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上下班,总是能在路口看到一位老人,他身着一套洗得发白的军装,静静地坐在白杨树下,接受阳光的触摸。头上稀疏的银发在阳光下颤动,脸上露出刚毅的神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路上行色匆匆的官兵,好像永远都看不够,似乎又在一遍遍地搜寻他曾经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楼后的邻居,也就是马老的大儿子告诉我了关于他父亲的一些经历和过往,我才知道马老是基地第一代创业者,并是副军级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老1938年7月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大山沟里急行军,几天几夜,没吃没喝,累得全连战士倒地就睡。为了寻找一些粮草,马老带上8名战友跑到离战场15公里的村庄,刚到老乡家还没站稳,不幸被敌人发现,为了保护老乡,他和战友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撤退。在激烈的交战中,马老的右脚大趾头被敌人的子弹打掉了,他也不曾知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老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也参加过青藏公路建设。1959年,他跟随部队奉命进疆,加入到核试验大军的行列中,在大漠一守就是几十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没有战场的炮火硝烟,但马老感到肩上的责任同战争年代一样重大,使命一样光荣。基地处于大漠深处,又是组建初期,身处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又遭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官兵们过着缺衣少粮,忍饥挨饿的日子。作为后勤服务中心的(处长),马老面对沉重的压力,不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千方百计地筹备生活物资。特别是逢年过节时,为了科研人员、官兵、职工和家属能分到少量的生活物资,马老在全疆各地不停地奔波。作为一名从硝烟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军人,他有着白杨树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就算遇到天大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去克服,从不言败,从不气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马老不但在自家房屋周边开荒种地,还在自家院子里养起了猪和鸡。他的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盼望着猪快点长大,鸡早点下蛋。急切的心情,孩子们除了上学,主动承担了养猪和鸡的任务,从年头盼到年尾,总算盼到猪长大,鸡下蛋了。但是,马老不顾孩子们那期待的心情和眼神,毫不犹豫把鸡蛋和猪肉送到警卫连,让官兵们共享,感动得全连官兵热泪盈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熟悉马老的人都说,他身上有着讲也讲不完的故事。而关于他的几个故事,就让我肃然起敬。作为基地的一名军嫂,从马老身上,使我懂得了基地第一代创业者的平凡与伟大,奉献与牺牲,同时领悟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也明白了自己的职责。</b></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至网络,非常感谢原拍摄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