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冯勤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月亮远未升起,四下里却早已冒出一股股浓烟,这可不是依依墟里烟,而是一年一度的柏灵火。</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六晚上烤柏灵火是太行山区的一大民俗。从正月初五、六开始人们陆续到山上砍柏树枝,一到正月十二、三,有柏树的主儿就开始看守柏树或自己砍下来到城里卖。五块一小把,十块一大把,被路人抢购一空。</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早有心急的孩子抱出自己家的柏树枝开始点燃,一边烧一边吆喝,“烤柏灵火啦!”“都出来烤柏灵火啦!”其实,不用招呼,左邻右舍,男女老少,连那常年卧病不大出门的也都会纷纷走出来,携着自己的柏灵枝,涌向柏灵火堆儿,你一把,我一枝,火越来越大,烟越来越浓,柏树的清香越来越酽,噼里啪啦的火响中不时伴着一两声清脆的鞭炮声。一群人围着一堆火说着笑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欢乐、清香与温馨。每每此时,最快乐的莫过于孩子们:有统一指挥的,有拾柴的,有拨火的,有吹火的,追的,打的,跳的,笑的,烧了衣服尖叫的,跌了跟头大哭的……最慈祥的莫过于大人了,告诉孩子该烤手了,烤了手,手一年不冻,该烤肚子了,烤了肚子,肚子一年不疼,烤了屁股,屁股一年不挨打!引得孩子们纷纷掉转头撅起屁股对着火……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也映红了烤火人的心,左邻右舍有感叹年已过的,有谋划新一年的,有诉说衷肠的,平时有点儿小隔阂的,在火堆旁,也嘻嘻哈哈一笑泯恩仇了。柏灵枝终于烧完了,大人们怂恿孩子们回家拿馒头,拿糕,“除了牙齿,浑身都烤了,吃了火烧过的馒头或糕,连牙齿也不疼了。”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回去,拿了馒头或糕,争着烤,一个个吃得满嘴满脸黑炭似的,孩子们比着谁最黑,谁最黑谁就是包公,尖叫着互相摸起脸来。围着灰烬,孩子们又开始细心地扒拉着,寻找着,大人们说从灰烬里找出什么粮食,今年就丰收什么粮食,那个用心啊,“嘿,我找着了一个烧焦的玉米粒,今年肯定丰收玉米!”“嘿,我找着一个还没烧焦的高粱粒,种高粱吧……!”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欢笑着,跳跃着,四处奔走相告,他们忘了为助火势燃烧的玉米秸高粱秸了。大人们一边故作惊讶,一边幸福地笑着:是啊,现在不比过去了,种什么不丰收呢?</p><p class="ql-block"> 这堆火熄了,人们聚到另一堆火旁聚,最大的火堆旁,人越聚越多,笑声越来越大,孩子们越来越欢,月亮也越来越高了。</p><p class="ql-block"> 可惜近几年烤不到柏灵火了。空气是清新了,可醉人的柏树清香闻不到了,睦邻友爱的场景看不着了,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那最人间烟火的民俗真要彻底消失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