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有翠竹去爬山

溪河子

《与家有翠竹去爬山》 上午,与家有翠竹相约去爬山。 一路登高,气喘嘘嘘。我练的是心,累的是肺,苦的是腿,治的却是颈椎病。世间万物普遍联系如此,在一个有机体里谁得了病,大家都要帮助,这才是一家子。 焦谛卡禅师说:“人生四十才开始”。我也认为如此。只是从“开始”后我又活过五年了,直到四十五岁,我才知道热爱和敬畏。比如一座山,比如一条河流,而更值得热爱和敬畏的是生命。春天,去拜访与我同龄的某君,他正大把大把地吃药。我就很惊讶。现在我也开始吃药了。忽然醒悟“人生四十才开始”,也有此层含义。筱青女士告诉我爬山可以治病,鼓动我一起爬山,我怕老腿病复发,跟不上大部队,只好做散兵游勇。 冬日慵懒,远山空濛,没有雨雪的山路极其好爬。登高望远,邹平县城一目可尽。诗人王之涣谓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其实就这样简单。但看得远,不一定看得明白。中国人有“四十不惑”的说法,然而对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或许人一辈子都不会弄明白。现在时兴旅游,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寺庙和道观,因而有些朋友,常常和我争论一些有关佛道的问题,问我信奉佛教和道教吗?我说不信。朋友就很诧异。这怪不得朋友,谁让我把一些胡话时常挂在嘴上呢。 人活着要有点信仰,才有意义。信仰什么是一个人的权利。人生信仰,关联着一个人的作为。我自己不信仰佛教和道教,但对佛学和道家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常常混淆一些问题,关键是没有弄清楚问题的实质。比如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这不只是概念上的差异。道家,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是宗教。道家和道教是有根本区别的,不仅教义不同,传道的形式也不同,甚至观念是相反的。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譬如老庄学说认为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过程,人要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淡然生死。但是道教却用乌烟瘴气的法术和一些方术,教人如何避免死亡,求得长生不老,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中国人不畏生而畏死,这是道教发挥的作用。 同样道理,作为哲学的佛学和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很大区别。在中国佛教仍有众多信徒,而在他的发源地印度,却早已衰落。在恒河边,在佛祖释迦穆尼初次讲法的圣地——鹿野苑,余秋雨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香烟缭绕,没有钟磬交鸣,没有佛像佛殿,没有信众如云,只有最智慧的理性语言,在这里淙淙流泻。”“作为一个影响广远的世界性宗教,此时此刻,佛教的信徒们不知在多少个国家的寺庙里隆重礼 拜,而作为创始地,这里没有一尊佛像、一座香炉、一个蒲团。这种洁净使我感动。”佛学的哲理朴素而明净,佛教就差远了。所以冯友兰先生生前有言:“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 在我们爬山的不远处,就有一座寺庙,奇怪的是它叫“唐李庵”,很多人也说不清它的来历,只有道听途说。家有翠竹就出生在那里的不远处。他对那一片山一往情深,一个个山头的名字耳熟能详。这让我很是羡慕。一个人能与那么多的山相知相识,应是人生一大幸事。 下山的时候,路过一片杏林。在冬天的阳光下,杏树的枝梢一齐发出红殷殷的色彩,迷惑了我的眼睛,好似粉红的花蕾就要绽开了。但我的心境是明亮地,知道那是虚幻。知道春天的风还没有到来,一切既是希望,又是枉然。请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明白吗?