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书展

良富

<p class="ql-block"><b>2020年上海书展宣传片</b>(点击播放)</p> <p class="ql-block"><b>2020上海书展于8月12日-8月1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举办1000多项线上线下活动,各区也举办相关活动270余项,内容涵盖新书发布、文学讲座、艺术表演等。</b></p> <p class="ql-block"><b>书展总是在高温中到来,这是开幕日中午在展览中心广场上的留影,此刻气温是36.6度。今年是第17届书展,也是我连续17年逛书展了。防疫下的上海书展,别有一番景色:网上订票、书店取票、入场出示身份证、出示健康码,测体温、全程戴口罩。与往年相比,场内明显是进场读者少,展出图书少,线下活动少。今年书展七天,我四进展览中心,在看书买书的同时,也用手机记录下了这届特殊时期的上海书展。</b></p> <p class="ql-block"><b>烈日下,戴着口罩排队入场,因要验证,出现了一溜长队,但秩序井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设在广场上的安检篷房,</b><b>读者于入口处出示身份证件、健康码、购票凭证并测量体温。体温未超过37.3℃人员方可进入安检篷房进行安检及第二次红外测温。然后通过验票闸机检验身份证原件,并同步人脸识别绑定。完成这一系列规定动作后,才可进入书展的场馆。</b></p> <p class="ql-block"><b>东一馆入口处,似一本打开的书。</b></p> <p class="ql-block"><b>正门入口处,每年都有一个这样的雕塑,总会出现当年的时髦热词,也总会有许多人喜欢在这里留影。</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大厅活动区,为防疫,下面嘉宾、读者的坐椅明显比平时少了许多。</b></p> <p class="ql-block"><b>2020书展的主宾省是浙江省。</b></p> <p class="ql-block"><b>中央大厅一侧,是出版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的展位,已不见往届的熙攘。</b></p> <p class="ql-block"><b>曾经,这一格格楼梯,就像竞技场上的看台,上面坐满了憩息的读者,如今,此景不再。</b></p> <p class="ql-block"><b>每年书展总有几场“重量级”的活动安排在友谊会堂举行,今年友谊会堂因疫情也限流了。</b></p> <p class="ql-block"><b>今年的“向大师致敬”特展汇集了白桦、流沙河、叶永烈、王家范等2019-2020逝去的作家、学者的佳作。</b></p> <p class="ql-block"><b>世纪国学馆,读者真少。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某出版社编辑)告诉我,从前的书展每天读者要几万人次,今年每天只出票9千。</b></p> <p class="ql-block"><b>理想书房年年有,理想书房年年变,因为理想也往往总是在变的。</b></p> <p class="ql-block"><b>上海人民出版社展区</b></p> <p class="ql-block"><b>看到了一家名为“后浪”的出版公司。</b></p> <p class="ql-block"><b>看见这套红色题材连环画的封面,仿佛时空穿越,又回到了我们的孩提时代。</b></p> <p class="ql-block"><b>每届书展总能见到“三毛”和“十万个为什么”,又见“十万”,不由想起刚逝去的叶永烈先生,2018年前的书展,几乎每届都能见到叶先生。</b></p> <p class="ql-block"><b>《人间失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据说太宰治是影响王家卫的作家。</b></p> <p class="ql-block"><b>因为疫情,加缪的《鼠疫》又成了畅销书。</b></p> <p class="ql-block"><b>这个叫阿福的德国人写的书,应该很有趣。</b></p> <p class="ql-block"><b>“直播带货”是今年书展的一道风景。</b></p> <p class="ql-block"><b>书展不只是卖书,今年书展上文创产品充斥,当然价格都不便宜,因为它卖的就是创意,而创意无价。这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文创产品,一根指挥棒U盘,要100元。</b></p> <p class="ql-block"><b>这是来自故宫的手机盖,大气而喜庆。</b></p> <p class="ql-block"><b>“啡”同寻常,咖啡与书是标配,就像如今的书店里总能喝到咖啡。</b></p> <p class="ql-block"><b>一枝装书的大铅笔,这是晨光的铅笔广告。</b></p> <p class="ql-block"><b>街上流行帆布包。这是锺书阁贴在窗上的帆布包广吿,我在右边的帆布包上看到了泰戈尔的诗: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出自《园丁集》)</b></p> <p class="ql-block"><b>独立书店总是书展的一道风景。今年这些书店搬到了展览中心东北角的几排阳光篷里,名曰:实体书店品牌馆。</b></p> <p class="ql-block"><b>有点老上海味道的世纪朵云。</b></p> <p class="ql-block"><b>衡山和集,营业员小哥身后不是书架,是一张大照片。</b></p> <p class="ql-block"><b>晓风书屋,杭州的书店,那几枝莲蓬是否也来自西湖。</b></p> <p class="ql-block"><b>如儿童乐园般的上海三联书店。</b></p> <p class="ql-block"><b>看见这个爱神雕塑,就猜到了这是来自巨鹿路上爱神花园外的作家书店。</b></p> <p class="ql-block"><b>在读者书店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书展今年首设“未来阅读”展馆。有意思的是,“未来阅读”展馆就在原来的实体书店展馆的位子,这是否是一种暗示呢。</b></p> <p class="ql-block"><b>“未来阅读”展馆,打造未来阅读新模式,展馆的布置也很新潮、养眼,此地无书胜有书。</b></p> <p class="ql-block"><b>当然,书展的主角还是卖书,还有各项与书有关的活动,如新书首发、签售、论坛、讲座等等,与往届相比,今年的活动明显减少,来自外地的嘉宾也明显不多。</b></p><p class="ql-block"><b>《这里是上海 建筑可阅读》,一本书展重点推荐的书,由上海市副市长主编并参加新书首发,首发的主持人是上视的新闻主持。</b></p> <p class="ql-block"><b>一场关于</b><b style="font-size: 18px;">《初心之地》的对话,此书是</b><b>苏智良教授带领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历时十年,对上海革命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进行细致调研后,编写、出版的。</b></p> <p class="ql-block"><b>两个老张,曾经的复旦历史系的师生,如今学生著书叙复旦,老师站台来助阵。</b></p> <p class="ql-block"><b>祝勇的“故宫”系列近年颇为畅销。</b></p> <p class="ql-block"><b>国内儿童文学界的诸多大咖为一场论坛而聚:作家秦文君、殷健灵、沈石溪,儿童文学理论家孙建江,一线小语名师朱煜等。</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丝绸博物馆赵丰馆长“关于中国丝绸艺术和设计”的讲座。</b></p> <p class="ql-block"><b>诗人崖丽娟《无尽之河》新书签售,“金话筒”播音员方舟主持,评论家孙琴安、杨斌华,作家林华担任嘉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大型科普丛书——“46亿年的奇迹:地球简史”首发分享会前,上海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与七宝中学校长朱越、曹杨第二中学校长王洋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小说《上海公子》首发,有趣的是作者王霄夫父籍山东,母系浙江,现居杭州,只有外公曾在上海生活过。</b></p> <p class="ql-block"><b>现代人已不大会写字了,但书展上每年都有几场关于书法的活动,这是《高情逸趣》——张伟舫书艺漫话”首发式主题活动暨签售会,书法家刘小晴等前来捧场。</b></p> <p class="ql-block"><b>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孙频新书《我们骑鲸而去》。孙频的小说几乎都关涉记忆和遗忘,伤痕和痛感,以及对这些的反思和追责。</b></p> <p class="ql-block"><b>《尼采诗歌新编》新书首发及签售。</b></p> <p class="ql-block"><b>传媒区,上视“纪实人文”频道主持人张颖采访中国作协副主席、当红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b></p> <p class="ql-block"><b>“网红医生”张文宏成了“书展红人”,书展处处可见张文宏活动的广告。医生曾经许诺,待疫情结朿,他会静静地走开,出现在门诊的角落里。显然现在还未到那个时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8月16日下午到思南公馆宴会厅(书展分会场)参加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分享会,该分享会需微信预约(共30个名额),签到时我才知道我是预约001号。</b></p> <p class="ql-block"><b>当天的嘉宾是复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陈麦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听众席里有一位马来西亚著名华语作家戴小华。</b></p> <p class="ql-block"><b>闭幕日(星期二)的晚上,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总有一场流动的声音盛宴,这就是</b><b style="font-size: 18px;">“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b><b>至今已连续七年了。今年诵读会的主题词是力量,分幸福的力量、阅读的力量、</b><b style="font-size: 18px;">经典的力量、</b><b>未来的力量。今年我又一次在现场,聆听这些来自京沪两地的中国好声音,用声音演绎文字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杜宁林在朗诵《木兰辞》。杜宁林,国家一级演员,1990年主演《辘轳女人和井》,凭狗剩儿媳妇角获得第11届“飞天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b></p> <p class="ql-block"><b>王卫国,国家一级演员。曾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名将张辽,《水浒传》中饰演“玉麒麟”卢俊义。2000年,《西游记续集》中饰演玉皇大帝和白象精。</b></p> <p class="ql-block"><b>著名特型演员卢奇在诵读食指的《相信未来》。</b></p> <p class="ql-block"><b>朗诵艺术家康庄在朗诵《蜀道难》,声音充满磁性和质感。</b></p> <p class="ql-block"><b>吴俊全,八一电影制片厂解说员。先后为数百部电影和上千集电视剧配音,尤其是用方言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配音,更是家喻户晓,被称为影视界的“奇才”。</b></p> <p class="ql-block"><b>上海配音演员丁建华。</b></p> <p class="ql-block"><b>上视主视人曹可凡在朗读毕淑敏的《让我们倾听》。</b></p> <p class="ql-block"><b>合诵《我的祖国》。</b></p> <p class="ql-block"><b>诵读会结束,中心会场的屏幕上随即出现一连串感谢,这也就意味2020书展真的要拉下帷幕了。</b></p> <p class="ql-block"><b>出口处,“小甜橘”(志愿者)立队欢送读者,感谢这些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本届书展的顺利举行,离不开他</b><b style="font-size: 18px;">们的艰辛奉献。</b></p> <p class="ql-block"><b>走出展览中心,大厦依然灯火通明,再见了!2020上海书展。期待明年的书展,再也不用测体温、出示健康码,更不用戴口罩了,也期待那位“网红医生”再也不是书展的“红人”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收获:</b></p> <p class="ql-block"><b>书展的手册、门票和祝勇、卢奇、陈子善、陈思和等人的签名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买了一些上海地图,其中9张是新出的上海市区图系列。受网络地图的冲击,如今纸质地图的更新速度明显放慢。</b></p> <p class="ql-block"><b>买新书四本:陈子善《梅川序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楼耀福《土布上的乡愁》;董宁文《写在开卷边上》。携旧藏的薛冰三本书话类著作,在薛冰新书发布会上请他签了名。</b></p> <p class="ql-block"><b>还买了这本《上海市行政区划变迁图集(1949—2019)》,中华地图学社出版,原价780元,书展特价打7折,出版社老总给了我一个5.5折,以429元拿下,也创下了我买新书单价最高的一个纪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