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闽江路小学全体班主任在三楼音乐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活动由刘静副校长为全体班主任作主题为“整合单元教学·落实语文要素”的统编版教材培训学习。 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导引、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之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关注目标的层递性,把握目标的整组性。刘静副校长在活动中对老师们在理念提升、实践操作方面给予引领和指导。<br> 本次活动,刘静副校长从“什么是‘语文要素’”、“如何梳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教学化’路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五个方面对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进行了阐述。 刘静副校长说,统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统编教中每一单元课文都会凸显一两个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教师只有明确单元的语文要素,才能找准训练点,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篇课文牵扯到的语文元素很多,关键词句的含义,段落篇章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物描的方法等。只有被列入教学目标的,才能称之为语文要素。教读一篇课文,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力于培养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的确定教学重点。久而久之,就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较为系统的语言能力,运用起来方能得心应手。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挖掘文本最突出最切合学生特点的语言练点。 开学伊始,刘静副校长的培训让全体班主任在统编教材使用中看清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为有效推进统编教材的实施和新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