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闹元宵,浓浓情意庆团圆——东辽县实验小学家国情怀节日篇(五)

 桐桐啊

<p class="ql-block">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对家国作了阐释: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无数小小的家,深刻影响着一个大大的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之于家如水之于鱼。节日风俗中蕴含厚重的家国情怀,传承文化,热爱祖国,是当代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的元宵节节来临之际,又到了我们加强学生们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之时。</p><p class="ql-block">这个元宵节我们的主题学习单是:</p><p class="ql-block">1.元宵节节小问题</p><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来历你知道吗?</p><p class="ql-block">元宵节习俗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元宵节都会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2.小实践</p><p class="ql-block">拍一拍家里过元宵节的庆祝仪式。</p><p class="ql-block">参与家里庆祝元宵节美食的制作。</p> 元宵节来历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p>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p> 观灯 <p class="ql-block">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p> 猜灯谜 <p class="ql-block">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耍龙灯 <p class="ql-block">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耍龙灯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p> 舞狮子 <p class="ql-block">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有华人之处,必有舞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p> 送孩儿灯 <p class="ql-block">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又称送花灯,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男孩)吉兆,因为台语中“灯”与“丁”谐音。(‘丁’为男孩)这一种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p> 走百病 <p class="ql-block">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p> 踩高跷 <p class="ql-block">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看看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的欢乐元宵节吧!</p> 美食篇 烟花篇 制作手工灯笼 赏灯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愉快的节日少不了绚丽的烟花!</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象征合家团圆,新的一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花开花落,燕去燕归。在美好的传统节日中,我们度过了幸福快乐的日子。不难发现,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时间飞逝,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渐渐长大,不变的是我们那贯穿社会的和谐,最后愿我们在新年里,牛气冲天!</p>

元宵节

正月十五

舞狮

龙灯

节日

元宵

百病

表演

狮子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