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信阳纪事12

老豆

<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br></b></font></h1><h1><font color="#ff8a00"><b>43 信阳城破</b></font></h1> 2月19日,蒋世杰见已陷入腹背受敌、弹尽粮绝的绝境,害怕城中粮尽酿成巨变,乃下令开城门两小时。一时之间,城中百姓涌出数千人,人群拥挤不堪,倾轧践踏,老幼羸弱者致死百余。<br><br> 攻守双方都对如此惨像不忍目睹,城内教会的洋教士、士绅商贾更是心急如焚。南关、北关教会长老和城内知名士绅董锡赓、高彩衢、陈润叔、严泗生,联手和平会会长王楚乡、红十字会长朱浩然、宪政讨论会会长宇文明、信阳商会会长杨光裕等人,不停奔走在攻守双方之间,居间调停试图息战。他们甚至派人南下汉口,到查家墩面见吴佩孚恳请撤围,以挽救城内成千上万无辜百姓。<br><br> 吴佩孚提出只须陕军缴械投降即可,也允诺对信阳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br><br> 然而,蒋世杰困兽犹斗,以和谈拖时间,拒不投降。 2月23日,蒋世杰派其参谋长刘汉文出城面见刘玉春、宋大霈,提出要求出城整编,保留力量。信阳商会会长杨光裕、红十字会会长朱浩然、信阳和平会长王楚乡作保。<br><br> 蒋世杰的条件还是“蒋师田、杨两团收编不缴械”“蒋世杰及田生春、杨瑞轩、张清泉、刘鹏四人解职,给予名义保证安全”。<br><br> 久攻不下的刘玉春、宋大霈不敢做主,暂停战事,向吴佩孚紧急呈报。<br><br> 2月26日,信阳方面杨光裕、朱浩然、王楚乡和信阳宪政讨论会长余文明、外籍天主教白牧师等,偕蒋世杰部参谋马骥抵达汉口,再进谒洽晤吴佩孚、李倬章。<br><br> 至3月6日,蒋世杰尚且派兵出西门欲绕道北门,偷袭信阳车站。3月7日,蒋世杰亲自带兵与刘鹏部夹攻车站,意图克复羊山,截断京汉铁路,激战一夜后无功而返,不得不退入城内。 此时,北方战事已告结束,靳云鹗西征河南一路顺风。<br><br> 2月28日从山东反戈袭来的靳军攻入兰封,3月2日克郑州。岳维峻的部队一路溃败,残部大多退往彰德、卫辉、顺德一带,少数退往荥阳、豫西、陕州。<br><br> 绕过信阳北上的寇英杰亦势如破竹,主力经明港、驻马店两役,一路再无大战,3月1日下许昌,2日入新郑。<br><br> 3月4日,寇英杰与靳云鹗完成郑州会师。<br><br><br><br><br> 国民军溃败,岳维峻西撤退入陕西,放弃河南的消息终于传到信阳。<br><br> 3月9日,吴佩孚再拨巨炮4门,炮弹200发,预备再次向城内轰击。<br><br> 3月10日,经确认后方消息确切无疑,蒋世杰听说岳维峻已死,顿感无力回天。失声痛哭“我守信阳不退,为大局也;今大局已去,西峰遇害(岳维峻号“西峰”),我为谁守?若再涂炭百姓,我不忍也。”乃复由教会人士、城内士绅与刘玉春联络。<br><br> 3月11日,攻守双方达成协议:<br><br> 1、守军及援军全部缴械;2、守军发给一个月薪饷;3保证生命财产安全;4不受编者可遣送原籍。<br><br> 蒋世杰等守将同意缴械出城,少部分不服者曾3次试图突围均被堵回。 3月14日,刘玉春、宋大霈率围城部队终于开进信阳城,蒋世杰部数千人出城缴械。<br><br> 这场“信阳攻防战”自1月26日寇英杰攻击第一道浉河防线开始,至3月14日蒋军出城投降,历时48昼夜,出城投降的守军居然还有大炮22门、机关枪300余挺、步枪7000余支,加上援军尚有9000余人。<br><br> 蒋军的炮队立即被完整收编。<br><br> 其余投降军人发饷一月,安排分乘四列火车,运往汉口、郑州遣散。蒋世杰、田春生、杨瑞轩被押送武汉,谒见吴佩孚。<br><br> 刘玉春入驻信阳,任信阳警备司令。 <h1><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43 封赏不公</font></b></h1> 作为敌手蒋世杰顽强阻击了寇英杰一个半月,令吴佩孚的大军受辱。<br><br> 吴佩孚在汉口接待蒋世杰等,不仅没有严厉惩罚他,反倒对他降阶以迎,待之以上宾之礼,设宴款待蒋世杰、田春生和杨瑞轩三人,为之压惊。<br><br> 吴佩孚这人沿袭古人豪爽侠义之风,敬重大丈夫包括自己的敌手,在湖南与赵恒惕不打不成交已是一例。此际,在复起之后从对待蒋世杰和其后对待张作霖来看,亦是如此。<br><br> 蒋世杰未接受吴佩孚的任命。<br><br> 此后一年,1927年当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后,蒋世杰得悉国民军与北伐军已经绑为一体,岳维峻并没死去而被冯玉祥复任国民联军南路总司令又到豫南,就再度投奔岳。<br><br> 重返信阳驻守后蒋世杰官升一级,被任为岳部第四军军长。<br><br> 1928年3月6日,蒋世杰因患肝癌病逝于武汉,时年45岁。比其后1932年8月在双桥战败于红军,被张国焘枪毙的岳维峻,还早逝了几年。 <h5><b>李景林</b></h5> <h5><b>张宗昌</b></h5> <h5><b>靳云鹗</b></h5> 寇英杰一路说罢,且说靳云鹗一路。<br><br> 1926年元旦过后冯玉祥下野,张宗昌和李景林组成“直鲁联军”,在“山东人不打山东人”的口号下,奉吴佩孚命靳云鹗站到“联奉反冯”的阵营。<br><br> 1月19日,靳云鹗与直鲁联军联手驱赶济南退到大汶口的国民军李纪才部,迫使李纪才放弃汶上、宁阳、兖州,沿津浦线退往济宁。<br><br> 驱李之后,靳云鹗、张宗昌、李景林在泰安举行会议,三人结为同盟并同赴曲阜祭孔。<br><br> 张宗昌为表示联吴诚意,慨然资助靳云鹗30万元军饷,靳云鹗东出河南夺取山东的计划到此终止。<br><br><br> 靳云鹗接受命令后,即反过来协助张宗昌,击溃由张部反叛后号称“国民军第五军”的方振武部。靳云鹗、张宗昌和李景林三人协力将李纪才撵出山东,迫使方振武退回大名。<br><br> 2月10日,吴佩孚命令靳云鹗为其第二路复起大军的总司令,与直鲁联军协同作战,出鲁击豫,与从信阳绕道北上的寇英杰夹攻国民军,夺回河南。<br><br> 靳云鹗与张宗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分工明确:<br><br> 靳云鹗西进击豫,赶走岳维峻;直鲁联军北上夺京津,接应奉军入关。<br><br> 2月14日,吴佩孚见计划顺手,进军无阻,遂进一步命靳云鹗为“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河南省省长”,命寇英杰“督理河南军务”。<br><br> 同一日,鄂督萧耀南病亡,吴佩孚任命陈家谟接任湖北军务督理。<br><br> 靳云鹗与吴佩孚的龃龉由此敷衍开来。<br><br> 靳云鹗明明率先夺得兰封定鼎河南,河南督理却被大帅给了寇英杰。<br><br> 虽然吴佩孚命其为十四省联军副总司令,但是靳云鹗夺取山东督军和河南督军位置的希望双双落空,给个空名有鸟用?<br><br> 靳云鹗部回征河南势如破竹,捷报频传。<br><br> 靳军高汝桐部2月28日攻陷兰封,夺下省城;<br><br> 3月2日攻克郑州;5日进抵洛阳,吴佩孚在寇英杰围攻信阳出师不利而丢掉的面子,靳云鹗以凌厉的攻势和风驰电掣般攻城掠地找了回来。靳云鹗一鼓作气为重出江湖的吴佩孚立下首功。 <h5><b>攻陷兰封</b></h5> 作为吴佩孚的老部下,虽然吴佩孚食言“谁先夺取河南,谁做豫督”,靳云鹗也不得不隐忍不发,遵从命令,竭力而为,仍继续配合夺取河南。<br><br> 沿陇海路展开的靳军西征进展如同疾风扫落叶一般,令国民军望风披靡。<br><br> 靳军到郑州与寇军会合然后分兵向北沿京汉线北上。<br><br> 张宗昌和李景林的直鲁联军在北线追击方振武,向安阳、濮阳、鹤壁、新乡一线突击,并北逼石家庄。<br><br> 两军在击溃国民二军岳维峻部后即将在豫北会师,准备杀向京畿重地,夺取北京。 <h1><div><br></div><div><br></div><b><font color="#ff8a00">45 强弩近末</font></b></h1> 此时的北京政府焦头烂额,但仍然一本正经地我行我素。<br><br> 控制北京的国民军为了遏制崛起的吴佩孚,架空段祺瑞后擢贾德耀代理阁揆,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颁布了讨伐吴佩孚的命令和鄂督、鲁督的新委任。<br><br> 萧耀南病故,明明是在武汉的吴佩孚说了算,并拟定陈家谟为鄂督,但北京内阁认为鄂督应由北京派。<br><br> 北京方面郑重其事地斟酌后派与段祺瑞有渊源的卢金山为湖北督办、刘作龙为省长。<br><br> 没想到卢金山并没有拼命与陈家谟争夺鄂督的意思,反倒是到湖北先吊萧耀南,后拜吴佩孚,联谊陈家谟,然后直接向北京辞去鄂督的任命。<br><br>丢开紧紧围困的信阳城,绕城而去沿京汉路北上的寇英杰,只是在明港、驻马店两地与国民军打了两仗后,也是一路破竹。<br><br>顺利抵达郑州寇英杰与靳云鹗会师。国民军被迫放弃河南,向西向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