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幸而有你,线上教研,腾讯会议。</p><p class="ql-block"> 为更好的开展新课程教材改革经验和教学成果,落实核心素养,深入探讨本学期线上与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新教材的运用,宝清二高各教研组于12月27日下午举行了以“新课程新高考下的我与新教材”为主题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语文组焦淑红、秦秀芳发言:</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时发现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摆在教学一线的重大课题。从学生认知方式出发,遵循高中语文学科规律,结合统编教材编写特点,对知识体系进行统整、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对学习情境进行渲染,四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些不仅涵盖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各环节要素,而且要分别解决高中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知识碎片化”、“教学教材化”、“主体缺失化”、“氛围隔膜化”的困境,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素养发展。</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语文的导向,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而教书育人就要以课文为主阵地,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知德并行。</p> <p class="ql-block">数学组王勇:</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在2020年秋季启动使用新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新教材遵循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宗旨,体现了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一、新旧教材对比</p><p class="ql-block">1.教学内容的安排层次清楚、脉络丰富</p><p class="ql-block">2. 教学新思想</p><p class="ql-block">3.教学新意识</p><p class="ql-block">二、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1、应用题比重加大</p><p class="ql-block">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p><p class="ql-block">3.知识点删减问题</p><p class="ql-block">高中数学新教材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扬长避短。高中数学新大纲和新教材,给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数学组郭希明:</p><p class="ql-block">一、课时安排</p><p class="ql-block"> 在旧教材中将必修分为五册书,大致需要三个学期学完。现在新教材将必修内容分为2册,大致要求在两个学期学完。新教材对于知识点学习的时间进行了压缩,这样相对地就学生在多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在研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时间去内化新学习的知识,同化原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内化知识所需的时间就和课时安排发生了冲突。如果给学生留有反思的时间,就无法按照要求的时间学完相应的内容;如果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就会有相应一部分学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何去平衡课时安排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教材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教材与旧教材大致相同。新教材对旧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比如说,将常用逻辑用语提前,和集合放在一起成为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一章。并且学习集合后接着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这样的调整使得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机衔接起来,使学生更容易去接受新知识。在第一章关于常用逻辑用语部分,新教材将命题都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称量词命题,一类是存在量词命题。与旧教材中的命题划分有一些差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除此之外,在第二章第二节基本不等式部分的讲解过程中发现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不等式这里的知识相比较于集合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更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阻碍。</p><p class="ql-block">在新教材中增加了函数的应用部分,同时在每章节的引入部分都增加了具体的实例。这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去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p> <p class="ql-block">数学组边红梅:</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轮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我该如何去做?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高三教师,虽然还没有进入新的阶段,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潜心钻研,探索进取。</p><p class="ql-block">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就能寻找到新高考的影子,在新教材中删减的知识,高考中就比较淡化,不考或者考的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今年在复习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也不增加难度,以基础为主。</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新教材更注重实际应用,更多的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这也对我们老师是个考验,在老教材中一般遇到函数应用多跳过不处理,但是新教材这类问题特别多,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多研究多分析,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在近几天高考中也有体现,文字量大,阅读理解困难,也导致很多同学心理恐惧,所以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虽然我没有教过新教材,没有过新高考,但是新课改已经来了,我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能更快更多的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p> <p class="ql-block">英语组:</p><p class="ql-block"> 1. 三位备课组长从本学年出发,对新教材的使用和衔接做简短发言。高一备课组长李娟老师提出面对新教材总体的应对方案及其困惑 :从暑期高考结束后就开始准备新教材的学习,听取了诸多专家的讲座,认真整理笔记,希望能在开学初一方面做好初升高的衔接工作,一方面准备新教材的应对。但一时间仍然感到难以达到专家提到的水平。 同时也心存很多疑惑。</p><p class="ql-block"> 2.主讲教师分享 高一 佀凤艳 刘南老师分别从教材的设置,各单元不同环节安排的意义以及自身授课的体会深入的介绍了新教材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全新理念以及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两位老师精心准备详细介绍自己在授课环节具体的操作,可谓匠心独到,让我们学到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式方法,但是更多的是教师备课环节的细致全面,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以及力图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构建能力与发展,这一点正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p><p class="ql-block"> 高二主讲的魏爽老师年轻有为,思路新颖,结合实际比较新旧教材的不同,捕捉新教材理念在试题中的体现。高三主讲教师何俊清老师有才华有高度,把握教学的方向不能放松学生的基础,其次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听说读写用英语,视野要开拓一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政治组孙淑萍:政治课内容难且课堂枯燥</p><p class="ql-block"> 高中政治必修课有四本教材,进入高中首先学习的便是《经济生活》,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济生活》牵涉很多经济学的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及经济学计算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使他们失去学习政治课的信心,进而失去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已经形成“满堂灌”的上课模式,课堂上互动的机会很少,从而造成政治课堂枯燥无味,所以高考新方案的试行似乎给学生们带来了“福音”,他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政治。</p> <p class="ql-block">政治组赵书月:</p><p class="ql-block"> 新高考背景下,选择政治课的人数较少</p><p class="ql-block"> 选择政治学科作为选考科目的人数比较少,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 政治课学习“无用论”</p><p class="ql-block">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所学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中是运用不到这些政治知识的;其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也不会学习与政治相关的专业或者在将来不会从事与政治学科有关的职业;而且从试点的浙江省中可以看出,浙江各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仅13%的专业涉及到政治,这种情况更是论证了政治课的“无用论”。因此,当学生有选择权时,政治学科往往成为最后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历史组丁晓波:</p><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家部署,黑龙江省在2020年秋季已启动使用统编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开展统编新教材教学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尽管很多专家深度解读新课程,并提出大量宝贵的教学建议,但每课教学依然缺乏经典课例参考,大家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p><p class="ql-block">经过半年新教材的使用,正像事先预料的一样,这一版教材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严格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体现历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在编写理念、编写结构、价值观传递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改变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与挑战。这不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也极具挑战。</p><p class="ql-block">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新特点</p><p class="ql-block">(一)先进的编写理念</p><p class="ql-block">1.以立德树人为教材编写的根本宗旨</p><p class="ql-block">2.以唯物史观为历史叙述的价值导向</p><p class="ql-block">3.以核心素养为信息交互的生成逻辑</p><p class="ql-block"> 历史教材不是历史的全部,而是一种主要的教学资源,没有必要被束缚手脚;教材内容不是用来记诵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使用教材去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主题教学,需要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发掘教材当中有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如何迅速适应新教材、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考试变化,我们才刚刚起步!</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宋微微:</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对于黑龙江地区来说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对新教材,很多事物都是在摸索中进行,谁对教材把握的精准,谁就能取得胜利。挑战是自己的经验和总结能不能胜任新高考。</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面对的是新高考,要想在新高考中取得成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p><p class="ql-block">第一:认真研读教材。</p><p class="ql-block">地理教材的分册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的必修二三改变为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教材的总体知识变动并不大,但是对于地理知识的介绍确是更加详细了。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概念教学方法要求的更加严格。活动题则是经典习题,但解答活动题的标准能力确是高考题的思维和方法,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老师去帮助学生拓展,才能想到答案。所以在假期我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采取认真研读各个版本的教材(比如人教版版和鲁教版),熟悉各个版本教材的知识介绍,以及各个版本是如何总结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总结新高考的能力培养方向。各个版本有各个版本的优点:人教版的知识介绍的更加精细化,鲁教版的案例分析最完善。湘教版注重能力培养,各有各的优点。下学期要进行必修二的教学,所以提前自己阅读教材,更加了解教材。</p><p class="ql-block">第二:研读新高考考纲</p><p class="ql-block"> 理解高考知识评价体系:考查要求,考查目标,评价体系。考查目标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纲是学科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是行尸走肉。假期认真阅读考纲,依靠考纲总结自己上学期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反思自己的上学期教学是否符合考纲要求,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与提高,采用哪些方法更加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为自己下学期的教材怎样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总结规律和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三:虚心请教经验</p><p class="ql-block"> 上海总分660分满分,采取3+3模式,六选三;浙江总分750分满分,采取3+3模式,七选三;北京、天津、海南、山东、采取3+3模式,六选三;河北、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采取3+1+2模式;也是黑龙江省要采取的模式。既然别的地区都是有成功经验的例子,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采取在网上通过各种信息群,尤其是各个地区的骨干教师组建的群,里面有老师探讨的问题,讲课的方法,虽然有些信息群是需要付费的,但是仍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付费,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验,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还自费买了一些优秀教师出版的图书,在别人总结的题型上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第四:多做题,做高考题和模拟题</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是高一,但是高考从来都不是脱节的。一定要把近三年的高考题做的非常熟练。虽然有些地区还是老高考,但是最新的高考题中一定渗透新高考的方向。所以要认真研读各个地区的高考题。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全国二卷的卷子上。模拟题最近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地区,比如:山东济南、日照、淄博,T8校联考、绵阳、成都七中、深圳等等。一定是老师先跳入题海,学生才能从题海中走出来。</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孙凤:</p><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教与学带来多的不便。</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李智武:</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关注未来。</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王建萍:</p><p class="ql-block">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张德丽:</p><p class="ql-block"> 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刘孝龙:</p><p class="ql-block"> 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很好的说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物理组:</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其根本用意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学生先通过分析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之后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以前,做物理实验注重强调实验的结果,现在则应注重探究的过程。例如,必修2第七章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习这个关系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的过程。关于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非实验性的,书上是否写出了结果,将来是否要求对结果的掌握,其教育意义是很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化学组张瑜吏:</p><p class="ql-block"> 高一学习的必修一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老教材第一章是从化学实验开始高中课程,而新教材从物质分类开始,有利于学生进行初高中衔接,让他们学会分类学习方法;紧着学习了重要的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做铺垫;将物质的量计算移到了第二章第三节,这样可以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接受。第二章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这样可以让同学们能够认识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区别,尤其是从氧化性、还原性角度分析。有利于他们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第三章安排的铁及其化合物和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铝及其化合物。这样让同学能够与典型金属元素钠进行对比学习,找出性质的共性和区别,使他们有个认识,虽然都是金属元素,但是性质上除了相似性,还是有区别的,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为什么不同,为第四章做铺垫。顺其自然的引出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从原子结构上入手,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体现了宏观辨识和微观分析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化学组李艳美:</span></p><p class="ql-block"> 习题方面,新教材落地之后,还没有进行新高考,总感觉习题的考查缺少指导方向,除了吃透教材习题之外,很多习题还是老教材习题的简单挪换位置,新教材新课改方面的习题量不够充足。缺少新题。</p><p class="ql-block"> 在新教材中的研究与实践这个环节,我们县级高中还是缺少一定的资源配备,做不了探究实验,学生缺乏化学体验。学生在化学实践探究方面的能力上还是短板。</p> <p class="ql-block">化学组张日超:</p><p class="ql-block"> 新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我们依据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将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材之外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化学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同时各种变化对我们教师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改变理念观念,要由教授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我们改变角色定位,要变成引导者、组织者。</p> <p class="ql-block">化学组吴迪:</p><p class="ql-block">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遵循数字教育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严格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化学教学。在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参与实验的过程,了解相关化学知识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过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促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具备强烈的环保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促进高中生学科事业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科学思维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确保化学学科教育适应于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p> <p class="ql-block">生物组叶永亮:</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在新课程下的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我讲一讲在新课程下新的高考下我的教学感受: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给我们接下来的新教材教学提供了引领思路,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挖掘我们自身的资源,发挥我们教学中基础知识扎实,引领学生学习方法灵活多样的优势。</p><p class="ql-block">给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注入了一股力量,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的迎接未来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