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不要超越亲情

三木

<p class="ql-block"> 利益不要超越亲情</p><p class="ql-block"> 作者:林耀平</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元宵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元宵节要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是合家欢乐的日子。于是,我想起“亲情”这个词来。我的意思是:当今,由于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都在追名逐利,但无论利益怎么驱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利益不能超越亲情。</p><p class="ql-block"> 首先,“亲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道教是教人怎样做人的,在仁德与名利方面,许多论述充满了辩证法。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充分地阐述了社会政治和人类生活中的辩证法。在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作为阴阳相对的大道与仁义、智慧与大伪、六亲不和与孝慈、忠臣与奸臣,都存在于矛盾双方力量的盈虚变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实际上只需要正常的亲情,而不需要什么大孝;作为君主,只需要正常的君臣关系,而不需要什么忠臣。儒教是教人怎样做事的,子曰:“能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学生:“敢问?”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对学生说:你做到了这五个字,不仅你的亲情会好,你无论干什么都行,做什么事都能够成功。孔子论述中的“使人”就是可以领导人、指挥人,包括当“君主”。换句话说就是:你只要具备了这五个字,不仅能把亲情关系搞好,还可以当大领导,甚至当君主。</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你要想当领导,首先要能处理好亲情关系,处理不好亲情关系,不仅当不了领导,而且做事都很难。</p><p class="ql-block"> 其次,“亲情”,是维系家族兴衰的关键所在。老子讲的“六亲”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一个家庭,如果这“六亲”都处理不好,别说维系家族的和睦了,就是本家的团结也成问题了。从古至今,之所以有“大孝”这一词,说明有很多很多不孝的存在。一个家族有了“大孝”,按照老子的辩证法讲,那就是家族不幸的结果。因为“大孝”的背后,肯定有极不孝之徒。比如:一个家里有多个子女,其中有一个非常孝,这说明多数是不孝的。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为了争夺财产搞得四分五裂,亲兄弟、亲姐妹间把官司打到法院去。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要搞好一个家族的团结,应从每个小家庭的“六亲”开始,大家和睦相处,小敬老,老爱小,把中华仁与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为我大中华的强盛添砖加瓦,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再次,“亲情”,在利益驱动下一步步退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本书,书名是:《1999不战而胜》。他在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青年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了,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于是,美国人为了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从意识形态开始企图搞和平演变,以致于当今之国人至少有两代人之中的许多人重毒极深,有的甚至不能自拔。国内众多西式脑子的“公知”们是最典型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国人,从思想上讲,向往西方,甚至崇拜西方;从行为上讲,有意无意地模仿西方生活,讲到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而对于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却毫不在乎,似乎可有可无;从亲情方面讲,有的年轻人在家无大无小、无老无幼,甚至把自己置于父母之上:我在一个酒桌上,有个20来岁的女孩子,她要先退席,当着众人的面对她爸说:“老唐,我先走了。”我惊愕,她走后,我问老唐:“您女儿敢这样叫您?”他说:“管她呢,有时还直呼名字。”古时候子女怎么称呼父母的?从《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虽然贵为省部级、二品高官,但他给其父亲写信是这样称呼的:“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通过这一反一正的实例,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过去和现在,“小唐”对父亲“老唐”的称呼,不仅仅是有悖传统了,而且是伦理都没了。之所以造成这样,一方面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长辈,也有个教育、引导甚至是故意放纵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年轻一代,为了妻儿(夫儿、女,),不顾父母的有之;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不顾兄弟、姐妹的有之;为了点点蝇头小利不顾任何亲情的亦有之。所有的这些,刨根问底,都是因为没有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把几千年中华仁德的优良传统都给丢光了的原故。好在这些年来,我国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慢慢消除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开始纠偏了。从领导层面讲,已在不断地强调“文化自信”的问题;从新闻媒体方面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大大增加;从教育系统方面看,已从幼儿园、小学直至大学开始抓传统文化教育了,并且氛围越来越浓。比如:有的学校在开学典礼时,与会人员人人穿着具有浓厚中华色彩的古装等,虽形式各样,但都在恢复和践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是非常好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我在外给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讲课时,常常这样对听众说:对于那种没有孝心、不讲亲情的人,你们在提拔使用时,要多打几个问号。试想一下:他(她)对自己的“六亲”都不近的人,他怎么能真心地对待你呢?既使他能干出些成绩,也很顺从你的指令,但那都是一种表面现象或有他个人的更大野心。</p><p class="ql-block"> “亲情”(一般来讲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