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集五福啦!</p><p class="ql-block">锣鼓喧天,鞭炮齐鸣。</p><p class="ql-block">2021新春到</p><p class="ql-block">疫时代,寒假怎么过?</p><p class="ql-block">集五福争五好,五育并进过大年!</p><p class="ql-block">这个寒假,在广小“创享+、智享+、爱享+、融享+”等德育课程群的建构下,学校推出了安全中国年、悦读中国年、健康中国年、孝心中国年、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并以集福卡的形式,鼓励广小学子争做“寒假五好少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季芸辰利用寒假时间,走访古迹,实地写生,完成“手绘古迹”美术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约1700年前,一只白鹿,衘花绕城,温州古城,依山伴水而建;</p><p class="ql-block">千余年后的今天,一个孩子,拿着画板,踏上寻访古迹之路。</p><p class="ql-block">她,回顾走过的那些路,突然说:</p><p class="ql-block">“这,好像一头小白鹿呀!”</p><p class="ql-block">于是,便有了“古迹地图上画白鹿”,这个创意。</p> <p class="ql-block">那一个个玫红色的角贴,好像散落的梅花花瓣。</p><p class="ql-block">她把画过的古迹缩小,制成一张张小卡,插入角贴中。</p><p class="ql-block">一来,方便旅行者拿着地图,走到实景中,取下小卡,与古迹合影;</p><p class="ql-block">二来,小卡的背上,写上古迹的简介,让旅行者,更能了解它。</p> <p class="ql-block">那么,就随着小白鹿的脚步,去寻访温州古迹,了解温州历史吧。</p><p class="ql-block">文章有点长,文末放彩蛋</p> 广场路小学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温州市广场路小学</p><p class="ql-block">广场路76号(椭圆形停车场东侧/鹿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季芸辰的学校,也是温州很多名人的母校。寻访古迹之路,从这里启程。</p><p class="ql-block">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十,即公元1896年11月14日,已经有125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最初设于九柏园头,后迁至三官殿巷,1912年就迁往现址。标志性建筑:“世纪楼”,代表的就是它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这里,走出了谷超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夏承焘、郑振铎、</span>黄豆豆、金江、陆善镇、吴昌涛等名家大师。今天,我以你为豪;明天,我希望能成为你的自豪。</p> 谯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站:谯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鼓楼街与公安路的交叉处(鹿背)</span></p> <p class="ql-block">公元907年,吴越王钱镠之子钱传灌,奉父命驻温酷意经营,加强军事防御,以长保无虞。于是,他一面修缮旧城(即晋时所筑的鹿城),一面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
</p><p class="ql-block">子城自公元907年开始营造,其范围周长三里十五步(占地面积约6.72平方公里),旁通壕堑,规制方整,城池呈正方形,东界为打锣桥,南界为渔丰桥、冰壶潭,西至城西街,北界为仓桥,城子四周有护城河,河上筑桥接城门使其城内外相通,四处城门上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楼”,南为“谯楼”(即鼓楼),西城为“西楼”,北为“临圃楼”。据史载“钱氏子城”建成后,沿用440余年,于元时废毁,仅存南城门谯楼。</p> <p class="ql-block">谯楼的西侧,是玄坛殿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有温州建城的历史介绍,</p><p class="ql-block">以及遗址的考古记录。</p><p class="ql-block">甚至可以走到玻璃房里,近距离观察考古现场。</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张古地图:温州府图</p><p class="ql-block">可以和前面画的《小白鹿手绘古迹地图》对比一下</p> 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旧址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旧址</p><p class="ql-block">县前头135号(鹿背)</p> <p class="ql-block">鼓楼街往东,拐到县前头继续东行。</p><p class="ql-block">会路过一个不起眼的连体建筑。</p><p class="ql-block">1938年秋,新四军在这里设立了采购办事处。同时,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以红十字会名义也在此设立办事处,配合开展工作,将大批干部和物资通过温州送往华中抗日根据地,历时两年,为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作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红色,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地图里,小白鹿身上的红飘带,正象征着这条古迹之路,也是红色之路。</p> 东瓯王庙 <p class="ql-block">第四站:东瓯王庙</p><p class="ql-block">华盖里94号(华盖山西麓)</p> <p class="ql-block">来温州,有机会话,建议去东瓯王庙走走。</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刚才县前头这条路继续往东,走到华盖山边,在高盈里左转往北,没多远就能看到一个老台门。</p><p class="ql-block">进去就是东瓯王庙,</p> <p class="ql-block">这里,让你了解温州的起源。</p><p class="ql-block">东瓯王,驺摇,越王勾践后裔,秦汉之际人。</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遗民南迁瓯越(东瓯)。</p><p class="ql-block">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驺摇率领瓯越吏民反秦,后助汉高祖打败项羽。</p><p class="ql-block">汉惠帝三年(前192),驺摇被封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世俗称东瓯王。</p> 中山纪念堂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公园路东尽头南侧(鹿尾)</p> <p class="ql-block">从东瓯王庙原路返回县前头,继续往东会有个山洞,那是华盖山的防空洞,也是温州一个知名小商品市场。</p><p class="ql-block">再往南,与弯曲的县前头一样,平行弯曲的一条路,叫公园路。</p><p class="ql-block">2020年国庆新开街,是温州又一“新”去处,承载着多少温州人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插播季芸辰的3篇公园路研学记录,可点击链接跳转😁</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una9j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①猜猜我有多爱您,亲爱的祖国!——广场路小学国庆中秋“小脚丫走家乡” 研学活动(历史人文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kjgzp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公园路的时空之旅--移步换景写作学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b5ycy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公园路研学外传--我和我的团队</a></p> <p class="ql-block">走到公园路尽头,路的南侧,公园里有个白色的独栋建筑。</p><p class="ql-block">那,就是中山纪念堂了。</p><p class="ql-block">北伐胜利后,温州各界人士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36年,在公园北端构筑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砖木结构,中西结合,平面呈凸字形,台基以白色规整块石叠 砌,凸出部分即前厅,呈亭阁式,面阔三间,后部为西式楼房,面阔七间。80年代重新修缮过一次。1985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p> 古城墙 <p class="ql-block">第六站:古城墙</p><p class="ql-block">公园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口</p> <p class="ql-block">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的这段古城墙,是历史上温州城郭的最后遗存。</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常来温州轰炸,为便于市民疏散隐蔽,永嘉县政府(温州市区当时系永嘉县城所在地)于1938年下令拆除城墙,至1945年温州城墙大部拆除。</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仅华盖山上尚残存一段外城城墙遗址,内城也随历史的变迁只留下谯楼及其东边几十米长的城墙。</p><p class="ql-block">或许,1700年前绕城的小白鹿,就曾路过它。</p> 池上楼 <p class="ql-block">第七站:池上楼</p><p class="ql-block">谢池巷1号(鹿腿)</p> <p class="ql-block">穿过中山公园往南,会到谢灵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温州被称为“山水诗发祥地”,就是源自谢灵运这位大诗人。</p><p class="ql-block">他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写的池上楼,原址在今鹿城区东公廨清末温州中学旧址(今温州实验中学内),后毁。</p><p class="ql-block">后人在积谷山下凿池(谢池),临池建楼(池上楼)以作纪念。</p><p class="ql-block">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辞官回归故里,在此购地,增筑“春草轩”、“怀谢楼”、“鹤舫”等,取名“如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旧插播季芸辰的研学记录,点击链接跳转,那是另一条逛温州的路线。</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pcbif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跟着谢公,游学温州》</a></p> 温州八中 <p class="ql-block">第八站:温州八中</p><p class="ql-block">蝉街20号(五马街西尽头往西)</p> <p class="ql-block">温州的路,会让外地人有点晕。</p><p class="ql-block">同样直直的一条,东边的叫公园路,往西走着走着,变成了五马街,再往西,叫蝉街。</p><p class="ql-block">温州八中,就位于五马街西尽头,蝉街东尽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温州革命的摇篮,就是当年温州师范学堂、浙江第十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浙江省立温州中学的所在地,有着许多革命故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19年,为响应“五四运动”,浙江第十师范学校学生陈化熙、徐景春等带头成立了“东瓯中等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陈化熙担任会长,号召市民团结救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23年到1924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学生蔡雄、苏中常等在他的指导下,成立新文学研究社团——“宏文会”和“血波社”,试用白话文写作,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开展反帝宣传。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蔡雄(1907~1927,浙江瑞安人)是大革命时期温州地区学生运动的先驱,192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卅”惨案后援会成员、共青团永嘉支部书记。1927年5月18日在温州被捕,拒不招供,遭受严刑毒打。5月23日深夜,蔡雄在刑场(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即现温八中操场)就义,年仅20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温州八中,曾有260名校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40多人成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在校入党及成为革命烈士的人数,均居浙南各校之首。</p><p class="ql-block">这里还培育了无数国家人才,如郑振铎、苏步青、夏鼐、徐贤修、夏承焘、张肇骞、谷超豪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一提,这里也曾是广场路小学的旧址。</p> 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 <p class="ql-block">第九站: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p><p class="ql-block">信河街大高桥壬子巷大厦东侧(鹿前腿)</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红色之旅,可以顺便往西南拐一下。</p><p class="ql-block">全坊巷往西拐到任子巷,在壬子巷大厦东侧有个亭子。</p><p class="ql-block">这里是2007年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温独支”成立地遗址附近,建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p><p class="ql-block">纪念亭为正四角形仿古式,亭高7.6米,占地面积27平方米。亭内上方悬挂着纪念“温独支”碑文,供游人瞻仰。</p> 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 <p class="ql-block">第十站: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p><p class="ql-block">康乐坊280号(鹿耳)</p> <p class="ql-block">回到府前街,往北一直走,路过环形停车场,继续北走,眼看快到百里东路,向右小拐弯,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原来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廉昌钱庄</span>。</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温州青年成立“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面宽三间,共三层。三楼为当时的团舍。</p><p class="ql-block">正面正中,知道大大的五角星。</p> 朱自清旧居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朱自清旧居</p><p class="ql-block">四营堂巷50号(鹿角)</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谢灵运写下了千年前的温州,那么,朱自清就是写百年前温州的人。</p><p class="ql-block">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啊,温州从此就有了一种绿,叫“女儿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朱自清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八中)任教时,住在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此地原为王宅,当年朱自清即以王宅东厢房为寓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居内的陈列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起居室、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朱自清先生的温州踪迹、朱自清先生的著作等4个部分布置。</p><p class="ql-block">利用展板、书画、复制的资料、照片、楹联等反映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展出的还有朱自清当年在温州时的活动照片、手稿和著作等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朱自清旧居陈列是目前国内关于朱自清人物专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陈列之一。</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旧居隔壁,是南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温州南戏,是中国戏曲之祖,此处也很值得一逛。</p><p class="ql-block">只是,两处挨太近了。还是选红色相关的朱自清来画罢。</p> 尾声彩蛋 <p class="ql-block">原本打算画好路之后,把古迹画到路边。</p><p class="ql-block">季芸辰突然说,这个路看起来很像一只鹿。</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动手把它修改为“小白鹿”。</p><p class="ql-block">为避免古迹遮挡小鹿,用了角贴插卡设计,意外地增值了地图新玩法。</p><p class="ql-block">视频为画作过程的延时摄影,时间有点长,做为彩蛋附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