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O二一,疫情又起。 宅家无聊,重拾记忆。 最最难忘, 唯有军旅。玉树往事,点点滴滴。 暮然回首,半个世纪。 当兵历史,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老照片借用戴新玉树怀旧之旅所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9年底的一天,连队来了一位脸色微黑,个子不高,大约三十七、八岁的中年军人,与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话,并让我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感觉来人是上级机关的,也没当回事,该干嘛干嘛。不久后,我被正式调到军分区保卫科任工作员,这才明白这是保卫科长宋胤对我的一次相马面试,而且方法奇特,对我而言则有知遇之恩。</p> <p class="ql-block"> 玉树军分区位于结古镇中部偏西,东邻玉树州革委会、公安局和分区家属院,西接独立连和分区仓库,整个分区大院座北朝南,倚山傍路,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自东向西而列,政治部居中,相对简洁,两排东西走向的平房,前排左起为保卫科、主任室、会议室、宣传科,后排为组织科、八一礼堂。</p><p class="ql-block"> 司令部、后勤部营房布局比较复杂,设置不一,难于叙述,但整个分区大院房前屋后,整齐排列的穿天白杨,给分区大院增添了一抹靓色。</p><p class="ql-block">(此老照片是我在分区后山上拍的,身后可以鸟瞰分区大院)</p> <p class="ql-block">(此老照片背景可窥分区政治部前排平房之一斑)</p> <p class="ql-block">(我的这张雪景照,能看到当年分区政治部第二排平房的端倪,尤其是老八一礼堂)</p> <p class="ql-block">(借用戴新玉树行老照片,可以看到司令部机要科)</p> <p class="ql-block">(借用戴新老照片可以看到通讯科)</p> <p class="ql-block">(借用戴新老照片可以看到当年大灶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可以看到分区卫生科大门)</p> <p class="ql-block">(借用姚迎利玉树行老照片可以看到分区后山仓库)</p> <p class="ql-block">(姚迎利玉树行拍摄的分区白杨树已明显比当年长高长粗了)</p> <p class="ql-block"> 刚到保卫科时,科里只有三人,宋胤科长、范多耀干事和我(工作员),宋科长住家属院,范干事和我住一个套间(办公室兼宿舍),范住外间,我住内间。</p><p class="ql-block"> 范干事是甘肃人,1961年老兵,个子不高,却很精悍,他比我早到保卫科几天,但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熟悉了机关工作的路数和保卫业务,独挡一面的开展了工作。他书法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原本字写得不错的我也自愧弗如。</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是科长宋胤,他是1951年入伍的老兵,陕西周至县人,个子不高,黝黑的皮肤,常常露出和蔼的笑容,多年的烟史养成了他爱用烟嘴的习惯,闲来无事的时候,总是看到他用纸撮根细棍清洁他那油污的烟嘴,他的保卫业务精通,我们都是跟他学的业务,尤其是摄影技术,他可称得专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媒体及画报上发表,有一次还上了解放军画报。</p><p class="ql-block">(此老照片是我刚到科里不久的合影,照片经过吃黄,是到科里学会的。)</p> <p class="ql-block">(2012年与范干事联系上后,这是他赠送给我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宋科长当年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 朱道川科长是一位60年老兵,安徽人,曾在州公检法支左,来科稍晚,为人和蔼可亲,业务娴熟,文字条理清晰,地方人脉广泛,办案方法老道,在他手下也学到不少东西。</p><p class="ql-block"> 两位科长不仅在工作学习业务上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也给了我许多关爱与照顾,机关大灶伙食比较单调,到他们两家去打牙祭,是当时的常态。</p><p class="ql-block"> 可惜两位科长退休后,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是当时科里人比较齐全的一次合影,王政委、杨副政委、李副主任几位首长也参加了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后来保卫科又先后有周福元、李义胜、戴先江、张永刚、崔宽民等战友一块儿共事,虽然时间长短不一,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p><p class="ql-block"> 纵观我近十年的军旅生涯,在分区的时间长达8年之多,难怪转业几十年,多次做梦,总是梦见在分区保卫科的情景,可见分区和保卫科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老照片是崔宽民在分区后山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02友情绵长 </p><p class="ql-block"> 我在玉树分区期间(1969年底至1978年9月),有幸认识了许多首长、领导和战友,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一直延续至今,他们的名字久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下面根据我自己的记忆,以及与陈红力、张立和、唐昌鸿等战友互相印证,将我们那个时期玉树分区的首长及战友的名单记录如下。(因时间久远,记忆难免出错,望战友们纠正,我们将及时更正。)</p> <p class="ql-block"> 分区首长:司令员李四海,政委段怀瑜、王朝献;副司令员田溪、张贵根、田沛;副政委杨宪(老红军)、弋西加措(藏族)、魏东壁、陈希濂。</p><p class="ql-block"> 司令部首长:参谋长候殿斌、翟永喜,副参谋长杜贵祥,段亭伦,熊方保;政治部首长:主任王海萍、卫懋权、高贵峥、副主任李国民、赵立功;后勤部首长:部长王纯和、副部长武振声、衣永臣、李寿桐。</p><p class="ql-block"> 在与众多的首长、领导交往中,我与李四海司令员接触算是多的了,曾五次随同李四海司令员(担任警卫任务),先到称多县的拉布、珍秦、清水河、歇武等公社和一支队视察,后又随同他到过昂欠、治多、扎多等县视察地形和部队(原准备去曲蔴莱,后因故取消成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李司令员,听口音象是山西人,曾是战斗英雄,其时兼任玉树州革委会主任的头衔,还是党的九大代表,个子不高,比较敦实,作风正派,口碑较好,近50岁了,为了熟悉玉树地形,不辞辛劳,跑遍了玉树的山山水水。 </p><p class="ql-block"> 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打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出常配一支美式卡宾枪,枪法很好,</span>期间我曾品尝过他打的黄羊肉(那时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那口感糙,比绵羊肉难吃多了,自他调任省军区副司令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p><p class="ql-block"> 最有意思的还数副政委杨宪,他是一个老红军,工农干部,讲起话来粗声音高嗓门,分管后勤,做报告最有趣,一旦批评哪个部门的工作不出色,总爱说一句口头禅“老和尚的帽子——平铺塌”。</p><p class="ql-block"> 杨副政委没有架子,特别平易近人,大家也都愿意和他接触,他爱好下棋,棋也下得也不错,分区不少干部战士都和他对弈过。</p><p class="ql-block"> 他还是一杆老烟枪,“牡丹”烟总不离手,而且是一根接一根,吸起来特别有味,在旁边听着都觉香。</p><p class="ql-block">(李司令员的老照片只收集到这一张,他孙子曾在西祠胡同《玉树战友之家》第一次见到这張老照片,非常感概道:没想到玉树战友们还没忘记他爷爷)</p><p class="ql-block">(老照片右一很像段怀瑜政委,但不能确定)</p> <p class="ql-block">(田溪司令员和政委王朝献)</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是田溪司令员提供给《玉树战友之家》纪念册的,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从老照片上能看到首长们深入实地开展工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老照片的身影上看,前者像王朝献政委,后者像杜贵祥副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中间三位坐者,从左至右分别是:王纯和部长、杨宪、依西加措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一排从左至右中间三位分别是:高贵铮主任、陈希濂副政委、卫懋权主任)</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前排左二为杜贵祥副参谋长,左三为杨宪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前排左三为段亭伦副参谋长,右二为田溪司令员,右三为杨宪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借用王绥民老照片,左一为卫懋权主任)</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为赵立功副主任,右一为高贵峥主任)</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四为武振声副部长,左五为李寿桐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 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辛国祥(后为科长)、杨振林、胡廷俊,军务科长蒋耀山,动员科长杨茂华,管理科长张子岺,机要科长李本玉,通讯科长耿锡三。</p><p class="ql-block"> 参谋和其他人员有:夏勇诗、张富德、张林法、李英林、胡忠孝、许学江、董旺、赵学生、童学峰、张义成、马卫东、才娃、阿公、张立和、周裕平、姜仲民、仲豪、曹志荣、赵树生、孙建军、李正栓、晁启华(协理员)、王连生、张平(事务长)、王先进、马炳超、聂炳乾(警通排长)、王曲、王忠战、郭忠喜、钱北平、王亚功、梁学祥、俞永康、姜云飞、吕玉才、解习仲、郑乃扬、刘玉峰、吕健民、陈红力、何金潮、赵启祥、赵俊康、梁光华、李建国、冯长生、魏增魁、白青山、戴新、章勋。</p><p class="ql-block">(老照片左一为蒋耀山科长)</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为王朝献政委与机要科成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后排右一为李本玉科长)</p> <p class="ql-block">政治部:组织科长贺昌峰、副科长武因训、赵宪文,宣传科长周宽民、副科长侯正才、李玉堂,保卫科长宋胤、副科长朱道川。</p><p class="ql-block"> 干事和其他人员有:牛俊全、舒全达、沈克德、姚震海、初孔同、傅谦、王怀忠、李红卫、唐骅、王逸达、袁秀祥、应时农、鲁修华、裴正才、马行武、马信、赵义、任毅、王孝明、王绥民、石生林、王金龙、周茂强、牛俊民、张绍玉、张晖、魏建平、高医院、范多耀、许小宁、戴贤江、张永刚、李义胜、崔宽民、潘凤歧(电影组长)。</p><p class="ql-block"> 直属工委有:陈志和、王志考、许元福。</p><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上王政委、杨副政委与政治部的同志们在一起合影,前排左四疑为贺昌峰科长)</p> <p class="ql-block">(站立者右二为卫懋权主任)</p> <p class="ql-block">(前排中者为卫懋权主任)</p> <p class="ql-block">(前排坐者左起三卫懋权主任,左四周宽民,右一候正才)</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王志考,左二李国民副主任,右一武因训,右二陈志和,后排右二李玉堂,右四朱道川,右五候正才)</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武因训,右二赵立功)</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赵宪文,左二宋胤,左三李寿桐,左四王朝献政委,右二周宽民,右三许元福,右四陈志和)</p> <p class="ql-block"> 后勤部:军需科长(供应科)韓登山、副科长刘海林;军械科长(装备科)韓炳奎、副科长王金锁;财务科长屠怀德;卫生科邵科长、蔡科长。</p><p class="ql-block"> 助理员和其他人员有:田喜旺、王世英、陆寿成、韩书友、李森林、何建昌、曹建忠、董会瑜、唐孝诚、唐昌鸿、吳朝元、董儒斌、赵仓善、朱祖培、郗兴锁、徐英勇。</p><p class="ql-block"> 医生:赵医生、范月娥、张洪顺、俞新书、任庆善、张志康、朱克宁、陈祖平、施俊生、许进生。</p><p class="ql-block">(老照片前排左一屠科长,右一蔡科长)</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右一为余新书,右二为秦双龙)</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在分区待过的战友和职工,他们有:康柏林,李洪才,忻鼎云,刘荣国,董立田,李宏军,王平步,肖育才,肖世全,盛明才,周大品,刘秉诚、刘宝林,张信,刘步云,徐明,仇克南,许振先,陈和平,陈积强,徐汝阳,呼宁平,易永春,邵永昌,姚迎利,张金友,高飞,刘庆荣,许忠保,王振春,王学春,李生福,张意如,周福元,庄林,樊如钧,詹西京,李新民等。</p><p class="ql-block"> 职工有:戴先定(军人服务社),张建豪(摄影师),孙师傅、李师傅(小灶)骆师傅(救护车)等等。</p> <p class="ql-block">(借用董立田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借用董立田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战友们陆续离开分区以后,奔赴祖国各地,但友谊的纽带并没有断开,现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战友们的联系增添了一条通道。</p><p class="ql-block"> 2009年底南京战友戴新和许小宁,在西祠胡同创建了《玉树战友之家》这个平台,全国各地的战友在这里汇聚,延续了玉树不了情。</p><p class="ql-block">(这是2012年《玉树战友之家》纪念册的封面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原分区司令员田溪在为《玉树战友之家》纪念册寄语时深情地写道:我不上网,但我知道有这个《玉树战友之家》网站。网站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成了全国玉树战友信息汇通、情感交流、才华展示的平台,就像办了份“玉树战友报”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军旅生涯60余载,在玉树生活战斗38年,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岁月,离休住西宁干休所后,各地玉树战友常来家中看望,或电话问候,秉诚等西宁同志更是经常上门关心,让我欣慰,看到转业复员的玉树战友战斗在各行各业,他们工作出色,事业有成,让我骄傲。</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手机微信逐步取代电脑,进入战友们的视野,各地玉树战友广设微信群,战友们的来往更加密切。</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退休之后,各地的玉树战友,不是玉树怀旧之旅,就是东西南北战友欢聚,南京战友曾接待过各地许多战友,同样也奔赴各地去看望过敬爱的首长和战友兄弟,就连我这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也曾在南京战友(戴新、陈红力)的保驾护航下,远赴千里到洛阳,看望老领导候正才夫妇,到上海回访了保卫科战友崔宽民。</p> <p class="ql-block">(2015年11月13日在上海与崔宽民重逢)</p> <p class="ql-block"> 南京战友还组团东行,到常州看望了蒋耀山夫妇和张林法参谋,回访了南通海门的玉树战友。</p> <p class="ql-block"> 西祠胡同《玉树战友之家》创建不久,玉树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全国各地战友,心系第二故乡,有162位战友,通过《玉树战友之家》,捐款6万多元(其中一万元捐给了在南京再造鼻子的玉树藏族小姑娘更松拉毛),在分区旦增副政委的牵头下,由玉树荣誉市名南京战友吳苏华亲赴玉树,捐给了巴塘乡2所敬老院的31名孤寡老人,圆了老兵们的一份心愿。</p> <p class="ql-block">03往事难忘</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往事如烟”,时间长了许多往事也就淡忘了,其实我觉得有时“往事并不如烟”,一些刻骨铭心的往事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分区的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分区历史上最红火的年代之一,随着76年部队整编,一、二支队缩编为骑兵独立营,之后百万裁军,独立营又缩编为独立连,分区也没有往日那么热闹。</p><p class="ql-block"> 离开部队以后,每当回忆往事,都会激起我对军分区的无限思念。</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晨起出操那整齐的脚步声,也忘不了分区组织五项球类比赛的喝彩声,更忘不了分区宣传队京腔京味的排练声,然而最最难忘的,还是分区水塔和礼堂的建设的号子声。一个是当年最高,另一个是体量最大,成为那个年代最有特色的标志性工程。</p><p class="ql-block">(借用戴新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记得水塔建成前,分区生活用水都是到大院的辘轳井里打水,然后肩挑手拎回宿舍,夏天还好,数九寒天,井台上冻成了冰板,稍不留意便有滑倒井里的危险,因此每次打水都要格外小心。</p><p class="ql-block"> 自从水塔建成以后,自来水管通到了分区大院的各个角落,宿舍门前,即使冬天上冻,只需热水浇开水笼头,依然可以使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p><p class="ql-block">(借用姚迎利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而分区礼堂建成前,原有的八一礼堂容量太小,首长做个报告容纳不了多少部队,要是放个电影,更是拥挤不堪,偏偏部队的考贝在整个省军区周转,到分区后时间有限,来不及时只能放露天电影,即使下雪也得放,以保证影片在各部队的周转。</p><p class="ql-block"> 自建礼堂始,独立连的战士们就奋斗在了礼堂的工地上,机关的干部战士定期参加义务劳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营房助理李森林的身影,礼堂在战友们的辛勤努力下,终于建成了。</p><p class="ql-block">(借用戴新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内部装修完成后,政治部的同仁近水楼台,在主席台上来了张合影,定格在那欣喜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分区礼堂建成后成了战友们的网红打卡地,分区召开的会议大合影在此留念,战友们转业复员在此合影留念,分区人在此合影留念也经常可见。</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首长做报告,再也不用发愁座位不够了,部队在礼堂内拉歌火爆的场面,至今难以一忘怀。</p><p class="ql-block"> 分区电影组也再也不用担心场地小、周转急的问题了,而且还鸟枪换炮配置了碳晶放影座机,放影效果比以前好了几倍,既使刮风下雨,也能照放不误。</p><p class="ql-block"> 这两座标志性的建筑,2005年南京战友戴新、陈红力、唐昌鸿、吕健民的玉树怀旧之旅,专门去探望了它们,尚还健在。然而,2010年4月14日玉树的7.1级地震,将它们彻底摧毁。</p><p class="ql-block"> 分区水塔和礼堂不在了,它们曾给过我们欢乐,给过我们温暖,给过我们甘甜,我们怀念它们,它们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我们这些玉树分区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分区的海门兵)</p> <p class="ql-block">(当年分区的南京兵)</p> <p class="ql-block">(当年分区的南京兵)</p> <p class="ql-block">(当年分区的南京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