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新年

六年二班杨惠茗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样一个万家灯火的夜里,我与家人们一起漫步于河边。</p> <p class="ql-block">清风缓缓拂过我的脸颊,红艳的灯笼挂在枝头、桥间,响亮的烟花炮竹之声让夜显得热闹却又不过分喧嚣。感受着这浓郁的年味,我才恍然惊觉――过年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是大年初一,我们家素来有在大年初一做艾叶粑粑和做团圆饭的习惯。父亲常说:“以后不论走多远,过年总得回家看看,这才热闹。”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干着各自的活计,说着一年来的各种见闻。身心都沉浸在了一种喜悦的情感里。年、年味这两个词,在我们家更像是上下辈之间的一种传承,一种不论你走的多远,你都是有线的风筝的归乡之感。</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过年怎么能少得了红包呢?我怀着满腔的激动与祝福,像我的家人们,传递着新年美好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其实,过年于我们小孩子而言,也是难得一见的放松的好时机。没有了平日里父母总是念叨着的作业,没有了繁重的学业,短暂忘记了同龄人之间激烈的竞争,轻装上阵,来一场简单却快活的旅行。途中我们唱着新年好的歌,怀抱着对来年的希望,踏着朝阳,赶往目的地――大足。</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里的佛像们,造相精美,表情灵动,真真是令人震撼。透过它们,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匠人们,为了一些细节而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我仿佛看见了,在数百年之前对某一个春节,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用手中的凿刀,用心中的信仰,来感悟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众生百态,年味亦有百态,于我们而言,记住那份独属于我们的年味,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