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春雪漫天太极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六,新年伊始,春寒料峭。天空飘着洋洋洒洒的雪花,吴增元、张慧敏二位师父在甘肃兰州的11名弟子,相约黄河之滨七里河区银滩花园小区晨练点,在雪中打起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这是弟子们新年伊始的第一次欢聚。至此兰州弟子们拉开了2021年跟随二位师父弘扬扎西精神传播扎西拳艺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弟子们凝神走拳,动作舒缓大方,沉稳内敛,打出了吴增元、张慧敏二位师父传授给弟子们的拳技,彰显了兰州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红艳艳的弟子服成为该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小区居民和路人围观,并跟着练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张慧敏师父高歌一曲,唱出了扎西大师弟子们的精气神;唱出了师父对弟子的期望。弟子们纷纷表示:2021年我们会相聚在一起,学习、体悟太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位师父要求弟子们畅谈学拳体悟,弟子们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众弟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体现了弟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收获多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们展演传统杨氏八十五式,是给二位师父递交的学习答卷;是给自己学习的小结;是查找不足的最好机会,每个人都非常认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练拳结束后,按照师父的远程叮嘱,弟子们欢聚一堂,切磋拳艺,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练拳心得。师父吴增元老师一对一举行指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弟子张忠新说:自己竞赛套路练习了好多年,获得奖牌也不少,我感觉表演的成分多一点。自从学习传统杨氏太极后,感觉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较严谨,以养生锻练身体为主,练的是筋骨、内劲从丹田发出,如胳膊行拳以根节领稍节。从去年下半年我按照师父和当家师父的指导,慢慢体悟,找到了松沉、虚灵顶颈的感觉,松腰松跨,感觉舒服多了,今后要认真体会每一个动作要领,向内打,不表演,争取早日步入习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弟子赵志兰说:国标漂亮好看,比赛易得分,以前学习国标的时候,难找到内在的东西,传统杨85是打给自己的,撑筋拔骨、疏通经络,这是最大区别。2019年拜师后,使我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脊柱领直原地转,式势转换松沉一闪念……”是我们练习必须遵守的原则。我们学过国标的,比直接学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师兄弟姐妹们面临的困难多一些,首先要排除掉一些不利因素,才能把传统杨氏太极的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拳技中,找到骨头对骨头、促使周身血液循环流畅的感觉。现在我们已经下定决心放弃该放弃的,静下心来体悟师父教给我们的拳技。目前感觉到我的虚灵领起来,感觉就有了,真的是“舒适大气不表演,只为健康不虚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吴增元师父的指导:讲的非常好,而且是进步很大,以后要保持下去,逐步的把不符合太极拳拳理的练法克服掉。今天看了视频效果后,从身型身法上。掌控的都挺好,关键问题再把胯根上向后收一点,效果会更好,忠新他自己本身个子大腿长,胳膊也长,稍微把身形再往高提一点点,效果会很好,膝盖会向后收,对保护膝盖对拉劲道的传递也会更好。如果身形上稍微往高调一点,胯根往后收一点,立木顶千斤的形态会更好,得到的效果就是传递节节贯穿的状态。你们两口子给大家操心,付出了你才能有回报,大家向你们学习,祝福你们收获多多。牢记练习传统杨氏太极要舒展大气。我们传统太极拳练的是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是什么呢?就是内劲、内在的感觉,希望以后大家慢慢的去品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何正忠说:我早中晚都打。只有在心静时,一个人打,才有悟劲。练拳多少年,以前师父说过的,对拉呀,棚呀,现在慢慢有体感了,身上有感受了,脚一抬,手一动,周身一家,整个一体了,啪地发出去了。有时候,一整天什么感觉也没有。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脑子空白,但拳在自己运行。另外,怎么把气贯进去,要注意,网上有的教法会导致憋气,不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杨云峰说:越打越不知道怎么打了,以后多参加培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吴增元师父指导说:正忠,你好,练得不错,练得很好,讲的也很实实在在,刚才看了你练的那视频了,你合的挺好,我们不是有一句话吗?轻灵圆活,和为先。你在这个方面掌控的很好,第一你人缘上和和气气,第二练拳的拳架身形上,在上下肢体合的度上掌握的很好。所以呢,练起拳来有一定的饱胀感,慢慢的品有一种内劲,内在的劲力,慢慢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这个方面做得很好,你把合劲找到了,是一个周身运动,合劲找到了,身体运转起来后,不是单一的抬胳膊伸腿,是整个身心、整个身体的运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杨云峰也讲的挺好,你练得多、下的苦多,但是,怎么还讲得少了,我看到你进步很大,练拳就是这个样子,当自己进步了以后。反而感觉到好像自己找不见方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屈秀玲说:太极拳太深奥,学无止境。去年跟师傅学了三次,今年冬天一直在家里自己练,我感觉好多动作要知道怎么做,对每个动作的认知,要准确、舒适、顺畅,放得松松的,不要有任何想法,慢慢往身上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武力:现在找松劲,找棚劲,对“脊柱领直原地转”等有点感觉了,还要慢慢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陈俊梅说:练习传统杨氏八十五式,要大家一起来互相学习,慢慢体悟才能学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袁秀莲说:今后好好努力学习,一点一点来体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吴增元师父指导弟子屈秀玲:您的拳练的朴实讲的朴实,确确实实今年一年进步是飞速的,扎西师父说,练拳啊,你实实在在的对它,它就实实在在的回报给你的。练拳最大特点不要想的太多,自己按实实在在的去做,没有束缚着自己的外在的因素,如果没身形的顺畅,没身形的舒适,劲道你是练不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师父指导弟子陈俊梅、武力、袁秀莲:你们谈谈个人的体悟,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和提高。你可以说说站桩,你告诉过我,你通过站桩找到了下沉的感觉,这非常好,这样你的底盘就稳了。我经常说,站桩站什么?就是站一个空无,站到了空无,骨骼上都松开了。僵持的肌肉松了,把身躯变成自然的状态,就是站这个。我觉得站桩就是把这口气站下去,把周身的骨骼站开。把身体松弛开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师父通俗易懂的言语,让弟子们眼前一亮,原来站桩就是为了放松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师父给弟子李祥林的指导:看到了你的视频,对拳架有了初步理解,很多定势模仿得很好,起势,两腿微屈,胯跟一松,尾闾就中正了,右臂棚时身体要领起来,骨骼有立木顶千斤的感觉,提手上式到白鹤亮翅膀,到手挥琵琶,身躯要领起来,重心要落在实腿上,胯根要后收。搂膝拗步、如封似闭做得不错,如封似闭往上抄时是虎口对抄。你最大的优点中浑身松活,这点做挺好,不错,继续坚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师父指导如此细腻,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弟子们十分珍惜如此祥和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畅所欲言。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学习交流是学好传统杨氏八十五式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位师父认真仔细观看弟子感悟,并一一分析总结,弟子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体悟二位师父的教导,特别是师父反复强调的“脊柱领直原地转;式势转换松沉一闪念”等要点,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每一式转换的时候要有一个虚灵顶劲在势前,同时要有式势转换松沉一闪念,如此就形成了对拉拔长,上面领得起,下面才能沉得下,没有上面的领起,下面的沉是没有的。扎西师父说,练拳像衣服架子挂着脸盆子里捞出来的衣服一样,要有个形态的体现,如此你练起拳来就能深深记住,就能记住领起脊柱原地转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感谢二位师父的远程指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感谢兰州弟子们的积极参与;感谢师弟李祥林文字整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吴增元、张慧敏二位师父在兰州的弟子们已经达成共识:每二周欢聚一次,互相交流共同提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谢谢大家认真阅读,有不妥之处请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