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末,开车在秦岭漫山遍野地跑,瞎闯胡怼地就到了天子峪山上的一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 虽然没看到主人,但码放整齐的柴垛,打扫干净的院子……告诉我这是一个能干的主家。</p> <p class="ql-block"> 正在我推测臆想的时候,不一会,就见两位老人端着饭碗从还冒着炊烟的厨房里走出来,看见陌生的我毫不迟疑地打招呼,“吃了么!”</p> <p class="ql-block"> “阿姨好!吃过了!”阿姨说,“没吃在这吃一点!” “吃过了,阿姨,不客气!”</p> <p class="ql-block"> 听到阿姨客气又热情的问候,陌生的感觉,一下子消减了许多。于是我们坐到一起,他们吃他们的饭,我歇我的脚。</p> <p class="ql-block"> 闲聊中,两位老人告诉我他们已都过了古稀之年。我夸他们身子骨好,他们说老了,都不行了,不是这有毛病,就是那有毛病。特别是老头子耳朵不好!我开玩笑说,这也省得生嫌气!</p> <p class="ql-block"> 老人告诉我,他有三儿两女都成家了。老大在山外买了院宅基地搬出去住了,剩下老二和老三,也在山下路边建了房子。平时都难得回家,只留下他们两个“老不死”的在山上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人把原来的老宅子平分给老二和老三。两个儿子搬到山下生活以后,山上的房子都租给了西安一户人家,只留阴暗潮湿的偏房,供老人自己居住。</p> <p class="ql-block"> 我说这样也好,他们把租房子钱分给你们一点养老都够了。阿姨说,哼,谁给呢,房钱儿子都拿走了。</p> <p class="ql-block"> 那你们靠什么养老?阿姨说,平时就是在地里种点玉米、蔬菜、豆子。闲了到山里捡点板栗、五味子、核桃、柿子卖。我问一年能收入多少,阿姨说也就是三五千。我说三五千也够你们两位老人生活开资了。老人说,够了,就是不敢生病。 </p> <p class="ql-block"> 我说,生病不是现在有合疗么!老人说合疗麻烦着呢。这不能报,那不能报!去年的还没有报呢!我说,那就让儿女们添些。阿姨说,叫娃们添啥,他们都有家,娃都要上学,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啊!</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在关注留守的儿童,但又有几个人关注空巢的老人呢!看来,世上都是瓜粘籽,那有籽粘瓜的道理。人心是向下长的,但愿社会目光也不能总向下长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