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黄艳丽文</h3> <h3>从记事起,每年的元宵节,奶奶和母亲都要为我们做许多面灯,每人各做两盏灯。那灯是用荞面和小麦或玉米面做的,小茶碗状,用小剪刀剪出齿状花纹,燃料为胡蔴油,灯芯是棉花绕在胡蔴杆上做成的。这些盏灯,不是用来照明的,也不是好看的,它是有着十分美好的象征意义的。<br></h3> <h3>正月十五一早,奶奶,妈妈就开始做灯盏。天还没亮妈妈就起来启荞面,中途又搅拌好几次,这样做出来的灯盏不硬还甜。我家每年都要启一大盆面,因为除过自家点的还要给村里殁了亲人,不做灯盏的人家送。</h3> <h3>记忆中灯盏的种类好多:十二生肖的,代表十二月份的(灯盏上捏几个面丁就代表几月),剪了花的,还有一个满身花的代表麦垛,要放在粮食房的麦仓上面,寓意五谷丰登。还有些直接是一个面团捏个窝窝就好,每种灯盏都有不同的寓意。</h3> <h3>我那时常做得就是团面团,奶奶总夸我团得圆溜,光滑,好看!我还做十二生肖里的鸡和狗,印象中这两种生肖是要在灶爷前的木板上摆放,祭祀的。剪花的时候我常常被妈妈嫌弃,因为我剪得又粗又大,丑极了,这时二妈家的两个姐姐就是我的榜样,妈妈常夸她们剪的灯盏漂亮,花子剪的转数多,还又细又长。等灯盏蒸出来,妈妈和奶奶总要先看看代表月份的灯盏里哪个有水窝,有水就代表这个月雨水充足,田里庄稼能长好。而我先会尝一尝好不好吃,甜不甜。等灯盏出锅,爷爷就开始指配任务了,谁谁家应该送灯盏,送几个。然后我和弟弟就端个碟子或者提个塑料袋子,开始转着在村子里送灯盏。每次碟子里也会收到别人家的回礼,几颗糖或者几个面果果,那会子心里是乐呵呵的。 奶奶和妈妈在家里则用胡麻杆和棉花缠灯芯,缠好了放在碟子里浇上清油让把油吸得足足的备用。</h3> <h3>掌灯时倒上植物油点亮,端到当院,爷爷先要烧香敬天,然后人是“拎灯,就是每个房间里端放一盏,要照亮房间的角落祛掉“不好的东西” ,米缸面缸,鸡舍猪舍,牛棚狗窝都端一盏灯,最后是每个人两盏灯,端到自己的房里。</h3> <h3>我总会放到比较高和安静的地方,因为这样结出来的灯花大,在老一辈的口中,灯花大意味着学业有成,将来有出息。所以每次我都巴巴得盯着自己的灯花看,呵呵,灯花是挺大,但出息么现在看来还欠缺点。</h3> <h3>吃灯盏也有讲究,不能两个人吃,吃了会瞪眼还是怎么的,所以每次吃灯盏若自己一个吃不完,总要些人一起吃,给掐上一点意思下!爷爷那时总会吃还没灭的灯盏,寓意什么我不知道了,是不是健康长寿呢?总之吃灯盏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把里面的灯芯处理好,那个黑黑的油会抹得到处都是,手上,嘴上,脸上,衣服上,这时又免不了挨训。</h3> <h3>美好的时光似乎都停留在小时候了,那时物质匮乏,但欢乐总是那么多,记忆总是那么深刻。随着上中学,爷爷奶奶过世,成家好像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参与过做灯盏了。现如今女儿已经会学做灯盏了,时间怎能不快呢?逝去的童年怎会复返? 借女儿的学习视频发一波关于做灯盏的回忆,说得不对得大家可以补充,也可以和我一同回忆那逝去的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