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09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不忘初心

<p class="ql-block">邓稼先(1924—1986),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p> <p class="ql-block">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p> <p class="ql-block">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 </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p><p class="ql-block">时间拉回到1958年8月,时任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邓稼先兴奋又毫不迟疑地答应。他深知这项绝密任务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带着家人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那一年邓稼先34岁,此后28年,他隐姓埋名,“抛妻弃子”,凭空消失。</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回忆:“那是1958年的8月份,那天晚上他回来比较晚,他说他要调动工作了,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你给我一个信箱地址我们通信,他说可能也不太行。”这一天起,邓稼先开始了28年的隐姓埋名岁月,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从首都北京,来到了荒凉的戈壁滩,与世隔绝,忍受着艰苦的物质条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冒着被辐射污染的危险……</p><p class="ql-block">中国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邓稼先就参加了32次,有15次作为现场总指挥。起初,苏联专家参与帮助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但后来撕毁协议中断支援,艰难程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p> <p class="ql-block">随后,邓稼先与于敏等科学家又成功研制出氢弹,中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比起其他核大国,我国两弹的研制成功的间隔时间是最短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为邓稼先和于敏。</span></p> <p class="ql-block">在1979年的一次空投预试中,氢弹从飞机上下来,降落伞没有打开,直接掉在地上,没有爆炸,但摔碎了。这是一次后果严重得难以预测的事故,核弹非得找回来不可。因为没有准确的定点,一百多个防化兵去找都没有找到。邓稼先就亲自去了。结果核弹被他找到了。当他用双手捧起碎弹片时,自己也就受到了最严重的放射线侵害。</p><p class="ql-block">平时的邓稼先从来不拍工作照,可能是他在找到这核弹以后,已意识到这事对自己的身体将有决定性的严重后果,就一反平素的习惯,在上吉普车前返回时,主动要求和他同去的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一起拍了一张照片作纪念。图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邓稼先(左),赵敬璞(右)</span></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不顾旁人劝阻,只身前往爆炸地点寻找。五十多岁的邓稼先,最终发现了核弹,经过分析,降落伞没有打开,导致了氢弹没有爆炸。但他自己却受到致命的伤害,放射性鈈进入了他的身体。1克重鈈就足以毒死100万只鸽子,何况一个人?鈈让他的身体衰老的很快,得了癌症。</p> <p class="ql-block">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p><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邓稼先夫妇最终如实相告:“10元。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p> <p class="ql-block">1986年,病情危重的邓稼先坚持要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看。望着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邓稼先问身边的人:“再过几十年,还有人记得我们吗?”此时,对于国内的民众来说,“邓稼先”依然是一个刚解密的陌生名字。但对这个初登世界舞台的国家来说,他意味着太多。</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 冒险抱原子弹碎片,逝前叮嘱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p> <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躺在病床上对许鹿希说:“我不热爱武器,我热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必须拥有武器。假如生命终结以后还能再生,我仍然会选择中国,仍然会选择核事业。”</p><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享年62岁。临终之际,邓稼先依然牵挂着祖国的核事业,他留下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一生许国,却从未对国家提出要求,两弹奖励也不过几十块钱。当他和家人团聚时,却已进入生命的倒计时阶段。他最终在核辐射和癌症的双重折磨中去世,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说道:“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