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尊敬的辅导员老师、可爱的队员们:</p><p> 大家好!</p><p> “百年小康已梦圆,五年规划续新篇。追根溯源念党恩,红船精神亘古传。”</p><p>——文/田雪</p><p> 我们一起讲述《红船故事》。</p> <p>1.红船的来历</p><p> 100年前,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中断。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泛舟于“轻烟漠漠雨疏疏”的南湖之上,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直到傍晚6时分。他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面对满天风雨阴霾,会议闭幕时他们轻呼出时代的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一湖烟波无声,有幸见证阴霾中“开天辟地大事变”。</p><p>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了!</p> <p>2.红船的建造</p><p> 建国后,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决定建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红船纪念船正式下水,向世人展示。</p><p> 当年的那艘游船是一种来自无锡的丝网船,最早在太湖上盛行。抗日战争期间,连年战火导致旅游生意一落千丈,这种游船在嘉兴绝迹了。解放后,找回“一大”召开时的原船已无可能。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始筹建。数位新中国成立前游览南湖的常客提供了不少重要信息。据回忆:1921年前后,南湖游船分为4种:专供游客摆渡用的摆渡船,限载两三人的小游船,有钱人私用、不外租的账船和供包租的丝网船。据此判断,红船属于丝网船。缩小范围后,筹备委员会通过专项调查,了解到了更详尽的情况:这种游船长10余米,宽3米以上,内设前舱、中舱、房舱、后舱;按船首通向船尾的过道多少,分为“单夹弄”和“双夹弄”;船身用料考究,船中雕刻精致美观;这类船源于无锡,是当年的太湖游船。筹备人员奔赴无锡,在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无锡红旗造船厂前身)许多车间老师傅的帮助下,获得了有关船型、雕刻等更多细节,还收到了由该厂生产制作的一只双夹弄丝网船模型。</p><p> 1959年3月,这艘模型船来到北京,在中央办公厅同志的介绍下,见到了负责中共“一大”会务工作的王会悟。王会悟回忆说,这只船模型与开会的那艘船样子很像,但体型略大。开会用的应是单夹弄丝网船。</p><p> 筹备人员按王会悟的描述做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寄往北京,并得到了董必武的答复:“船就是这样,但大船后还有一只小船,是保卫人员坐的,万一发生情况,也可以用于撤退。”之后,筹备委员会征询了王会悟的意见。随即,又增造了一只小船模型。</p><p> 外观确定后,筹备委员会为恢复游船内饰,再度前往无锡交通工具合作工厂查找资料并核实,终于核准了红船内外结构、形态。</p><p> 手握复原图纸,重造红船便排上日程。当时,造船任务由嘉兴造船厂承担,1959年7月1日,工程宣告完工;10月1日,船只下水,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水面展出。至此,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在纪念馆成立前一年与世人见面。</p> <p>3.红船故事回放</p><p> 建成的画舫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当时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中舱内摆着几张椅子,一张方桌,仿照当时的样子还放了茶壶和茶杯,在开会的画舫后面系着一艘小拖梢船。在“一大”中途停会后,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到嘉兴,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这艘小拖梢船接上了画舫。</p><p> 根据王会悟的回忆,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p><p> 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在这艘船上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p><p> 这次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别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启航,中国的历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100载光阴似箭,100年沧桑巨变。从1921年到2021年,从58名党员发展到九千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一路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p> <p>4.红船的影响 </p><p> 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红船”先后已接受2200多万人次瞻仰。世上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现在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树立董必武诗碑,亭额"访踪亭"三字由杨尚昆题写。</p><p> 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p><p> 1985年,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建国以来至1990年,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董必武、郭沫若、胡耀邦、杨尚昆等都曾来南湖视察、游览。</p><p>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我们“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p><p>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p><p><br></p><p> 孟村县育才小学少先队大队部</p><p> 2021.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