。其旧址遗存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一个是位于中州中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的吴佩孚司令部、高级住宅、惜阴书室等;二是在凯旋路与解放路西南角、零一四中心院内的阅兵台;第三个是洛阳桥西1000米处的“老吴桥”。2013年5月,西工兵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现在西工区地名的来历,与当年修建西工兵营有关。据《洛阳市西工区志》介绍,民国二年(1913),北洋政府为训练新军,在洛阳老城以西开始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后简称西工。1948年4月洛阳解放,西工先后划归洛阳县第五区、六区和三区。1956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工区,升格为市辖区。1958年12月,与老城区合并为洛北区。1975年11月,重建西工区至今。</p> <p class="ql-block">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厢房</p> <p class="ql-block"> 1913年,袁世凯在今中州中路西工段南北两侧,按照北洋陆军师的编制,建造砖木结构的营房5000余间。后来又在营房东建营市街(今西工区小街),为兵营服务。</p><p class="ql-block"> 兵营建成不久,袁世凯倒台身死。北洋陆军第七师张敬尧部,第一个进驻西工兵营。</p><p class="ql-block"> 1920年9月,直系将领吴佩孚率部进驻西工兵营。驻洛期间,他对西工兵营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扩地1000多亩,增建房屋至1.2万间。在营市街以东,又建公馆街(今市政府家属院),扩建房屋百余所。同时,吴佩孚先后修建花园、开凿窑洞、重铺马路、栽树绿化等等。</p><p class="ql-block"> 1923年,吴佩孚又兴建了四大“形象工程”(在下一篇《老吴桥》中详述),并把河南省公署从开封迁到洛阳,成为其实现“雄踞洛阳,统治四方”目标的中心。1924年秋,吴佩孚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利</span>,回到洛阳,同年12月2日,移居郑州。在洛阳的时间,约为四年零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1932年,“一 • 二八”事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国民党中央党部驻西工兵营吴佩孚司令部。1933年,蒋介石在西工兵营成立了中央军官学校洛阳分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程潜作为抗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进驻西工。1939年,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在司令部东花园修建了“惜阴书室”。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于1938年11月、1940年5月两次来到西工,同程潜、卫立煌商谈抗日大事。</p><p class="ql-block"> 1948年洛阳解放后,象征着洛阳一个时代的西工兵营,成为历史旧迹。</p> <p class="ql-block">惜阴书室</p> <p class="ql-block">阅兵台</p> <p class="ql-block"> 西工兵营为洛阳近代中西混合式建筑群,以司令部为中心,营房分布于前后、左右。司令部门前有东西大道,路南有阅兵台,路北有地下会议室。司令部东为花园,内有“惜阴书室”,另有高级住宅一栋。其北、东、西并排大院五处,均为砖木结构五脊硬山青瓦房。</p><p class="ql-block"> 司令部位于兵营中心,为一座封闭式四合院。“目”字形平面布局,南北并列三间大瓦房,两侧为厢房,房出檐为走廊,宽大明亮,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 高级住宅共五间,室内房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串通,并隐藏一条可通往当时洛阳机场的地下通道。惜阴书室现存四孔窑洞,坐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砖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 西工兵营,作为洛阳从1914年至1948年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要见证,其意义十分重要。目前,正在以西工兵营为基础,筹建洛阳抗战博物馆,必将发挥出愈来愈显现的文物价值与教育作用。</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编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觉 浅</p><p class="ql-block"> 2021.2.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