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麟振先生辛丑新春书法作品展

至简文化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麟振:</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浙江政协常委</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秘书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法学博士</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香港著名大律师 国际公证人。</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被中国司法部委任为中国委托公证人。</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追求享有 不在乎拥有</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秘书长杨麟振</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6年,杨麟振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小学时在温州市创河巷就读,毕业后,他随父母移居香港。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由于两地教学制度有别,杨麟振到香港后从小学五年级重新读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改变了满口乡音,终于达到香港学府要求的中英数水平。其后,杨麟振进了葛量洪师范学院,在执教鞭的同时努力进修,在香港浸会大学修毕外文系,利用数年工作的积蓄到加拿大升学深造,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后再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1982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杨麟振律师行。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和内地的联系日趋频繁,再加上杨麟振虽然人在香港但心系故乡,从1988年起,他开始积极参与温州同乡会会务,并应邀成为温州市政协委员。现在,他担任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秘书长,数十年来为国家奉献的热枕从未改变。</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踏实耐劳 为国争光</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1年,杨麟振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修读法学,系主任在首日开课的课堂上就对大家说:“你们要认清周遭同学的面孔,因为在明年的开学日,也许会有一半人离开这里!”杨麟振环视四周,这群同学皆属于拔尖中的精英,他则是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就在那一刻,他有种背负国家而战的使命感,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付出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勤奋。终于,一年过去了,他以仅仅可升级的成绩成了其中一名幸存的学生。</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四年制的法学学习生涯中,前三年时间里杨麟振可算平稳度过。到了毕业的那一年,一桩小事却敲醒了他。有一次,他参加朋友聚会,席中也有不少家长和前辈们,当杨麟振被问到未来的动向时,他雄心壮志地坦言:“我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律师。”此话一出,在场的一名法官微笑地说:“你读渥太华是吗?你可知道,从来没有一个中国学生可在渥太华顺利毕业,你认为自己会是个例外吗?”另一个貌似名流的洋人则语带嘲讽:“没关系,有比起做律师更适合你的工作等着你去做!”然后,那洋人远远向替宾客们开车门的华人小伙瞄了一眼。从那天起,他心里有了一个更清晰的目标,自己一定要达成做律师的意愿。此后,有整整大半年时间,他夜以继日地苦读,几乎没有娱乐。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身边的同学,有成绩好的同学开始主动帮助他。最终,杨麟振圆满完成学业,成为该校创校以来首位顺利毕业的中国学生。</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4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学博士的毕业礼上,偌大的礼堂里,唯一拥有黑头发、黄皮肤与华人脸孔的就是杨麟振。当众人簇拥着他,向他献上最真诚的祝福时,这个漂泊已久的海外游子激动得热泪盈眶。</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求回报 就有好报</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0年10月13日,中国和加拿大建交,加拿大有意在北京举办产品展销会,藉此向中国民众推广加拿大文化。政府想寻找中英文造诣具有一定水平、又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担任产品翻译,在加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当然是不二之选。由于翻译工作属义务性质,且任务繁杂,又不能再兼顾其他工作,很多学生只能无奈地推辞了。但杨麟振心想自己虽身在海外,但应该为祖国作点贡献。于是,他自发性地响应号召成为一名翻译,并很快晋升为审稿人员。由于表现出色,他深得加国政府的赞赏。那次的产品展销会非常成功,大大加深了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相互信任,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政治上的互信也因为加深了认识而大大提升。一想到自己的工作也是架起中加两国之间友谊桥梁的一块小砖头,杨麟振心里就有满满的自豪,这是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满足。</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88年,作为香港执业律师的杨麟振,在温州同乡的支持下出任温州旅港同乡会副会长,并应温州市政府的邀请成为温州市政协委员。为温州同乡的事务,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联络乡亲、服务乡亲的工作上不遗余力,深得同乡们的爱戴与赏识。与此同时,杨麟振也善用自己的专业,在法律方面尽心尽力协助需要援手的居港浙江人,履行着老乡们互相照应、守望相助之心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到为同乡服务的难忘事,杨麟振如数家珍:“有一次,一位温州老乡在香港逝世,遗愿是回内地土葬。但因当时政策所限,无法达成。眼看办丧事的时限将至,老乡的亲属对于未能尽孝,不能好好安葬老父而感到沮丧不已。同乡会得知此事,立刻代为出面,跟温州市政府斡旋争取,列举这位老乡多年来对香港温州同乡会事务的投入和贡献,希望当地政府能给予特殊考虑。这事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我没有忘记老乡妻儿从我手上接过政府通知时那颤抖的双手以及感激的眼神,让我也不禁热泪盈腔。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同乡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而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与其说是协助乡亲,倒不如说也令自己的思乡情绪得以释怀。”</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1997年筹组成立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时,杨麟振亦积极地参与。由于他的律师身份,浙联会的组织章程草拟等工作都由他亲自执笔。回想当年,杨麟振谦虚地说自己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筹组工作,在与一班前辈及会长们共谋大事的同时,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做人处事的真谛,相互间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这一段友情一直绵绵地延续并不断地加深。</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服务浙江老乡20多年,问及感想,杨麟振只是谦虚地说:“我曾经离开自己的国土,很明白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的滋味,所以,我才能够设身处地想想同乡们真正需要什么。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我却以为,助人只是治标。助人自助才是治本,也是人性的基本。”</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生体验 发人深思</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兼顾多项公职和社团事务的同时,杨麟振对于法律业务的拓展及优化亦没有怠慢。随着两地联系日渐频繁,其中不少涉及民事法律事务需及时解决,以维护两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香港普通法体系下的公证书与内地公证书的范围、性质和相互使用上的区别,中国司法部自1982年开始委托公证人提供内地使用涉港公证文书的服务。根据现行《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管理办法》之规定,中国委托公证人必须具有香港认可律师资格及执业10年以上的资深律师,由司法部集中组织有关的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被委任。看到香港客户对公证服务的需求日趋殷切,杨麟振于1995年参加司法部第一次举办的正式中国委托公证人考核,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杨麟振多年在专业领域和社会事务上的成就,他多次强调自己只是个平凡人,一切顺其自然,不过分追求。若说个人有什么可取之处,大概就是他比较勤奋,亦不畏艰辛。“人这一辈子要走的路很多,看起来最好走的路未必一定是好的。看来九曲十八弯的路未必一定坏。到底要怎么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命运自有际遇。”杨麟振恳切地说,“人生变化多端,很多事难以预料。但我一直秉承着两个思想:一是时刻充实自己,二是广交朋友。当你的生命过得充实丰裕,对自己的信心便愈见增强。有了自信之后,待人接物的宽容和包容度也大得多。只要对自己怀有信心,当别人接近你,你不会总觉得别人前来侵犯你或另有所图,反而是一次结交朋友的良机。况且,有了人脉,就等于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大家可取长补短,把事情做到最好。只要达到这境界,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友情与收获。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收获,也关乎到生命的拾遗。”</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得与失,杨麟振也有独特见解:“当我身在飞机上,从半空往下看,见到那些鳞次桎比的楼宇。很多人打拼一辈子,就是为了其中一幢楼的其中一扇窗,更为了追求更多的窗户而疲于奔命。我不停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拥有比较重要?抑或享有比较重要?人在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总会追求不同价值。年轻人尽量争取拥有,态度是正确的。到我这把年纪,多了一点阿Q精神,觉得享有比拥有更好。譬如我上最好的菜馆,吃店里最上乘的菜式,结账后就可惬意离开。但如果我是这家菜馆的经营者,就有一连串繁琐问题要处理,包括员工、管理、食材、租金等。可能是年纪关系,我对很多事物的追求是享有,不在乎拥有。也许,这就是看透人生的一种想法吧。拥有的,最终也会失去;享有的,总算已享有过了。两者的结局是一样的。”杨麟振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发人深省。</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责编 李婷婷)</h3><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