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难忘乡情</h3> <p>我原是“老三届”的初中生,初中毕业时因病而“待分配”在家呆了两年。原本有望分配到“大集体”企业工作,但是“七0届”的小妹就必须“上山下乡”了,权衡再三,我作出放弃留沪的抉择。</p><p>1971年5月4日,我随静安区的一百多名上海知识青年到安徽省泾县厚岸公社插队落户,因病于1974年底返沪,未曾再来过。</p><p>时光匆匆流逝。2018年4月28日,我加入好友张峻的"还乡团",终于回到了 阔别四十四年的第二故乡。</p> <h3>当年的玩伴,现在县城工作和定居的查志武院长亲临车站迎接到家休息。</h3> <p class="ql-block">志武全家设晚宴盛情款待,同时还邀当年的玩伴,也在县城工作和定居的黄春苟局长夫妇作陪,共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崎岖山径已不复存在,志武兄弟驱车45公里,全程陪我下乡探访。</p> <h3>村口柳溪,昔日的独木桥已经成为历史。</h3> <h3>村口柳溪,昔日每遇洪水就被冲垮的独木桥,已被能承载50吨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取代。</h3> <h3>那时,每到夜晚,村外柳溪边的这里,是我常来发呆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时间就像一条长河,当你跃入时间这条长河时,你就交付给了不可知的渺茫的世界。浪花千万次的冲刷,波涛亿万次的冲撞,一次次无情地被推往沙滩,最后终将形影俱杳。</p> <p class="ql-block">无人知晓你是否来过世界,你的出现非常短促而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数秒间的一闪,过后全无其事……</p> <h3>如今......</h3> <h3>公路直通村里。</h3><h3>宝峰村共有9个村民组,全部都通了水泥路;现在又进行路网升级改造工程。</h3> <h3>原插队落户的厚岸公社宝峰大队(原有九个生产队组成)我当时落户的中和生产队,已撤并为桃花潭镇宝峰村民委员会。于2016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3> <p class="ql-block">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合署办公室。</p> <h3>村民事务受理服务中心。</h3><h3><br /></h3> <h3>志武兄弟和我当年的"粉丝",现任宝峰村党总支书记黄晓苟不仅接待我吃住在府上奉为上宾,并且陪同参观村容村貌。</h3><h3>昔日的土坯房不复存在,全村80%都盖起了楼房,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农户家中有私家轿车的也不在少数。</h3> <h3>昔日照明的煤油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户户用上了国家电网输给24小时稳压电源,每度电费0.52元。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网络都已开通。</h3> <h3>早已告别了生活用水靠肩挑手拎,家家用上免费的自来水,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再是奢望。</h3> <h3>厨房里做饭都用液化气或电磁灶,微波炉、电饭煲、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h3> <h3>昔日“脚踩两块板,手握一张纸,出恭不遮羞,蚊蝇叮满腚”,那臭气熏天的茅房荡然无存;家家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洗衣服都用洗衣机。</h3> <p class="ql-block">远望山峦叠嶂,农田依在。此时插秧,不再见人头攒动的场景,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耕耘都用上了机械设备。</p> <h3>晓苟书记说:“为鼓励粮食生产,国家不仅取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赋,种粮还给予补贴——粮食必须靠自己,这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有远大目标、有战略眼光)</h3> <h3>明清时期的巷道,修旧如旧。</h3> <p class="ql-block">村民老宅积淀了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宝峰行政村除有县保单位——泾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在双花园外,古建保留最多,村貌古旧的就属我落户的老潭自然村了。</p><p class="ql-block">老潭旧属舒姓村落,老潭舒氏尊奉舒雄为始祖。舒雄,安徽歙县人。宋端拱二年(989)榜眼,官至礼部尚书。舒雄自徽歙游至泾川,见碧山山明水秀,宜予居家而世居于此。老潭以碧山为麓,村前溪水名曰碧水, 村口原为河滩,曰老滩,民国年间改为老潭,至今人们习惯称老潭为老滩或碧 溪。</p> <p class="ql-block">老潭舒家辉煌时坐拥双图双甲,屋舍绵延,隔溪相对。清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太平军古贤隆部在老潭一场鏖战,击毙清将守备张泰忠,纷飞的战火更使村庄灰飞烟烬。只有一座“适可亭”位于泾青驿道上,孤立于村外而幸免。</p> <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噎”,承载了无尽的乡愁。这也是泾县幸存不多的路亭,值得好好保护。</p> <p class="ql-block">由于连年战火硝烟,古村皆为清同治之后建筑,现存古建30余处,散落在上街、下街之中。就地取材,街道皆用碧山大理石板铺就。</p> <h3>昔日养猪满街跑,猪粪随处可见的场景不复存在。</h3> <h3>晓苟书记向我详细介绍目前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工程",其中包括污水纳管处理工程,即每户家庭的生活废水不再直接排放到河里,而是经过净化处理,以保障泾川的母亲河水更清。</h3> <h3>这里是我当年插队落户的暂住地—舒家老宅。</h3> <h3>宅前的小溪,是我当年淘米、洗碗、洗衣服的地方。</h3> <h3>当时,由于知青宿舍正在建造中,我在这里暂住了一年。</h3><h3>我的室友是李树生。</h3> <h3>房东舒克进兄弟获悉我的到来,热情迎接。</h3><h3>当年的玩伴一起合影留念。</h3> <h3>乡亲们听说我已到村里,都热情似火地出门看望。</h3> <h3>在志武兄弟的老宅前留影</h3> <h3>清代建造的民居,即将进行修缮。</h3> <h3>当年村里的姑娘叫小芳,现已做奶奶了。</h3> <h3>所到之处,乡亲们都热情迎接。</h3> <h3>阔别四十多年,有说不完的话。</h3> <h3>这是我当年生活了四年的知青宿舍。</h3> <h3>现在已经闲置不用了。</h3> <h3>我曾在这里挥汗如雨,辛勤耕耘。</h3> <h3>我曾用这水塘,和乡亲们并肩投入抗旱浇灌。</h3> <h3>这棵古树下,曾是我田间中暑,乡亲们将我安置在树荫下休息。</h3> <h3>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乡亲们向我伸出援手。因此,共进晚餐叙旧话今,更加增进了友谊。</h3> <h3>晓苟书记主持。</h3> <h3>我致感谢词——心有千千结,难忘不了情。</h3> <h3>当年,老兄舒克俭对我倍加关心和帮助,此情此景难以忘怀。</h3> <h3>参观继续进行,我们驱车来到厚岸老街寻找当年的记忆。</h3> <h3>厚岸现在以清代乾隆年间建造的聚星桥为界,分为老街和新街。即桥南为新街,桥北为老街。</h3> <h3>原来很陡坡的聚星古桥,由于为通行车辆而筑高了路基,所以变得平坦了。历经四十多年,古桥终于将离去的知青们聚回桥上。</h3> <h3>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从桥上匆匆走过......</h3> <h3>站在聚星桥上,"知青"阮成阳百感交集......</h3> <h3>"知青"张峻一直在寻找当年的记忆......</h3> <h3>可能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河道保洁不到位,柳溪不像以前那么清澈优美了。</h3> <p class="ql-block">当年厚岸公社(1984年改为乡)的遗址。</p><p class="ql-block">2005年与包合乡合併为桃花潭镇。</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王氏长房康公老宅的“望泉居”。</p> <h3>当年厚岸公社卫生院,现被南京富商买下,修缮一新。</h3> <h3>院内秀竹挺拔。</h3> <h3>庭苑回廊深邃。</h3> <h3>门前石鼓稳重。</h3> <p>这是老街上一幢叫“ 扁桶祠”的建筑,是一栋七间的王氏支祠。在明朝初年,王氏第六代传人宁公之妻为建族祠,把自己娘家陪嫁的一扁桶金银首饰捐出来了,故俗称为“扁桶祠”。据说,在民国年间为这支祠的所有权,前岸的王氏提起诉讼获得胜诉,最后当时的泾县政府县长以布告形式加以确认,并镌刻碑文昭示后人。 知情人说那个刻有布告的石碑,现在砌在这幢建筑一面墙里。</p><p>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这里一度成为厚岸公社的供销合作社。现在募集资金以待修缮。</p> <p>这是“ 锁公祠”,建于清末民初,现这祠已经废了。然而,这曾是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川军第五十军军部执法处所在地。这支部队曾参加对皖南新四军的作战,其所属的44师和新编7师是皖南事变的主要作战部队,当然在对日作战中也勇猛顽强。</p> <p class="ql-block">厚岸古镇的“通德门”,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取名“通德门”即“通达道德”之意。传说“通德门”是厚岸地方武装打败太平天国军再建的。实际上厚岸这个古村落在清咸丰九年(1859年)腊月初八,太平军攻克兰山岭,在那场战乱中泾县、厚岸、查济、章渡等地有近一半建筑被毁,一半以上原住民被太平军殺戮,成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非正常减员。</p><p class="ql-block">我在的时候,这里是通往宝峰自然村的崎岖小道,可能是现在已通公路,因此,人们不再从“通德门”走了,远看还以为是一幢房子。</p> <h3>王稼祥故居</h3><h3>王稼祥(1907.8.15—1974.1.25)安徽省泾县厚岸村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拓者之一。</h3> <h3>在"人民公社"时期,王稼祥故居一直是"厚岸人民公社"的粮站,负责对全社各生产队的粮食征收,我曾参加过挑"公粮"的行列。</h3> <p class="ql-block">祠堂口一对石鼓,即“门当”。</p> <p class="ql-block">石鼓上方四根纵梁即“户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王氏宗祠</p><p><br></p> <p>这里有金水桥上的七级台阶,听宗祠一位老人说,一般的平民祠堂只有三步、五步,极少有七步, 皇家的祠堂才只有九步,但王氏宗祠就有七步,因厚岸的王氏祖上有人。</p> <p class="ql-block">王氏宗祠叙伦堂悬挂“四代正一品”“振威将军”即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 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被宋太祖赵匡胤赐金鼎一尊。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升为太子太师。中谢日,周太祖对身边的人说:“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官福之盛,近世没有可与比拟的人。”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终年六十一岁。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p> <p>王氏宗祠内的汉白玉柱墩</p><p>这两组石柱凳是镇祠之宝,据祠中老人们介绍这两组石柱凳的工艺与精致在全国是唯一,是当时建祠时皇宫宫廷大师制作。</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故居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徽派文化的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道不远人子臣弟友</p><p class="ql-block">下联 :学惟逊志礼乐诗书</p><p class="ql-block">瓷瓶和台钟摆放正中,韵语"终身平安"。</p> <h3>王稼祥父母的卧室,是王稼祥的诞生处。</h3> <p class="ql-block">王稼祥的书房和卧室。</p> <h3>王稼祥两个姐姐的卧室。</h3> <h3>扩建的王稼祥纪念馆。</h3> <p class="ql-block">王稼祥雕像。</p> <h3>在王稼祥铜像前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大厅内王稼祥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p> <h3>王稼祥与夫人朱仲丽在延安。</h3> <h3>中年时期的王稼祥。</h3> <p class="ql-block">1935 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再次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主题为“永远的稼祥”,共由六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p><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p><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p><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p><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是永远的缅怀。</p><p class="ql-block">每一部分段首画面都有主题色调,主要体现其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思想状况。</p> <h3>王稼祥生前的座椅。</h3> <p class="ql-block">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赠送的礼品。</p> <h3>王稼祥生前使用过的冰箱。</h3> <p class="ql-block">王稼祥故居原貌。</p> <h3>结束王稼祥故居和纪念馆参观学习,继续前往原宝峰生产大队队部,也是中共双花园支部旧址参观。当年,我曾经在这里担任过大队的"赤脚医生"。</h3><h3>1928年,中共党员王文波(双花园村人)带领复旦大学学生朱学东秘密回到家乡,在这里成立了泾县第一个党支部。</h3> <p class="ql-block">墙上展示原中共泾县双花园第一任支部书记毕石米的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进步乡绅舒曰寿的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最亲密同学与良友,1929年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共地下党的王柳华生平简介。</p> <h3>牢记历史,不忘初心。</h3> <h3>原宝峰生产大队双花生产队的知青宿舍,插兄邓肇基、夏金成等五位每天进出于此,也是我最常去的地方。</h3> <h3>此屋现在已经闲置不用了。</h3> <p class="ql-block">通过一天的参观考察和访问,使我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我那第二故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为此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fyjwnr8" target="_blank">乡萦(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fyjydob" target="_blank">乡萦(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fyjz57v" target="_blank">乡萦(四)</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请勿送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